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肯的爸爸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的性格和父母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其實是家長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表現,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所以一個孩子的行為舉止,能反映出一個家庭,而很多「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跟父母有著直接的關係。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跟寶爸有很大關係
王先生最近很苦惱,自己兒子的脾氣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大,稍有些不順孩子心意的,孩子就會大發脾氣,甚至一點小事,兒子都會大喊大叫,有時候父子倆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而爭吵,每次吵完王先生又很後悔。
但是王先生發現兒子經常跟自己吵架,卻從不在外面與人發生口角,做事更是嚴謹仔細,遇到老師總是唯唯諾諾的,遇見鄰居更是低頭不打招呼,甚至小時候經常來家裡玩的朋友,現在都不來玩了。
一開始,王先生以為孩子只是情緒的宣洩,可王先生根本不想和孩子吵架,傷身體又傷感情,王先生非常頭疼,把這件事情跟心理學家的朋友說了,朋友說孩子的這種性格,其實和父親有著很大的關係。
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1、父親沒有做一個榜樣
一般過於自大的男人,在外面「好面子」,在別人面前是一個好脾氣的家長,回到家擺出一副臭臉,把壞脾氣都留給了家裡人,這種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孩子無意間也會學習家長的這種行為。
更有些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打架,在外人看來卻是一片祥和,家長在這種情緒下教出的孩子,往往是帶有情緒的,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很容易形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2、過分溺愛
在獨生子女的這一代,孩子身上的愛不僅僅是父母的愛,還有老一輩的愛,對孩子百依百順,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當孩子得不到的時候就會用哭鬧來解決,往往孩子哭鬧,家長就會妥協,長此以往,孩子容易經常發脾氣。
所以父母要控制好對孩子的愛,合理的要求家長可以滿足,但不合理的條件該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拒絕,要讓孩子明白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以他為中心,這樣孩子以後才不會在社會上吃虧。
3、父母的越俎代庖
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家長都是孩子的保護傘,而過分的溺愛就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從小許多事情父母都幫忙做好,遇到麻煩父母也是挺身而出,遇到困難也是父母幫助解決。
所以家長要適當的放手,孩子是需要成長的空間的,並不是家長一味的牽引向前,這樣孩子永遠都不知道該如何進步,在外面遇到困難就退縮,在家裡家長不願意解決就發脾氣,這樣孩子是永遠不會成長的。
4、社交少
有些孩子就喜歡在家裡,但是孩子長時間在家裡,就很容易變得越來越內向,等到長大後,朋友也少,遇到問題都沒有朋友的幫助,孩子就會越來越沒有自信,越來越慫。
而家長從小開始讓孩子學會社交,耐心引導,都給孩子一些支持貴,教會孩子如何跟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如何向他們介紹自己,給孩子一個方向,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孩子才會在以後變得更加有自信。
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性格,教會孩子開朗,獨立,樂觀,這樣孩子在外面不會「慫」,遇到困難也不會情緒低落,回到家裡也不會「窩裡橫」,家長要正確引導,教孩子成為一個懂事聰明識大體的人。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是「窩裡橫,外面慫」嗎?你平時都是怎麼教育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