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循環 輾轉相續

2021-02-08 因果故事學佛社

普通人往往不知道佛教的因果到底講些什麼,其實老生常談的「權利和義務」問題就是一對因果的命題。佛教中「權利和義務」通常用「福報和善行」來表述。比如居士可獲得在寺廟中免費食宿的權利(福報),但你必須承擔愛惜常住的義務(善行);然後,你通過承擔義務(善行),慢慢又獲得隨法師修學佛法的權利(福報);然後通過修學佛法,你又需要進一步護持三寶,持守五戒、菩薩戒的義務(善行)。

如此因果循環,輾轉相續不斷。 這裡有兩個佛教小故事:

其一是說,過去一位祖師年輕時去江西的一個大廟,臨去前,夢見該寺韋陀護法給他託夢說:你因為前世在本寺有挑過一擔土的善行,所以和本寺有一碗粥的因緣。祖師很疑惑,到了寺廟後,果然晚飯給了一碗粥,然後吃完後就因為同僧眾吵架的因緣被告知不讓居住,所以他果真只吃到了一碗粥。20年後,祖師已名聞天下,當地政府官員發文想請他做這個大廟的住持。他答應了,心裡還疑惑韋陀護法的夢兆。結果,還沒走到大廟,就在路上往生了。

那麼有的人可能會說,既然因果都有定數,那還努力什麼?

所以另一個故事是:有個祖師住在一個大廟裡,很會說法,卻沒有居士來聽他講法。於是他天天買來食物餵山中的鳥雀,發願將來這些鳥雀都來聽他講法,結果多年之後,這些鳥雀果然投胎做人來聽他講法了。佛教的因果實際涉及到「三世」,也就是 「 過去、現在、未來 」:今生的權利實際是前世積累的福報,而這個福報事實上就是以你過去所盡的義務(善行)為因的,你現在所履行的義務(善行)是為了你當下享受權利或者期望在以後乃至後世兌現的權利(福報)。 所以,佛教說「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前世的善行引發現在的福報,現在的福報要以現在的善行來繼續支撐,從而引發未來的福報。前世的善行其實並不總是過去的某個和尚或居士做的,而恰恰是前世自己的善行,成就今世良好的居住生活條件和穩定團體。現世的善行也不是為現在的居士做的,而是為未來的和尚和來世的自己去積累福報。

