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商業模式——企業數位化轉型時代IT組織的價值

2020-12-11 企業網D1Net
導語:

這是一個跨界競爭的時代,這是一個「我打敗了所有的對手,卻輸給了這個時代」的年代。企業CEO們一方面要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要時時防範跨界打劫者,因此商業模式的創新成了他們頭等大事。那麼數位化轉型時代傳統企業IT組織在創新商業模式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或者說,他們有什麼價值?是被動的接受者,合作夥伴,亦或是推動者?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和服務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通俗地講,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現在流行的跨界打劫,所謂「我贏了所有的對手,卻輸給了這個時代」說的也是這個意思。當今時代,網際網路企業不斷地向傳統線下業務滲透,傳統企業也不斷地向線上延伸。企業的CEO們一方面要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要時時防範跨界打劫者,所以不斷地創新商業模式成了他們頭等大事。

 

何謂商業模式?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魏煒、朱武祥兩位教授在《發現商業模式》一書中是這樣定義的:商業模式指的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的供應商、客戶、股東、經營管理者、員工。它從企業定位、業務結構、關鍵資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現金流及企業價值五個方面描述了商業模式。瑞士人Alexander Osterwalder和比利時人Yves Pigneur合著的《商業模式新生代》一書中從客戶細分、客戶關係、客戶渠道、價值主張、關鍵業務、核心資源、合作夥伴、成本結構、收入來源九個方面描述了商業模式,並提出了非綁定式商業模式、長尾式商業模式、多邊平臺式商業模式、免費式商業模式、開放式商業模式六種商業模型。商業模式的創新有微創新和顛覆式創新,在傳統企業轉型過程中大都先採用微創新,等創新裂變到一定程度後自然就是顛覆式創新。否則因為劇變容易產生動蕩,變更管理不容易控制。既然商業模式包含了九個方面,每一個方面的創新都可以算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因此企業不斷地在這些方面進行探索創新,尋求新的機會。

 

按照Gartner的觀點,傳統企業IT組織價值演變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技術型,IT組織以低成本方式提供符合需求的服務。其特點是企業視 IT 部門為技術提供者,以是否可以低成本提供所需技術來衡量IT 價值。對 IT 部門的滿意度以在指定功能和性能範圍內可以降低的成本來考核。IT 不參與業務的短期和長期戰略規劃。第二階段是應用型,IT 以專業化、流程化的方式提供優質服務。特點是企業IT部門為應用方案提供者, 其價值為能否通過應用提高運營效率來衡量。成本仍然是重要因素, 但企業更看重IT 能否提供最優服務來改進流程效率。第三個階段合作夥伴型,業務組織與IT組織共同進行業務規劃、並維持恰當資源和能力支持計劃實現。特點是業務組織視IT組織為合作夥伴型, 其價值通過IT 項目的實施對業務的驅動作用來衡量。第四個階段是推動型,研究、推薦、實施新的信息技術推動商業模式的變更,實現戰略升級。特點是推動業務合作夥伴共同參與業務戰略規劃,其價值通過能否建議和實施可以推動創新舉措和戰略舉措實現的信息技術方案的能力來衡量。

 

在網際網路技術不夠發達的時代,傳統企業IT組織大都停留在第一、二個階段,IT組織更多通過實施內部IT系統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VR/AR、區塊鏈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成熟,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企業組織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企業供應商、員工、客戶角色經常會互換,供應商、客戶會通過社會化營銷幫助銷售產品成為你的兼職員工,員工購買公司的產品而成為客戶。另一方面,跨界競爭成為常態。如果沒有超前的意識和準備,當你還沒有看清競爭對手是誰的時候就死掉了,如傳統媒體的衰落、共享出行的出現導致汽油銷量的下降、Airbnb的出現對傳統的酒店業的衝擊、Wework的出現對商業地產的衝擊等等就是例證。基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業務模式的衝擊,企業的CEO們越來越意識到IT不再是內部的支持部門,而應該走到前臺,和業務部門共同推動業務變更。單純的依賴業務部門去推動業務變更很難了,因為業務部門長期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對外部的環境變化缺乏敏感性;另外,業務部門不熟悉信息技術,不能提前預判信息技術的發展對自己所處業務領域有何衝擊。

