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大破曹軍的火攻計謀,竟是出自於周瑜的一個部下

2020-12-20 文史控

文/傅華軒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前前後後佔了很大篇幅。從第43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開始,到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為止,用了8回。這當中,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流傳至今。比如,"諸葛亮借東風""草船借箭""蔣幹中計""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等等。

其實這些故事都是虛構的,只是由於《三國演義》小說的巨大成功,弄假成真了。

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組鏡頭,諸葛亮和周瑜研究破曹之計,他們二人各自在手心寫了一個字,當他們同時伸開手掌,是同一個字"火"!史實中沒有這碼事,是虛構的。

火燒赤壁的真實歷史是這樣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

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然後兵鋒轉而南向。七月,進軍荊州劉表。八月,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九月,曹操大軍進至新野,劉琮舉荊州之眾投降曹操。

這時,官渡之戰後投奔劉表的劉備屯駐於樊城(今湖北襄樊),聽說劉琮投降,便率軍向江陵(今屬湖北)撤退。江陵為荊州重鎮,存有大量軍用物資。曹操聽說了劉備的動向,怕江陵落入劉備之手,遂親率五千騎兵從襄陽(今湖北襄樊)疾馳三百裡,在當陽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將劉備追上,大破劉軍,隨後進佔江陵。曹操在擊潰劉備後,乘勢想一舉鯨吞江東,號稱八十萬大軍,其勢洶洶,大有掃平江南的氣概。

此時的東吳危在旦夕。

面對如此局勢,東吳的大臣中,主張投降的有不少人。周瑜奉命出使番陽,魯肅勸孫權趕緊把他召回來,商量抗曹的辦法。周瑜回來後,對孫權說:"曹操雖然名義上是漢朝的丞相,但實際上是漢朝的賊臣。將軍您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又憑藉父、兄的基業,割據江東,統治的地區有幾千裡,兵精糧足,應當橫行天下,為漢朝清除賊臣。何況曹操自己前來送死,我們絕對不能迎降!請允許我為將軍分析: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後患。而曹操捨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的江東人來決一勝負,這是以短較長、以虛擊實。中原地區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這幾方面是用兵的大患,曹操卻貿然行事。

將軍擒捉曹操的時機,正在今日。我請求率領精兵數萬人,進駐夏口,保證能為將軍擊破曹操。"孫權說:"曹操老賊早就想要廢掉漢朝皇帝,自己篡位了,只是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與我孫權。現在,那幾個英雄都已被消滅,只剩下我還健在。我與老賊勢不兩立。你主張迎戰曹軍,正合我意,是上天將你賜予我啊!"孫權就勢拔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說:"各位將領,有敢再說應當投降曹操的,就與這個奏案一樣!"大家散去。

當天夜裡,周瑜又去見孫權,說:"眾人只看到曹操有水、陸軍八十萬就驚恐不堪,不去分析其中的虛實,就提出向曹操投降的意見,太不像話。咱們據實計算一下,曹操所率領的中原部隊不過十五六萬人,而且長期徵戰,早已疲憊;新接收的劉表的部隊,至多有七八萬人,這些降軍至今尚心懷猜疑。

曹操以疲憊的士卒,駕馭心懷猜疑的部眾,人數雖多,卻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只要有五萬精兵,就足以制服敵軍,望將軍不要顧慮!"孫權拍著周瑜的背說:"公瑾,你說到這個地步,非常合我的心意。張昭、秦松等人,都懷有私心主張降曹,讓我非常失望。只有你與魯肅和我的看法相同,這是上天派你們兩個人來輔佐我。五萬精兵一時難以集結,已挑選了三萬人,戰船、糧草及武器裝備都已備齊,你和魯肅、程普率兵先行,我繼續調集人馬,多運輜重、糧草,作為你的後援。只要能戰勝曹軍,你在前方就當機立斷;如果失利,就算退到我這裡來,我也與曹操決一勝負,拼個死活。"於是,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率兵與劉備合力迎戰曹操;又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籌劃戰略。

