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友:核酸檢測可減少老百姓顧慮,陰性心裡就踏實了

2020-12-17 北京日報客戶端

6月19日晚的《新聞1+1》中,白巖松特邀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解讀最新疫情。

如何看待核酸檢測的價值?吳尊友介紹,核酸檢測只代表檢測時點前,沒有感染不代表未來。但是只要檢測了,提高了防範意識,就會有意規避或不去高風險地區,減少感染風險。核酸檢測主要是發現早期的感染者。由於病人感染後沒有出現症狀就會造成傳播,早期篩查可以減少社區傳播,規避流行發生。這對控制疫情非常重要。另外,篩查可減少老百姓顧慮,陰性心裡就踏實了,別人篩查了,周圍的人沒有感染,大家都放心。

是否鼓勵更多的人做核酸檢測?吳尊友認為,根據具體情況,每個人對過去進行觀察和回顧。曾經去過中高風險區,建議做核酸檢測;非常確信沒有去過,感染風險很低,沒有必要每個人做檢測。檢測量需求大,醫務人員負荷也很重。吳尊友說:「核酸檢測非常靈敏。儘管不是100%準確,檢測結果陰性很大程度說明沒有感染。」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編輯 高晨晨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核酸檢測「假陰性」?
    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採用的是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的方法,理論上這種檢測方法的敏感性是很高的,也即陽性率很高。然而,之前媒體多次報導,這次新冠肺炎病毒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並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檢測出核酸陽性,即核酸檢測結果出現了假陰性。比如,英雄李文亮醫生的前兩次核酸檢測結果一直是陰性,直到第三次檢測才是陽性,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病情的診斷治療。
  • 白巖松提問:每個人都要做核酸檢測?五一能不能跨省去玩……
    白巖松:復工復產背景下,核酸檢測是否要覆蓋到每個人? 吳尊友:擴大檢測,早期發現病人,是很有必要的。從我們國家的情況來看,除了入境人員和隔離人員風險較高外,其他省區感染風險還是比較低的,採取核酸檢測,主要是為了早期發現感染者。是否每個人都要做核酸檢測?這需要風險評估,沒有必要每個人都要做,但來自境外、高風險區,以及有密切接觸史的人,則需要做。
  • 專家回答:兩次檢測陰性,為什麼最後也確診了?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
    記者提問:有的病例確診前兩次核酸和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回答:首先,核酸檢測與抗體檢測是檢測兩種不同的物質,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反映感染情況。
  • 怎樣減少「假陰性」?滬研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標準量具」獲...
    圖說:工作人員在PCR實驗室裡操作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攝(下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如何評價試劑盒的準確度?怎樣最大可能減少「假陰性」的出現?這是新冠病毒首個由地方研製成功並獲國家批准的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將為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行業提供「標準量具」。試劑盒準確度需要「量具」病毒核酸檢測是確診和排除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依據,目前市場上各家生物醫藥企業研發出的檢測試劑盒已超100種。
  • 核酸檢測多次出現假陰性,竟是這幾個原因在搗鬼!
    在我們實際臨床檢驗中,早期的COVID-19患者核酸檢測發現多次呈假陰性,特別是不同時間多次陰性結果後卻轉為陽性,這種現象的出現給臨床診斷和疾病控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因此大部分的高度疑似患者都採取實時螢光定量PCR進行檢測。3、然而與基因測序相比較,影響qPCR結果的因素也有很多:標本或核酸純化過程中出現的擴增反應抑制物;擴增儀孔間溫度的差異以及核酸提取中的隨機誤差,均可造成假陰性結果的出現;擴增產物的汙染和核酸提取中標本間的交叉汙染。
  • 截至目前相關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檢查了該批牛腩肉的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報告、運載車消毒證明、生鮮專櫃商品收貨驗收單、生鮮稱重表及第二次進貨的無錫市進口冷鏈食品出庫證明等資料,對庫存涉事牛腩全部就地封存,按規範進行無害化處理。
  • 駐濟各醫院密集發布核酸檢測公告 進病區須提供「核酸檢測陰性」報告
    重點人群核酸檢測 病區全面謝絕探視 「不僅陪人要做核酸檢測並辦理陪人證,就連去病區探視也要提供相應證明。」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三天前本想去探望住在濟南市某三甲醫院心內科的親戚,但醫院拒絕其進入病區,原因是張女士無法提供「核酸檢測陰性」的檢測報告。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假陰性 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網站顯示,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目前已有7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經過應急審批。近日,有報導稱,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
  • 內蒙古通遼:自成都中風險地區來返並持有核酸檢測陰性報告者,要...