 

在數位化轉型時代,企業IT組織的價值越來越重要,是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推動者。那應該如何去制訂策略和路線圖?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制訂。但總體來講,可以從商業模式描述的九個方面來實施演進路線。如可以基於客戶的獲取方式、產品的銷售渠道來創新。在小米出現以前,傳統的手機廠商都是通過渠道商(專賣店、大賣場)銷售。在網際網路技術不夠發達的時代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只需要管理和服務好渠道商,不需要維護單個最終用戶,短期內銷售速度快,銷售成本低。但隨著產品的供給極大豐富,消費者行為習慣發生了變化,對於個性化的信息體驗依賴與分享會大幅度超逾以往,並決定了最終購買。由AIDMA(注意、興趣、渴望、記憶、行動)向SADUS(定製搜索、注意、決定購買、用戶體驗、口碑與信任平價)轉變。渠道商基於自身的利益不會幫助廠商給用戶提供個性化滿足,另一方面渠道商獲取的客戶無法轉化成手機廠商的客戶。手機廠商無法直接觸達客戶,不能提供個性化服務,也不能獲取客戶的反饋來幫助改進產品。而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恰恰在銷售渠道(對應4P理論裡的Place)提供了便利性,能夠改變傳統的銷售渠道和服務客戶的方式。小米抓住這個機會第一個應用網際網路銷售模式打敗了當時很多競爭對手。當然,隨著眾多競爭對手的加入,網際網路紅利的消失,小米又布局線下渠道,線下線上一體化,形成全渠道營銷。如何在信息系統層面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就是IT組織在商業模式創新上的的價值貢獻。

 

當今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迫使IT組織由後臺走向前臺,那麼IT組織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適應這種變化?我認為,首先作為IT組織的決策者CIO、CTO應該具備寬廣的視野、敏銳的商業頭腦、業務熟悉,較強的領導力、項目管理能力、技術能力。他所領導的IT組織要有既熟悉業務又懂技術的團體,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術去推動業務變更,還要有一支非常精通IT技術的團隊,能很好的把業務模式落地。

 

案例分析

 

某公司是一家主要經營定製衣櫃及全屋配套定製家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於2011年在A股上市。原來傳統的銷售模式是各城市開始專賣店(主要開在銷售裝修材料的連鎖店裡),當客戶有需求時,派設計師上門先量尺寸,設計師出效果圖、方案、報價後和客戶籤合同,然後組織生產、安裝。這種銷售方式的缺點是先上門量尺寸再出效果圖。這種傳統組織方式的成本成本結構大概是生產成本30%、店面租金20%、樣品成本15%、店員人員成本10%,運營成本5%,管理成本15%,物流成本5%。這種方式的痛點是先量房後出效果圖,導致客戶轉化率不高,量房產生額外的成本導致獲客成本高,傳統的靜態圖不能充分展示效果,導致二次客戶轉化不高。為了改進痛點,IT部門研發了基於遊戲引擎的VR技術快速生成實景(比傳統的VR技術速度要快3倍,成本卻低兩倍),同時改進了銷售流程。客戶有需求後不是直接派人量尺寸,而是在門店先根據客戶大致尺寸生成實景圖,讓客戶體驗並獲得充分的信任感後,再派人去量實體尺寸。另外,這種方式不需要像傳統方式成列很多樣品,降低了展廳成本。他們還開發了基於移動端的AR技術,客戶通過手機拍照房間圖上傳就能自動生成AR實景圖,大大提高了獲客效率、降低獲客成本。通過實施這一戰略後,門店數量大大減少,運營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訂單數量卻大幅增加。而且通過這一核心的IT技術,他們已經構建了一個生態平臺,把定製家裝(軟裝和硬裝)的廠商、設計師聚集在這個平臺上,大家互惠互利,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平臺型商業模式。

 

IT創造價值可以從兩個方面體現,一方面通過降低成本,提高銷售來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另一方面IT的創造使企業由傳統行業轉變為高科技行業,從而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在A股市場中,傳統的家裝行業PE(市盈率)一般為10倍左右,但如果是高新技術行業,即使是今天上證綜指是2700點位的大盤,其平均PE也會超過30陪。這樣,即使企業保持利潤不變,但市值會增加三陪。另外,還有品牌價值的提升,以及政府對高新企業的財政補跌等等。如果是非上市企業,能提高企業估值,在企業股權融資方面取得有利地位。

