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有的人想知道前生後世,佛告訴你這個道理,你就明白了

2020-12-22 一稱南無佛

我們學佛的人,當然先要了解什麼是「業」。業並不是絕對的壞事。我們知道,佛說的業,內涵三種:善業、惡業,以及不屬善不屬惡的無記業,統稱之為業。既然如此,那麼,修行的人是否也在造業?答案是肯定的。修行人也在造業,諸佛菩薩也在造業,因為修行是在造業,造就至善純淨的善業,以至於菩提道業。既沒有無記業,更沒有惡業的雜染。

譬如小乘成就的阿羅漢們,甚至證得了有餘依涅槃的阿羅漢們,他的業還是存在,只是暫時內伏下去,因此也能成道。我們不要以為阿羅漢們已經成道了,他的業就此能消滅了,只是暫時潛伏下去而已。甚至於「地」上菩薩,以及沒有到「地」的菩薩,還都是帶業的,只能說:「地」上菩薩的業,轉化、淨化到一個層次,或轉化、淨化到某個程度。佛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例如世尊釋迦牟尼佛,現生還得示現,接受往劫的果報。絕對不能說我已成就了,就可賴債不還報而消業得了。

我們人的這一生,為什麼變成男的,變成女的,每個人身體、遭遇、環境又各人都不同?這是前面多生多世的果報來的,種子生現行。過去多生累劫,我們所作所為,善、惡、無記這三種業力,形成種子,因緣成熟時,種子會變成現行。這一生成什麼樣子,一生的命運、遭遇、思想、情緒、習慣,就是種子變成現在的行為、現象。我們這一生所作所為加上第六意識累積,又變成阿賴耶識裡未來生命的種子,所以「現行」又生「種子」……因果是這樣來的。這其中,很多因素都是因緣所生的,因果太複雜了,最精密的計算機也算不清。

這個中間有個問題,佛說「無主宰,非自然」,沒有什麼閻王、上帝、菩薩、佛做你的主宰;你的生命,完全是看你自己因緣成熟,業報如何。這裡面的重點是三世因果。所以佛有一個最重要的吩咐,這個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為和你平常做人做事,過去到現在無數生的行為,累積起來的,這是個動力。拿現在的話講,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內,這個叫做業力。前面說過,「造業」包括善、惡、無記三種業。無記業是中性的,有時候記憶裡沒有,不要認為記憶裡沒有就真沒有,有的,存在的,都會報應的。

所以學佛為什麼要學戒定慧?有個基本的原則,有一個偈語大家注意:

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假使經百劫」,不管你過去生,多少時間,百千萬億年,「所作業不亡」,你所做的行為沒有亡,沒有消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所做的行為,在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一切做過的事都有記錄的。譬如,我們年輕時,所遭遇的最痛苦的事情,最喜歡的事情,永遠不會忘,就算平常不去想它,但在下意識裡都存在的。這就是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沒有忘失過,永遠存在,所以這個叫「一切有」,不是「一切空」。因緣會遇時,就受這個果報,生死是這樣來的。

佛學還有個偈子:「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

「欲知前生事」,你問自己前生是個什麼人,做了些什麼事,「今生受者是」,他說你這一生觀察自己的行為遭遇,就曉得自己前生或多少生前做了些什麼,才有今生這樣的果報,以果看到過去的因。「欲知來生事」,你想知道來生或後幾生怎麼樣?也很容易,「今生作者是」,看你這一生做了些什麼。你欺騙了人,來生一定受欺騙;你殺了人,來生你一定還這個命債。一切一切,愛情也好,什麼也好,都有因果。

上面這兩個偈子,就說明了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大家問算命看相有沒有道理?我說有啊,那是過去的定業,顯現出這一生應受的果報。譬如有些人,一輩子很富貴,有錢,有地位,可是遭遇永遠不好,身體也不好。另外我所曉得的,當年跟隨孫中山革命,了不起的幾個人,其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歷史名人,他天生是「天閹」,天生陽痿,後來他收養一個女兒。天閹的人很多,我在四川時,有個大財主朋友在自流井,那是四川最富有的地方,出鹽的,這個朋友一輩子享受,可是也是「天閹」的;他有這個功名富貴的果報,可是身體卻是這樣。

再看古代許多英雄才子,遭遇很好,功名富貴,可一身是病,那就是古人的詩:「百年三萬六千日」,活一百歲只有三萬六千天,「不在愁中即病中」。的確有這些人,我也親自遇到這些朋友。你說怎麼說呢?人生的命運,以佛學來解釋,那是多生累劫的因果,也就是這句話「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整理自《定慧初修》《人生的起點和終點》