    9日,健康通遼權威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通遼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醫療防控組權威發布通告稱,從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永安村8組、成華區崔家店華都雲景臺小區進入通遼市並持有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的人員,要自我開展14天健康監測,做好個人防護,如出現發熱、呼吸道及其他可疑症狀應及時就近選擇發熱門診就醫
  • 韓國要求外國入境者必須提交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中新社首爾1月8日電 (記者 曾鼐)自8日起,所有乘機抵韓外國人必須提交72小時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才可入境韓國。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8日通報,過去24小時,新增確診病例674例,累計確診67358例。韓國單日病例連續4天低於1000例。韓國防疫部門稱,如果能控制傳播速度,確診病例有望持續下降。
  • 盒馬商品核酸檢測全陰性 檢測共涉及數萬份樣本
    8月14日,深圳通報的一名駐盒馬鮮生水貝店的短期某品牌促銷員,在陸豐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截至8月17日晚,包括深圳、武漢、廣州、三亞、昆明在內的多地政府官方網站顯示,對所在城市盒馬鮮生門店的商品、從業人員、環境、大倉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參加成人本科學士學位英語考試須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繼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之後,參加2020年下半年北京地區成人本科學士學位英語統一考試也要參加核酸檢測。北京教育考試院今日表示, 參加本次考試的考生,進入考點時須提供考前7日內,即11月8日(含)後採樣的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報告。
  • 全員檢測陰性!NCT進行第二次核酸檢測
    在12月17日SM表示NCT的化妝師工作人員在美容室與新冠肺炎的確診者路線重疊,因此暫時取消了原定於17日的KBS的《歌謠大祝祭》的事前錄製,先對全員進行核酸檢測。要知道這已經是公布出來的第二次全員核酸檢測了!
  • 駐加拿大使館解答憑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的常見問題
    中國僑網9月1日電 近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網站發布《關於在加拿大實施赴華直飛航班乘客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的通知》,並對常見問題驚醒了解答。原文摘編如下:1、是否9月9日起從加拿大直飛中國的航班必須憑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答:是。航空公司將嚴格查驗證明,無證明將不能登機。
  • 邢臺學院通報「部分學生出現腹瀉、發燒」:核酸檢測全呈陰性
    針對河北邢臺學院部分學生出現腹瀉、發燒一事,10月29日晚,邢臺學院團委官方微博@邢臺學院團委 通報稱,10月28日,邢臺學院部分學生出現腹瀉、發燒,學校馬上啟動疫情防控預案,對發病學生進行隔離治療,宿舍進行消殺,對發熱學生進行了核酸檢測。經檢測,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 駐印度使館:自印度赴華中、外籍乘客應出具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3天內檢測機構出具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向中國駐印度使領館申領帶「HS」標識的綠色健康碼或健康狀況聲明書。請赴華乘客注意攜帶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備查。二、檢測時間及檢測機構核酸檢測應於乘客登機前3天內完成並取得相應核酸檢測證明。駐印度使領館暫不指定特定檢測機構,乘客可選擇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ICMR)網站公布的任一醫院或化驗室進行核酸檢測。中國相關部門只接受核酸檢測結果,不接受其他新冠病毒檢測結果,請提前聯繫上述醫院或化驗室了解檢測類型詳情。
  • 為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不斷出現假陰性?丨追問新冠肺炎
    2月7日,有報導稱,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目前的試劑盒數量,究竟能否滿足需求?
  • 47個國家乘客來華,可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
    關於來華航班乘客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核檢要求核酸碼名單,已增至47國。中轉的航班還會要求14天健康碼+核檢HS碼,法國轉機也需要核苷酸檢測陰性報告為確保國際旅行健康安全,降低疫情跨境傳播風險,根據7月20日中國民航局、海關總署、外交部發布的相關公告和中國駐有關國家使館通知要求,從以下國家搭乘航班來華(含在該國中轉來華)的中、外籍乘客,須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
  • 專家解讀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假陰性現象:高溫滅火或致病毒降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關於核酸檢測假陰性率過高的話題,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有報導稱,以螢光定量RT-PCR作為檢測手段的新冠病毒檢測的陽性率目前僅有30%—50%,導致奇高的假陰性率。導致假陰性率發生的原因很多。
  • 參加北京成人本科學士學位英語考試,須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繼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之後,參加2020年下半年北京地區成人本科學士學位英語統一考試也要參加核酸檢測。北京教育考試院今日表示, 參加本次考試的考生,進入考點時須提供考前7日內,即11月8日(含)後採樣的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