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數學家張益唐:中國學生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

2020-12-16 網易新聞

(原標題:華人數學家張益唐:中國學生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

  張益唐與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新華社記者彭茜攝

; ; ;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彭茜)在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的一間辦公室,短期來訪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拿出幾頁寫滿公式的演算紙,等待與研究生們討論。他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不同領域裡有越來越多的華人數學家正在崛起,但中國學生還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

張益唐認為,儘管中國數學研究的整體水平跟歐美、日本等國仍有差距,但年輕一代數學家將來大有希望,只是「他們需要更多挑戰性的思考」。

在他看來,中國學生做學問需要更大的氣魄和膽識,要敢於質疑,「完全跟著老師走,不敢超越老師,是不能造就第一流科學人才的」。

「我發現中國留學生有個問題,他們很少提問,但美國學生就沒有這方面顧慮,他們發言特別踴躍,敢於說話。中國學生顧慮太多,總是怕一開口就說錯。可是做學問有什麼對錯呢?」他說。

他建議真正在數學上體現出天賦,並有志從事數學研究的孩子不要把考試分數看得太重。但這牽涉到教育體制升學壓力,不是輕易就改得過來的,「社會還需要去更好地發現和引導他們的才能」。

被稱為「數學界隱士」的張益唐在成名前寂寂無聞、歷經坎坷。在美國普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他無法繼續融入學術圈,漂泊各地,甚至還在小餐館做過會計。直到2013年,對孿生素數猜想的突破讓他的人生迎來轉機。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正式發表在數學界頂級期刊《數學年刊》上時,他已58歲。

素數(也叫質數)是數論中的基礎概念,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如2、3、5、7等。如果兩個素數之差正好等於2,它們就是一對孿生素數。「孿生素數猜想」認為存在無窮多對孿生素數,是數論中的著名的「未解之謎」。因為隨著數字的增大,素數在數軸上的分布越來越稀疏,再尋找孿生素數無異於「大海撈針」。

張益唐利用一種創新性的篩法,把孿生素數間的距離從無限縮小至有限,證明了在數字趨於無窮大的過程中,存在無窮多個間隔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英國《自然》雜誌稱張益唐的工作為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如今,全世界數學家在張益唐成果的基礎上繼續縮小這個距離數。獲得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菲爾茲獎的華裔數學家陶哲軒為此設立全球性項目,研究團隊目前將無窮多個素數對的間隔縮減到246。

「目前來看是最小,原則上還可能再縮小,但難度會越來越大。要得到更好的結果,牽涉到理論計算的東西就越來越複雜,」張益唐說。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數學系任教的他身邊逐漸聚集了一些學生共同做研究。比起前些年的踽踽獨行,他比較滿意現在的狀態。

當記者問是不是希望有人繼承衣缽,他笑道:「衣缽的前提是自己是個宗師,但我還不是宗師,沒那麼了不起。但自己的一些發現,至少希望還有別人能了解,繼續沿著這個方向做下去。」(完)

