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每天我都會分享一些語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在這個同步課堂這個小欄目中,我會同步在學校的進度,歸納整理重要的知識點,乾貨滿滿。希望這裡可以成為大家語文學習的沃土,從此愛上語文學習。
本課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公雞跟小鴨子一起玩,小公雞給小鴨子捉蟲子吃,小鴨子給小公雞捉魚吃。小公雞下河後差點被淹死,幸虧小鴨子救了它。課文饒有趣味地講了小雞和小鴨的不同習性,以及它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美德。
01識字
本課要認識12個生字。字音方面,「信、跟、喊、身」的前鼻音和「捉、身、直」的翹舌音要重點指導。
讀準平翹舌音:「捉、直、身、說、死」
讀準前後鼻音:「跟、喊、行、信、聽」
在字形識記時,可採用多種方法,如: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捉、河、急、信、忽、喊、行」等字。
這四個字都含有「口」,它在不同字、不同位置的書寫各有講究。「河」中的「口」寫在田字格的正中間;「說」中的「口」上寬下窄,在右上格;「聽」中的「口」作偏旁,在左上格;「哥」中的兩個「口」大小不一樣。
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快、跟」。
02寫字
本課要寫7個字,根據字形特點,指導寫字時可以歸類進行,如:「河、說」二字中的點在不同位置的書寫各有講究;「河、說、聽、哥」4個字都含有「口」,「口」在不同字、不同位置的書寫各不一樣。
「他」「地」,寫這兩個字要注意「也」要寫小一些,左窄右寬;單人旁與「也」一樣高,提土旁比「也」稍微矮一點點。
03朗讀
(1)注意「不」字的不同讀音。可先指導學生圈出文中帶有「不」的詞組,然後指導學生讀好變調後的準確讀音。
「不」字的變調:捉不(bú)到 不(bù)行 不(bú)會 不(bú)信
(2)重點讀好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對話。可指導學生按照「讀正確—想像情境—分角色朗讀」這三個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
04運用
在讀好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一讀課外讀物中的對話,讀出不同角色說話的語氣。
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有三個點特別需要關注:
1.識字方法的靈活性。
本文層次清晰、敘事完整、情節生動,主題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小學生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來指導學生識寫生字。在本課的教學中,可以採用闖關認讀生字、歸類識字、加一加、減一減等各種方法靈活識記。
2.朗讀指導的多樣性。
在指導朗讀時,可以將色彩豐富的圖片與課文的文字內容相結合,全面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內容,並藉助圖片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在此基礎上通過同桌合作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讀好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對話。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更深了,語言表達能力也更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體現。
3.課文內容的延伸性。
課上,可以讓學生試著複述課文講的故事,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感知生活道理,教育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和其他同學互相幫助,團結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