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裡250位皇帝,為什麼這10位最值得學習?| 思想食堂

2021-02-06 吳曉波頻道


點擊上圖▲了解更多

4天時間,小班教學,聽復旦大學副教授姜鵬講透「十大帝王的領導智慧」。


文/思想食堂


去年12月,思想食堂特邀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百家講壇》名師姜鵬開設了為期13天的小班課程——《<資治通鑑>裡的修齊治平》,分七大模塊講授這部史學巨著蘊藏的創業、守業和傳承智慧,至今年8月已順利結課【點此查看一期回顧】。目前二期課程正在眾籌招募中,首次開課時間定於12月。

 

在一期的教學互動和二期的課程籌備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以更精準的角度來講授《資治通鑑》這部體量龐大、內涵豐富的巨著?

 

梁啓超認為,《資治通鑑》成功的原因在於編寫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寫給皇帝看的,從立意到取材,都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帝王教科書」。

 

據統計,從秦始皇統一中國起,直到宋代建立之前,一共出現過250多名皇帝或重要的割據政權領袖。我們可以把這些領袖分為四種類型:開國或割據一方的開創型領導、成功守住基業的守成型領導、中興王朝或大展拳腳的魅力型領導,以及在權力的遊戲中展現高超智慧的沉靜型領導。



《資治通鑑》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老到的政治經驗,全面總結了以往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規律和經驗。


在它編成之後,每一位想好好治理國家的皇帝都得認真讀它。比如,開創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就曾把《資治通鑑》仔仔細細讀了一遍,並做了107條讀書筆記。

 

既然如此,我們的課程就該從分析皇帝開始。

 

因此,《資治通鑑》二期小班課將精選具有代表性的十大帝王——魏文侯、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宣帝劉詢、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前秦苻堅、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從這些帝王面臨的核心問題入手,學習他們在戰略意識、組織建設、識人用人、博弈策略四個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具體來說:


魏國是戰國七雄中最早崛起的,這與它的第一任君王魏文侯密不可分。


魏文侯禮賢下士、重信用、懂包容、有擔當,尤以知人善任為人稱道,身邊的名臣良將數不勝數,可以說是戰國金牌創業明星團隊:武功方面有戰神吳起,文治方面有孔子十大弟子之一子夏,法治行政方面有法家的鼻祖商鞅和韓非子的祖師爺李悝。但如何處理好這些人才之間的關係,也需要高超的領導藝術。



楚漢之爭中,劉邦笑到最後,他有一個特點,所有的戰利品一定會和有功之臣分享,打下來的江山說封就封,利益共享;而項羽是「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因此,管理團隊時,領導者需要考慮下屬為什麼要跟著你。



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稱為「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治世,也為其後的漢武帝將漢朝推上頂峰奠定了基礎。


從邊地封國到中央繼承大統的漢文帝為什麼能開創盛世,有三點很重要:不擾法、不擾民、克服享樂主義。作為領導,如何做到這三點?


漢宣帝劉詢:前任在位27天就被廢,我該如何中興大漢?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從出生起就被監押在獄的皇帝,是最會忍耐權臣的皇帝,從民間走出,在位長達25年。他就是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劉詢。


面對可以廢立皇帝的大將軍霍光,命運坎坷的漢宣帝怎樣才能消除霍光的猜忌和提防,尋求有利時機,全面清理盤根錯節的霍家勢力?


漢武帝劉徹:為什麼只有讀懂我,才能通曉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的關鍵?

一代雄主漢武大帝,內強皇權,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國崛起,奠定了中華兩千年帝制格局。然而,他又迷信方術、窮兵黷武,幾乎將漢王朝推到崩潰的邊緣。


史書對他的記載不盡相同,史學家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如何認識漢武帝的功過,進而讀懂那個時代的人事沉浮,是全面認識漢武時代與個人命運的關鍵。



漢光武帝劉秀:我是如何成為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的?


雖然劉秀祖上也算是西漢王朝的宗室,但到他這一代已經是邊緣再邊緣了。那時的劉秀,在家人和鄉親們眼裡,只不過是一位「種田小能手」。


王莽統治時期,天下群雄並起,發動起義的,有聲勢浩大的民間領袖,也有身份尊貴的核心宗室成員。劉秀跟著他哥哥參加起義後,也不過是革命隊伍中的一顆小螺絲釘。


但當群雄相繼倒下,王莽也被推翻之後,最終奪寶成功、開創新王朝的,竟是這位當年誰都看不上眼的莊稼漢。劉秀究竟擁有哪些法寶,能夠笑到最後?


