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向小夥伴們求Coursera資源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二學生蘇文正在追放在Coursera平臺上的臺灣大學呂世浩老師「秦始皇」課程,她第一時間把網易公開課與Coursera達成合作的消息曬到了微博上。
10月8日,國內免費課程共享項目的先行者網易公開課宣布,正式與美國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Coursera展開全面合作,以便將國際上優質的教學課程,推送給中國區廣大的網絡公開課愛好者。
Coursera被稱為「網際網路上的免費大學」,是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MOOC)的一種。區別於早期在線教育的理想模式,新型在線教育xMOOC更被全球學習者認可,其中最負盛名的平臺是Coursera、edX、Udacity。僅Coursera目前就已經有來自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50萬名學生報名課程熱捧。
「這是一場資源交換的合作,網易看重的是Coursera所擁有的課程資源。」全國微課程大賽發起人付彥軍說。記者了解到,Coursera創始者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兩名電腦科學教授,其合作院校也都是國際頂尖大學,包括史丹福大學、密西根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
在付彥軍看來,此次合作也契合了中國的頂尖高校與國際在線教育合作的趨勢。從今年5月開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分別與edX、Coursera籤約。9月23日,北京大學的4門課程在edX平臺正式開課,這成為中國大陸上線的首批全球共享課程。
Coursera作為xMOOC領頭羊之一首次與中國在線教育品牌合作,在第一階段的合作包括網易為Coursera提供視頻託管服務和在網易公開課域內開設Coursera官方中文學習社區。這對國內大量的網絡公開課愛好者來說是個好消息,在國內的MOOC交流平臺之一的MOOC自習學院裡,記者發現最常見的帖子是哪裡能下載到某期視頻;再就是或抱怨字幕組的翻譯太差,或「吐槽」自己看完了網絡公開課轉眼就忘怎麼辦等。
蘇文之所以喜歡Coursera的原因一是資源豐富,二是平臺設計,在她看來,目前國內的在線教育只滿足於「在教室裡架一臺攝像機」,而Coursera每個課程之後的簡單測試可以幫助她更好地牢記上課內容,以免下次上課聽不懂。這種設計緩解了在線教育自誕生之日起就被人詬病的互動性弱、記憶效果差、課後無人解答等問題。
其實,一個xMOOC課程會在預定的時間開始,為了不落下課程,學生們需要提前了解課表和安排並註冊。課程開始後,教授會定期地發布授課視頻。這些視頻通常不是校內課堂的錄像而是專門為了該xMOOC課程錄製的。為了方便學習, 很多視頻常常比較短小。視頻中會有即時的學習測驗, 課後則有要求完成的閱讀和作業。課程通常還會有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學生們被要求遵守Honor Code(北美校園通行的誠信守則)誠信而獨立地完成考試。 結課後, 完成度良好的學生雖然不能得到該學校的任何文憑, 但是可以得到某種證書, Coursera甚至會給優秀的學生提供特別的證書。
事實上,我國對在線教育的探索早已開始,但一直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國內大學的視頻公開課點擊率大大落後於國外高校的在線課程。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中國高校的視頻公開課仍然沿襲2003年起啟動的「精品課程」模式,僅僅是教師的課堂實錄。可是,僅僅把教室內的課程錄像放在網上,再讓學生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地看完,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在線教育。微微移動滑鼠關掉公開課點開電腦遊戲對於學生來說太容易了。
「教育部擁有大量優秀課程資源卻和市場結合不太緊密,而網絡平臺的資源又不太豐富。」付彥軍認為國內的在線教育市場缺少一個統一的整合平臺。在線教育大潮湧來之際,很多高校和企業都在進行嘗試,可缺少統一機構倡導和管理,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場面,「這個省用這個平臺,那個省用另外的平臺,教師錄製教學視頻時,常常連格式都搞不明白。」付彥軍說。
很久以前,教師們就已經感受到在線教育的衝擊,在與各高校教師交流錄製在線教學視頻的過程中,有的教師一個小時做完一個粗糙的視頻就認為是在線教育,如何把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與視頻優勢真正結合起來,付彥軍認為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