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蒸蒸日上 精英階層為何還要選擇移民

2020-12-16 鳳凰衛視

 

內容提示:國經濟在蒸蒸日上,但還是有人選擇移民,這個悖論究竟是為什麼。有從事移民的中介人士就表示,移民的原因主要是來自對於中國未來不確定性所產生的擔憂,例如法律、政策、社會保障等等,所產生的不安全感,而移民客戶大多人的資產都是在千萬人民幣以上,年紀介乎35至45之間,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我們請邱先生分析。這個移民客戶在35到45之間的中壯年人士,而且通常都是有家事的,這種人才的流失,中國應該如何面對?

鳳凰衛視4月28日《時事開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姜聲揚:房價問題可能導致很多人受不了要選擇移民,根據招商銀行發布的2011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導指出,60%的富人正在考慮移民,或者是正在完成了。如果有這個能力的話,中國民眾為什麼移民呢,我們請導播出一下民調我們來看看,這個原因很多,大部分認為還是國外比較自由佔60%

多一本護照多一份平安,讓我很驚訝,就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反而選擇的人不是很多。這個邱先生您怎麼解讀這種富人移民的這種現象,中國經濟蒸蒸日上,為什麼還有人選擇移民?

邱震海: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最近幾年其實我們看我們周圍很多朋友,當然不能量化,很多周圍的朋友其實有錢了或者有成就了,很多成功人士正在考慮移民,或者已經辦了或者正在辦理,或者有這個願望,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中國社會科學院幾個星期以前出臺了一份報告,調查報告說中國六成以上就是60%以上的千萬富豪都想移民。這就讓我們產生一個問題,一個國家在迅速的發展,為什麼它的千萬富豪還們還要想移民。

所以我就想起以前在80年代以來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有過幾次出國潮,一次當然是80年代中期開始的自費出國潮,後來90年代以後的一些出國潮。所有的這些它都有個基本的特徵就是中國應該不發達,所以大概嚮往比較好的經濟水平,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姜聲揚:但是今天是。

邱震海:但是今天問題今天這個悖論就出現了。今天中國經濟在往上走,許多人在中國已經尋到了發展的機會,而且賺到了第一桶金分享著很大的紅利,有了很好的發展機會,他還是希望能夠往外走,或者更坦白的說在中國賺了錢把錢存到國外,這裡面撇除相當一部分,很小一部分是貪官,很小一部分是來路不明的人以外,相當部分移民的人士我相信他們的財富基本是乾淨,基本是安全的。

儘管如此的話,相當一部分朋友們還是覺得要移民。其實我們也做過一些非正式的調查,其實相當部分人,一言以蔽之,不安全。不安全有很多種,很多種解讀,你是人身不安全還是財富不安全還是未來不安全還是健康不安全,很多種。所以這裡面就有很多解讀的空間。

姜聲揚:中國經濟在蒸蒸日上,但還是有人選擇移民,這個悖論究竟是為什麼。有從事移民的中介人士就表示,移民的原因主要是來自對於中國未來不確定性所產生的擔憂,例如法律、政策、社會保障等等,所產生的不安全感,而移民客戶大多人的資產都是在千萬人民幣以上,年紀介乎35至45之間,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我們請邱先生分析。這個移民客戶在35到45之間的中壯年人士,而且通常都是有家事的,這種人才的流失,中國應該如何面對?

邱震海: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返過來講其實這個移民問題我們一方面不要大驚小怪,世界各國如果有移民這是很正常的,你像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輸出都有進去,移民如果是技術移民、資力移民、財富移民的話,它本身是一種國與國之間財富和人才之間正常的一種流通。

但是如果大量的精英階層帶著財富帶著高學歷帶著很多的技術要移民的話,尤其在一個國家崛起期有必要引起重視,當然也不要驚慌,我們去尋找一下後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姜聲揚:好。19

