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的黃金年代,以及那些離場的盲盒玩家

2020-12-20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鄭藝佳)「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將於12月11日掛牌上市。據香港媒體報導,截至12月4日認購截止,泡泡瑪特孖展(即保證金)錄得725.69億港元,超額認購114.7倍。近年來,泡泡瑪特發展迅猛:雙十一銷售額達1.42億元,註冊會員360萬名,淨利潤三年增長超250倍……在新一代消費者的託舉下,以盲盒等為代表的潮玩步入了黃金年代,而挑戰也如影隨形。

預計2024年潮玩線上市場規模翻倍

不久前的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達1.42億元,成為天貓玩具品類中首位進入「億元俱樂部」的成員。12月1日,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正式啟動招股,將於12月11日掛牌上市。據公告,本次IPO計劃全球發售約1.36億股,其中香港發售1628.6萬股,國際發售1.19億股,發售價為每股31.5港元-38.5港元。據香港媒體報導,截至12月4日認購截止,泡泡瑪特孖展錄得725.69億港元,超額認購114.7倍。無論投資者還是消費者,似乎都難以抗拒盲盒的魅力。

在今年11月舉辦的首屆潮流玩具產業論壇中,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很應景地下了結論:「現在就是潮玩的黃金年代。」

時代浪潮捲來,當90後、00後逐步掌握消費話語權後,大眾恍然發覺,過去曾以為的「小眾文化」或「亞文化」,正以排山倒海之勢改變著玩具行業。那些被鎖在玻璃櫃裡,需要向父母千叮嚀萬囑咐不要讓小孩子碰的「塑料小人」,背後竟藏著一個這樣龐大的市場。

據企業增長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受潮玩在中國受歡迎程度持續提高的推動,中國潮玩零售市場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9年的207億元增至2024年的76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9.8%。據《TMIC×POPMART潮流玩具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目前潮玩市場以線下為核心,年複合增長率為26.5%。2019年,潮玩線上市場佔比約兩成,年複合增長率高達60.5%,預計2024年規模翻倍。

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同比增353%,女性消費者佔比超七成

近年來,在潮玩市場中,盲盒備受矚目。據泡泡瑪特招股書,2017年-2019年,泡泡瑪特總收益分別為1.58億元、5.15億元和16.83億元,三年增幅超9倍;溢利分別為156.9萬元、9952萬元和4.51億元,2019年溢利較2018年大幅增長353%。

在泡泡瑪特快速攀升的業績背後,女性消費者功不可沒。據王寧介紹,潮玩最早在日本和中國香港興起,併集中於男性消費者喜歡的品類,例如機甲類產品。隨著行業發展,2015年-2016年,泡泡瑪特將產品線更多地向女性引導,在這一群體加入後,潮玩行業於近年迎來快速發展。

圖/受訪者供圖

據白皮書,「精緻媽媽、新銳白領和Z時代」成為盲盒最主要的消費群體。另有數據顯示,泡泡瑪特的女性消費者佔比超過70%。在新京報記者調查中,「可愛」和「驚喜」成為盲盒購買原因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而盲盒自帶的社交屬性也成為玩家「入坑」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費者小楊表示,最初接觸到盲盒,是看到初中同學發的朋友圈,便借著聚餐的機會一起去買了一個,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另一方面,「收集」也成為盲盒愛好者持續消費的動力。消費者小七是2018年「入坑」的玩家,而契機便是看到同事玩盲盒,因為總是抽不到喜歡的款式,小七甚至乾脆選擇「抱盒」,即買整盒。

盲盒的模式及產品為其帶來了大量擁躉。截至今年6月30日,泡泡瑪特有360萬名註冊會員。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註冊會員的整體重複購買率為51%。白皮書數據顯示,目前138元以下的價格區間成為盲盒的消費主體,銷售額年同比增速超過90%,這意味著入門玩家人數正在持續增長。

消費者因何「退坑」?