----------------------

生命的來源,每人的秉賦不同,命運遭遇也不同。沒有個上帝,也不是佛菩薩做你的主宰,也不是閻王,而是無主宰,非自然,不是唯物的。那麼生命究竟怎麼來的?是我們自己造的,自己帶來的。這個自己造的因果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有幾句話,學佛的更要了解,一般看起來是宗教,事實上他是講生命科學。

「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這個業是事業的也,你的心理行為與一切做出來的行為,是有哦!不是空哦!都累積在那裡。即使經過很長的時間,也不會消亡。「因緣會遇時」,碰到那個機會一來,條件成熟了,「果報還自受」,就有因果報應,要還帳的,是前生來的。這個因果律與自然科學的因果律一樣,前因變後果。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這是孟子在說明一切人的生命存在,生來自有固定的因緣。這也是大家困惑所要追問的問題。既然現有的生命,早已是命中注定,那又何必需要努力修為呢?這不是宿命論嗎?其實一般人所謂的宿命論,是認為自己的命運,被另外有個主宰已經定好了,無法改變。其實,這裡孟子所說的命,不是他力所定的宿命論。《詩經 -大雅 -文王》早有「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的古訓,由此可見我們的傳統文化,素來都不是迷信宿命論的,而是要人人自求多福的。

這恰恰如同佛家所說的命,並非另外有個主宰,早早為你定構一生命運的模式。佛家所謂現有的命與過去、未來的因果關係,都是唯心自造,既非因緣也非自然,其中奧妙,一般人實在很難理解。所以佛家有幾句名言:

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

今生我們所受到的一切,都是前生的業力習性帶來,很難改變;若問來生如何,就看今生做了些什麼。在佛家的唯識學中,生命中帶來的過去的業力,名為種子,「種子起現行」,由種子發起現在的行為;「現行燻種子」,由現在一生行為的結果,又成了未來的種子。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三世因緣生法的道理,是佛法的透澈之處,真是天衣無縫。我的理解也許還不到家,但我研究各宗教的哲學,都沒有辦法超越因緣所生法的原則。想要將我們這個現行的命改變,是可以做到的,不過必須行大善、至善,做到去惡為善,止於至善。這談何容易啊!

整理自《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孟子與盡心篇》

-------------------

所謂因緣是一個前因搭住了後果。例如我們看到了一杯水,想到了汽水,想到了果汁等等,都是由一杯水這一念來的,是連鎖關係。有人常喜歡知道自己前生是什麼樣的,來生又變成什麼樣。你不用問別人,自己應該知道的。你這一生種種的遭遇是果,都是前生種的因。你來生的遭遇,就看你今生做些什麼事,種什麼因了。所以說「若問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問來生事,今生作者是。」這就是因緣關係。

所有因緣要如何去了呢?在一念之間,五陰、六根、十二根塵、十八界等等,就是一念。一念知道了就自性本空,因緣本性也是空,因為是性空,所以能生起因緣的作用。這就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宇宙萬有皆是因緣所生。注意!這是說宇宙的現象,不是本體。《楞嚴經》說「非因緣,非自然生」,很多人就覺得不解,一切法明明是因緣,為什麼說不是?問題是《楞嚴經》那句話講的是本體,本體是空性。至於宇宙萬有的現象,才是因緣所生。因緣縱使過了幾億萬年都不會消失的,不受時空阻礙,所以佛教導我們慎莫造因,因為「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個中間的道理是非常複雜奇妙的。

因此佛經還有四句話:「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遇,佛法難聞」。共有四難,說明佛法菩提因緣成就之不易,菩提因緣不成就,修行只能算是種一點善根,等他生來世因緣成熟時再說。所以一個人的悟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佛學名稱是時節因緣,就是時間。時節因緣不成熟,還是不可能,因為時間是心不相應行法。

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因緣也是很奇妙的,有時與某人只有一面因緣,再想過去打個招呼就沒有機會了,從此天南地北甚至天上人間,永遠隔開了。所以佛法和中國文化,都要人珍惜善緣。

佛還是有業報的,像有一次生病,還有在八十一歲涅槃時,寒風發背。又有一次,佛的腳扎進刺出血,他用神通查知是多生累世之前,他刺傷過別人,應該受這個果報,還這個帳,因為成佛了,只要他身上出血,這個因果就可以了了。

佛經上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你要求少病少苦,這一生就多布施醫藥給人,他生自然會少病少苦。如果你只為自己打算,凡事只求自己好,恐怕這一生都沒人理你,何況他生來世!

