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因果:前生和後世好像是另外一個人,何苦為不相干的人修行

2020-12-18 念佛居士

大安法師講淨土

網友:法師您好,我是一個愚昧的人,佛說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後世,可是我記不得前生,也看不到後世。我覺得前生和後世對我而言好比另外一個人,我為何要給不相干的人買單?又何苦為不相干的人修苦行呢?

大安法師:這大概是很多剛入佛門者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初學者對於佛所說的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有種種的疑慮。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佛教理論最堅實的基礎,離開這一點,佛教作為一種宗教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前提,修行也就沒有了理論上的依據。

一個佛教徒,對於三世因果應該有非常堅定的信心。

確實,從我們凡夫的生命輪轉過程來看,雖然我們有前生後世,但由於我們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經過十二因緣,進入投胎就有了隔陰之迷,所以我們記不得前生了。

但記不得前生並不意味著前生不存在。

在古往今來的很多事例中,偶爾記錄有人能夠記得前生的。現在西方超心理學也在研究一些個案,就是有些人一生下來就知道自已前生是什麼身份,從什麼地方來的。

在我們中國傳統的民間信仰當中,人在中陰身階段,會喝孟婆湯(又叫迷魂湯),喝了他就忘記前生所有的事情了,進入下一個生命的輪迴。

這在西方文化稱為「遺忘川」,遺忘川的川水喝了之後也記不得前世的事情了。但不記得並不意味著下一世是另外一個人。

我們的阿賴耶識帶著前生善善惡惡的印記,在今生我們長相的美醜、福德的大小、智慧的淺深,都跟我們前生的業力相關。

阿賴耶識是不斷不常啊,你說生命是相續的吧,現在卻換了一個面孔;你說不相續吧,今生確實是他前生的一種延續。就好象火,傳到一個燈,這個燈滅了,火種又傳到另外一個燈上。

所以對我們來說,前生後世既不是一個人,又是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為自已未來的生命負責。

我們持戒念佛,我們的神識在我們臨命終時,會離開四大假合的身體,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蓮華化生。這也是同一個人去的呀!

如果不信願念佛,經過中陰身,經過投胎,我們就忘記前世了,忘得是一乾二淨。雖然忘記了,但我們前生的業力習氣,會在我們這一生展示出來。

比如你前生是一個牙科醫生,這一世你就會經常注意到其他人的牙齒;如果你前生是一個殺豬的,大概你今生看到豬就心裡痒痒的,想捅它一刀。這都有生命習氣的延續。

那麼至於問為什麼要給不相干人買單,不是這個概念。佛教吿訴我們心、佛、眾生等無差別。

我們和其他的眾生,在體性上是平等的,是同體的,是自他不二的。任何人與我們都不是不相干的,都是有關係的。《梵網經》說,六道眾生,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啊,怎麼能跟我們不相干呢?

在無量劫的六道輪迴裡面,所有的眾生都跟我們有直接間接的種種因緣,我們要有同體感!

既然同體,我們就要幫助他人。幫助他人就等於幫助自已,損害他人就等於損害自已。

原來九華山有個含笑而逝的肉身不壞的老和尚——大興和尚。他常常在口上講的話就是:「好人好自已,壞人壞自已」。所以要有一個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同體」。

不要把別人看得不相干。如果覺得別人不相干就會冷漠,甚至是種對待、讎隙的關係。這就是一切鬥爭、一切仇恨、一切戰爭的根源。

所以我們要把所修行的一切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這就放大了我們的功德。我們往生,也令法界眾生一起往生,這就是修微妙的菩薩行。