在盲盒光鮮數據背後,如何長期維繫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仍是問題。在調查中,新京報記者發現,在盲盒「熱戀期」過後,抽身離去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其中,盲盒的價格成為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市面上盲盒的普遍定價為59元,而聯名款定價往往更高。易觀分析指出,因購買機制對心理的影響,結合盲盒單價較低、成系列推出的特性,激發消費者購物慾、收藏欲,從而實現盲盒的高頻次復購。

有消費者表示,購買盲盒開支上萬並非難事。而小七這樣的「抱盒」玩家,支出更大。目前,小七已從盲盒「退坑」,原因之一便是開銷。從「入坑」到「退坑」,小七的盲盒歷程不足一年。有分析指出,與盲盒類似模式的扭蛋在日本經久不衰的原因,除了消費心理影響外,還有成本和定價低廉等重要因素。日本扭蛋巨頭萬代南夢宮將於12月下旬在關西推出的扭蛋專賣店,抽取一次的價格在300-500日元之間,約合人民幣18-31元,且多為IP合作款。

另一方面,除了因屢屢抽不到心儀款而心灰意冷,當抽選時的「驚喜」退去,消費者也會對盲盒失去興趣。近年來,隨著盲盒銷售模式大行其道,明星周邊、動漫周邊、玩具廠商等「圈外勢力」,也紛紛扎堆推出盲盒產品。大量產品湧入市場,在豐富消費者選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一位消費者表示,目前盲盒產品更新的頻率太快,大大小小的IP都能出盲盒,不禁對盲盒的收藏價值產生了懷疑。另有一位「退坑」消費者表示,當發現能在網上以高出原價20%-30%的價格收購指定款盲盒後,自己瞬間就對盲盒失去了興趣。

此外,盲盒的質量也成為消費者「退坑」的另一大原因。一位消費者表示,現在部分同一品牌的盲盒,不同系列之間造型大同小異,做工有時也比較粗糙,卻冠以「新品」之名,並以限量為噱頭吸引消費者購買。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潮玩品牌要對市場保持高度敏感,儘可能與有成功經驗的設計師合作,研究市場動向,以人為本。

線下終端數量有限,盲盒如何「觸手可及」

在盲盒市場中,消費者線下親手挑選的沉浸感難以替代,也令產品「觸達」變得尤為重要。

以邏輯類似的扭蛋為例,資料顯示,扭蛋發源於美國,後於1965年傳入日本並快速發展。2017年,日本的扭蛋市場規模已達300億日元。據日本扭蛋協會數據,截至2019年10月,日本扭蛋機數量超50萬臺,正在運行的機器數量超過30萬臺,分布於便利店、機場、地鐵、商圈等,隨處可見。另有數據顯示,日本扭蛋供應商每月約發布250種新產品。

相較於日本,目前中國盲盒的覆蓋率仍有差距。儘管泡泡瑪特已成為盲盒領域的代表性企業,但截至今年6月30日,泡泡瑪特零售店僅136家,覆蓋國內33個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泡泡瑪特的機器人商店已投放1001家。

華興資本董事長包凡表示,現在潮玩行業主要玩家仍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以女性用戶為主,線下終端有限,區域和人群上都可以進一步突破。在本次IPO中,線下擴張也成為泡泡瑪特所得款項的首要用途。

據公告,泡泡瑪特計劃投入約7.54億港元(佔所得款項淨額的16.5%)用於開設新零售店;約2.74億港元(佔所得款項淨額的6%)用於開設新機器人商店。2021年-2022年,泡泡瑪特計劃於一二線城市開設160家零售店和1480家機器人商店,三四線城市開設23家零售店和320家機器人商店。

從投放方式、產品定價等角度來看,扭蛋的形式顯然更加「親民」。資料顯示,對於店鋪而言,扭蛋機的成本主要包括機器購買成本、配件成本、扭蛋進貨成本(約為抽一次扭蛋定價的60%-70%)和維護費等。僅計算讓一臺機器動起來的開支,約在2.5萬-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69-2510元。一位日本扭蛋行業從業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放置有扭蛋機的店鋪會對扭蛋銷售額進行分成,而不需要用電的扭蛋機,店鋪對其的運營成本幾乎為0。另外,扭蛋較低的定價以及五花八門、快速更新的品類,也有助於消費者接受並保持新鮮感。