劉備駐軍樊口,每天派巡邏的士兵在江邊眺望孫權的軍隊。士兵看到周瑜浩浩蕩蕩的船隊,立即騎馬回營報告劉備。劉備連忙派人前去慰勞周瑜的隊伍。周瑜對慰勞的人說:"大敵當前,不能委派別人代理,如果你家主公能屈尊前來會面的話,我將不勝榮幸。"劉備聽到士兵的回報,乘著一隻小船親自去見周瑜,說:"現在抵抗曹操,的確是很明智的決定。不知您有多少戰士?"周瑜說:"三萬人。"劉備說:"可惜太少了。"周瑜說:"已足夠用了,將軍且看我如何擊敗曹軍。"劉備想要召見魯肅等來共同商談,周瑜說:"授受軍令,不得隨意召喚,如果您要見魯肅,可以另去拜訪他。"劉備既慚愧又高興。

周瑜大軍繼續前進,在赤壁與曹操相遇。

當時曹操的部隊中已發生疾疫士兵病倒了一大批。兩軍初次交戰,曹軍失利,退到長江北岸。周瑜等駐軍在長江南岸,周瑜部將黃蓋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曹軍這群旱鴨子,為了適應水戰,把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我們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周瑜聽後大喜!於是,選取蒙衝戰船十艘,裝上幹荻和枯柴,在裡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十艘戰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時升起船帆,其餘的船在後依次前進。

曹操軍中的官兵都走出軍營來觀看懸掛降旗的船隻,指著船,興奮地說黃蓋來投降了!離曹軍還有二裡多遠,那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像箭一樣向前飛駛,瞬間把曹軍戰船全部點燃,火借風威,風助火勢,大火燒紅了江北半邊天!大火還蔓延到曹軍設在岸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周瑜等率領輕裝的精銳戰士緊隨在後,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曹操率軍從華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濘,道路不通,天又颳起大風。曹操讓所有老弱殘兵背草鋪在路上,騎兵才勉強通過。老弱殘兵被人馬踐踏,陷在泥中,死傷眾多。劉備、周瑜水陸並進,追趕曹操至南郡。這時,曹軍又餓又病,死了一大半。曹操無奈留下徵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鎮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鎮守襄陽,自己率軍返回北方。

