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端氣候工程地質:乾旱災害及對策研究進展
關鍵詞: 氣候變化,地質災害,極端乾旱氣候,土體工程性質,蒸發-收縮-龜裂,氣候-土體相互作用1 極端氣候工程地質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研究報告指出,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各種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強度、空間範圍及持續時間都呈顯著加劇趨勢,如強降雨、長時間乾旱、多年一遇的低溫寒潮或高溫熱浪等
-
厄爾尼諾、拉尼娜、沃克環流、洪澇與乾旱災害
、哥倫比亞);②太平洋西部:乾旱嚴重(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印度),作物減產;③我國:南方暴雨洪澇,北方高溫乾旱(夏季風較弱、雨帶偏南),在東北地區,夏季會出現低溫冷害。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如下:①太平洋的東部,持續乾旱;②太平洋的西部,暴雨洪澇。
-
美國多州出現乾旱,加州大火「重燃」,2020年真多災多難?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氣候異常已經導致了美國嚴重的乾旱,同時NOAA氣候預測中心的預測表明,美國西部的狀況不會很快好轉。根據NOAA氣候學家的說法,預計炎熱乾燥的天氣持續到10月下旬。所以至少還要幹2個月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
相比CMIP5,CMIP6模式能更好地模擬極端氣候變化
那麼,CMIP6模式對氣候尤其是極端氣候的模擬性能如何?相比之前模式版本,是否有所提升呢?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陳活潑研究員、孫建奇研究員等開展了系統的評估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Bulletin2020年第17期上。
-
水火兩重天的美國東西部:氣候變化放大了極端情況
一些科學家表示,氣候變化正在放大這兩個極端氣候的情況,但氣候變化可能不是唯一的因素。哥倫比亞大學氣候科學家理察·西格說,「西部的故事將會是……炎熱乾燥的,在東部,更多的氣候變化影響將會帶來更加強烈的降水。我們在颶風薩莉身上看到了這一點。」
-
拉尼娜現象使美國西南部地區持續乾旱,惡劣天氣恐將持續到明年
美國西南部地區持續乾旱在各類自然災害中,氣象災害是最為常見的,主要的氣象災害包括洪澇、暴雨、乾旱、寒潮、沙塵暴、高溫、冰雹、颱風、龍捲風等類型,其中洪澇和乾旱是最為常見的氣象災害。就我國這樣一個國土面積十分巨大的國家來說,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洪澇和乾旱災害,同樣道理,地處北美洲國土面積和我國幾乎相當的美國,也是一個洪澇和乾旱頻發的國家。2020年春季以來,美國西部地區發生了持續的旱災,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美國如此嚴重的旱災?
-
乾旱的沙烏地阿拉伯,下起瓢潑大雨,到底在預示些什麼?
乾旱的沙烏地阿拉伯,下起瓢潑大雨,到底在預示些什麼?說到沙烏地阿拉伯地區,第一反應就是土豪,豪車隨處可見,將老虎獅子當成寵物養,這都是由於沙特擁有著,位居世界首位的石油儲存量,使其成為了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
-
研究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降水特徵變化:降水集中程度是重要指標
隨著全球變暖,極端事件頻繁發生,持續性極端降水和極端乾旱是中國乃至全球致災最為嚴重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一。「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降水的空間分布格局、各季節的分配及年際變率等,都有可能發生形態上的改變,這些與我國洪澇乾旱等災害關係密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陸爾表示。現在很多統計與降水有關的傳統方法還在使用,例如,通過逐月降水與年總降水量的比值來反映某站點的年降水分布。
-
今年韓國天氣極端異常,專家警告,朝鮮半島還將遭遇更為惡劣氣候
中韓通訊社 韓國金禪子 今年韓國天氣氣候極端異常。全國範圍內長達54天的梅雨季和接連而來的5個颱風,直接影響到人們的餐桌,白菜蘋果等日常果蔬價格暴漲。但這僅僅是開始,專家們警告,韓半島還將很快遭遇更為惡劣的極端氣候。
-
一場極端乾旱殺死了水力脆弱的熱帶樹種
Global Change Biology,2019年影響因子8.555,環境科學與生態學一區乾旱導致的樹木死亡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其嚴重程度隨氣候變化增加。但由於相關數據缺乏且無法提前預知乾旱發生的區域等原因,關於哪些物種對乾旱更脆弱以及其中的潛在機理還有待研究。
-
美國加州與中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 州長:中國將發揮關鍵作用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9月9日報導,面對冰川和極地冰蓋不斷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以及極端洪水、颶風、火災和乾旱不斷增多的大量全球證據,中國的官員們已經確信,全球變暖不僅對世界其他地方,同樣也對中國構成威脅。中國還對能源獨立產生了真正的興趣。
-
研究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降水特徵變化——降水集中程度是重要指標