相較而言,盲盒零售店考慮的因素更多。據招股書,泡泡瑪特的零售店選址需要參考包括城市整體經濟狀況和可支配收入、購物中心銷售業績、尖峰時段顧客流量、租金成本、投資回報率等一系列指標,並需要承擔租金、員工成本、物業等開支,而機器人商店的維護成本也與扭蛋機難以相比。在此背景下,比扭蛋更「高大上」的盲盒,如何能在更廣大的範圍內觸達線下消費者,仍是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

新京報記者 鄭藝佳

編輯 李錚 校對 王心

圖片 受訪者供圖、泡泡瑪特官網截圖

相關焦點

  • 盲盒出海:在潮玩的「黃金年代」裡,難有國內品牌姓名
    加速進軍海外,潮玩品牌尋找新流量池  「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它的『黃金年代』,不管是搖滾還是雕塑,而現在就是潮玩的黃金年代。」  正如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所說,這個觀點不僅適用於國內盲盒市場。  的確,以盲盒為主的潮玩產品,迸發出的巨大潛力讓人驚嘆。在國內市場,可以用將盲盒和潮玩相結合,靠收藏的樂趣性、未知的刺激感、難得的隱藏款等特色吸引消費者的泡泡瑪特來舉例。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 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泡泡瑪特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58 億元、5.15 億元和 16.83 億元人民幣,三年翻了十倍有餘。
  • 盲盒之後,國產潮玩走向何方?
    泡泡瑪特故事裡的關鍵詞除了盲盒、IP,還有年輕人。沉迷抽盲盒的年輕人到底在消費些什麼?潮流玩具為何能從小眾文化走向大眾視野?沒有故事的IP生命周期有多長?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或許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盲盒經濟走紅背後的原因,以及中國Z世代的消費邏輯。盲盒為什麼能「出圈」?
  • 盲盒撐起泡泡瑪特千億市值 潮玩行業「漲潮」
    盲盒商家通常使用兩種營銷手段吸引玩家:隱藏款驚喜營銷,限定款飢餓營銷。盲盒這一玩法其本質在於利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消費者出現的獵奇心理,同時讓消費者產生一種賭徒心理,從而對盲盒購買的行為產生迷戀。」   同時由於抽中隱藏款的概率很低,所以不少玩家為了湊成一套,就會組建粉絲群進行換「娃」,有些玩家則直接去閒魚等二手平臺購買,再加上一些投機者的進入,一個龐大的二手盲盒交易市場就開始形成。
  • 盲盒不等於潮玩「頭號玩家」TOP TOY首家旗艦店廣州開業
    TOP TOY定位亞洲潮玩集合店,聚焦10至40歲的男女消費群體,其商品線兼容並包,全面覆蓋藝術潮玩、日漫手辦、美漫手辦、盲盒、娃娃模型、拼裝模型、積木等七大潮玩核心品類,商品價格為39元至上萬元不等。TOP TOY旨在打通創作、挖掘、生產、銷售、售後等全鏈條環節,打造包容和開放的潮玩生態,構建潮玩全產業鏈一體化平臺。
  • 盲盒經濟,是潮玩趨勢還是泡沫?
    有人說,盲盒的開心不是結果,而是過程。盲盒本質上是一種「驚喜經濟」。 「驚喜經濟」會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精神價值與物質價值,是產生心理愉悅機能的便捷手段。盲盒經濟到底能帶來什麼?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 泡泡瑪特(09992.HK)登陸港交所,發售價每股38.50港元。截至今日收盤,泡泡瑪特報收69港元,漲幅79%,總市值953億。
