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升級:金融業加快生態布局

2021-01-13 和訊銀行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強勢崛起,金融科技已升級為傳統金融機構轉型發展的核心驅動,重塑著傳統金融的業務模式。各商業銀行紛紛調整戰略布局,持續加碼科技投入。金融科技發展也從「新核心系統建設階段」向「開放平臺建設階段」邁進,「無科技不金融」已成為普遍共識。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銀行業數位化轉型步伐,催化了部分商業銀行由開放平臺建設向生態金融發展的戰略布局。銀行機構數位化升級進入全新階段,建立在開放銀行基礎上的數字金融布局,正在成為傳統金融機構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後疫情時代,我國數位化建設轉入快車道。金融科技下半場,銀行業數字金融發展有哪些趨勢和特點?各傳統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地進行生態布局,全面提升數字金融能力?政府、監管機構、場景渠道、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等各生態金融參與者,如何開放協同、共建生態?新的趨勢環境下,面臨哪些挑戰?

  細分中臺建設發力

  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是傳統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的基礎,也是過去多年來金融科技上半場的發展變革中,各商業銀行金融科技轉型的關鍵。

  某股份制銀行科技部業務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銀行的業務範圍龐雜,以前各業務板塊都有自己的系統,各業務板塊內部基本都是垂直封閉的,系統之間沒有打通,因此會出現「煙囪效應」,不同系統都有各自的資料庫、業務流程、客戶管理等,接口也不統一,很難真正實現跨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

  隨著傳統金融服務理念由「客戶」向「用戶」的轉變,商業銀行對銀行內部開放的需求日漸凸顯,迫切希望通過新的信息技術手段打通各業務領域的系統壁壘,實現數據共享。

  金融壹帳通(OCFT.N)相關業務負責人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傳統模式下要打通底層數據壁壘,投入太大且風險較高,而搭建數位化中臺,是破解不同業務之間系統壁壘的有效途徑。「銀行可以將各業務部門數據接入數據中臺,統一清洗和治理,將數據沉澱到中臺,各業務部門可以根據需求及時調取。」該負責人表示。

  實際上,近年來各商業銀行持續加大中臺建設的科技投入。與以往相比,2020年以來,銀行在細分中臺建設方面更加深入、步伐更快。

  平安銀行(000001,股吧)(000001.SZ)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該行構建了完善的前中臺撮合機制和潛在中臺能力孵化機制,已搭建11大業務中臺,共發布195項中臺能力,賦能245個前臺場景上線,不斷升級完善數據化經營及線上化運營能力。

  此外,南京銀行(601009,股吧)(601009.SH)上半年優化數據架構,建設數據中臺,建設智能中臺體系,持續推進四大智能產品體系建設;農業銀行(601288.SH)制定「六大中臺」戰略,打造好數據、信貸、開放銀行、零售營銷、對公營銷和運營六大中臺;興業銀行(601166,股吧)(601166.SH)推進數據中臺與技術中臺建設,複製推廣以價值交付為中心的敏捷模式,構建DevOps平臺、自動化運維平臺,加速研發運維一體化;招商銀行(600036,股吧)(600036.SH)加強技術中臺與數據中臺建設,強化金融科技在中後臺場景的應用等。

  上述科技部業務人士表示,中臺其實是系列應用的集合,將服務和應用通過數據模型進行可配置化組合,從而服務於一個具體的任務。目前,銀行的中臺大概可以分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和技術中臺三個層面,分別側重數據模型、業務流程和技術工具開發。

  「隨著中臺技術的逐步成熟,現在一些銀行已經開始向更加細分、專業的中臺建設領域邁進,如業務中臺範疇內的產品中臺、技術中臺中的AI智能中臺等。」該人士補充道。

  強化內部開放的同時,銀行也在加快外部開放平臺的建設,突出「能力開放」,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向外輸出。

  上述股份制銀行科技部業務人士透露,現在科技實力強一些的銀行都在做平臺建設,如區塊鏈物聯網平臺、數據平臺等,並將各種垂直業務領域的平臺綜合到一個大平臺上,讓更多機構能快捷、方便地接入進來。另外,銀行將金融服務能力以模塊化產品的形式輸出給合作機構,使得第三方機構也可以通過平臺向企業提供非金融服務產品服務,以構建平臺的生態體系。

  金融生態加速布局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得銀行機構業務全面線上化、數位化的需求緊迫性凸顯,推動傳統金融機構的數位化轉型升級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金融科技發展進入下半場,銀行開啟了數位化金融2.0全面布局。