整理自《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自己的前生後世,其實不用問別人,自己應該知道的
    沒有個上帝,也不是佛菩薩做你的主宰,也不是閻王,而是無主宰,非自然,不是唯物的。你的生命,完全是看你自己因緣成熟,業報如何。這裡面的重點是三世因果。所以佛有一個最重要的吩咐,這個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為和你平常做人做事,過去到現在無數生的行為,累積起來的,這是個動力。拿現在的話講,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內,這個叫做業力。
  • 南懷瑾老師:因緣道理是全部佛法的基礎
    ——慈悲柳枝水「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佛說一切法,不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三藏十二分教,一切不著於有,也不著於空。不有就是空,不無就是有,既然如此,為什麼要用不有和不無呢?不有,不是有,沒有告訴你絕對是空;不無,不是沒有,沒有告訴你絕對是有。佛說一切法,世界一切萬有現象,乃至我們凡夫起心動念,皆是因緣生法。
  • 南懷瑾:什麼是佛?其實就算信佛之人,也不一定懂這些道理
    他們不明白,修習佛法最忌為了得到別人的尊重,故弄玄虛,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氣,以為弄得與平常人不一樣就是參了禪,得了道,其實那反而不平實,有點入魔了。什麼是佛?南懷瑾認為,其實就算信佛之人,也不一定懂這些道理。接下來,我將南懷瑾對此的論述略微整理了一下,只為拋磚引玉,期待大家有更精妙的見解與分析!
  • 三世因果:前生和後世好像是另外一個人,何苦為不相干的人修行
    大安法師講淨土網友:法師您好,我是一個愚昧的人,佛說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後世,可是我記不得前生,也看不到後世。我覺得前生和後世對我而言好比另外一個人,我為何要給不相干的人買單?又何苦為不相干的人修苦行呢?大安法師:這大概是很多剛入佛門者所面臨的一個問題。
  • 前生和後世對我而言好比另外一個人,我為何要給不相干的人買單?
    網友:法師您好,我是一個愚昧的人,佛說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後世,可是我記不得前生,也看不到後世。
  • 什麼是佛?南懷瑾:哪怕是信佛之人,也不一定真正明白
    估計很多人都有想過一個問題:「什麼是佛?」但是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領悟到這個境界。其實佛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個模糊的概念,甚至大部分人會帶著迷信的眼鏡去看待信佛,認為佛是法力無邊的存在,認為依靠佛法可以憑空產生自己想要的財富和物質。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認識。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佛」呢?著名的佛學家南懷瑾先生就對「什麼是佛」有自己的見解。
  • 南懷瑾先生:佛的十種心靈訓練法
    不是後世的念佛啊!後世的念佛法門,是由慧遠法師所創,根據大乘經典的《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淨土三經而來的。而這個十念中的「念佛」,可不是念阿彌陀佛啊!留給你們自己去研究。第二個法門是「念法」。小乘的基礎,告訴我們人生「無常」、「苦」、「空」、「無我」。這就是法,先要了解清楚。小乘經典告訴我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最樂。」這是法。
  • 南懷瑾老師揭秘神通(四):宿命通
    回想我自己在十一二歲還沒有學佛時,就已經知道做這個工夫了。小時候讀書,一邊走路,我會忽然呆住站在那裡,我在想,奇怪,我自己剛才在想什麼?怎麼會想到這裡來?譬如想到吃糖,回家去拿糖時,我就站住了,我剛才在想什麼?怎麼會想起糖來?我會倒回去想,在想糖以前在想什麼?在想這個。這個以前我想的又是什麼?哦!想書中的某一段理.很多很多,一直推問下去,我都呆住了。
  • 很多人燒的是假香,拜的是假佛!燒香禮佛,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但在燒香禮佛時,除了人們寄託的美好願景外,你明白燒香禮佛的真正含義嗎?很多人都不懂得其背後真正的道理,結果到頭來信了個假佛,燒了個假香,不僅沒有學習到佛法的精髓,獲得佛法中的利益,反而不斷的增長了自己的貪心與欲望,增加了自己的苦惱。如果我們想要從佛法中獲得實際利益,就一定要明白「燒香禮佛」的真正含義。
  • 南懷瑾老師: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是認知科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方向
    不過昨天跟你講過,只此一家有貨,別無分號。如果這一家倒了,死了,就沒了,買不到貨了。 拿這位女居士來說,這是一個現實,這個現實很奇怪,所以我這兩天笑她,她這個人,全身都不是東西,真的,你摸摸她的手,她的手比豆腐還要豆腐,她內外一切都不是東西,好像不是人啊。結果還生出兩個孩子,奇怪吧?這個是生命的道理了,所以生命是非常神奇的。
  • 南懷瑾老師講述:一切種子如瀑流
