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減少「假陰性」?滬研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標準量具」獲...

2020-12-11 新民晚報

圖說:工作人員在PCR實驗室裡操作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攝(下同)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如何評價試劑盒的準確度?怎樣最大可能減少「假陰性」的出現?今天,記者從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研製審批時間從一年以上縮短至兩個月。這是新冠病毒首個由地方研製成功並獲國家批准的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將為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行業提供「標準量具」。

試劑盒準確度需要「量具」

病毒核酸檢測是確診和排除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依據,目前市場上各家生物醫藥企業研發出的檢測試劑盒已超100種。但因缺乏新冠病毒RNA標準物質,無法對試劑盒檢測結果的準確度進行評價,優質國產試劑盒競爭力更無法得到證明。

但RNA標準物質的研究絕非易事,因為RNA分子保存穩定性差,缺乏可靠、準確的RNA絕對定量方法。為此,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屬的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組織優秀科研骨幹力量,組建專項科研團隊進行研發。項目受到上海市科委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支撐,被列入新冠病毒應急專項支撐計劃。

圖說:工作人員在分裝RNA標準物質

-80℃冷凍保存

在交通大學樊春海院士等科學家團隊的參與支持下,經過40多天反覆試驗和改進,研製出2種「新型冠狀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這種標準物質量值準確可靠,可幫助檢測實驗室對結果進行確認,從而進一步降低「假陰性」的概率。

「對於標準器具,身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砝碼,有了準確的砝碼,我們才能判斷天平是否準確。簡單來說,RNA標準物質就是模擬的病毒樣本,我們知道裡面有多少RNA標準分子,如果試劑盒廠家確實能測出來,就能評判試劑盒的檢測能力。」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化學所生物計量團隊負責人劉剛解釋道。

在實驗室裡,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將裝有RNA標準物質的小試管冷凍保存在-80℃的冰箱中,需要時就可取出分裝應用。

圖說:核酸檢測試劑盒有了標準量具

研製審批從一年以上縮至2個月

原本,一項國家標準物質從立項研究到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審批獲證,一般需一年半到兩年。為儘快投入生產,市場監管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服務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這種標準物質就像一把『生物標準尺子』,提高核酸檢測的準確度和均一性,實現核酸檢測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再到『準不準』的提升。這也體現了上海計量領域科研攻關和質量基礎保障的實力。」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徠表示。

研製完成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開通了「綠色審批通道」,全國標準物質管理委員會組織了專家網上答辯。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上海市臨檢中心為項目研究完成了關鍵的定值驗證工作。

在各方努力下,從啟動研發到被特批為國家標準物質,僅用了短短兩個月。目前,標準物質的生產量可達1000套/天,可穩定傳遞到全國的生產企業和檢測實驗室。標準物質現免費提供,目前輸出支援韓國、義大利等國的可攜式快速檢測技術,也採用了本次研製的RNA標準物質。

據悉,該標準物質也支援國際疫情防控。研製的成功,得益於上海及長三角地區豐富的病毒核酸檢測技術資源,之江生物、捷諾生物、上海小海龜、天篩(上海)等企業均參與了標物定值研究。

