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列島,位於臺灣島西部的臺灣海峽中,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由臺灣海峽東南部64個島嶼組成,主要島嶼有澎湖本島、漁翁島和白沙島,面積約為96.6平方千米。澎湖列島的底基為一隆起的玄武巖方山,是經過多次海陸升降、海蝕和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一般在海拔20-30米 自海上望去,地勢低平,宛如大小平盤浮在海面;平均海拔17米,最高點為西南望安鄉大貓嶼,海拔78.9米。三島嶼環抱而成的內海就是澎湖灣,南北長約12千米,東西寬約8千米。北口為牛公灣海峽,已建跨海大橋,不能航行;南口被鳳櫃裡半島和漁翁島所扼,寬約3.3千米,水深10~62米。灣內無碼頭設施,但海峽巖北方的錨地,水深10米以上,泥沙底,是臺灣地區冬季最澎湖本島,又名大山嶼,位於東經119°32.0'、北緯23°30.5',面積64.2(退潮時79.0)平方千米,為列島中最大的島嶼。位於島西部的馬公市,是該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1974年以來先後建成成功水庫、興仁水庫和東衛水庫,基本解決用水問題。島上的制高點有:拱北山52米,太武山46米,紗帽山45米,奎壁山34米。海岸線全長114.52千米,海岸曲折,近海多礁石,沿岸多陡崖。其中,龍門村(良文港)至鎖管港位於島南部,海岸線長約11千米,細沙或沙、礫混合灘,低潮灘寬150~300米;山水裡(豬母水)南側潤曰位於島最南端,海岸線長約1.2千米,沙質灘,低潮時灘寬在100米以內,臺灣軍隊經常在這兩處舉行實兵登陸演習。理想的避風錨地。
澎湖列島有4個機場,馬公(太武)機場位於馬公市以東約6千米(東經119°37.8'、北緯23°34.2'),有一條長3050米、寬46米的主跑道,可起降波音737客機及噴氣式戰鬥機,最多可容納100架戰鬥機;山水裡西側(東經119°34.6'、北緯23°31.1')有一個機場,可起降C-47型運輸機,已於1964年關閉;八罩島、七美嶼各有一小型機場,僅可起降小型客機。馬公機場每日有班機往返於臺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等地;七美機場有班機往返於馬公、高雄之間。澎湖列島港灣條件十分優越,有大小港口、船澳60餘處,最大屬位於澎湖本島西南部的馬公港。該港是臺灣主要海軍基地之一,由金龜頭和風櫃尾合抱而成,總面積15平方千米,港區分成南北兩部分,港口開向西北,寬約1.2千米,並設有防潛網。南部測天島為軍港,東西長約5千米,南北寬約2千米,水深10.5~14.6米,底質以泥沙為主;共有碼頭18座、浮筒44個,可同時停泊2000~10000噸級艦船18~24艘。其中,處在測天島南側的7~10號碼頭長300米,水深7米,一次可停靠3艘驅逐艦;處在測天島上的海軍第二造船廠,有1座長129米、寬25米的3000噸船塢,可修護衛艦以下艦船。北部馬公市是漁商港,東西長約2千米,南北寬約1.2千米,水深3~6米,底質大部為貝殼和沙土。港口外漁翁島大、小池灣以南,為海軍主要錨地和艦艇戒備待命區;風櫃尾與四角嶼之間,曾為美國海軍潛艇錨地。澎湖與臺灣之間的海上運輸,有馬公港與高雄、臺中,鎖管港與嘉義布袋港,良文港與雲林臺西港的定期航線(班船);澎湖各離島之間的運輸,有馬公與八罩島、七美嶼的定期班船。
澎湖遠離臺灣本島,在地理上、經濟上都有別於臺灣本島各市、縣,是一個單獨的經濟區,也是全省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經濟區。縣內經濟一向以漁業為主。澎湖縣海域廣闊,港灣眾多,大小漁港、漁澳有幾十個,其中,馬公港是全省一等漁港之一。海產澎湖以盛產鯧魚、鰹魚聞名,此外還有馬鮫魚、鯊魚以及烏賊和龍蝦等。在近海捕撈的漁貨,多運至高雄和臺南出售;而沿海捕撈的漁貨,除供當地銷售外,均加工醃成魚乾,銷往臺灣省各地。澎湖盛產石花菜和海人草。石花菜產量很高,是製造凍粉(臺灣俗稱「洋菜」)的原料,每年2、3月開始採集,4―6月採收最忙。當地居民在糧食不足時,也用石花菜作為代食品。海人草是一種具有特殊功效的海藻,是製造「鷓鴣菜」的原料,自古為小兒驅蛔良藥。在澎湖的馬公港及附近海域有廣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