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全球企業共識。根據IDC預測,企業直接用於數位化轉型的投入在2020~2023年間將達到17.5%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3年超過7萬億美元。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尋求從以生產為基礎向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給企業帶來大量機會,同時也讓企業倍感數位化轉型的迫切性。
4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同時給中國企業帶來了豐富的商業模式創新機會和大量採用新數位技術的場景。
隨著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僅僅投資技術,並不能讓企業實現轉型。
企業領導者需要重建思維方式,放棄工業化時代形成的傳統觀念,必須了解企業、市場、社會和經濟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將重點從只關注自己的企業或簡單的雙邊關係,轉移到更廣闊的商業和社會生態系統,讓技術投入有效支撐企業整體數位化戰略。
數位化轉型對企業領導力的挑戰往往大於來自技術的挑戰。根據戴爾科技的研究,78%的企業認為數位化轉型必須在整個企業組織內全面展開。
數位化轉型關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事實證明,數位化轉型必須由CEO親自參與與引領。當數位化轉型主要由IT、市場部或某一職能部門負責時,企業大多將數位化轉型理解為利用數位化技術作為工具解決目前企業存在的問題。有些企業雖然專門成立了轉型領導小組或企業數位化中心,負責制定轉型戰略和路線圖,但往往無力推動本質變化,轉型很難變成現實。
隨著數位化轉型成為常態,走在數位化轉型前列的企業通過任命首席轉型官(Chief Transformation Officer, CTO)來負責領導企業的數位化轉型。
很多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當數位化轉型進行到實質性階段時,組織和文化變革會成為轉型的最大阻力和障礙。在工業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型企業大多習慣於過去曾經做得最好、最拿手並產生過(巨大)價值的「標誌性實踐」,對如何造就具有創新力、敏捷和靈活性的企業文化了解甚少。
設立CTO一職可有效幫助企業應對組織和文化變革帶來的動蕩。 CTO的角色應是獨立的,並被充分授權,由有豐富經驗、熟悉企業運營、具有強烈變革意願的領導者擔任。CTO作為負責數位化轉型的高管,應努力重塑組織,確保組織中每個人都對變革負責。
根據麥肯錫的研究,企業任命CTO或類似職位,將大大提高企業成功轉型的機會。
雖然大型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遇到的組織和文化變革挑戰往往更嚴峻,但是大型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也具有其獨特優勢。
數位化轉型走在前列的大型企業極具投資吸引力,往往可將大量資金用於吸引高端人才和技術投入。另外,數位化轉型做得好的大型企業擁有比同行業中、小企業更多的數據,形成「數據護城河」。
人才優勢和豐富的數據使一些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佔據了前所未有的優勢地位。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和所處行業,企業都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轉型路徑和轉型速度。
實踐證明,打造標準(雲)平臺和賦能員工,可快速、有效提高企業數位化生存和競爭能力,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利用有限資源開啟數位化轉型的有效方式。
中小型企業不必學習大型企業大力投入、打造企業中臺,也大可不必自行投入開發AI軟體,但跨部門的企業標準平臺是數位化轉型必不可少的基礎。企業投資平臺建設不可盲目,必須打通各部門業務數據,且滿足兩個基本條件:第一,能解決目前面臨的難題;第二,能夠在今後幾年持續為客戶創造更好的體驗和價值。
賦能員工是數位化轉型的另一重要目標。數位化轉型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業務第一線員工的決策能力和工作效率,為員工「畫像」,利用好已成熟的數位技術有效賦能員工是下階段很多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中之重。沃爾瑪「10-20-70」法則值得其他企業借鑑(即公司投入的10%放在算法上,20%放在基礎架構建設上,剩下的70%投入到賦能員工上)。
變革或替換核心業務和流程是一項昂貴、且需要多年不懈努力才能實現的任務。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要營造正面、積極的文化環境,允許失敗,鼓勵創新,各級管理者需放眼未來,學會在模糊(ambiguity)和不確定(uncertainty)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能力,企業上下都要為數位化轉型進入下一階段做好準備。
世界經濟論壇估計,到2025年,數位化轉型對社會和經濟的價值可能達到100萬億美元。企業管理者的重心正在從工業化時代的「為質量而管理」向數位化時代的「為客戶價值而管理」轉變。未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邏輯將圍繞:創造客戶和市場需求,將數位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重要生產要素,企業重塑業務模式、組織和文化,以及企業之間的關係從工業化時代的競爭走向數位化時代的協同和合作,共同打造商業生態。
最近中國高層提出加大對包括5G、智慧電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的投入,這無疑會有力推動新經濟模式增長,並對企業數位化轉型產生深遠影響。
儘管我們還處於數位化時代初期階段,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步伐正明顯加快。面對數位化轉型如何產生相應經濟和社會效益等問題,企業仍然面臨許多挑戰。中國在2020年彭博商業周刊「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的評選中,在專利一項,排名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但創新力總排名只排到第15位。
以金融和零售這兩個數位化轉型先行的行業為例,金融行業大量投入金融科技,但有效應用數位技術並獲得回報仍有許多障礙和壁壘。零售業過去幾年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迭代,但如果企業一直無法實現盈利,數位化轉型的效果又應如何衡量?如何在收益、市值、社會價值中找到平衡?
企業今天擁抱和實現數位化轉型的程度將決定其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的競爭態勢,那些引領數位化轉型的企業將獲得最大的回報,也將有效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決策科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