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佛的人,當然先要了解什麼是「業」。業並不是絕對的壞事。我們知道,佛說的業,內涵三種:善業、惡業,以及不屬善不屬惡的無記業,統稱之為業。既然如此,那麼,修行的人是否也在造業?答案是肯定的。修行人也在造業,諸佛菩薩也在造業,因為修行是在造業,造就至善純淨的善業,以至於菩提道業。既沒有無記業,更沒有惡業的雜染。
譬如小乘成就的阿羅漢們,甚至證得了有餘依涅槃的阿羅漢們,他的業還是存在,只是暫時內伏下去,因此也能成道。我們不要以為阿羅漢們已經成道了,他的業就此能消滅了,只是暫時潛伏下去而已。甚至於「地」上菩薩,以及沒有到「地」的菩薩,還都是帶業的,只能說:「地」上菩薩的業,轉化、淨化到一個層次,或轉化、淨化到某個程度。佛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例如世尊釋迦牟尼佛,現生還得示現,接受往劫的果報。絕對不能說我已成就了,就可賴債不還報而消業得了。
我們人的這一生,為什麼變成男的,變成女的,每個人身體、遭遇、環境又各人都不同?這是前面多生多世的果報來的,種子生現行。過去多生累劫,我們所作所為,善、惡、無記這三種業力,形成種子,因緣成熟時,種子會變成現行。這一生成什麼樣子,一生的命運、遭遇、思想、情緒、習慣,就是種子變成現在的行為、現象。我們這一生所作所為加上第六意識累積,又變成阿賴耶識裡未來生命的種子,所以「現行」又生「種子」……因果是這樣來的。這其中,很多因素都是因緣所生的,因果太複雜了,最精密的計算機也算不清。
這個中間有個問題,佛說「無主宰,非自然」,沒有什麼閻王、上帝、菩薩、佛做你的主宰;你的生命,完全是看你自己因緣成熟,業報如何。這裡面的重點是三世因果。所以佛有一個最重要的吩咐,這個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為和你平常做人做事,過去到現在無數生的行為,累積起來的,這是個動力。拿現在的話講,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內,這個叫做業力。前面說過,「造業」包括善、惡、無記三種業。無記業是中性的,有時候記憶裡沒有,不要認為記憶裡沒有就真沒有,有的,存在的,都會報應的。
所以學佛為什麼要學戒定慧?有個基本的原則,有一個偈語大家注意:
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假使經百劫」,不管你過去生,多少時間,百千萬億年,「所作業不亡」,你所做的行為沒有亡,沒有消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所做的行為,在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一切做過的事都有記錄的。譬如,我們年輕時,所遭遇的最痛苦的事情,最喜歡的事情,永遠不會忘,就算平常不去想它,但在下意識裡都存在的。這就是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沒有忘失過,永遠存在,所以這個叫「一切有」,不是「一切空」。因緣會遇時,就受這個果報,生死是這樣來的。
佛學還有個偈子:「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
「欲知前生事」,你問自己前生是個什麼人,做了些什麼事,「今生受者是」,他說你這一生觀察自己的行為遭遇,就曉得自己前生或多少生前做了些什麼,才有今生這樣的果報,以果看到過去的因。「欲知來生事」,你想知道來生或後幾生怎麼樣?也很容易,「今生作者是」,看你這一生做了些什麼。你欺騙了人,來生一定受欺騙;你殺了人,來生你一定還這個命債。一切一切,愛情也好,什麼也好,都有因果。
上面這兩個偈子,就說明了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大家問算命看相有沒有道理?我說有啊,那是過去的定業,顯現出這一生應受的果報。譬如有些人,一輩子很富貴,有錢,有地位,可是遭遇永遠不好,身體也不好。另外我所曉得的,當年跟隨孫中山革命,了不起的幾個人,其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歷史名人,他天生是「天閹」,天生陽痿,後來他收養一個女兒。天閹的人很多,我在四川時,有個大財主朋友在自流井,那是四川最富有的地方,出鹽的,這個朋友一輩子享受,可是也是「天閹」的;他有這個功名富貴的果報,可是身體卻是這樣。
再看古代許多英雄才子,遭遇很好,功名富貴,可一身是病,那就是古人的詩:「百年三萬六千日」,活一百歲只有三萬六千天,「不在愁中即病中」。的確有這些人,我也親自遇到這些朋友。你說怎麼說呢?人生的命運,以佛學來解釋,那是多生累劫的因果,也就是這句話「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整理自《定慧初修》《人生的起點和終點》
----------------------