觀世音菩薩就向我們表達了一個同體感:上與一切諸佛同一慈力,所以他的天冠上是一尊站立的佛像;下與十方眾生同一悲仰,他的身光裡面有六道苦難的眾生。

一切眾生都跟我們息息相關、唇齒相依,都在我們的自性自心裏面;佛也不離開我們的念頭。這是我們學佛要建立的起碼理念。

相關焦點

  • 前生和後世對我而言好比另外一個人,我為何要給不相干的人買單?
    網友:法師您好,我是一個愚昧的人,佛說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後世,可是我記不得前生,也看不到後世。
  • 民間故事:三世因果
    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佛家《三世因果經》因果經前面的四句話,就是因果循環報應的總綱。既指出了人的命運是自己造就的,又指出了怎樣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既指出了因果循環報應規律,又指出了人只要棄惡從善並行善積德就可改運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前世轉世來的,有的是神仙轉世,有的是由人轉世的,有的是由動物轉世的……。
  • 劉舉人的三世因果
    佛家《三世因果經》因果經前面的四句話,就是因果循環報應的總綱。既指出了人的命運是自己造就的,又指出了怎樣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既指出了因果循環報應規律,又指出了人只要棄惡從善並行善積德就可改運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前世轉世來的,有的是神仙轉世,有的是由人轉世的,有的是由動物轉世的……。
  • 南懷瑾:有的人想知道前生後世,佛告訴你這個道理,你就明白了
    我們學佛的人,當然先要了解什麼是「業」。業並不是絕對的壞事。我們知道,佛說的業,內涵三種:善業、惡業,以及不屬善不屬惡的無記業,統稱之為業。既然如此,那麼,修行的人是否也在造業?答案是肯定的。修行人也在造業,諸佛菩薩也在造業,因為修行是在造業,造就至善純淨的善業,以至於菩提道業。既沒有無記業,更沒有惡業的雜染。
  • 南懷瑾老師:自己的前生後世,其實不用問別人,自己應該知道的
    這裡面的重點是三世因果。所以佛有一個最重要的吩咐,這個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為和你平常做人做事,過去到現在無數生的行為,累積起來的,這是個動力。拿現在的話講,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內,這個叫做業力。佛說的業,內涵三種:善業、惡業,以及不屬善不屬惡的無記業,統稱之為業。既然如此,那麼,修行的人是否也在造業?答案是肯定的。
  •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如果你抱有懷疑,那就去看看下面這個神奇的秘密,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 道家不講因果與來世,因果與來世來自佛家,道家只道承負和今世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但又不同於宿命論。《涅槃經·遺教品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這句話和道教的太上感應篇的一句話大意相同,但細思就知兩者妙微之差!)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道教認為人如果造惡行,其子孫後代就會得禍殃;本人如果行善積德,子孫後代就會得福報。按照道教承負論對世間天道承負的解釋例子:世間有些人作惡多端,有些人受到了懲罰,但有些人卻未得到懲罰,未受到懲罰的原因就是其祖蔭深厚,其惡行受到祖蔭庇護,但他所做惡行必定會給孫後代帶來惡運,一個人作惡或行善會代代相承相負。
  • 「三世因果」是什麼?看懂了,覺悟就在當下!
    因為佛已經說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過了這些因果的關係,我們就可以解決到所有的問題了。「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世苦。」三世的因果只有佛能夠說得出來,所以佛的智慧就是最高的,佛法是最偉大的。信佛就是要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學佛就一定要修習《因果不虛》的這一個最基礎的修法。一切其實都是因緣和果報,其實都是自己造出來的,還有什麼是想不開、想不通的嗎?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它的因緣,因緣成熟了,就自然有它必然要感受的果報,那還有什麼樣的可以貪念?有什麼可以執著的呢?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自己修自己造的。