相關焦點

  • ...年研究總結數位化轉型:僅15%用數位化創建新商業模式;一線員工...
    2014年,《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評論》發表了名為《數位化轉型的九大要素》的一篇文章,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不少企業就此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6年後,數位化轉型需要的技術和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者經過大量的調研更新了數位化轉型的要素,使之更契合時代狀況,更具有實操性。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三:以價值效益為導向推進數位化轉型的...
    一、數位化轉型應圍繞價值效益系統性推進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世界正處在一個從工業時代向資訊時代加速轉型的大變革時代。 二、數位化轉型的五大任務 價值體系優化、創新和重構是數位化轉型的根本任務,組織應從發展戰略、新型能力、系統性解決方案、治理體系和業務創新轉型等五個視角出發,構建系統化、體系化的關聯關係,系統有序推進數位化轉型,創新價值創造、傳遞、支持、獲取的路徑和模式。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是數字經濟時代下,通過對企業全面的數位化轉型,實現了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後,為客戶、員工、合作夥伴創造價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生態型、智慧化的企業。 為更好的通過數位化轉型,打造智慧型企業,企業可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實現數位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 1、 以客戶為中心,構建全方位客戶體驗 樹立客戶為中心的企業宗旨,推動企業從產品為中心向客戶為中心的轉型,制定以客戶為中心的全新商業模式,圍繞客戶全旅程,打造全方位體驗
  • 2020中國創新成長企業100強發布:尋找數位化轉型下的商業新支點
    進入到本世紀20年代的新紀元,隨著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流量紅利見頂,技術生產力的價值再次強勢回歸。其中,最為集中體現在企業服務、人工智慧、先進位造等領域,今年這三個領域的上榜企業數量較2009增幅均超過50%。除此之外,科技的產能釋放更是滲透到醫療健康、教育培訓和消費品牌等各個商業領域。幾乎所有前沿技術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基於巨量數據處理的驅動。數據化為未來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技術環境。
  • 四大企業數位化轉型方式
    「跨界打劫者」「網際網路數字巨頭」「潛在的技術創新創業者」「未來的產業生態整合者」是否正在挑戰行業規則?基於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可以確定變革的幅度:一個是變革幅度比較小的增強式戰略,戰略和商業模式並沒有發生變化,只是通過數位化技術, 增強既有的戰略, 使成本更低、 效率更高、收益更豐厚。另一個是變革幅度比較大的重塑式戰略,即通過數位化技術重構企業的戰略和商業模式。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五:數位化轉型戰略
    一、數位化轉型是資訊時代企業級核心戰略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企業發展環境日益複雜多變,機遇挑戰並存。全球經濟從增量發展轉向存量競爭,資源環境剛性約束日益增強,企業仍面臨多重不確定,我國產業發展亟需開闢價值創造新空間、由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躍升。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組織邏輯和體系變革,全面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數位化轉型化解不確定性,是當前戰略轉型核心。
  • 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解題思路」,首屆中國企業數位化高峰論壇在...
    主辦方供圖戰略共識、組織匹配等五大要點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數位化正深刻改變著各行各業。活動現場,騰訊公司高級管理顧問、青騰教務長楊國安展示了過去一年時間當中,他在消費零售、智能製造業、醫療健康、生活服務業、線上教育行業等領域的深度調研成果,並根據這些優秀的數位化轉型案例,梳理出「企業數位化轉型藍圖」。楊國安表示:「在企業數位化轉型藍圖中,企業的業務模式能否有效進行數位化,除了強而有力的技術能力支撐外,組織能力是否匹配也是非常關鍵的。
  • 第六屆ThoughtWorks LIVE:重塑數位化商業,引領時代變革
    在數字經濟時代,無論是謀求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還是以金融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及其他新興行業,都在依託數位化技術重塑商業模式,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正在迅速轉入規模化應用以及顛覆式創新階段,持續助推以客戶為引領、數位化為中心的商業革命。
  • 數位化轉型:超越商業周期的未來
    對企業來說,數位化的價值是全領域、全流程、全方位的,是要對企業的人、貨、場的整體重構。就宏觀經濟學理論層面,數位化轉型亦是闡明了一些基本原理。商業周期理論觀察宏觀經濟,尤其是關於經濟周期波動,必然會想到商業周期理論。宏觀經濟學鼻祖凱恩斯和他的繼承者們主張總需求波動是商業周期的根源。商業周期理論又分內因論和外因論。
  • 智能財務時代,企業CFO如何應對數位化轉型?
