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4月2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通訊員朱禮慶)辦稅流程能不能再便捷一點,稅收負擔能不能再降一點,政策輔導能不能再細一點……大調研開局三個月來,上海市稅務部門的「稅務大調研問題管理系統」中記錄了不少諸如此類的納稅人呼聲。面對這些「考題」,市稅務部門調研人員著力圍繞納稅人的痛點、堵點,結合當前經濟發展、改革創新等社會熱點、焦點來謀篇布局,放出舉措,積極當好上海「放管服」改革的排頭兵和先行者,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搭平臺 助力科創企業孵化成長
「不少企業或由於核算制度不完善,或由於稅收政策掌握不及時、不準確,導致相關優惠未能應享盡享」。這是松江區稅務局在調研「G60科創走廊」時發現的初創期科技企業共性問題。為此,調研人員主動上門「開藥方」,開設專場輔導會,鼓勵企業根據政策導向優化財務核算,並制定《科創企業稅收服務工作方案》,通過定點聯繫人制度,點對點精準服務企業涉稅需求。
「我公司既是高新技術企業,又剛通過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認定,科技和稅務部門能不能聯合提供一站式、集成化的政府服務,讓企業能更方便地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這原本只是上海南華機電有限公司負責人在調研活動中隨口一提的「小建議」,卻沒想得到了嘉定區稅務局的「大回應」。
圍繞服務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服務嘉定科創企業健康發展,區科委和稅務部門積極對接,聯手共建服務平臺——「嘉稅寶科創基地」,並在4月8日正式揭牌。基地整合了科委的主管部門優勢和稅務的專業服務優勢,通過每季度舉辦一場科技和稅收專題政策宣講,以及不定期按需提供小班式、個性化專家服務,為企業打通科創發展的「關鍵一公裡」,實現了科創企業按需「點單」,科委稅務合作「上菜」的新型輔導模式。
降稅負 助力「上海製造」開疆拓土
近年來,新興製造業、高端製造業強勢崛起,成為上海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市稅務部門在大調研中也採集了不少製造企業的需求呼聲,他們普遍渴望在投資和發展過程中能「輕裝上陣」,獲取更多的政策扶持,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大陸泰密克汽車系統(上海)有限公司是德國大陸集團在中國境內投資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嘉定區稅務局在走訪企業,交流未來發展規劃時,敏銳捕捉到母公司計劃年內追加投資,擴大再生產的信息。調研組主動出擊,立即會同業務部門進行政策商討,認定其增資方式和投資計劃符合總局近期下發的關於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提前給境外投資者持續投資擴張,紮根當地發展,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根據集團前期董事會決議,母公司年內將增資1500萬歐元,投資規模相應增加4500萬歐元,單項次預計就可減少預提所得稅1100餘萬元人民幣。」面對調研組送上的「政策紅包」,企業副總裁福睿旭連連稱讚「Win!Win!」。他表示,上海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府治理能力是吸引大陸集團不斷追加投資的重要原因,集團2017年在滬投資規模達到5億元人民幣,201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億元人民幣,公司有信心在未來5年內成為大陸集團全球最大全資子公司。
要擦亮「上海製造」的名片,打出高端品牌,不僅要把資金「引進來」,更要讓優質的產品「走出去」。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日前就在開拓海外市場時,由於創新業態,遇到了不小的稅收難題:企業自去年開始將出口業務作為重要戰略,逐步進軍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等44個國家和地區。雖然企業產品系自主研發,但由於當地僅設試製車間,生產製造均由非獨立核算的無錫分公司負責,若不能按照生產企業自產產品辦理出口退稅,將直接影響企業當前的資金運轉。