  •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有人吃苦行善一輩子,不但沒有好報,甚至還不得好死!    其實,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人除了現在一生,已有過去的無量數生,尚有未來的無量數生。現在這一生,若將過去及未來的生命之流連貫起來看,實在還不及石火光影那樣的短促渺小。善惡因果是貫通了三世漸次受報的,業力的大小輕重便決定了受報的先後等次。
  • 三世因果!太好聽了!(非常準)
    >欲知後世果  今生作者是善男信女至誠聽  聽念三世因果文三世因果非小可  佛言真語實非文今生做官為何因  前世黃金裝佛身前世修來今世受  紫袍玉帶佛前求黃金裝佛裝自已  遮蓋如來蓋自身莫說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處來
  • 佛教:因果通三世,這「三世」是什麼意思?
    業力流轉,因果不虛。在佛教之中,有一部經典,他確切的記載了有關於「三世之中」我們行了什麼善,造了什麼業。它就是《三世因果經》,又稱《三世因果文》其主要目的是導人相善,亦是傳遞佛教所講的因果關係。那麼三世因果中的三世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分別指的是哪三世呢?
  • 南懷瑾: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是佛學建立的基礎
    編者按:很多高僧大德說過,你可以不相信佛法,但你不能不信因果。因果不因為你不信就不存在,但因果一旦與報應相連,一般人或許就不會認同;再與三世結合起來,就很容易被人視為迷信。這種現象非常詭異,深層心理有待詳細分疏。
  • 種善因得善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當我們面對不順心的一切境界,首先要深信因果,別人怎樣傷害我,說明我前生就怎樣傷害過人家,認帳認命。如果不相信因果,就等於以前借人家的錢沒有還,現在賴帳不想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前世的修行、善惡業決定了今生的命運,前世修福培福、積德行善,廣種善因、福田,今生自得感召福果。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有的人不信因果,他說「我沒看見就等於沒有」,就好比你沒看見空氣,就說沒有,那空氣就不存在嗎?那是你自己的見解。
  • 佛教三世因果經,人類不得不認識的大智慧
    , 今生做者因;因果有真假, 眾生細辨清,假經圖金銀, 真經為民生。三世因果事非小, 真言細語實非輕。今生做官為何因, 前世公道正義身。前世修來今世果, 紫袍玉帶為民生。黃金贈與壯士行, 行俠仗義蓋世功。莫說做官皆容易, 正義公平兩邊行。
  • 佛教修行|略說因果業報
    佛法,可以說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以及六道輪迴的基礎上,如果對這個認識不清楚,或者不能深信業果的道理,那麼即使是學佛學了很多年,修行修了很多年,或者是行善做了很多好事,也是無法累積功德,開展智慧,甚至有時候還會產生種種的障礙。所以,學佛的人首先要深信業果的道理,了解一切果報的業因是什麼,這才能斷除一切身口意的惡行,不再造下惡道之因,才能遠離惡道之苦。    業果的道理是什麼呢?
  • 【精華開示】因果輪迴 治心之法
  •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前世今生真的存在嗎?
    很多人特別相信有前世今生,很多人不相信生命無限、輪迴轉世之說。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存在的。關於因果輪迴的宇宙人生真相,其實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探索。因為人有了生,就會有死,有了生死,大家就要思考生死是怎麼來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甚至要思考能不能夠了脫生死,不生不死,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說在歷史上已經探討幾千年了,在中外的這些宗教、文化、信仰裡面,有著豐富的答案。
  • 為何有些大修行人投胎轉世後境界反不如前生?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問:禪宗有些大德悟處很高,如五祖戒禪師、海印信禪師、唐代的圓澤禪師,還有真如喆這些大修行人,有禪定、能開悟,為什麼連欲界諸天也生不了,反而使後世不如前生?為什麼他們的戒定慧修行功夫在臨終時用不上? 答:首先禪宗的大德,他開悟,這時候從知見上來說見解與佛同齊,當然開悟也有淺深,有些不一定是大徹大悟,有的是有一定的悟入。
  • 諸法皆空,為何因果不空?
    體證佛道的人,沒有老死,沒有生滅,生命的光輝能臻於永恆。  有了正見的智慧,對於是非、善惡、真偽,才能做正確的思惟判斷,發諸於身口意才有正確的行為,而不至造下三塗之因,自然免受五趣輪迴之苦。  《雜阿含經》卷二十八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一、明了因果,勤修福慧。眾所周知,因果報應與緣起性空是佛教的基本理論和內容。《三世因果經》載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