    十二因緣,第一是「無明」,這是佛創立的理論。無明是沒有光明,依中國字解釋,就是陰的,糊塗的,什麼都不知道,佛學上常用這個名詞。我們怎麼樣睡著了,我們醒來是怎麼樣醒來,你不知道,是糊塗的,那就是一念無明。我們坐在這裡很好,忽然想到很遠的事,這個突然的念頭不曉得怎麼來的,就是你們講的動腦筋。
  • 南懷瑾老師:有他心通的人,你心裡在想什麼他都知道
    他心通,你心裡想什麼?瓶子裡裝什麼?心裡一定知道,這也不是看到哦,是他心通的一種。有他心通的人,你心裡在想什麼他都知道,而且不止你一個人,好幾個人的念頭他都知道。再高層次的神通,連佛在說法都聽到,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已經悟道了,這和悟道是兩回事。「煩惱所作色變異想者,謂由此想,於貪恚痴忿恨覆惱誑諂慳嫉,及以憍害無慚無愧,諸餘煩惱及隨煩惱,纏繞其心諸有情類,種種色位,色相變異,解了分別。」
  • 南懷瑾:不要搞得一身佛氣,遇見自己比遇見佛更重要
    南懷瑾,不僅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還是一代國學大師,和佛學家。說到南懷瑾的佛法研究,不得不提。也許他不一定是修為最高的,但他的佛學讓人敬佩,讓人感到真實。南懷瑾將其佛法研究與儒、道等各家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
  • 佛是什麼?星雲、南懷瑾、聖嚴三位大師如是說,多少人錯得離譜!
    佛是什麼?這是佛教中的基本問題。在很多人心目中,佛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八解脫。能知曉過去、未來一切事情,解開一切謎團。為眾生降妖除魔、拔苦救難,總之,幾乎是無所不能。然而,佛陀在世時並沒有這樣說。他只告訴眾生,人人皆具有如來佛性,只不過受五蘊的影響,無法從各種誘惑中解脫出來。
  • 佛說:「人到絕境是重生」,明白這個道理,離成功就不遠了
    文/小憶佛說:「人到絕境是重生「,明白這個道理,離成功就不遠了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之中大多數事情不會隨著你想像的樣子去發展,所以大多數人都只看到這壞的一面,而不是在乎那僅有的一兩件好事那些自以為瀟灑的方式,其實都是在傷害自己的身體,是傻子才會有的行為,而且這種方式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把問題推向一個更難解決的程度。 你要知道,痛苦和災難是每個人在這一輩子的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些經歷,每個人都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在佛教之中,有一句話叫做人到絕境是重生。
  • 南懷瑾:什麼時候懂了《金剛經》的道理,就悟到了中國的《易經》
    原本《金剛經》有5172字,但不知道什麼緣故,只刻有2799字,經過風雨侵蝕,天災人禍,現在只剩下1067個字。這個曬經石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寶,也是佛學在時空上與弟子的對話。古代佛經有分卷,但是沒有標點符號,直到後來,為了讀經的方便和理解,而在句末加了一個點。但是也可以認為這不是句號,就是把句子分開而已。
  • 南懷瑾老師:《楞嚴經》最重要的一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點擊右上角,關注「惜緣見聞」,為你帶來更多精彩內容!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千萬背來喲!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喲!真的喲,比什麼咒語都厲害哦!佛都告訴我們了。你說身上痛,還給痛,頭痛還給頭。你知道頭痛那個沒有痛啊!你說我大便痾不出來,「嗯!嗯!」,那個還給那個「嗯!嗯!」;你知道自己在「嗯!」那個東西並沒有痾不出來喲!就是這個道理哦,不是給你說笑哦!你說我老了、身上很酸痛,那還給老、還給酸痛;你知道酸痛的那個沒有老哦!「諸可還者,自然非汝。」每一個可以歸還的,當然不是你自己。「不汝還者」,哈!這個又是古文的妙了。
  • 南懷瑾的告誡:這種能力不夠,想要消業開智慧,只是妄想
    修佛求的是什麼?求的是得大智慧,以此開悟解脫,獲得自在。達到佛和菩薩的境界,也是修佛的至高目標。學佛的人不可謂不多,但是成道自在的卻沒有幾個,大多數人修了一輩子,都是在做無用功,想要努力,卻不知道和覺悟之人的差距在哪裡,也不知道如何填補這個差距。
  • 南懷瑾的點醒:學會自己保佑自己,菩薩才會保佑你
    有這樣想法的人,註定一事無成,因為想要佛替自己解決難題是不可能的,否則這世上就沒有誰是不能解脫的了。佛經中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在屋簷下躲雨,看到菩薩撐傘走過,於是便求菩薩度他一段。菩薩說:「你我都在雨中,區別只是有沒有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是傘度我。
  • 淵回說南:南懷瑾見過仙佛嗎?沒有,一直在找.真仙真佛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南懷瑾老師是非常注重因材施教的。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直白,但還是有深層次的含義隱藏在其中的。淵回先一點一點來分析,最後我們大家綜合來看,就會明白其中的深意。繼續看重點二,南懷瑾老師說他一輩子都在尋找。至今還沒有見到,一輩子都在尋找,就表明他老人家現在還在尋找。這還是一個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