前秦苻堅:我的前半生是大帝,後半生怎麼慘敗得一塌糊塗?

前秦皇帝苻堅,作家柏楊認為他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有資格稱大帝的五人之一,其他四位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清康熙。歷史學家范文瀾也說:「苻堅在皇帝群中是個優秀的皇帝。他最親信的輔佐王猛,在將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將相。」


然而,既有大帝之才,又有一流的將相輔佐,苻堅卻沒有走到最後的成功。歷史學家們普遍認為,是因為苻堅所組建、領導和管理的隊伍出了問題。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我一個鮮卑族的皇帝,如何順利推行漢化?


23歲時,孝文帝正式成為北魏漢化改革的主導者,成長為中原文明熱情的追隨者,對從南朝逃亡而來的文化人頗為重視,對於平城瀰漫的草原文化深為鄙夷,推動北魏政權在政治、經濟制度上徹底轉化為傳統的中原政權。


為了這個前瞻性戰略目標,孝文帝是如何平衡既得利益者與外來人才的關係,進而順利達成轉型與改革的?


唐高祖李淵:群雄爭強好勝,我是如何勇於示弱、善於示弱的?

在其子李世民的光芒下,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顯得很不起眼,但細讀歷史,在波瀾壯闊的隋末大起義中,李淵能夠在複雜的各方博弈中脫穎而出,定鼎中原,和他兩次重要的示弱策略密不可分。


事實證明,在強敵環伺的惡劣環境下,勇於示弱、善於示弱不僅是生存法則,也是爭取最終勝出機會的必要策略。


唐太宗李世民:我是如何成為秦皇漢武之後的又一位成功帝王的?

貞觀盛世的開創者李世民曾總結過自己成功的五大原因:一、不妒忌有才能的人;二、用人總是取其所長,避其所短;三、容人之過,寬以為懷,化消極為積極;四、褒獎正直;五、同等對待漢族與非漢族。這五點對很多領導者來說,都是極好的經驗之談。

 

還有一句唐太宗的名言很貼切: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學習歷史,能夠讓我們的經驗延伸到古代,拓展到更廣的領域。


《資治通鑑》小班課二期正在眾籌招募中,首次開課時間定於12月。希望可以在有趣有料的課堂上,遇見你!


點擊按鈕▼了解更多

課程諮詢:陳老師 18667013172(同微信)


很榮幸進入姜鵬老師的課堂,一起學習了那麼多《資治通鑑》的故事,使得我自己在時間這個維度上得到了很大的豐富,感謝姜老師讓我了解到古人的經驗教訓。

@學友張培


通過歷史古人的典籍,聯繫現實生活工作的事例,覺得非常實用,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學《資治通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典型,了解我國的歷史,從歷史中學習到做事乃至做人的道理。

@學友宋麗娟


姜老師給我們打開了一扇歷史大門,這扇大門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通過半年多的學習,現在碰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時,能夠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學友童慧琴


我經營一家數字媒體公司,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快,如何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通過姜老師的課程,我學習到了如何更有力地決策,運用到經營中。

@學友虞哲浩


《資治通鑑》是一部偉大的著作,通過系統課的學習讓我變得更加豁達。感謝思想食堂和姜老師,以及一路走來的小夥伴們,希望能繼續走下去,期待《資治通鑑》二期、三期、四期……

@學友楊柳君


通過姜老師對《資治通鑑》的分析,了解到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態來寫的,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作者對社會和國家的判定,讓我對《資治通鑑》這本書有更深的理解。

@學友宋家泰


以前對歷史的學習更多關注的是故事性和趣味性,現在更關注歷史的邏輯性,其中的必然和偶然,同時也會體察史學家的一些用意。七個模塊集中授課的方式非常高效,還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學友。

@學友唐舜堯


感謝思想食堂2018年冠名贊助商——義大利豪華汽車品牌瑪莎拉蒂,他們在百年歷史中一直看重和強調思想與精神的價值,義大利的美學品格也讓他們在汽車品牌之林中獨樹一幟。Levante豪華SUV承襲意式經典設計,匠心工藝成就非凡細節。車身輪廓流暢動感、氣勢非凡。多項主動式安全技術,為旅途提供全面保護。