邱震海:以前在德國很不發達的時候在19世紀下半葉的時候大量的德國人移民美國,因為當時美國比較自由,德國相對來說還比較封閉。

姜聲揚:分裂的。

邱震海:所以看看今天在美國有很多德裔。但等到德國真正開始崛起了,尤其是真正後面變得政治民主以後,它的移民潮就開始下降相反就是回流。所以今天很少有德國的大量的德國移民跑到美國去。但是也有很多德國它的文化政策相對來說比較封閉,所以很多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

姜聲揚:自由。

邱震海:對,這還行。所以一部分的移民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就像留學一樣的,一部分的青年他為了真正學自己的知識到某一個國家去留學正常的,但是像80年代那樣,大量的青年爭破頭,天下華山一條路想出國,那就反映了國內有一些問題,才導致青年人不想留在自己的國家。

所以這個在90年代以後,當鄧小平南巡以後,市場經濟開始起來以後,許多年輕人在自己國內找到發展機會,留學潮就開始降低,然後趨於正常,真正要出去留學的人是真的想學的人。今天這個移民潮要再次引起我們的重視,就是大量的精英賺了錢,包括一些高學歷的,一些高影響力的人士,雖然在國內發展的很好,不是貪官,也不是來路不明的,但是他同時還想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其實我認為這也涉及到我們國內的一個亂環境的問題,所以這就是很多辦移民的人士所謂的一個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裡面肯定有一些是財富不安全,他對於未來的財富放在中國是不是安全,他感到很擔心。當然裡面有一部分人肯定是來路不明的財富,他自然感到不安全。還有一些是感到生態環境不安全,生態環境不安全,你看現在是蘇丹紅還是地溝油,吃什麼都讓人感到不安全,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背後其實折射了中國一個食品安全機制。

另外很重要的是道德淪喪,道德崩潰。一個人沒有敬畏之心,地溝油,蘇丹紅什麼都可以做出來。當然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上是讓人感到很不安全。第三是人文環境,人文環境就是這個社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健康,有沒有欺騙,有沒有誠信,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過去很多人沒有錢的時候,他當然沒有能力去移民,所以很多年輕人只能通過自費留學。

姜聲揚:非法的出去。

邱震海:非法那是偷渡了,這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精英人士只能通過留學然後來做一個跳板,然後在國外建起一個自己的事業大廈,然後留在國外。這部分人士大部分是回流了,但現在是有錢以後,他要想方設法要為自己未來買一個安樂窩,所以我認為其實一方面不要很驚恐這個現象,但與此同時我們要正視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

同時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任由中國這種現象繼續下去的話,我們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大量的財富流失,千萬富豪卷著自己的財產大量流失。但是與此同時,與中國財富流失相比更為嚴重的是中國人才流失,中國人才流失我想主要是涉及到兩點。

一個我們看到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大量的留學生出去回歸率到底有多少,我想這是一個。今天清華、北大、復旦、中央大學這些中國一流的大學,相當程度是成為西方的人才儲備庫,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當然我們今天也不是那麼保守,認為一定要回國服務,要說為國服務,為國服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口號。你如果說當國內某個條件不允許,你留在美國同時也是非常好的。但是畢竟你要真正推動民族內部的前進,還是要你這個地點還是要回到國家內部的。中國自己本身留學生回歸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但與此同時,你看美國,它能夠吸引世界一流的腦袋,中國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吸收美國、歐洲、印度、日本那些一流的腦袋。以前我們說我們中國窮,沒有資金,現在中國有一流的資金吸收不到一流的人才,我想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可能現在人才戰略還沒有提到我們國家戰略的高度,我希望通過我們現在正視我們國家的財富和人才流失,慢慢我們能夠把人才戰略真正的提到我們的議事日程上來。

《時事開講》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節目專區]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23:00-23:25