  • 泡泡瑪特(09992):中國潮玩先驅,「盲盒驚喜」鑄就千億潮玩帝國
    除了泡泡瑪特,潮玩的主要玩家包括:Medicom Toy:公司於1996年在日本成立,早期借力動漫IP推出相關手辦,2000年推出KUBRICK,並在KUBRICK基礎上推出BE@RBRICK,以及BE@RBRICK X Kaws、BE@RBRICK X KITH等聯名。此外,Medicom Toy開發了衣服、雕像、鬧鐘、戒指等IP衍生品。
  • 從盲盒、手辦到潮鞋 95後玩家跨入消費分級時代
    過去一年,天貓潮玩手辦銷量同比增長近190%,2018年有近20萬在盲盒上年花費超過2萬元的「硬核玩家」。周一上午10點半,通常是北京三裡屯最清淨的時刻,大部分店鋪空無一人。但在地下一層的泡泡瑪特門店,卻不斷有年輕人來到櫃檯前,面對一堆看起來一模一樣的盒子,拿起來,輕輕搖晃,在耳邊聆聽,放下,再換一個,最後拿起幾個盒子去櫃檯結帳。
  • 盲盒、玩具和娃娃機成為年輕人新寵,「潮玩」的中國式機會
    2019年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中,手辦類別消費同比上升了189.7%,成為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消費產品。 現階段,潮玩更加依靠形象而非故事與功能,加上盲盒、福袋等娛樂化的零售方式,意味著現在的潮玩模式一邊降低了新IP的理解門檻,另一邊又增加了購買的遊戲性。潮玩品牌更為精細的用戶社群運營,則使購物前後的玩樂體驗得到進一步延展。
  • 盲盒掀起跨界潮!盲盒大玩家提出「一站式」購盒體驗!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盲盒最新資訊 > 正文 盲盒掀起跨界潮!盲盒大玩家提出「一站式」購盒體驗!
  • 盲盒不等於潮玩,潮玩新品牌TOP TOY首家旗艦店廣州開業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胡釗 記者皮澤紅報導 12月18日,潮玩新品牌TOP TOY發布,其全球首家旗艦店在廣州正佳廣場開業。此前,TOP TOY潮玩自動售貨機已於12月10日亮相。TOP TOY定位亞洲潮玩集合店,聚焦10至40歲的男女消費群體,其商品線兼容並包,全面覆蓋藝術潮玩、日漫手辦、美漫手辦、盲盒、娃娃模型、拼裝模型、積木等七大潮玩核心品類,商品價格為39元至上萬元不等。TOP TOY創始人兼執行長孫元文表示,潮玩是一個年輕且極具發展空間的領域,佔據著年輕一代的孤獨經濟、桌面經濟和家裝經濟。
  • 潮玩新認知,ToyCity原創Laura盲盒,星星眼少女萌化哀家的心
    Laura潮流水果系列盲盒迅速成為各大盲盒玩家必入手的熱門IP。又酷又颯的「星星眼少女」形象也吸引了眾多網紅、網友紛紛模仿,這群活躍在潮玩圈的玩家通過這種方式分享自己的喜悅,潮玩早已潛移默化地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上的精神陪伴。
  • 泡泡瑪特:「盲盒」裡的潮玩經濟 | 光華案例
    2019 年天貓發布的首份《95 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潮玩手辦的燒錢指數位列第一,僅在天貓上的銷量就同比增長了189.7%,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人們對不確定性又愛又恨的心情,讓「盲盒」這一銷售形式,在近些年大放異彩。追溯「盲盒」 的概念,它並不是全新的產物。回看盲盒的應用,從日本的扭蛋機,到國內一度吹上風口的口紅機、幸運盒子等產品。但不同的是,他們從未真正在中國成為一種風潮。可是,有一款潮玩盲盒在近些年實力圈粉,它裡面裝的是一個名叫Molly,有著湖藍色大眼睛、傲嬌嘟嘟嘴的小女孩形象潮玩角色。
