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像糖果一樣是甜的」,「我的老師很勇敢」,「我的老師可以不漂亮但一定很善良」……一個個學齡前兒童用稚嫩的聲音描繪著老師在他們心中的樣子。5月19日,2018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暨上海幼兒園教師風採展示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活動以「我是幼兒園教師」為題,匯聚一百多名來自教育、衛生、兒童保健等領域的專家給大家帶來一場「育兒嘉年華」。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幼兒園25.5萬所,在園幼兒4600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接近80%,入園難的問題得到明顯緩解。在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專任教師數量從2010年的114.4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243.2萬人,教師學歷層次大幅提升,幼兒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初步建立,提升了廣大幼兒教師的科學保教能力。
教育部黨組織成員、副部長朱之文在致辭中表示,要堅持把幼兒教師作為辦好學前教育的第一資源,切實維護幼兒教師的權益。活動旨在宣傳科學保教理念,努力糾正「小學化」傾向,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引導家長關注、尊重幼兒發展需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啟動儀式同時,還組織開展了以「幼兒教師的專業性」為主題的專題論壇;記錄上海市幼兒園優秀教師形象的「行家裡手、守望童年」幼師風採展、34場名師工作坊和親子嘉年華。
主題論壇上,華東師大教授、幼教教研員、幼兒園院長和教師以及幼兒家長就如何看到看待幼兒教師的專業性與幼兒發展關係、如何確保和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性等話題展開了對話和探討。
在名師工作坊中,上海普陀區早期教育指導中心課程部主管汪麗對於家長是否能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給出建議。她認為,家長在陪伴孩子時應儘量減少使用手機。一方面是考慮孩子玩耍時的安全因素。另一方面,在孩子專心玩玩具的時候,可以在適合的時候給予指導,比如「你看,這幾個玩具都是紅色的,真是很有意思。」或者在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及時回應,如果家長專心玩手機就無法發現孩子細小的眼神或者動作的變化。汪麗也坦然,手機可以適當記錄孩子特別有意義的瞬間,留下美好的紀念。
活動現場,上海32所幼兒園和4家早教指導中心為3至6歲的孩子帶來上百種製作遊戲,不但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也教家長如何陪孩子玩。
(光明融媒通訊員魏娜 記者 顏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