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引發生產效率質變 後疫情時代或將重塑商業模式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

技術創新引發生產效率質變 後疫情時代或將重塑商業模式

本報記者/張靖超/北京報導

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平靜。部分依賴於線下的商業活動也開始嘗試轉型線上,其中有些企業脫穎而出。

11月26日,在《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經前沿科技與創新發展論壇」榮獲最佳技術創新獎的天九共享網絡科技集團,其主打產品之一——天九老闆雲將天九共享集團多年來舉辦的各類項目合作、洽談、講座等線下會議活動搬到了線上,為有發展潛力的創新項目和謀求轉型升級的傳統企業在非常時期搭建起了一座橋梁。記者在多家應用商店發現,該產品評分多在4.7~4.9之間,其中,五星評分的數量佔九成以上。

「在未來,我們也試圖讓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更加智能化,並且在『發現需求—滿足需求』的循環下,讓我們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完成升級。」天九共享集團聯席總裁,天九共享網絡科技集團董事長周忠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形成習慣需要大概21天,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用戶會對線上的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那麼我們在他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去滿足他這些要求,就是說這也是一個相互促進的結果。」

此外,周忠華也表示,在疫情下形成的新常態在疫情結束後仍將發揮作用。「這一年我們觀察到的、以及取得的成績都告訴我們,這些新的服務模式不僅是權宜之計,而是企業數位化轉型提速後的結果,在將來仍繼續發揮作用。」

數據算法推動

「我們在過去一年推進業務的過程中,有數據驅動業務的核心支撐,我們的數據底層是用數據算法模型來架構,然後再做整體驅動。」在周忠華看來,天九網絡科技集團在過去一年中最大的突破在於算法,就像天九老闆雲並非簡單地把線下的各類活動搬至線上、做出展示而已。

「在算法技術誕生之前,網站推薦新聞往往是通過類似『猜你喜歡』的欄目,其實主要是工作人員根據對讀者的重要性來判斷,然後進行推薦。但現在我們發現,並非如此,特別是對於讀者的一些潛在需求,這樣的方式很難發現。」周忠華說。

他以天九老闆云為例,「目前來講,我們有100萬實名認證的企業家用戶,這些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有很多行為,有的是看商機,有的是看精選的服務,有的是尋找一些人脈、供應鏈的上下遊、或者渠道。我們的算法能夠記錄下來。例如他比較關注農業投資這個領域,我們就系統記錄需求,會不斷地給它推薦相關的內容和資源。

但僅僅局限於以往瀏覽的內容,也會造成信息繭房的問題。為此,周忠華提出了智能化的方向。

「具體來說,你以前關注的我已經注意到了相關的推送,但是在此之外,還有其他廣大的領域。比如你關注農業,但在農業以外,還有與TMT、工業、服務業等多個行業相關的投資項目、人脈。或者你比較關注產品、技術環節,但是我們的平臺上也有大量的營銷等方面的內容、資源等等,我們也會嘗試把這些內容推送給你,形成一個商業閉環的同時,也更加豐富。簡單總結就是,更加精準、智能地發掘用戶的潛在需求,做到先知先覺,並且滿足他們的新需求。」周忠華說。

「權宜之計」或成新常態

天九網絡科技集團的嘗試,也取得了佳績。

自今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天九共享集團的業務快速轉向線上,包括天九共享在過去幾年大力布局的項目合作、洽談等線下會議活動。但這種在某種程度上迫於形勢的轉變,並沒有對天九共享帶來負面影響。

「其實疫情對於很多企業而言,完成了數位化轉型的提速。」周忠華說,「就像2003年的SARS,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電商的普及,但在SARS結束後,電商並沒有倒退,反而是在當年達成的基礎上實現了進一步的增長。」

2019年中國建設銀行和波士頓諮詢所做的一個調查顯示,有20%的中國民營企業在未來一年之內都需要轉型。

而天九共享集團在今年取得的成績似乎也說明,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切實可行的。即通過企業家抱團合作,和項目方聯營、共同發展,為創新項目加速,打造出未來真正能在市場上成功的獨角獸,然後再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這種新興的模式已經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理論研究工作者的支持。

「隨著網際網路等一系列技術的不斷提升,讓除了單車、充電寶這些物理形態的共享之外,包括企業家精神、商業模式、管理經驗、可交流的智慧財產權等一系列資源都可以在平臺上面進行共享,為創新的企業提供賦能。所以,技術的進步使得平臺型的、大共享型的孵化模式成為可能。」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執行董事、CEO戈峻說。