  • 泡泡瑪特上市:市值超千億港元 王寧靠盲盒引領潮玩文化
    泡泡瑪特很受年輕人歡迎,主要靠盲盒模式,盲盒是指裝有動漫、遊戲、影視作品的周邊(玩偶、手辦)盒子,或裝有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的盒子。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具體是哪款玩偶,消費者只能購買完打開才知道,跟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流行的小浣熊乾脆麵裡附贈的水滸英雄卡,以及起源於日本的福袋類似。盲盒模式暗含抽獎的功能,玩家抽中心儀的娃娃全靠運氣。
  • 設計師盲盒引爆開春市場!年輕人為何熱衷為潮玩買單?
    提到聯名這個詞,相信大家都已經不陌生,這股大風從潮流圈開始颳起,再到潮玩界,無論是藝術家聯名還是設計師聯名,近年來都頗受玩家期待,尤其是強強聯名,更能達到蹲點瘋搶,火爆售罄的程度。而今年「盲盒」可以說站到了風口,從登上熱搜的盲盒熱,再到知名品牌攜手明星發售同款盲盒,再到盲盒界的明星設計師跨界聯名,都在娃圈引爆熱議。
  • 從炒球鞋到炒盲盒,潮玩屆「出圈」就只能靠投機者遊戲了?
    資本+潮玩+網紅熱炒「合力」下,「球鞋」與「盲盒」成了潮玩領域最先「出圈」、形成大眾級別影響力的典型代表,先是二手球鞋交易市場成為新「風口」,然後「盲盒經濟」後來居上,成了「年輕人熱捧的造富場」。這種基於中國本土文化內核的品牌表達,不僅讓「國潮」成功興起,也從側面幫助那些在國內存在多年的「美潮」、「日潮」品牌們進入越來越多普通人的視線。
  • 買菜買機票也能玩盲盒?——歡迎來到盲盒的世界
    最近《阿甘正傳》裡的那句名言,被玩壞了。原話是,人生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現在是,人生就是一盒盲盒,你永遠都不知道會抽中什麼。害,還不是因為現在的盲盒市場太火爆!盲盒作為當今炙手可熱的玩具,已經逐漸從一個簡單的潮玩,轉變成現代人的「主流娛樂」和「社交工具」,如果你也玩盲盒,那我們就是好朋友!
  • 泡泡瑪特上市成千億巨頭,瘋狂的盲盒生意開拓「潮玩」新賽道?
    泡泡瑪特的盲盒展現魔力。2018年閒魚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的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資本們也開始對這個賣盲盒的公司感興趣。
  • 如果潮玩只是盲盒生意,未免太過於簡單了
    充滿藝術感的潮玩、刺激有趣的盲盒、粉絲的狂熱收集帶著潮玩市場一起火爆起來。潮玩文化是怎麼從小眾出圈,走向大眾的?都是什麼人在玩潮玩?疫情對POP MART泡泡瑪特線下業務的影響幾何?作為國內潮流玩具領域千億市場的頭部企業,POP MART泡泡瑪特已經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全產業鏈布局模式。
  • 青壹坊重啟大唐活力,唐「潮」文化盲盒來破壁
    在西安博物院副院長王鋒均作為青壹坊文化顧問接受採訪時,他提出了突破傳統文化發展瓶頸的方法,以及青壹坊盲盒在致力於文化傳播上所做的努力。 王鋒鈞說,青壹坊文化盲盒「遇見長安」系列選擇給傳統文化換一幅青春面孔,將唐風美學現代化,利用集郵的娛樂方式,將唐風雅韻以特殊的形式展現出來,助力大唐文化復興。
  • 盲盒魔性生長,生意紅到海外:潮玩製造者們忙著養成設計師
    脫不下的盲盒外衣目前市場上的潮玩多以盲盒形態呈現,海脈文化和萌奇文化進軍潮玩領域後發售的商品均為盲盒。果小表示,選擇盲盒形式是為了實現零售娛樂化,讓消費者在購買時更有趣味性。哈佳認為,盲盒的產品形式能夠為玩家提供多重感官體驗和新型「社交貨幣」,這是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