隨著全球變暖,極端事件頻繁發生,持續性極端降水和極端乾旱是中國乃至全球致災最為嚴重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一。近50年來,我國總降水量雖然沒有明顯的極端化傾向,但平均降水強度呈增加趨勢。從理論上來說,降水強度分布的變化,實際上是降水概率分布密度發生了改變。
-
10月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天宇報導 11月3日,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5年10月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10月國內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有: 雲南、重慶等地出現暴雨洪澇 10月,南方地區降水量普遍超過50毫米,其中江南中北部、華南中部、貴州西部和雲南大部等地有100~200毫米。10月8日-12日,雲南、貴州等地有25~100毫米降水,雲南局地超過100毫米。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熱帶季風氣候、洪澇、海綿城市)
(2)從自然地理較多,分析金奈洪澇多發的原因。(3)比較金奈1980-2010溼地和已開發面積的變化,並分析其對洪澇的影響。(4)列舉金奈在減輕洪澇方面可以採取的主要措施。(2)分析洪澇多發的原因。(3)分析溼地對洪澇的影響。①從圖中可以看出,1980年·2010年溼地面積減少,已開發面積增加;②溼地面積的減少,會減弱涵養水源、調蓄洪水的能力,加劇洪澇災害;③已開發面積的增加,會減弱流水的下滲,增加地表徑流,加劇洪澇災害。(4)分析減輕洪澇災害的措施。
-
這種乾旱,快如「閃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院院長袁星教授 全球變暖導致 「南澇北旱」逐漸改變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乾旱影響的區域正在悄悄發生改變,中國原本溼潤的地區或將頻發驟旱事件 「中國驟旱更易出現在較溼潤地區,與全球氣候變化有很大的關係。」袁星解釋道,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眾多水文氣象要素的變率增加,乾旱、洪澇更易出現。同時,溫室氣體的增加改變了大氣外輻射的強度,一方面帶來更多的高溫熱浪,加速溼潤地區水分的蒸散發;另一方面,外輻射的增強也改變了雲的分布,季節性降雨變得愈發不穩定,進而改變了傳統的區域降水分布。
-
[視頻]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很大
氣候變暖引發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增多,造成了局部地區的洪澇、乾旱、颱風等氣候災害增多,過去三十年裡,全球僅十四級以上的強颱風頻率就增加了20%。不斷增加的氣象災害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影響很大,會導致病蟲害增加、農業產量下降、水資源短缺、北方乾旱頻繁發生和沙塵暴增多、森林防火和疾病控制的形勢也更加嚴峻。
-
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加速氣候變化適應行動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上發生的頻率增加、強度增大。隨著氣候變暖,乾旱、洪澇、高溫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災害強度和影響範圍不斷增大。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水資源短缺加劇、生態系統退化、荒漠化加劇、農業減產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日趨嚴重。變化的氣候在全球各地都留下了「足跡」。
-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
編者導讀佔全球陸地面積41%的乾旱區是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系統最脆弱的地區之一,也是對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地區,養育著世界38%的人口,其中90%的人口位於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是當今科學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
-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分布圖
英國風險分析公司Maplecroft近日發布的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報告稱,氣候變化對孟加拉、印度、獅子山等南亞和非洲國家的威脅最大,而冰島、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的風險最小。 發布報告的Maplecroft公司的傳播經理傑森•麥克格溫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中國面對氣候變化的風險等級為中等。
-
世界氣象日:關注「氣候與水」 合理開發雲端水
如果天氣氣候的變化範圍超過了正常波動的上限或者下限,就會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又稱極端事件),極端事件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較大的社會影響。以降水為例,降水過多會帶來暴雨洪澇,危及房屋、土地、農田甚至生命安全,而降水過少則會帶來乾旱,影響作物生長甚至人畜飲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