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加之疫苗消息利好,疫情結束的預期或更加樂觀。

「疫情結束後,我們也還會繼續做線下的會議活動,但線上仍然是最主要的。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線上發掘意向,線下更進一步的考察、交流,轉化效率會進一步提升。」周忠華說。

相關焦點

  • 第六屆ThoughtWorks LIVE:重塑數位化商業,引領時代變革
    在數字經濟時代,無論是謀求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還是以金融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及其他新興行業,都在依託數位化技術重塑商業模式,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正在迅速轉入規模化應用以及顛覆式創新階段,持續助推以客戶為引領、數位化為中心的商業革命。
  • 創新商業模式——企業數位化轉型時代IT組織的價值
    導語:這是一個跨界競爭的時代,這是一個「我打敗了所有的對手,卻輸給了這個時代」的年代。企業CEO們一方面要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要時時防範跨界打劫者,因此商業模式的創新成了他們頭等大事。那麼數位化轉型時代傳統企業IT組織在創新商業模式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或者說,他們有什麼價值?是被動的接受者,合作夥伴,亦或是推動者?
  • BitCherry測試網:顛覆式創新引領分布式商業時代
    BitCherry此次實現九大功能,商用級區塊鏈生態的顛覆式創新從此起步並邁向「區塊鏈+商業」的未來。 顛覆性實力推動商業模式再定義 分布式商業生態時代,新技術將對傳統經濟進行全面重塑,人類社會將進入一個信任制度充分建立和生態活力完全激活的全新時代。
  • 中國民航幹部管理學院教授鄒建軍:後疫情時代航空生態圈應更注重...
    後疫情時代,中國民航業將何去何從,該選擇怎樣的發展路徑,無疑是行業面臨的巨大難題,也是布局未來的重要課題。11月18日-19日期間,由民航資源網主辦的2020民航趨勢論壇在河南鄭州舉辦。中國民航幹部管理學院教授鄒建軍以「重塑增長:後疫情時代中國民航業的發展路徑」為主題發表演講。
  • 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時代商業棋式創新
    省委書記胡春華主持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樹立強烈的網際網路意識,加快發展「網際網路十」,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時代商業模式創新,努力推動我省「網際網路十」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省長朱小丹出席會議並講話。 胡春華指出,中央高度重視「網際網路十」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推動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 (下轉A6版)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推動「網際網路十」發展指明了方向。
  • 後疫情時代,OMO是教育行業重生的新機會?
    2020年,線上線下融合的OMO(行業平臺型商業模式)模式已被公認為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圍繞這一主題,由武漢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協會主辦、翼鷗教育承辦的《重塑·新生|後疫情時代下的教培OMO變革》研討會日前在武漢舉辦。
  • 理論研究丨光韻重塑:機器創意時代的文化產業生產策略
    Laposky)運用計算機技術成功創作《波形》《震動》等作品[3]計算機及網際網路技術的融合應用不僅直接提升文化產業生產效率,也通過如移動互聯技術高級圖形計算處理技術3D列印技術等各種衍生技術的應用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加劇文化市場的競爭態勢機器生產時代的文化產業呈現出以下特徵:首先是文化產業行業分化加劇與跨界融合發展並存,文化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其次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技術依賴更為顯著,技術驅動成為文化產業增量創造和文化產品價值賦予的重要力量
  • 後疫情時代 商業經濟開啟時空變陣!
    後疫情時代的消費復甦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令人猝不及防,餐飲、旅遊、酒店、航空、汽車……多個商業領域直面衝擊,究其共性,大多是受出行受限所累。以商場為例,隨著居民外出購物和就餐活動迅速減少,各大商場人流銳減。據保守估算,1—2月份,受疫情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減少超1.5萬億元。
  • 9月新刊搶先看 | 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將走向何方?
    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和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加持下,全國2.65億學生、1,600 萬老師共同開展在線教學,將在線教育推上了教育界「網紅」寶座,更合力造就了在校教育的資本喧囂。然而,在疫情過後,哪些教學產品、平臺、商業模式得以留存,哪些只是曇花一現,哪些又會從此改變行業面貌,正是當下學界和業界所關注的熱點。
