來源:中國經營報
技術創新引發生產效率質變 後疫情時代或將重塑商業模式
本報記者/張靖超/北京報導
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平靜。部分依賴於線下的商業活動也開始嘗試轉型線上,其中有些企業脫穎而出。
11月26日,在《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經前沿科技與創新發展論壇」榮獲最佳技術創新獎的天九共享網絡科技集團,其主打產品之一——天九老闆雲將天九共享集團多年來舉辦的各類項目合作、洽談、講座等線下會議活動搬到了線上,為有發展潛力的創新項目和謀求轉型升級的傳統企業在非常時期搭建起了一座橋梁。記者在多家應用商店發現,該產品評分多在4.7~4.9之間,其中,五星評分的數量佔九成以上。
「在未來,我們也試圖讓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更加智能化,並且在『發現需求—滿足需求』的循環下,讓我們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完成升級。」天九共享集團聯席總裁,天九共享網絡科技集團董事長周忠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形成習慣需要大概21天,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用戶會對線上的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那麼我們在他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去滿足他這些要求,就是說這也是一個相互促進的結果。」
此外,周忠華也表示,在疫情下形成的新常態在疫情結束後仍將發揮作用。「這一年我們觀察到的、以及取得的成績都告訴我們,這些新的服務模式不僅是權宜之計,而是企業數位化轉型提速後的結果,在將來仍繼續發揮作用。」
數據算法推動
「我們在過去一年推進業務的過程中,有數據驅動業務的核心支撐,我們的數據底層是用數據算法模型來架構,然後再做整體驅動。」在周忠華看來,天九網絡科技集團在過去一年中最大的突破在於算法,就像天九老闆雲並非簡單地把線下的各類活動搬至線上、做出展示而已。
「在算法技術誕生之前,網站推薦新聞往往是通過類似『猜你喜歡』的欄目,其實主要是工作人員根據對讀者的重要性來判斷,然後進行推薦。但現在我們發現,並非如此,特別是對於讀者的一些潛在需求,這樣的方式很難發現。」周忠華說。
他以天九老闆云為例,「目前來講,我們有100萬實名認證的企業家用戶,這些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有很多行為,有的是看商機,有的是看精選的服務,有的是尋找一些人脈、供應鏈的上下遊、或者渠道。我們的算法能夠記錄下來。例如他比較關注農業投資這個領域,我們就系統記錄需求,會不斷地給它推薦相關的內容和資源。
但僅僅局限於以往瀏覽的內容,也會造成信息繭房的問題。為此,周忠華提出了智能化的方向。
「具體來說,你以前關注的我已經注意到了相關的推送,但是在此之外,還有其他廣大的領域。比如你關注農業,但在農業以外,還有與TMT、工業、服務業等多個行業相關的投資項目、人脈。或者你比較關注產品、技術環節,但是我們的平臺上也有大量的營銷等方面的內容、資源等等,我們也會嘗試把這些內容推送給你,形成一個商業閉環的同時,也更加豐富。簡單總結就是,更加精準、智能地發掘用戶的潛在需求,做到先知先覺,並且滿足他們的新需求。」周忠華說。
「權宜之計」或成新常態
天九網絡科技集團的嘗試,也取得了佳績。
自今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天九共享集團的業務快速轉向線上,包括天九共享在過去幾年大力布局的項目合作、洽談等線下會議活動。但這種在某種程度上迫於形勢的轉變,並沒有對天九共享帶來負面影響。
「其實疫情對於很多企業而言,完成了數位化轉型的提速。」周忠華說,「就像2003年的SARS,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電商的普及,但在SARS結束後,電商並沒有倒退,反而是在當年達成的基礎上實現了進一步的增長。」
2019年中國建設銀行和波士頓諮詢所做的一個調查顯示,有20%的中國民營企業在未來一年之內都需要轉型。
而天九共享集團在今年取得的成績似乎也說明,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切實可行的。即通過企業家抱團合作,和項目方聯營、共同發展,為創新項目加速,打造出未來真正能在市場上成功的獨角獸,然後再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這種新興的模式已經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理論研究工作者的支持。
「隨著網際網路等一系列技術的不斷提升,讓除了單車、充電寶這些物理形態的共享之外,包括企業家精神、商業模式、管理經驗、可交流的智慧財產權等一系列資源都可以在平臺上面進行共享,為創新的企業提供賦能。所以,技術的進步使得平臺型的、大共享型的孵化模式成為可能。」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執行董事、CEO戈峻說。
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加之疫苗消息利好,疫情結束的預期或更加樂觀。
「疫情結束後,我們也還會繼續做線下的會議活動,但線上仍然是最主要的。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線上發掘意向,線下更進一步的考察、交流,轉化效率會進一步提升。」周忠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