  事實上,自上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化發展以來,傳統金融機構就已經開始了數字金融的發展布局。彼時,銀行通過外部合作拓展業務場景,並通過API、SDK、H5等方式為場景中的終端客戶提供端到端的金融服務。這種線上化、數位化基於應用場景,也相對初級,業務合作模式也較為簡單,多集中於收單、支付結算、信貸、存款等業務領域。

  隨著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推進和內外部開放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銀行機構開始著眼於基於開放平臺基礎上的生態金融布局,也就是數位化金融2.0建設。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此前在發布會上表示,得場景者得天下,得生態者得場景,構建生態是金融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要麼自建生態贏得場景,要麼聯合核心企業共建生態,再或者與有生態場景優勢的第三方合作共建場景。

  數字金融2.0布局是基於銀行內外部開放能力提升基礎上的,通過中臺系統對數據的梳理和治理,銀行具有豐富的標準化業務組件和靈活快速進行產品創新的能力。同時,銀行能快速對接外部接口和進行大規模數據處理,不同業務領域之間的交叉協同特性更加明顯。

  上述股份制銀行科技部業務人士表示,基於「客戶」向「用戶」理念的轉變,銀行越來越重視B端和C端客戶的協同,比如在服務企業客戶時,也會深入挖掘企業中C端客戶的金融需求,儘量觸達和覆蓋可能會與銀行的產品和服務產生交互的「用戶」。

  數據是數字金融發展的核心支撐,今年以來,越來越多商業銀行將數據治理上升至銀行戰略層面。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的36家A股上市銀行中,多數都明確提出加強數據中臺建設的目標和策略。其中,交通銀行(601328.SH)就明確指出,下半年加快數據中臺建設和監管數據集市建設,健全行內外數據交互機制。

  智能開放趨勢凸顯

  工商銀行(601398.SH)軟體開發中心總經理助理龔光慶此前在某論壇上表示,當下銀行的建設過程已經邁向了未來銀行4.0時代,金融科技的發展使得銀行的生態建設更加完善,未來商業銀行建設將呈現數位化、智能化、開放化三大特徵。

  在龔光慶看來,銀行數位化轉型不是簡單地把原來的傳統業務進行線上化改造,其本質上是對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進行重構,是一個用新的技術、理念、方法對所有業務流程進行端到端重新梳理、整合和重構的過程。

  中銀協秘書長劉峰也表示,中國銀行業數位化轉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處於初級階段,挑戰依然不小,可以說道阻且長。

  智能化則是銀行數字金融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必然趨勢。業內普遍認為,銀行業的智能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金融壹帳通企業金融總經理蔣寧指出,商業模式發展至今,客群在不斷細分,需求也在不斷精細化,每一個單一品類的市場容量變得越來越小,因此更需要智能化系統,使銀行產品設計、運營、業務流程、營銷等環節都能快速響應不同領域、客群不同需求的快速迭代。「現在銀行在改變一個流程的時候要經過內部很多道的程序審批,很多的系統開發和管理,使得銀行很難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深入的同時,開放互聯依然是銀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開放銀行全球發展報告》指出,未來將形成更廣泛的開放生態體系,或者說是一種基於多方合作共贏的廣義開放銀行生態;開放生態的形成,將使金融服務無縫嵌入到生活場景中,銀行變得無處不在。

  開放生態體系快速發展背景下,未來銀企合作也將進入新階段。蔣寧認為,金融科技下半場,銀行與政府、企業的合作將更加深入,不僅通過場景合作獲得客戶和數據,還要建立新興的合作關係,建立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曾公開表示,中國金融數位化轉型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部分機構頂層戰略和落地執行有待加強,數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客戶體驗有待改善;金融科技與金融機構自身系統的兼容程度、產品業務的融合程度還有待挖掘;金融數位化轉型帶來的風險也需引起高度關注。

  在梁濤看來,下一步既要堅定不移地支持金融科技發展,加快金融數位化進程,優化客戶體驗,提升服務效率,同時,也要密切關注金融科技帶來的影響,做好前瞻性部署安排,確保市場公平和金融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此前出席某活動時亦指出,下一步要增強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優化數據治理、強化數據保護等,尊重金融科技發展客觀規律,加快推進金融數位化轉型,聚焦實體經濟與社會民生關鍵環節。找準薄弱點、盯住落腳點,合理規範運用科技手段賦能金融提質增效,推動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韓明 )