(原標題:華人數學家張益唐:中國學生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專訪:中國學生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訪華人數學家張益唐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專訪:中國學生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專訪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新華社記者彭茜在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的一間辦公室,短期來訪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拿出幾頁寫滿公式的演算紙,等待與研究生們討論。他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不同領域裡有越來越多的華人數學家正在崛起,但中國學生還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
  •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率先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此事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轟動,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數論研究中的一項重大突破。世界主流媒體都對這項重要成果作了報導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印度媒體甚至稱讚張益唐為「中國的拉馬努金」。
  •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我做的研究沒實際用處,但我也不覺得跌份
    果殼網科學人專訪傳奇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看他惜字如金,風格卓然。張益唐如果帶學生,就要為他們考慮果殼網科學人:你現在經常回國嗎?張益唐:這個問題我不是太敢回答,畢竟我也沒有做過別的領域的研究。但數學會讓我覺得更自在一點,因為它不需要藉助太多外部的條件、實驗,可能理論物理學家的研究和這個有點像吧,更多的都是進行抽象的思考。
  • 《紐約客》專訪華人數學家張益唐,這個牛人取得了什麼成就?
    2月2日,美國《紐約客》將刊發特約撰稿人亞歷克·威爾金森(Alec Wilkinson)對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的專訪。這個只於2001年低調地發表過一篇論文的男人,在2010投入研究「素數間隔」時,已經55歲了。
  • 北大畢業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取得重大成就 孿生素數猜想或有突破
    張益唐(圖片來自網絡)一位華人數學家,一夜成名。美國大學實行終身教職制度,而赴美多年的張益唐目前並沒拿到終身軌(tenure),只是具有臨時教師資格的講師。蔡天新說,早些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他和張益唐曾有一面之緣。在北大,很多78級數學系學生都知道張益唐,他是當時班級裡數學學得最好的學生,「很願意鑽大問題」,對別的事情不太在乎。
  • 著名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教授在東南大學精彩演講
    就算是當工人,也要抱著看不懂的《數論導語》進行研究等,這一個個有趣的童年往事拉近了張益唐教授和在座學生的距離。他結合自身實際,強調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張益唐教授所講述的成年後曲折的求學經歷,也讓在座同學了解到人生之路並非坦途,只有不輕言放棄、始終拼搏向前,才有機會贏得成功。張益唐教授在孿生素數猜想中的突破對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推動。
  • 數學家張益唐破譯「孿生素數猜想」
    原標題 [數學家張益唐破譯「孿生素數猜想」]  張益唐是個對數字「極其敏感」的人,他能把大學同班同學的出生日期背得「滾瓜爛熟」,並在每個人過生日時發去一封祝福郵件。  同為恢復高考後北京大學數學系第一批學生,美國普渡大學數學系教授沈捷就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 傳奇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華羅庚講座講述孿生素數猜想
    這是在2013年8月22日9時許,具有傳奇色彩的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張益唐博士應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邀請出席華羅庚講座時,講座主持人中科院院士王元對他的評價。  8月22日8:30,離講座開始還有整整30分鐘。
  • 「暮年成名」張益唐:探索數學之美
    下午兩點,張益唐一人在指揮家朋友齊光家的後院來回踱步,他希望看到梅花鹿一家像往常一樣到後院的兩棵樹下乘涼。  他總是習慣於在散步時思考數學問題,似乎這樣比靜止時更有效。  不過,這一次鹿沒來,靈感卻不期而至。  「關於『孿生素數猜想』關鍵的一點突然一下想通了。」
  • 張益唐:孤獨的數學家—新聞—科學網
    5月20日,《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了這個華人學者的工作。文中引用了剛剛卸任《數學年刊》主編職務的彼得·薩納克的講話:「這一工作很深邃,結論非常深刻。」5月22日,老牌英國報紙《衛報》刊登文章,文章的標題是:鮮為人知的教授在折磨了數世紀數學精英的大問題上邁進了一大步。印度主流報紙把作出這一非凡貢獻的人,與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相媲美。
  • 張益唐:又一個陳景潤般的華人解析數論學家
    2015年8月23日晚,數學家張益唐在清華大學做了《我對數學的理解》的主題演講,本場演講由百人傳媒主辦,現場聽眾雲集,大家紛紛來一睹這位當代著名華人數學家的風採
  • 張益唐:孤獨的數學家(中國科學界極大的正能量)
    5月20日,《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了這個華人學者的工作。文中引用了剛剛卸任《數學年刊》主編職務的彼得·薩納克的講話:「這一工作很深邃,結論非常深刻。」5月22日,老牌英國報紙《衛報》刊登文章,文章的標題是:鮮為人知的教授在折磨了數世紀數學精英的大問題上邁進了一大步。印度主流報紙把作出這一非凡貢獻的人,與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相媲美。
  • 當代十大著名華人數學家
    ~現在)國際著名數學家,20世紀國際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老先生的學生,現擔任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義大利Lincei 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印度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等職務,榮獲1982年度最高數學獎菲爾茲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由於諾貝爾獎中沒有數學獎
  • 華人數學家攻克"孿生質數猜想" 舉辦紀錄片放映會
    華人數學家攻克"孿生質數猜想" 舉辦紀錄片放映會
  •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逆境中的數學人生
    (張益唐夫婦。紐約《僑報》) 中國僑網11月26日電 美國《僑報》日前採訪了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夫婦。張益唐儒雅平和,標準的學者形象,一直安靜地獨自坐在休息區沉思。如果不是夫人孫女士引見介紹,沒入休息區零零散散遊客中的張益唐並不引人注意。
  • 張益唐:數學讓我更自在
    時隔3年,在北京大學舉行的求是頒獎典禮上,張益唐獲得了2016年的「求是傑出科學獎」,楊振寧親自用簡潔的語言解釋了張益唐所做的工作。此前,是2014年的「麥克阿瑟獎」和2013年的「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辦公樓裡,低調地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張益唐」三個字。
  • 國際頂尖數學家張益唐:數學中並不總有靈光一現的時刻
    在2018年一個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的科技大會上,張益唐被邀請上臺,與其他幾位國際數學家站在一起,舉著寫有自己心中最美公式的小黑板,沒有發言。在今年廣東沿海一所高校的榮譽院士頒授及學生畢業典禮上,受到該校新任校長、他的北大師弟的邀請,張益唐在做完另一所學校的演講後,與妻子提前半個小時到了典禮現場。
  • 著名數學家張益唐受聘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張益唐 資料圖「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7月23日消息:著名數學家張益唐最近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意味著這位曾在數論研究領域作出裡程碑式貢獻的學者將與北大開展更為密切的學術合作。公開簡歷顯示,張益唐,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至1985年,張益唐師從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張益唐現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教授,於2018年受聘為北京大學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於2019年受聘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中國科學報》的採訪中這樣回答。早年求學經歷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高知,優越的家庭條件為他創造了學習研究的環境。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張益唐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在人才濟濟的北大他仍是顯露出他在數學方面令人嫉妒的天賦,專業成績遠超第二名。
  • 張益唐獲「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圖說:第六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昨天在圓山大飯店舉行,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獲頒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攝影/陳壁銘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昨天(7月14日)在臺北舉行,並頒獎表彰傑出數學家。以論文「孿生素數猜想」解開百年數學之謎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獲頒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他勉勵有志朝學術發展的青年學生,不要因困難而退卻。 張益唐在中國大陸出生、現任美國新漢普郡大學講師。當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學術之路並不順利。在獲得教職前,曾擔任會計,也到速食店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