生命的來源,每人的秉賦不同,命運遭遇也不同。沒有個上帝,也不是佛菩薩做你的主宰,也不是閻王,而是無主宰,非自然,不是唯物的。那麼生命究竟怎麼來的?是我們自己造的,自己帶來的。這個自己造的因果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有幾句話,學佛的更要了解,一般看起來是宗教,事實上他是講生命科學。
「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這個業是事業的也,你的心理行為與一切做出來的行為,是有哦!不是空哦!都累積在那裡。即使經過很長的時間,也不會消亡。「因緣會遇時」,碰到那個機會一來,條件成熟了,「果報還自受」,就有因果報應,要還帳的,是前生來的。這個因果律與自然科學的因果律一樣,前因變後果。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這是孟子在說明一切人的生命存在,生來自有固定的因緣。這也是大家困惑所要追問的問題。既然現有的生命,早已是命中注定,那又何必需要努力修為呢?這不是宿命論嗎?其實一般人所謂的宿命論,是認為自己的命運,被另外有個主宰已經定好了,無法改變。其實,這裡孟子所說的命,不是他力所定的宿命論。《詩經 -大雅 -文王》早有「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的古訓,由此可見我們的傳統文化,素來都不是迷信宿命論的,而是要人人自求多福的。
這恰恰如同佛家所說的命,並非另外有個主宰,早早為你定構一生命運的模式。佛家所謂現有的命與過去、未來的因果關係,都是唯心自造,既非因緣也非自然,其中奧妙,一般人實在很難理解。所以佛家有幾句名言:
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
今生我們所受到的一切,都是前生的業力習性帶來,很難改變;若問來生如何,就看今生做了些什麼。在佛家的唯識學中,生命中帶來的過去的業力,名為種子,「種子起現行」,由種子發起現在的行為;「現行燻種子」,由現在一生行為的結果,又成了未來的種子。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三世因緣生法的道理,是佛法的透澈之處,真是天衣無縫。我的理解也許還不到家,但我研究各宗教的哲學,都沒有辦法超越因緣所生法的原則。想要將我們這個現行的命改變,是可以做到的,不過必須行大善、至善,做到去惡為善,止於至善。這談何容易啊!
整理自《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孟子與盡心篇》
-------------------
所謂因緣是一個前因搭住了後果。例如我們看到了一杯水,想到了汽水,想到了果汁等等,都是由一杯水這一念來的,是連鎖關係。有人常喜歡知道自己前生是什麼樣的,來生又變成什麼樣。你不用問別人,自己應該知道的。你這一生種種的遭遇是果,都是前生種的因。你來生的遭遇,就看你今生做些什麼事,種什麼因了。所以說「若問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問來生事,今生作者是。」這就是因緣關係。
所有因緣要如何去了呢?在一念之間,五陰、六根、十二根塵、十八界等等,就是一念。一念知道了就自性本空,因緣本性也是空,因為是性空,所以能生起因緣的作用。這就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宇宙萬有皆是因緣所生。注意!這是說宇宙的現象,不是本體。《楞嚴經》說「非因緣,非自然生」,很多人就覺得不解,一切法明明是因緣,為什麼說不是?問題是《楞嚴經》那句話講的是本體,本體是空性。至於宇宙萬有的現象,才是因緣所生。因緣縱使過了幾億萬年都不會消失的,不受時空阻礙,所以佛教導我們慎莫造因,因為「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個中間的道理是非常複雜奇妙的。
因此佛經還有四句話:「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遇,佛法難聞」。共有四難,說明佛法菩提因緣成就之不易,菩提因緣不成就,修行只能算是種一點善根,等他生來世因緣成熟時再說。所以一個人的悟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佛學名稱是時節因緣,就是時間。時節因緣不成熟,還是不可能,因為時間是心不相應行法。
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因緣也是很奇妙的,有時與某人只有一面因緣,再想過去打個招呼就沒有機會了,從此天南地北甚至天上人間,永遠隔開了。所以佛法和中國文化,都要人珍惜善緣。
佛還是有業報的,像有一次生病,還有在八十一歲涅槃時,寒風發背。又有一次,佛的腳扎進刺出血,他用神通查知是多生累世之前,他刺傷過別人,應該受這個果報,還這個帳,因為成佛了,只要他身上出血,這個因果就可以了了。
佛經上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你要求少病少苦,這一生就多布施醫藥給人,他生自然會少病少苦。如果你只為自己打算,凡事只求自己好,恐怕這一生都沒人理你,何況他生來世!
整理自《維摩詰的花雨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