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治日報》記者走進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九河白族鄉北高寨村,一下子就被這個村寨無處不在的法治元素和濃厚的法治宣傳氛圍深深吸引。
掃黑除惡宣傳標語、平安法治宣傳漫畫、憲法知識節選……在村寨主要路口牆體和普法櫥窗中,該村用文字+漫畫的方式共同闡述了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
民族語言普法群眾喜聞樂見
在村法治文化廣場,一場由玉龍縣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和村幹部群眾自導自演的普法宣傳文藝活動正在上演,他們身著白族、納西族、彝族等不同民族服飾,用漢語+少數民族語言傳唱憲法、宣講法治,現場吸引許多村民駐足觀看……每到精彩之處,臺下便響起陣陣掌聲。
「演的都是身邊的事,所以警示意義非常大。」現場一名白族觀眾說,聽著白族語言倍感親切,也讓自己從這些法治節目中學到了很多法律知識。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為了更好地開展普法工作,我們針對各少數民族的不同語言,把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扶貧政策翻譯、編印成民族文字送到村寨裡進行宣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雲南省司法廳副廳長齊金嶺介紹,把法律常識編成一些讓群眾能夠看得懂、喜愛看的普法劇、小品、歌舞等文藝節目,定期到民族貧困地區的村寨演出,群眾在看演出的同時就懂得了法律知識。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該縣建成2660米長的「法治文化一條街」,組織「彝漢」雙語普法隊伍深入彝族地區開展普法,給邊遠山區的群眾送去了法治的光芒。牟定縣普法先鋒紅色「鐵軍」穿著「左腳舞之鄉法律宣傳志願者」的紅馬褂上街下鄉開展法治宣傳,富有彝族特色的紅馬褂成了普法工作隊的「制服」,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是雙語普法宣傳隊來了。姚安縣把法律法規融入記錄彝族歷史社會變遷的「梅噶」傳唱,法治的基因深深紮根於民族傳承。祿豐縣組織開展法治文藝巡演,利用大視頻在戶外播放法治宣傳片,一個個深入淺出宣傳法治知識的小品、花燈,讓法治意識在笑聲中得以培養。
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在41個寺廟中聘請200餘名僧侶擔任普法志願者,組成「僧侶普法隊」,對信教群眾進行普法宣傳教育;保山市和騰衝市針對當地邊民、少數民族群眾多的情況,集中組織開展「法治走邊關」活動,重點推行「雙語」普法;臨滄市組織開展「法治電影進邊境」活動,到邊境一線的村寨播放「雙語」法治電影千餘場……
各地還組建民間法治文藝表演隊伍,通過表演法治小品、二人轉、快板、山歌等節目,把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用方言、民族語言、民族文化表現出來。
據統計,目前,雲南全省共有5000餘支法治文藝演出隊伍活躍在民族村寨。
「五用工作法」成為普法法寶
「法治宣傳教育是增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做好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幹部群眾的普法工作尤為重要。」雲南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商小雲說,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全省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16個跨境民族、15個特有民族、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約1590萬,佔全省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全省建有8個自治州、29個自治縣,民族自治地方共78個縣市,佔全省總面積的70%以上。少數民族多、民族語言文字多、民族文化差異大,如何加強少數民族普法宣傳,一直是困擾雲南普法主管部門的難點和瓶頸。
針對這一癥結,雲南司法行政部門逐步總結摸索出一套適合民族地區法治宣傳的工作方法,就是「五用工作法」,即:用民族幹部宣講法治、用民族語言傳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詮釋法治、用民族節慶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體現法治。
「『五用工作法』充分發揮了民族幹部地熟、人熟、情況熟、語言通、情感認同度高的優勢,目前已經成為雲南普法工作的一大法寶。」商小雲說,雲南省從一開始的「雙語」普法,到「六五」普法期間探索形成「五用工作法」,「七五」普法期間已在全省16個州市廣泛鋪開,全省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幹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有了顯著提升。
創新法治宣傳教育特色載體
記者了解到,雲南以「五用工作法」為載體,大力推動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法治宣傳教育,以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宗教教職人員等民族、宗教普法骨幹為抓手,深入運用「五用工作法」開展普法宣傳,與此同時,進一步深化「法治宣傳邊關行」「中國憲法邊疆行」「法治宣傳固邊防」等活動,積極動員少數民族群眾、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參與「全國百家網站、微信公眾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和「民族政策法規知識有獎競答活動」,注重以「以案釋法」的方式向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進行法治宣傳。
借力「法治宣傳邊關行」起步早基礎實的優勢,加快推動「中國憲法邊疆行」在雲南落細落實。目前,全省已組織憲法宣講3600餘場,開展各類形式的「憲法六進」活動近萬場。同時還深化了活動的內容,組織向全省所有村居(社區)贈送了省司法廳編印的15萬本《雲南百姓法治寶典》,向全省25個邊境縣贈送了10萬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通過不斷夯實『五用工作法』的運用基礎,加大對民族普法讀物的翻譯力度,組織用15種少數民族語言翻譯了《農村法律普及讀本》等一批普法讀物。」齊金嶺說。
齊金嶺表示,通過行之有效的普法工作,雲南省民族地區呈現出家庭和美、民族和融、宗教和順、社會和諧、邊境和睦的可喜局面,全省先後有80個村被表彰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法治鄉村建設不斷推進,群眾法律意識、法治素養正不斷提升,刑事、民事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