    移動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平臺+智能生態」逐漸成為「未來企業」的核心管理模式。數位化時代,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正在形成,倒逼企業和CFO加速進行系統化思考和全面的自我升級。
  • 數位化步伐加快,企業要為轉型進入下一階段做好準備
    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給企業帶來大量機會,同時也讓企業倍感數位化轉型的迫切性。4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同時給中國企業帶來了豐富的商業模式創新機會和大量採用新數位技術的場景。隨著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僅僅投資技術,並不能讓企業實現轉型。
  • 「數位化」成2020年度熱詞 傳統行業如何看待企業數位化轉型?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企業數位化轉型尤其是傳統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不僅僅是對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更是要從商業模式、研發模式、製造模式、運營模式、服務模式和決策模式等方面搭建全新架構,讓其在數字經濟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  12月19日,以「智變·創變」為主題的中國CIO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中國優秀CIO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
  • 「數位化」成2020年度熱詞,傳統行業如何看待企業數位化轉型?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企業數位化轉型尤其是傳統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不僅僅是對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更是要從商業模式、研發模式、製造模式、運營模式、服務模式和決策模式等方面搭建全新架構,讓其在數字經濟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12月19日,以「智變·創變」為主題的中國CIO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中國優秀CIO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
  • IT30: 數位化轉型之路
    #數位化轉型需要符合時代:打造敏捷組織的管理實踐#1-麥肯錫2017年10月發布《How to Create an Agile Organization》關於組織的敏捷性的定義:快速調整戰略、結構、流程、人員和科技以獲得生命價值和保護已有價值機會能力。
  • 數位化時代的政府轉型與數字政府
    二是政府如何應對數字經濟和社會的轉型,建立數字政府,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公共價值。二、數位化時代的政府職能面對數位化時代的到來,政府的職能也要隨之發生轉型。在數位化時代,政府的角色和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1. 數位技術研究與發展的推動者和整合者。
  • 後疫情時代,攜程商旅賦能企業財務數位化轉型
    後疫情時代企業的財務數位化轉型11月26日,由攜程商旅聯合SAP Concur、Hitpoint以及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共同舉辦的《走進攜程》之「後疫情時代企業的財務數位化轉型」專場活動在上海攜程總部舉行。
  • 朱麗|求勝於未來:數位化時代的組織韌性
    數位化時代的組織韌性反思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開啟了消費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在對傳統店鋪迭代的過程中釋放了巨大的消費紅利;2020年新冠疫情將企業帶入數位化轉型的後疫情時代,提前進行企業數位化時代組織韌性的考驗。
  •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主要有哪些內容?
    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內容有數位化認知、數位化轉型戰略、數位化架構調整、數位化組織變革等22項內容。 4、 推動數位化組織變革 全面開展企業的組織變革,建立數位化的組織變革領導小組,調整組織架構,建立適應數位化轉型的組織體系,構建起以業務為核心,靈活機動、分布式、扁平化、網狀化的組織體系,形成適應數字經濟條件下的新的組織體系。
  • 企業數位化轉型2.0時代已經到來 10個關鍵點讀懂數位化轉型
    我們認為,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在數據+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型競爭優勢。 當前,全球信息通信技術正進入技術架構大遷徙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正在經歷從基於傳統IT架構的信息化管理(數位化轉型1.0),邁向基於雲架構的智能化運營(數位化轉型2.0)。
  • 微眾銀行馬智濤:分布式商業是數位化時代的新商業變革
    該書凝聚了微眾銀行近六年來的數位化實踐中總結的科技智慧與商業思考,為關切創新商業模式和前沿科技技術的讀者們提供了新的視角,也因此獲得了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伙人車品覺、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楊燕青、 北京綠色交易所常務副總裁王輝軍等專家的聯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