相關焦點

  • 李東榮談金融業數位化轉型: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談及金融業數位化轉型時,李東榮指出,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但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不斷提升金融業數位化水平,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金融力量。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特別是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加快數位化轉型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金融業界的重要共識。在此時代背景下,本次論壇以「立足金融為民 弘揚科技向善 面向『十四五』的金融業數位化轉型」為主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相信通過大家的積極參與和深入交流,今天的論壇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 交行郭莽:發揮人工智慧頭雁效應 加速金融業數位化轉型
    交通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郭莽出席論壇並發表「發揮人工智慧頭雁效應,帶動金融業數位化轉型全面提速」開幕演講。  郭莽指出,當前中國正加快人工智慧發展步伐,今年,新冠疫情進一步激發了人工智慧、智慧銀行等新技術、新業態的蓬勃興起,交通銀行作為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與金融業務實踐深度融合的先行者,一直秉承「智慧銀行是理念、技術、機制與模式創新綜合體」的理念,積極探索和布局人工智慧應用,並已經在智能風控、智能營銷、智能客服、生物識別、圖像識別等五大領域取得應用成果。
  • 賽道升級 家電業加快數位化智能化轉型
    走進2021年,站在國家「十三五」規劃收官和「十四五」規劃開局的新起點上,中國家電工業正處在加速實現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產業結構優化階段,在升級賽道上表現必將不凡。疫情催化下 健康家電迎來需求爆發期疫情防控是一堂生動而具像的健康教育課。經過疫情洗禮,中國消費者的健康意識進一步加強,伴隨著民眾健康意識的快速覺醒,主打「健康」的家電產品迎來了一次大規模的需求爆發。
  • 趙志偉:疫情加快銀行業數位化轉型「客戶賦權」時代到來
    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辦的第五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20金融界領航年度盛典在京召開,百位金融業大咖齊聚一堂,就金融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發展、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應用、公募基金大時代、養老金融的未來等話題進行深入務實的探討交流。
  • 工商銀行推進信用卡業務數位化轉型升級
    我們要在線上化轉型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升級和延展,真正為信用卡插上數字翅膀,加快向變革與創新的高階邁進。全球蔓延的疫情更是進一步重塑了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加快了消費線上化發展和產業數位化進程,使各種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黨中央審時度勢,加快推進「新基建」應用落地,全面開啟數位化賦能實體經濟的新時代。
  • 數位化賦能園區轉型升級,中雲科技赴長興參觀考察
    在實地考察、詳細了解以後,中雲科技總裁常伽迎、常務總裁章正卯,對科技園的蓬勃發展態勢表達了高度讚賞並提出,科技園是面對人才的優質公共服務平臺,在「數字中國」的大背景下,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助推器,智慧園區建設也將站上風口,信息化、數位化和智能化賦能必將為園區升級帶來諸多利好。
  • 「十四五」開篇在即 恆昌以數位化升級彎道超車
    回顧過去一年,在技術創新驅動、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數位化成為了各行各業的普遍共識。這其中,金融行業的數位化進程表現尤為突出。從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態勢看,「十四五」期間,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將促進城市金融排名、金融業轉型升級、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金融業對外開放、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金融監管科技應用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 舟山「雲帳簿」加快數位化轉型
    舟山「雲帳簿」加快數位化轉型 2020年10月23日 05:47:34來源:浙江在線苗晨穎 倪盛盛   為加快數位化轉型,破解海島自然資源分散、地塊面積小、項目布局多等自然資源管理難題,舟山市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數據為支撐,利用AI、遙感等數位化技術,在全省率先推出自然資源「雲帳簿」,形成舟山全域範圍的自然資源「一本帳」,實現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市場監管、預警等全周期管理,大幅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
  • 農產品批發市場應加快數位化升級
    與會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農產品流通行業來說,是「危機」也是「機遇」,農產品批發市場應加強現代化、智慧化、標準化、數位化建設,加快轉型升級。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產品批發行業充分發揮了有效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的功能,成為農產品保供穩價、解決賣難的重要渠道,但疫情的暴發和反彈,也暴露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當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時代,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記者 陳維燈)