重播時間:周二至周六 05:10-05:30   周二至周六 10:55-11:20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外交部領事司長:「精英」階層移民非中國特色
    無論面對什麼情況,不僅要把持得住,還要對付得了。  理性看待「精英」移民潮  目前出現所謂中國「精英」階層向外移民加速的現象。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有客觀的認識,理性地看待  新京報:目前中國公民移民外國的情況和趨勢是什麼?  黃屏:吸引力較大的還是傳統移民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歐洲國家。
  • 中國精英階層熱衷移民 或將加劇國內人才資源流失
    中國精英階層熱衷移民 或將加劇國內人才資源流失 2015年05月19日 09:20   來源:齊魯晚報
  • 中國移民:新富階層與知識精英外流升溫(全文)
    中國式新移民呂小萌和為她裝修房屋的小老闆是中國新一代移民的縮影。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湧現了三次移民潮。與上世紀70年代末底層勞工為主以及上世紀90年代末留學生為主的兩撥移民潮不同,第三次移民浪潮的主力軍是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並且在新世紀[26.91 -3.20%]的頭10年中呈愈演愈烈之勢。
  • 中國精英階層新思路:生個美國娃 全家去移民
    原標題: 中國精英階層新思路:生個美國娃 全家去移民  中國演員湯唯在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中飾演赴美生產、住在月子中心的「文佳佳」,引發輿論關於來美生產的探討。140多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懷揣「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信念的中國夫婦從中國啟程,穿越大洋將新生兒誕生在地球彼端,實現他們的「美國夢」。  電影《中國合伙人》中,鄧超扮演的孟曉駿代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學生對留美的狂熱之情。
  • 原創 | 美國精英階層在焦慮什麼?
    盧比奧的演講生動形象的表達出美國精英階層對中國崛起的焦慮。我不想在這裡批評這位美國精英毫不掩飾的雙重標準——一個繁榮富強的美國+一個貧窮落後的中國就是世界和平穩定的基礎,而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一個貧窮落後的美國就是不可接受的。這裡我只想強調幾個問題。
  • 澳洲版圖上中國移民背後的焦慮
    2100個移民的理由 總有一款適合你面對無數中國富豪和人才的遷移,我們不要把焦點放在愛不愛國上,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為何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富豪,卻不願居住在中國?在中國,霧霾已不僅僅是環境問題,逃離霧霾似乎會促發中國第四次移民潮。此外,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實現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為了尋求財富的安全感,而選擇了移民。上周末,約了幾個朋友吃飯,他們中有新移民也有老移民。飯後,一頓閒聊。小F是一個成功的私人企業主,做中澳進出口貿易。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本文來自: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在現有的教育模式下,中國精英教育專注於提升孩子學術成績,體育教育則被大多數人視為冷門。然而,這一被中國教育圈邊緣化的項目,卻在美國精英階層受到熱捧。究其原因,是因為體育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又能培養其未來職場能力,符合北美文化崇尚的所有精英特質,競技體育也因此成為美國式精英的主要養成渠道。
  • 英支持脫歐者草根居多 他們憑啥戰勝精英階層
    從《衛報》公投結果圖示上可以看出,支持英國脫離歐盟的居民往往學歷較低    精英與草根的對決  哪些人在主張英國退出歐盟呢?  因此,英國此次脫歐公投也可以認作是草根與精英的對抗,但精英最終未能戰勝草根。  這是一次反精英的公投  脫歐公投結果揭曉後,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將會在10月份辭職,引發英國政壇地震。那麼,在此次公投中,英國的精英為何會輸給草根?  首先,英國普通民眾認為,歐盟的整體協議並沒有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太多好處。
  • 什麼是精英階層教育理念
    >精英階層的教育理念根據全球數據統計可見,作為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中國在新加坡、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德國、法國以及日本的留學生人數與其他國家相比均排第一。精英式教育,競爭更加激烈從2019教育部數據統計中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到國外(發達國家)留學,其中不乏貧困家庭。
