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一年,設計部要納新,公司的計劃是當年只能要一名應屆畢業生,畢竟新人培養成本也是很大的,對我們這樣的小公司來說更是如此。最後一共招進6名應屆生,計劃在3個月試用期內淘汰5人,只留1人。
最終留下來的是一名看似平平淡淡的設計師——小胡。事後才得知,她在畢業之前提前做了3件事,即使今天來看,還是相當具有借鑑意義。
先說一下新人試用期出現的普遍問題。
1、理論能力不達標。作為設計專業畢業的學生,連基本的平面構成、色彩搭配關係都搞不清,可見學業之差,進入職場後,步步難行。
2、軟體操作不熟練。作為設計師,繪圖軟體就是你的職場武器,但是很多人的軟體水平僅限於打開修修圖的程度,把修圖技能跟設計技能混為一談。
3、粗心。對於公司基本的項目操作與自檢流程,入職一個月了還是無法完全記住並遵守,整理文件銜接團隊同事時屢次被返工,造成團隊作業項目進程緊張。
4、自學意識差。每位新人都有師傅帶,有的人聽得進去,有的人不推不動,業餘時間也不主動惡補專業知識。
而小胡在整個試用期階段表現非常優異,雖然是做的助理設計師性質的邊緣工作,但是項目上手卻很快,完全不像一個剛出校園的職場新兵。
按照她的說法,是得益於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做的這3件事。
一、讀完50本專業設計書籍
大三時她就在考慮找工作的事兒,也源於她總是擔心自己的女生身份,找工作會不容易。苦於找不到什麼門路,最後她了一個最簡單的決定,就是計劃在畢業之前讀完40本設計類專業書籍,開闊視野。
畢業時,她已經超額完成了讀書計劃,包括行業人自傳、創意類、技巧類等不同門類,總共讀完了50多本。
二、跟已入職的師兄師姐要實戰提案
在自己讀書自學的同時,她慢慢感覺光有理論知識的增量,還不是很直觀。所以她又通過輔導員以及自己社團裡、系裡的關係,從已參加工作的師兄師姐那裡要到了很多提案文件。
這些提案文件都是給客戶的實際操作項目,包含了從背景分析、創意聚焦、方案提煉等各個環節的內容。通過啃了數十份設計項目提案,獲得了她在學校根本接觸不到的第一手經驗。
三、自費購買付費網課教程進修
慢慢地,讀專業書使她獲得了知識增量,看實戰提案讓她有了經驗儲備。這時候就是缺乏輸出能力了,於是她在一些設計自媒體平臺上購買付費課程,進一步強化自己的軟體實操水平,同時做了大量實戰模擬訓練。
與此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還結交了一幫志同道合的設計師小夥伴,被拉進了一些行業大牛的群,得到了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
在當年7月份正式告別母校之前, 她做完了這麼三件事。在入職試用期結束之後,公司立即給她辦理了轉正手續,不到一年時間即加薪到中級設計師水準。
麒麟豈是池中物,後來從我們公司告別之後,小胡一路北上,現在已經是國內一家大型品牌策劃公司的設計總監。
現在大學生越來越多,甚至都過剩了,每到畢業季,很多人就開始發愁,畢竟即將邁入社會職場,壓力也是蠻大。在面試、入職、試用期的每個環節,多數人惴惴不安,少數人坦然自若。
因為你玩吃雞時,人家在學習;你看電影時,人家在學習;你過520時,人家還是在學習。
優秀,只因比普通人多努力了一點點。
(我是今日瞎說,十年職場人、非專業程序猿、心靈寫手,筆鋒婉轉、毒評犀利,歡迎點擊關注@今日瞎說查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