相關焦點

  • 現在情況很糟嗎,不要認命,人生社會規律之因果循環
    因果循環是人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是上一件事的果,果是下一件事的因。如果把人或社會的發展比作一個點,那麼萬物成長的規律就是這個點的基因,不可避免的開始往前走;物極必反的規律就是前進的路線,呈波狀起伏形態;因果循環的規律是這個點的動力,假如把這個運動的點放大,你會發現它是由因果形成的一個個圓圈。
  • 關於因果12句話,句句經典!
    01.在這個世間上,只有因果,並沒有如果。02.如果真的能琢磨出因果出來,那要不是看破紅塵,而就是命不久矣了。03.在因果循環的紡車上,輾轉地織出了紅線。04.獨自能夠守在靜處,笑看因果,喜悅從心而發,自然不會染塵。
  • 因果循環報應是很不可思議的(宣化上人)
    因果循環報應是很不可思議的節錄自 宣化上人《華嚴經賢首品淺釋》還有幾句話講因果報應:今生不籠鳥 來生不坐監今生不釣魚 來生不討飯昨天晚間,我講因果循環報應,還沒有講完,所以今天再繼續說一說這道理。我今天已經把它寫到一張紙上,現在不知道還背得出來、背不出來。因為今天晚間又有新的人來,所以昨天晚間所講的再講一次,昨天晚間聽過的,又可以聽多一遍;聽多一遍,就可以認識多一點,知道多一點。
  • 非常重要的生命定律:自然全息因果律!
    全息 因果 是一對陰陽,是一對矛盾,因果 之間互根,因果 之間相生,因果 之間相互循環。這一對矛盾能夠相互轉換,消長變化,因能生果,果也能生因。「全息 因果 律」是一種自然規律,廣泛存在於自然生命和萬物的生、成、壞、滅規律之中。全息 因果 這一對陰陽中,在性質上又分為陰陽。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3種人,因果不饒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因果循環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這就是自然規律,繁衍生息,因果循環。所謂因果循環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命好不珍惜,總是存壞心眼的話,也會把福報浪費掉。如果命運不好,多做好事,善良待人,好運自然就來。
  • 如果你相信因果,請牢記這2句話,對自己很有好處!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皮六割舌是因果循環?
    最近猛然發現《遠大前程》中還有因果循環的道理在裡面啊, 夢竹攜閨蜜到訪,飲宴間,相互介紹,結果說到杜美惠一名時,皮六脫口而出毒玫瑰這一邪魅的諢名,雖被當時的歡樂氣氛掩蓋,但誰料想,一顆災禍的種子卻已經播下。齊林召集二人劫沈青山的煙土,皮六欣然往之,卻不幸中伏,被沈割了舌頭。沈青山被洪三嫁禍逃亡,卻轉而為日本人效力。
  • 告訴你,因果循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                「每日因果」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在人類哲學史上,蘇格拉底首第一次提出了因果論也稱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原因和結果。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也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原因和結果是不斷循環,永無休止的。
  • 丟開根本,功行很難相續
    如果你丟開,就沒有一個主,沒有一個助,這個功行很難相續。如果功行不相續,你很難在這一門上得到應該得到的東西。世間的人還術有專攻,更何況我們修行?藕益大師說過要站穩腳跟。我們學這麼長時間佛法了,要從道理上明白,腳跟立定,我應該朝哪兒走,慢慢地自然就會走出一條路來。
  •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這3種人佛也不度
    佛家主張因果循環,善惡終有報,如果你是以下三種人你再求佛也無用。【一】功利心太重之人馬雲曾說:我當年學英語,我沒有想到後來英文幫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歡,只要你認為對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問題功利性很強的話,肯定會遇到麻煩的。一個人越功利,越容易喪失自我。
  • 三世因果:前生和後世好像是另外一個人,何苦為不相干的人修行
    大安法師講淨土網友:法師您好,我是一個愚昧的人,佛說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後世,可是我記不得前生,也看不到後世。我覺得前生和後世對我而言好比另外一個人,我為何要給不相干的人買單?又何苦為不相干的人修苦行呢?大安法師:這大概是很多剛入佛門者所面臨的一個問題。
  • 因果業報的根本原理緣由.
    世間的因果業報,其根本原理緣由又是怎樣的呢。如何得以相續,其細節是什麼。先舉一個例子。A打了B一拳,B就想打回來。A沒有打B一拳,只是說了一句B,B就打了A一拳。因果相續波動。更是業力的真正體現。所謂,業。也便是行業。事業。即行為。事情的顯相呈現。這些行為,事情的顯相呈現。都有著相應的影響力,對眾生的心,產生的影響力。作出行為的眾生。以及被行為所影響的眾生。
  • 曾仕強:因果循環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就在你身邊
    其實,因果循環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並且離我們很近。說曹操曹操到,他比曹操跑得還快。你現在怎麼對待你的小孩子,他長大以後就用什麼方法來對待你。你現在怎麼對你的父母,你的小孩長大以後就用你對你父母的方法一模一樣地對你。這不叫因果叫什麼?馬上就兌現了,跑都跑不掉,想改都很難。因為他已經習慣了,他沒有惡意。我們要了解,今天我們整個的孝道為什麼會衰落?
  • 佛說:有因必有果,一切因果都是註定的
    而我們的一切都是註定的因果,人在做天在看,你所做的一切,終究有一天會得到相應的結果。總有人在年輕的時候不懂事,輕易的犯下許多錯誤,以為自己的三言兩語的道歉就可以換回原諒。其實遠不止如此,你將受到的懲罰一定會在某一天降臨。同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更多的善事和一些有意義的好事時,上天也一定會記得你的恩惠。
  • 別讓貧困、多子的因果循環複製出更多的「殺魚弟」來
    於是,這種互為因果的關係導致了「殺魚弟」的悲劇。如果我們聚焦一下生育問題,往往能夠從很多類似「殺魚弟」的家庭情況得出這個結論:貧困的家庭往往是多子的。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多子的家庭會貧窮。同時,相反的一方面,我們的國家徹底放棄了「獨生子女」政策,轉而又在鼓勵大家生育了。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