這就是歷史記載的赤壁大戰。從正史來看,赤壁大戰用火攻的計謀,出自黃蓋。

(參閱資料,《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和你熟知的版本差別真的很大
    但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中落敗的原因並不僅僅是遭到了火攻。或者說,火攻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並不是根本原因。按照史書記載,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因此在軍隊中爆發了一場嚴重的瘟疫。三、「火攻」的計策是誰提出來的?在《三國演義》裡,有一個很經典的劇情:諸葛亮和周瑜商量破曹之計時,兩個人各自把計策寫在了手上,最終攤開手掌,發現兩人手上都是寫的「火攻」二字。
  • 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
    周瑜,自公瑾,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軍,輔助孫策與其一起發展江東,在世時掌管江東所有兵馬,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在赤壁之戰時以少勝多大敗號稱擁有百萬雄師的曹操,一時名聲大作,但是周瑜總是喜歡拿自己與諸葛亮去想比,可見他的心氣非常狹隘,將諸葛亮視為自己的頭號大敵,每次想要陷害於諸葛亮時卻總被諸葛亮輕鬆化解,也因此在諸葛亮面前更容易氣著,最終也是因諸葛亮而去世,可惜可嘆。
  •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可以提升周瑜的形象?
    雖然周瑜自己很清楚蔣幹的行為,可還是將計就計,準備召集江東地區的所有英雄們一起喝一場酒,這場酒會就是「群英會」了。等蔣幹喝多之後,周瑜便乘機和他同住一屋,然後故意在在蔣乾麵前寫書信寄給蔡瑁等人(曹操的好友兼部下)。等到第二天蔣幹清醒了之後,回到曹營,便告訴了曹操「蔡瑁其實和周瑜暗中勾結」,於是曹操便殺死了軍營中擅長水上作戰的蔡瑁。
  • 赤壁之戰前,蔣幹是否見過周瑜,還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三國演義》中的有些次要人物,雖僅僅出場一兩次,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蔣幹就是其中一個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只是在赤壁之戰這一片段中出現過兩次,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蔣幹第一次現身是向曹操誇下海口,欲憑三寸不爛之舌,去說降周瑜前來歸順,但在智慧過人的周郎面前,他簡直無法開口,反而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偷了一封偽造蔡瑁、張允給周瑜的信,害得曹操殺了蔡、張二人,削弱了自己水軍的指揮能力。第二次,他又自告奮勇地到江東刺探軍情,結果什麼也沒打聽到,卻把龐統請去給曹操獻「連環計」,使曹軍後來遭到火攻時損失慘重。
  •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真是因為蔣幹盜走周瑜故意讓他竊取的書信麼?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真是因為蔣幹盜走周瑜故意讓他竊取的書信麼?看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或看過有關京戲的人,大都對赤壁之戰中蔣幹其人印象不佳。他畫看白鼻梁,愚蠢地盜走了周瑜故意讓他竊取的書信,使曹操上了大當。歷史上的蔣幹是何許人?這要從赤壁之戰談起。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這段歷史。
  • 赤壁之戰後,劉備已經佔據了荊南四郡,為什麼還要借荊州呢?
    在漢末三國時期的戰役中,赤壁之戰的影響,無疑是最為深遠的。對於赤壁之戰來說,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在赤壁之戰中,曹操率二十萬眾順江而下。東吳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領一萬五千精兵,與劉備軍一起逆江而上,與曹軍相遇在赤壁。黃蓋提出了火攻敵船之計,於是,孫劉聯軍大破曹軍,燒毀了大量的曹軍舟船。曹軍又將剩餘的曹軍舟船都予以燒毀,然後撤退,結果其數十萬大軍損失慘重。正是因為此戰之後,曹操遭到重創,促使孫權、劉備各自奪取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 赤壁之戰中,龐統是否有騙曹操連鎖戰船?蔣幹有二次過江嗎?
    《三國演義》中有兩個連還計:一個是王允一女雙許,利用董卓、呂布和貂蟬之間的三角關係,假呂布之手殺了董卓;再一個就是龐統騙曹操連鎖了戰船,以利於周瑜的火攻。後者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後半段《龐統巧授連環計》。
  • 周瑜?還是龐統?
    三國演義中的火燒赤壁,其實與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是完全不同的,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黃蓋給周瑜出了個計謀,以自己詐降曹操為條件,在約定投降之日率領蒙衝戰艦衝向曹營,並在這個過程中點燃戰艦上的易燃物,以火攻曹營的方式取得最終的勝利。