  • 豪車奢飾品就是精英階層?你離精英階層差了什麼?
    如果說中國只有財富階層,還沒有真正的精英階層,一定會有人站出來反駁。現在告訴你,中國的少數精英正在從財富階層迅速脫離,並繼續鞏固著這一優勢,中國的精英階層已具備雛形,成為精英階層將成為越來越困難的事情,恐怕會有人不淡定了。
  • 中美兩國「新精英階層」的差距在哪?
    究竟是哪些細微的特質決定了土豪與精英人士的不同?美國「新精英階層」的「新奢侈」生活在中國,我常常被同樣的問題反覆問及——尤其是有些年長、且社交圈中沒有外國人的前輩們——經常會在問過我出生地、婚否、是否有孩子之後,拋來兩個問題:「你有房子嗎?」以及,「你有車嗎?」
  • 為何選擇曼省留學移民之路
    為何選擇曼省留學移民之路加拿大曼省位於加拿大的中南部,跟美國接壤,人口140萬。其區位優勢很類似於中國的陝西,東西南北貨運物流的必經之路。因此從加拿大建國之後,曼省便一直承載著重要的經濟地位與銜接作用。曼省的長久的發展需要也因此引發了曼省對於優質人才以及勞動力的挽留和吸納,曼省的移民政策也正因此而格外的包容。今天,多民族文化百花齊放,造就了曼省如今的經濟活力與激情。
  • 全球首家女子馬球學校成立 中國新興精英階層都在玩什麼?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馬維輝 北京報導《財富》雜誌曾經撰文指出,10萬美元身家是高爾夫階層,100萬美元身家是旅行階層,1000萬美元身家是遊艇階層,1億美元才是進入馬球階層的門檻。
  • 當精英女性選擇做家庭主婦
    任職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莎尼·奧加德教授認為,在結構性不公平沒有改變之前,平衡工作與家庭的女性只能成為神話故事。她指出,由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在英國,製造業衰落,服務業崛起,從前由男性主導的勞動力市場向青年女性開放。因此,女性選擇、賦權和獨立的概念在英國社會廣泛流傳。
  • 為何這些國家的人選擇移民馬來西亞?
    說到移民你心中的C位移民國家是哪裡?是歐洲?是北美洲?還是熱帶風情一片獨好的東南亞地帶?其實不然,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提問,答案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這些為什麼這些國家的居民還會選擇移民馬來西亞呢?和小編一起來一探究竟!哪些國家的人鍾情於移民馬來西亞?
  • 中國大陸「盛世移民」現象大調查 融入主流社會難
    出人意料的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盛世初現,卻又出現第三撥更大規模的移民潮,其中尤以專業精英及富裕階層人士所佔比例逐年增大,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正成為他們投資移民的目標國家。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這麼多人在我國經濟日益向上的時候,奔向國外投資移民……帶著種種疑問,日前本報駐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記者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雖仍顯淺顯,但其中不少數據、事例很耐人尋味。
  • 「果粉」到底算不算精英階層?
    截止到2018年8月的時候,中國大陸中產家庭已經有3320萬戶。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已婚人士,並且有將近20%的家庭已生育二胎。至於精英階層,那就更少了。所以,大家說話都硬氣點,基本上大多數網民都是屌絲群體。
  • 美媒:「殺馬特」現象折射中國階層分化
    美媒:「殺馬特」現象折射中國階層分化 文章認為「殺馬特」不同尋常的時尚選擇反映了更深層次的原因:集體疏離感,這是中國移民大潮和這個國家階層區分擴大的副產品。文章全文如下:  11月5日,中國一個有172萬粉絲的微博用戶在新浪微博上貼了三張某個爆炸頭青年男子的背影照片。他開心地寫道,「在街上活捉一隻殺馬特」,還補充說他的髮型像「某種病毒的分子結構」。
  • 齊立新:國外糾結忐忑心理迎接中國移民
    中國經濟網11月30日訊(記者賈瑋)近日,隨著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數量逐年攀升,有文章稱,中國的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已成為新一輪移民的主力軍。就此,中國經濟網《經濟熱點面對面》欄目邀請到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會長齊立新,就移民熱潮問題進行了訪談。齊立新在節目中表示,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國外面對中國移民的心情,一個是糾結,一個是忐忑。
  • 董卿叫我們「愛國」,兒子卻是美國籍,為何精英的後代都是外國人
    董卿也回應過這個問題「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才做了這樣的選擇。這並不意味著什麼,只是一種選擇而已,大家不要過多揣測。」但對於這樣說法網友們並不買帳,為何這些精英階層都不支持不相信我們的教育呢?董卿在節目中叫我們「愛國」,但她兒子卻是美國籍,你對此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