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嚴,喜歡請關注我!)
最近很多小仙女和我一樣沉迷於九重天上東華帝君和青丘女君白鳳九的三世愛戀不能自拔。無論是小說裡還是電視劇中九重天上的每個人物都被作者刻畫得衣袂飄飄,仙氣繚繞,就是我們心中神祇和謫仙的樣子。
看了電視劇後忍不住對「九重天」、「四海八荒」的神仙產什麼了濃厚的興趣,想要看看他們在古老的神話中是什麼形象,過得又是什麼生活,今天上線的是「老鳳凰」。
01遠古神話中的「老」鳳凰
《三生三世》系列中除了天地共主的東華帝君、墨淵上神、天族太子夜華外,住在十裡桃林、開天闢地第一隻鳳凰「折顏」上神那也是數得上的美男子。鳳凰,是我國先民圖騰信仰的產物,存在於神話中。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鳳凰經常和龍一起,是祥瑞的徵兆,被稱為「龍鳳呈祥」。
先秦時代記錄遠古志怪、地理的典籍《山海經》中關於神鳥的描述眾多,甚至超過了後期中華民族的象徵,神龍一族。
《山海經》中與後世之人對鳳凰形象的想像相近的神鳥有很多種。《山海經》的《南山經·南次山經》記載,「又東五百裡,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叫作「鳳皇」的鳥在先秦時代已經以祥瑞之兆示人了,它的身上有象徵著德、義、禮、仁、信的五文,如果有幸它自發地歌舞,便是天下安寧的吉兆。
除了這種「鳳皇」鳥,《西山經》中還記載了一種叫作「鸞鳥」的鳥類,說它的狀如翟而五採文,見到它天下便安寧。由「五彩文」和「天下安寧」的徵兆可以推斷鸞鳥就是與鳳皇不同,也該是同「科」。
《山海經》的《大荒西經》中記載,除了鳳皇、鸞鳥身負五彩文外,鳳鳥意識如此。人們認為「鳳」為雄鳥,「凰」為雌鳥,並稱鳳凰,是百鳥之王。
02古代社會中鳳凰身份的不斷轉變
《山海經》中的鳳鳥、鸞鳥、鳳皇都是盛世時方現世的神鳥,可見它們的形象在先秦時代已經有了祥瑞的象徵意義,比如西周時期的「鳳鳴岐山」,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精神信仰。其實早在我國之前發掘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就曾經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將「鳳凰」的起源推進到了新石器時代。
辭書之祖《爾雅》同樣成書於先秦時代,其中第十七篇《釋鳥》篇記載,「鶠,鳳,其雌皇」。那「鳳」又是什麼形象?同樣有記載,「雞頭,蛇頸,燕頜,龜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許」。好吧,很難想像幻化成謫仙折顏上神那般的俊朗人物的原型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是這般形象。
秦漢之後皇室選擇了「龍」圖騰作為天子、皇帝的象徵,「鳳」則成為了帝後、後宮嬪妃的象徵,自此以後鳳凰的性別開始模糊。鳳凰逐漸在封建社會開始代表女性的至高權利,比如封建時代帝後需要戴的鳳冠就足以說明鳳凰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即便是這樣「鳳凰」一詞的出現,多形容、比喻的也多是君王、王侯等地位超群或者才華橫溢的人,女性被用到這一詞的寥寥無幾。
成書於西漢的《淮南子》中記載了鳳凰一族的「母系」傳承,「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這裡飛龍是鳳凰的母親。但是我本人認為在遠古時期,鳳凰的地位其實比龍族更高,從《山海經》一書中就可看出,關於龍的介紹也只不過是應龍和燭龍。但是天子選擇了「龍」作為身份象徵後,其他的祥瑞之獸順序肯定要「低」於龍族,鳳凰也是如此,但看這傳承順序,鳳凰的地位也極其高只屈居於飛龍之下。
唐朝是一個極其崇尚「鳳凰」文化的王朝,「鳳凰」詞語或者形象的應用開始隨意很多,像是李白、杜甫等詩人都曾做過關於「鳳凰」的詩詞。這個時代鳳凰象徵女性的形象開始更加流行化、生活化立體化,比如唐朝皇室的胖美女們開始佩戴鳳凰的頭飾,生活器具上也開始有鳳紋做點綴等等。
03老嚴說:祥瑞象徵、品行高潔,非梧桐不棲
和九尾狐的圖騰信仰慢慢演變成妖媚的女仙、女妖不同的是,鳳凰一直是中國古代封建圖騰的「巔峰」象徵,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性別慢慢的模糊,最終代表「雄雌」的「鳳凰」演變成了代表封建時代頂尖女權象徵的「鳳凰」。
除此之外,鳳凰也有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除了生活器具中的點綴,新娘子出嫁時的鳳冠霞帔也是鳳凰在古代社會中「祥瑞」象徵的體現。
影視劇《三生三世》系列中的開天闢地第一隻「老鳳凰」折顏上神居住在十裡桃花,而神話中的鳳凰則是非梧桐不棲。《詩經·大雅》記載:「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莊子也曾說過,鳳凰從南海往北海飛的時候,只有遇到梧桐樹才落下。古代梧桐樹是吉祥的象徵,鳳凰亦是,且在古代非有德君子稱不上「鳳凰」,所以說鳳凰亦是品行高尚的代表。
今天和大家分享「老鳳凰」的故事就到此,希望大家能喜歡。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