  • 5G浪潮將至,極融攜手共建金融科技新生態
    近年來, 5G技術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熱點,5G具備諸多優越的特性,為金融服務創新和升級帶來新的動能。隨著5G技術商用步伐加快,不少金融機構也開始探索5G等技術應用,將5G技術應用於更多場景,打破空間束縛。極融作為嘉銀金科旗下金融科技品牌,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共建金融科技新生態。
  • 中信銀行信用卡總裁張明:建設消費場景無界生態
    站在辭舊迎新的新起點,思考如何加快創新轉型,走上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如何讓金融更好地服務於民,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這是每一個金融機構都面臨的時代課題。多渠道組合布局 建設消費場景無界生態消費增長與消費升級不斷豐富著零售應用場景,金融科技的應用加速了銀行數位化轉型進程,這一切都深刻影響著信用卡行業的發展。
  • 攜程商旅在智慧財稅生態沙龍上分享如何助力企業數位化升級轉型
    上海2018年8月31日電 /美通社/ -- 8月23日,匯聯易聯合國內CFO領域媒體平臺 -- 財務長,以及攜程商旅、支付寶、螞蟻金服、漢特等在財務數位化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踐行者,共同「挑戰舊範式
  • 科技賦能:四大上市保險公司加速「數位化轉型」
    一、戰略升級:「數位化轉型」已成為行業關鍵詞「數位化」成為我國傳統保險公司的戰略轉型關鍵詞,近兩、三年以來,多家保險公司紛紛提出「數位化轉型」發展戰略,尋求以科技賦能保險業。圖 1:保險業「數位化轉型」概念與驅動力分析資料來源:IBM企業諮詢服務部隨著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在線數據的獲取與挖掘逐漸成為金融業的關注焦點,數位化商業時代首次創造了打通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商業模式。
  • 發揮人工智慧「頭雁」效應 恆昌走穩數位化轉型之路
    其中,金融科技突飛猛進,對金融行業的基礎服務及運行模式產生了巨大影響並重塑了金融生態,成為構建金融行業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與此同時,金融與科技融合已成為發展趨勢,金融行業將進入「技術為王」的時代。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必然是國際金融科技中心,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將實現從競爭到融合共贏的轉變,各大金融機構在技術浪潮引領下正調整發展思路、加快數位化轉型、積極擁抱科技,走向科技創新前臺。
  • 中國外運:加快戰略布局與數位化轉型 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物流平臺...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李喬宇外貿出口行業回暖,海運貨櫃一箱難求……如此背景下,作為世界領先的海運代理服務商之一,中國外運正在加快戰略布局。布局跨境電商物流版圖「跨境電商是中國的一種新型貿易方式,順應了物流未來碎片化的發展趨勢。」李世礎談到,公司將把握跨境電商物流發展機遇,加快電商業務向平臺化和生態圈轉型,協同開拓電商平臺、大賣家客戶,運營跨境電商全鏈路產品,不斷延伸服務與價值鏈條。
  • 【中央企業布局新基建⑬】東方電氣:在數位化智能化升級中踏浪而...
    作為中國經濟「頂梁柱」的中央企業,充分發揮產業鏈主力軍優勢,用投資驅動和硬核科技領跑「新基建」,努力做好「新基建」產業鏈的投資者、研發者和建設者,以「新基建」升級「新消費」,形成增長新動力,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4月20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中央企業布局新基建」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互金協會報告:多方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促進金融業數位化轉型
    11月17日,金融業數據要素融合應用與治理研討會暨《金融業數據要素融合應用研究》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金融科技發展與研究專委會組織撰寫的《金融業數據要素融合應用研究》(下稱《報告》)正式發布。
  • 雙星首發倒計時 吉利天地一體化生態布局再落子
    作為吉利衛星項目全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此舉標誌著吉利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布局已初具雛形。這一切,並非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基於天地一體化立體出行的戰略布局。  2018年,吉利開始布局航天領域,戰略投資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成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覆蓋從研發、製造到應用全產業鏈,致力於推動中國衛星產業鏈商業化升級和航天技術商業化應用。
  • 微創軟體副總裁張效華:持續發力人工智慧,深度融入行業生態
    他說:"在各個層面上,人工智慧都會對金融業的發展和推動有著深遠的影響。" 科技賦能行業生態重塑 談及微創在人工智慧方面的經驗和優勢,張效華表示,微創多年來不斷探索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在金融及其他行業的場景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 素米數位化諮詢|數字經濟-培育產業平臺化發展生態
    素米-產業數位化和服務體驗生態構建在產業平臺化發展生態培育過程中,由傳統龍頭企業、網際網路企業、服務類企業等共同參與的數字平臺是核心。統籌推進 5G、數據中心、雲計算設施布局和建設。加快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研發,重點突破海量數據存儲、多元異構數據處理、時序數據分析、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生物特徵識別及知識圖譜等關鍵技術。提升行業共性技術能力,加快機理模型與微服務開源社區以及行業知識庫、模型庫、專家庫建設。提升新技術應用能力,推動虛擬實境、區塊鏈等新技術與產業網際網路平臺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