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時間你能種下多少棵樹?
十年來你種了多少棵樹?
生活在寧夏的白春蘭,用十年的時間種下了十萬棵樹。平均每天要種27棵。
就像所有老套的故事一樣,很久很久之前,這裡也曾有過盎然的生機,但是隨著環境的惡化,上世紀八十年代這裡就只剩下了唯一的「光杆司令」,漸漸地,這個個唯一也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好像這裡從裡不曾出現過任何綠色一樣。
1980年,白春蘭和她的丈夫帶著本村10戶居民來到這個叫做「一棵樹」的地方。初來時,這個「一棵樹」沒有樹。
十年的時間,有的人看不到希望,走了;有的人受不住困苦,走了。只剩下白春蘭夫婦,十年如一日的在這裡種樹。
十年的時間,她們累計種樹10萬多棵,治理沙漠3400畝,探索出「以草擋沙、以柳固沙、栽樹防沙」的綜合治沙法。
十年的時間,她創造了「噸糧田」,開發旅遊業,成為本村的致富帶頭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如今,「一棵樹」有了很多樹,沙漠成了森林。但白春蘭還是那個白春蘭,還是那個兢兢業業,會為了一棵樹的成活高興半天的白春蘭。
白春蘭能在沙漠中種出一片森林,靠的不單單是一腔熱血,還有科技的支持。一開始,白春蘭和丈夫沒有經驗。1984年初春,鹽池縣科委給白春蘭家獎勵了一捆優良品種的葡萄苗。白春蘭分外珍惜,將其一棵棵植在沙地上。不多久,葡萄苗還是死了。白春蘭請教專家後才知道,地的黏度不夠,存不住水。鹽池地處中部乾旱帶,蒸發量大,葡萄幼苗是活活旱死的。
從那以後,白春蘭總是到處尋找技術培訓的機會,聽說離「一棵樹」不遠的地方有蘭州沙漠研究所設立的試驗站,白春蘭就請來專家教他們草格固沙的方法,幫助他們選擇適應沙地生長的沙柳、楊柴、花棒等耐旱沙生植物苗種。這一年,白春蘭和丈夫種植的樹苗成活率達到70%以上。
人人都可能是白春蘭,人人都可以是白春蘭。我們不必求多,也不必一蹴而就,甚至不一定要去親自種一棵樹,我們只要從自身做起,生活中注意環保。我們未必種了一棵樹,但我們可以節省一棵樹。
全國誠招 「三農調研員」,主要從事三農普法維權、課題調研活動、法律服務活動等,有意者可直接在官網下載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