相關焦點

  • ...降低「假陰性」出現概率!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核酸標準物質...
    如果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比作一把秤,經常用砝碼校準,是確保其精準的關鍵。市市場監管局說,近日,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能有效評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
  • 為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不斷出現假陰性?丨追問新冠肺炎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1月3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再次批准1家企業1個新冠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產品。截至目前,已應急審批7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2月7日,有報導稱,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目前的試劑盒數量,究竟能否滿足需求?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假陰性 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網站顯示,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目前已有7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經過應急審批。近日,有報導稱,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
  • 什麼是核酸檢測「假陰性」?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309 篇文章目前,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只有通過核酸檢測陽性才能確診。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一位武漢來京發熱肺炎患者,入院前3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檢測陽性,因此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患者入院後插管上呼吸機,通過肺泡灌洗檢測,直到2月5日才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可降低「假陰性」概率
    新京報訊(記者 倪兆中 俞金旻)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今日(3月25日),新京報記者前往其實驗室探訪,研發人員介紹,該標準物質能有效評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大大降低「假陰性」的出現概率。
  • 助力破解新冠病毒「假陰性」難題 多家企業宣稱研製出快檢試劑
    近日,一些地方在新冠肺炎確診過程中出現「假陰性」情況。這類患者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但是核酸檢測報告陰性。有的患者有明顯肺部感染症狀,有的患者多次檢驗才檢出陽性結果。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真實病例核酸檢測陽性率可能只有30%到50%,通過採集咽拭子方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假陰性」病例的存在為疫情早發現、早隔離、早確診、早治療帶來了不小挑戰。
  • 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核酸標準物質」獲國家批准
    近日,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能有效評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計量領域的大挑戰「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就如同一把「生物標準尺子」,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獲得應急批准,滿足了新冠病毒PCR檢測的量值溯源需求,提高核酸檢測的準確度和均一性,實現對疫情核酸檢測需求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到「準不準」的提升,也顯示了上海計量領域科研攻關和質量基礎保障的實力
  • 甘肅研製成功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和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
    2月16日,來自省科技廳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科研攻關特別專項專家組的消息說,我省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和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由李克生教授科研團隊研製成功。自武漢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李克生教授率領的蘭州雅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團隊高度關注,在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與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聯合成立了新冠肺炎快速檢測診斷技術科技攻關組。
  • 新冠病毒檢測出現假陰性?與試劑盒有關的所有問題這裡都說清楚了
    在尚無法準確預測疫情拐點的當下,如果唯一的確診手段無法保證,出現錯檢和漏檢,直接後果將是,很多核酸檢測陰性但仍攜帶病毒的人得不到隔離,他們將成為新的傳染源。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天津一女性感染病例,1 月 21 日出現發熱後,前後共做了三次核酸檢測均呈陰性,2月1日第四次檢測後才呈陽性。
  • 上海研製新冠核酸標準物質 提高核劑盒檢測準確性 已獲國家批准
    標準物質是指用於統一量值的標準物質。用於統一量值的標準物質,包括化學成分 分析標準物質、物理特性與物理化學特性測量標準物質和工程技術特性測量標準物質。上海市計測院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能有效評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
  • 核酸檢測多次出現假陰性,竟是這幾個原因在搗鬼!
    在我們實際臨床檢驗中,早期的COVID-19患者核酸檢測發現多次呈假陰性,特別是不同時間多次陰性結果後卻轉為陽性,這種現象的出現給臨床診斷和疾病控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為了疫情能夠早日得到防控,我們從標本採集、檢測方法、產品穩定性等多方面分析產生假陰性的可能原因,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目的為切實降低檢測假陰性或假陽性率提供臨床參考,為COVID-19在臨床上早點準確診斷及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
  • 新冠肺炎「假陰性」是怎樣造成的?
    「假陰性」引起高度重視在2月5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將CT影像醫學的臨床表現納入診斷標準(僅限湖北省),這讓一些核酸檢測呈「假陰性」、但是在影像醫學有典型表現的病例能夠及早得到救治。
  • 清華官宣新冠快速檢測試劑盒:30分鐘出結果,克服假陰性問題
    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操作簡便的自動化病毒檢測盒,只需推動兩根撥杆,自己在家裡30分鐘就能出結果。以前去醫院檢測等待隔天才能出檢測結果,而且這種方法最低只需樣本中有4個病毒就能測出陽性,大大降低了假陰性的可能性,減少了漏測、多次檢測的煩惱。
  • 破解「假陽性、假陰性」,科技部部署「診斷試劑靈敏度超過去3倍...
    在新冠肺炎診療戰場上,時常出現試劑診斷假陰性、假陽性的困擾。這不僅困擾著診斷環節,也存在於康復環節。沒有精準的診斷難以有精準的治療,再次突顯重要性。比如現在的康復患者,出院時的核酸復陽問題,有可能在出院時檢測操作不當來的的假陰性,也有可能是採樣不到位,但是康復的患者不會復發,不要造成恐慌。」一位病毒學家表示。假陰性和假陽性不斷出現,不但讓公眾感到困惑,更是讓臨床醫生困惑。
  • 揭秘:病毒檢測的這把上海「尺子」是如何誕生的?
    記者23日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獲悉,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近日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能有效評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這把病毒檢測的上海「尺子」是用來幹什麼的?又是如何誕生的?能為病毒檢測提供哪些支持?——標準物質相當於是衡量試劑盒準確性的「尺子」。
  • 防疫一線的上市公司:復星、華大等全力研製新型試劑盒
    他告訴記者,醫院CT的檢測結果是雙肺多發片狀毛玻璃樣改變。然而,做過兩次核酸測試均為陰性的結果使其無法被確診入院。&nbsp&nbsp&nbsp&nbsp「社區把我們作為疑似病例全部安排住在一起。2月11日,有人通知我們可以住進醫院了。」他告訴記者,在2月11日入院後,他又進行了第三次核酸檢測,但檢測結果他尚未拿到。不過,一位新冠確診患者住在他的隔床。
  • 上海企事業單位已陸續為返崗員工安排核酸檢測,試劑盒產能充裕
    記者從相關區了解到,松江區的保隆汽車、臺積電(中國)有限公司、中電光谷,閔行區的唯品會、誠意藥業、紅星地產等一批重點企業,正申請為部分地區返滬員工開展核酸檢測。青浦發布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操作流程今天上午接受第一批採樣記者從青浦區衛健委了解到,青浦區企事業單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操作流程已經發布。
  • 嗷夜丨百家單位研發試劑盒,檢測時間從數小時縮至3分鐘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檢測試劑盒是一個重要工具。疫情發生後,近百家單位加入到檢測試劑盒的研製和生產中,對於病毒的檢測時間也從以「小時」計算到了以「分鐘」計算。艾克韋生物公司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盒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狀肺炎的重要環節,但在病毒核酸檢測中,有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前幾次檢測呈陰性,多次檢測後最終呈陽性,這就是核酸檢測中的「假陰性」。為什麼會有「假陰性」的出現?
  • 青島海華生物開放核酸檢測1小時出結果 新冠肺炎疫苗正進行動物試驗
    實驗室安全標準比雷神山醫院還高  4月21日,在位於西海岸新區望江路23號的青島海華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的核酸檢測實驗室內,檢測人員正對剛送來的樣本進行檢測。4月15日,該公司正式獲批作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定點第三方檢測機構,這也是目前島城第五家獲批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定點第三方檢測機構。
  • 新冠病毒「假陰性」之惑
    病毒核酸檢測中,疑似新冠患者在前幾次檢測中呈陰性,但在多次檢測後最終呈陽性確診——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出現「假陰性」的情況,成為公眾關注焦點。隨著疫情發展,各方應對也在升級。新京報記者採訪發現,疫情初期試劑盒產能恢復有限、運輸困難、檢測效率跟不上等問題,均已得到解決或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