  • 黃衛平:重塑我國微觀經濟模式
    從微觀角度觀察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至少有兩個現象引發廣泛關注。一是在一些商品選購上,中國人往往更傾向於購買國外品牌;二是一旦我國企業大規模生產某種商品,該商品價格就會下跌,甚至降至零利潤。這些現象與我國企業的營商理念與商業模式密切相關。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的微觀經濟模式需要進行調整與重塑。
  • IBM 發布新AI,為後疫情時代企業賦能
    我們將始終痴迷於客戶,幫助他們加快數位化轉型的步伐,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中崛起,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 針對中國市場在三個層面定義五大解決方案,助力應對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 在Think 2020大會期間,除了發布雲、AI、5G時代的邊緣計算等一系列產品及解決方案之外,IBM全球還積極響應後疫情經濟下的企業需求,快速推出了七個應對COVID-19挑戰的商業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適應不確定和紛繁變化的環境
  • 擁抱變革,勇於創新 2020中國男裝品牌商業模式創新論壇舉辦
    原標題:擁抱變革,勇於創新 2020中國男裝品牌商業模式創新論壇暨中國男裝商業創新聯盟時尚沙龍舉辦11月18日,適逢紅棉國際男裝周期間,2020中國男裝品牌商業模式創新論壇暨中國男裝商業創新聯盟時尚沙龍在紅棉國際時裝城舉辦。
  • 清華大學MOOC課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
    3,該課程總計八次課,主要內容為:第一次課:人在網中央1.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界面交互2.用戶界面的爭奪戰3.用戶界面粘性決定移動網際網路業務價值4.用戶界面黏著的盈利模式5.用戶界面創新引發的媒體變革6.用戶界面發展的趨勢預判
  • 【校報特稿】面向後疫情時代的新工科教育改革與創新
    全國新工科教育創新中心落戶天大基於新工科教育的歷史方位與國際坐標、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的迭代創新,面向後疫情時代,天津大學持續提出新工科教育再創新的思路與舉措。同時,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帶來了大機遇,物理、數字、生物世界跨界融合,人工智慧、機器人等一系列新興突破技術不斷湧現。第四次工業革命也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方方面面的大挑戰,如新的商業模式出現,現有的商務模式被顛覆,生產、消費、運輸和交付體系不斷被重塑。
  • 魏朱觀點:硬科技更需要創新商業模式
    在這場大討論中,一些券商、媒體乃至學者表達了將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對立起來的觀點,比如「科創板的推出本質上是召喚資本從商業模式創新,回歸到科技創新」,以及「科創板前期將重點聚焦於擁有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而不是依賴商業模式創新的『軟科技』產業」,甚至有分析稱「商業模式創新很可能在中國走到了盡頭」。
  • 後疫情時代,期刊業的轉型與創新未來可期!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各行業都經歷了一次長時間的「歇業」那麼,後疫情時代期刊業的轉型和未來走向如何?一是產品生產方式的數位化,包括將線下紙質資源進行數位化加工,包括存量資源,內容的生產與分類更多適應線上營銷的要求。
  • 安永:人工智慧、機器人、VR/AR將重塑社會 正進入人類增強時代
    安永在其最新報告中披露了一些新趨勢:「顛覆性的好處:大趨勢將塑造2018年及以後」。該報告預測,我們正在進入「人類增強時代」,它將改變日常生活和商業生活的許多方面,從工作到人類行為,再到消費者體驗,需要根本不同的監管方法。報告還分析了糧食生產,製造業,城市化和醫療保健的轉型。
  • 品牌之都 工匠之城 | 海灣化學:老牌化工企業的質變崛起
    經過全盤考慮,海灣集團決策層把產業鏈關聯度較高的氯鹼板塊作為突破口,2017年開始將原海晶化工、東嶽泡花鹼、青島鹼業新材料等上下遊關聯企業、板塊合併重組,統一成為分工協作的整體。海灣集團一體化發展戰略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開始重塑生產流程,實現優勢資源共享。
  • 周子學:與工業時代相比,「網際網路+」時代創新有三大特徵
    第二代網際網路時代是從2002年到2009年。周子學認為,第二代網際網路時代是Web2.0時代,是搜索與社交的時代。典型特徵是UGC,即用戶生產內容,實現人與人之間雙向的互動。與第一代網際網路的本質區別在於,產業鏈從單純的線上發展到了線下,包含的參與方更多,同時,網際網路參與人群急劇增多,使得創業門檻大大降低,商業模式發展日趨多樣化。
  • Botton:重構商業關係,提高生產效率
    無論是蒸汽機時代還是電氣時代、網際網路時代,乃至當下的智能時代,所做的一切無非是讓這四條能做得更好。基於區塊鏈技術,跨區域、跨人群、跨業態共同打造一個供應鏈可追溯、信用可量化,數據公開透明,集眾籌、投資、消費、會員服務、精準營銷等場景於一體,形成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分享的商業環境,構建多方參與、多方受益的新商業生態。波頓(Botton)旨在通過預設的透明規則進行組織管理、職能分工、信任建設、價值交換,打造一種由多個具有對等地位的商業利益共同體,重塑全球商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