了解到企業的難處和困惑,楊浦區稅務局「稅立方」專家團隊及市局相關處室人員親赴現場調研,在實地了解、分析企業經營模式後,最終商討認定其情況符合視同自產貨物申報適用增值稅以及消費稅退(免)稅政策,目前企業的退稅審批流程已加速完成,首批退稅金額合計5120萬元,預計接下來總退稅額將達到近1億元。此舉不僅緩解了資金流轉的壓力,更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在國際上的市場競爭力。
解民憂 助力鄉村振興農民增收
「銷售自產農產品是否徵稅,農民個人怎樣開具發票,如何將更多創新要素引入農村,打出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品牌,從而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民增收……」這是市稅務部門堅持「大調研既要走進城市的高樓大廈,也要走進城郊的田間地頭」思路,主動將「民意直通車」開進奉賢區青村鎮的村居後,收集到的關乎「三農」的代表性問題。
為了將惠農政策真正落實到每一個鄉村,每一位農民,營造更為優質的農村營商環境,針對農戶個人代開發票、專項政策諮詢需求等稅情民意,市稅務局在奉賢分局試點建立「專窗專車+專項輔導+碼上知道」的機制積極響應,為農村、農戶打造綜合性服務方案。
「專窗專車」是在辦稅服務廳設立「專窗」,為農民提供一對一、預約、延時等個性化服務;開通農忙季節「專車」,每周設「固定下鄉日」服務進村,為農民辦理代開發票和其他涉稅事宜鋪設了一條「綠色通道」,打通服務農民「最後一公裡」;「專項輔導」是將納稅人學堂開進農民的院子,進行農產品稅收優惠政策宣傳,不斷提升農戶市場競爭力;「碼上知道」是根據農戶們的政策需求定製「二維碼」,在調研開展中逐戶發放,讓農戶掃碼就可快速準確獲取最新優惠政策信息。截止四月中旬,「專窗專車」、「專項輔導」已輔導農民近兩百戶。
再提速 助力服務品質更上層樓
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手段為納稅人便捷辦稅按下「加速鍵」,這不僅是大調研中收集最多的納稅人呼聲訴求之一,更是稅務部門接下來「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
「『單一窗』出口退稅申報對我們公司也算新鮮事物,財務對系統操作不太熟悉,經常為了核銷進料加工手冊加班加點。」上海板橋時裝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向青浦區稅務局調研組「嘆苦經」。
上海作為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的首個試點城市,出口退稅申報是首批上線項目。通過走訪調研,調研組廣泛收集出口企業在「單一窗口」上線初期的共性問題,由點及面,連續組織區內千餘戶出口企業先後開展了24場「單一窗口」定向培訓。至3月份申報截止日,參與首期試點的268戶企業已順利通過單一窗口完成申報工作,申報成功率達99.3%。
作為試點企業之一的上海滬工焊接集團,其辦稅人員孫曉梅感慨道:「稅務部門的申報培訓以實用為出發點,我們在使用單一窗口後,點幾下滑鼠就能完成申報明細的採集,申報時間較前期縮短了近三分之二,使企業真正享受到『網際網路+稅務』帶來的政策紅利」。
「企業申請扶持資金,員工個人辦理出國籤證,這些事項都需要提供稅收完稅證明,但我們只能到自己的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有時為了這一個完稅證明,還要專門跑一趟,費時又費力。」 這也是調研中經常能聽到的「吐槽」。
為此,市稅務部門積極研究,迅速反應,本著讓數據多跑路、讓納稅人少跑腿的理念,於4月1日推出了《稅收完稅證明》(文書式)網上辦,讓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辦理稅收完稅證明。半個月來,通過網上列印的憑證已達到了17000餘份,得到了納稅人的一致點讚。
除了完稅憑證網上開具,市稅務局日前還召開發布會,正式推行「最多跑一次」清單,符合條件的納稅人辦理清單內的5大類101個涉稅事項,最多只需要到稅務機關跑一次,其中,57項事項已全程網上辦理,實現了納稅人的辦稅「零次跑」。
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繼續以大調研為助力,進一步深化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把該管的管好,更把該放的放掉」,推動納稅服務品質「更優」。同時,進一步發揮好稅收的經濟槓桿作用,加大力度培育優質稅源,推動稅收營商環境「更優」,最終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