  •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一起來看看吧!
  • 古今第一接近完美的儒將——周瑜(為周瑜正名)
    「周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這句詞相信都不陌生,出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羞辱周瑜所說的話,並且活活把周瑜給氣死了,周瑜在臨死前還說出「既生瑜,何生亮」,說完溘然長逝。在三國演義,周瑜的形象是個嫉賢妒能小肚雞腸的人,一生與諸葛亮鬥智,最終諸葛亮三氣周瑜把他給氣死。歷史真相真的是如此嗎?在三國演義中對周瑜是有一個極大的誤讀。
  • 孫策和周瑜關係如何?孫策死前為什麼沒將孫權託孤給周瑜?
    赤壁之戰的過程基本是這樣,一開始是曹操在長坂坡大破劉備(也就是演義裡趙雲單騎救主和張飛拒水斷橋,能把一場大敗寫成兩場大勝的感覺也是羅貫中的才華了),之後劉備逃,曹操追,孫權派遣周瑜、程普率兵在赤壁遇到了曹軍。因為曹軍已有疾病,所以周瑜直接擊敗了曹軍,曹軍退回了江北。孫劉聯軍則在江南。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個關於周瑜的著名故事叫:三氣周瑜。一氣周瑜:赤壁大戰後,曹操大敗,周瑜率軍攻打南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周瑜本人還中了箭,使用詐死之計,才擊敗曹軍,等到周瑜率軍到達時,沒想到諸葛亮趁周瑜與曹軍對戰時,派出關羽、張飛、趙雲提前佔領了南郡,周瑜聽說後大怒,大叫一聲,導致箭傷迸裂,還口吐鮮血,這是第一氣。
  •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軍為何沒有採用火箭?諸葛亮太聰明了
    在那個時候,孫權以及劉備這兩個人為了能夠一起對抗他們兩個人的敵人曹操,所以這二人形成了一種同盟的前提之下,這兩位的實際掌權人周瑜和諸葛亮就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削弱曹操勢力,所以才聯起手最終決定以火攻的形式來戰勝對手,只不過要達成這樣的目的,的確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要考慮的因素也有很多,首先就是雙方之間在箭上面的數量就不如曹操的軍隊。
  •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是如何來的
    周瑜大家是很熟悉的,那是翩翩少年一個啊,英姿颯爽非常勇猛的一個人了。而且他還娶了美人兒小喬夫妻恩愛生活美滿,也是許多人的榜樣了,長得又帥又有能力確實是男神一枚。而這黃蓋也是一個勇猛善戰之人,但是在歷史上周瑜的描述比黃蓋多得多了。
  • 孫權和周瑜誰厲害?周瑜和孫權的關係好嗎?
    孫策臨終時曾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張昭也就罷了,也就是一個文臣,必須依附君主。可周瑜就不同了,他可是統兵的大將。  三國是亂世,幾乎每個諸侯起家都是武將。而周瑜本就有才華,文武雙全,在東吳的威望也很大。孫權不過是剛剛即位,自然也就會處處提防周瑜。畢竟周瑜是自己兄長的心腹,而不是自己的心腹。兄長能鎮得住周瑜,可自己要想鎮得住他就很難了。
  • 真實的赤壁之戰,魯肅是個好同志,諸葛亮是去分贓,龐統沒有露面
    於時周瑜使鄱陽,肅勸權呼瑜,瑜使鄱陽還,但與肅闇同,故能共成大勳。」然後周瑜又對孫權闡述了曹軍的各項弱點和東吳的優勢,說服了孫權不要投降。 根據《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六》中的記載,當時,不但赤壁之戰早就結束,劉備也已經拿下了荊南四郡,曹操跟孫權還在合肥幹了一架,周瑜當上了南郡太守,曹操在軍事上拿孫權無可奈何,於是:「密遣九江蔣幹往說周瑜」
  • 赤壁之戰的水戰、火攻值得期待,吳宇森為玩家製作宣傳片《川流》
    說到三國的電影,吳宇森拍攝的《赤壁》可以說是最火的一個,當時梁朝偉扮演的周瑜、林志玲扮演的小喬那都是一時熱點,而花席竟然在遊戲中看到了他拍攝新三國電影《川流》的消息。昨日登錄遊戲時發現界面變了,背景變成了江面上的一片火海,花席還發了個微頭條感慨一下,有讀者回復這是給吳宇森的新電影《川流》造勢呢!花席當時回覆:「不可能,這能有啥電影!」
  • 《三國演義》中周瑜的這些事跡,你知道嗎?
    周瑜在年少時與孫策交好,在21歲的時候便追隨孫策奔赴戰場來平定江東。在後期孫策遇刺不幸身亡,孫權繼任大位,周瑜帶領將兵前去赴喪。在建安十三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抵抗曹操,並且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在建安十四年,周瑜被封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的職位。在建安十五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 反間計在《三國演義》中的應用,周瑜巧妙設計除掉赤壁之戰隱患
    前言:反間計是《三十六計》中的一條計謀,在三國演義中被多人使用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反間計主要的特點就是以假亂真迷惑對手,在迷惑對手的同時讓對方高層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動,這樣的情況下施行計策的一方將大大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