相關焦點

  • 思想 姜鵬:為什麼說《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
    另外,關於宋朝的好些事,他覺得還有重新敘述和評價的必要。 《資治通鑑》 澎湃新聞:梁啓超說《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康熙曾留下107條批註。為什麼它在歷代君主眼中有如此分量? 姜鵬:梁啓超說《資治通鑑》成功的原因在於在編寫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寫給皇帝看的,這非常準確。
  • 做企業為什麼應該讀一下《資治通鑑》?| 思想食堂
    老人逐漸謝幕,新人逐步走到臺前,往往需要一個交接的過程。但雙方觀念、心態的不同,經常造成很多衝突。而仔細研讀《資治通鑑》中第一位「二代」魏武侯和老臣之間的故事,以及漢代霍光廢昌邑王的故事,能幫助我們更深層次地了解老人、新人不同的想法和心態,找到更好的處理雙方關係的辦法。
  • 《資治通鑑》裡為什麼沒有李白
    深入核查後,讀者們會發現,在《資治通鑑》裡失蹤的,不僅僅是李白、杜甫,還有很多跟他們同樣大腕的中國歷史名人,比如屈原。其他歷史小名人,被《資治通鑑》「遺忘」的更是不計其數。這當然不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資治通鑑》編纂團隊的疏忽。
  • 為什麼有劉邦的寵幸,戚姬還是鬥不過呂后|思想食堂
    據記載,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有四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謝罪道:「我們聽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做太子的賓客。」你看「商山四皓」,出來以後有沒有當面跟劉邦談問題,說你不能廢太子。
  • 姜鵬:《資治通鑑》,古代皇帝的高考複習手冊
    市面上白話翻譯本也有好幾種,我不方便在一此為某一種白話版《資治通鑑》作宣傳。 但可以分享兩個選書的標準:一是選擇出版社,好的、專業的古籍整理出版社的作品,值得 信賴;二是選學者,有口碑的學者主持的譯本值得信賴。大家按照這兩個標準去選吧。至於選注本,目前為止,我所知的最好的作品是王仲犖先生的《資治通鑑選》。
  • 中國近500位皇帝,稱千古一帝的只有4位,楊廣上榜,第1無人能及
    而在這2000多年中,總共出了494位皇帝。有些皇帝勤勤懇懇,在歷史也籍籍無名。有些皇帝則為中國歷史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四位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的皇帝。中國近500位皇帝,稱千古一帝的只有4位,楊廣上榜,第1無人能及。第四,隋煬帝楊廣。說起楊廣,有些人可能意見很大。
  • 秦朝有幾位皇帝
    秦朝一共有幾位皇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傳三世,共 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共兩帝一王分別是:始皇帝嬴政,二世胡亥,秦王子嬰。
  • 《資治通鑑》中的一句話,讓這位開國皇帝成了一個胸無大志的庸才
    李淵作為一個開國皇帝,為什麼在後人們心目中成了一個胸無大志、沉溺酒色的庸才了呢?其實這得歸咎於《資治通鑑》裡的一句話!《資治通鑑》一書上評價李淵時說道:「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這句話的意思是,李淵之所以能夠得到天下,全部得益於李世民的功勞。
  • 學習通《資治通鑑》導讀 章節測試答案
    ( )A、通觀下文,《資治通鑑》採取了倒敘法B、這句話缺少主語C、這句話抄自《左傳》D、這句話暗含批判意義我的答案:C 3、【單選題】《資治通鑑》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介紹三家滅智伯?A、喜歡曹丕這個人B、支持有品德者C、不支持浮華的才子D、支持嫡長子繼承制我的答案:D 2、【單選題】曾有唐朝學者評論季札不肯出任吳國國君這件事,認為季札只顧自己的名聲而忘卻國家大義,不值得提倡。通過解讀《資治通鑑》,我們可以知道,對於這種觀點,司馬光的態度應該是()。
  • 三國一共有11位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是劉禪,最短的又是誰?
    事實上,從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到公元280年晉朝統一天下,這60年間,三國就是三國時期。所以,人們所熟知的曹操、孫策、袁紹、董卓、呂布等人,並非都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國人物。在三國這短短60年間,竟然出現了11個皇帝,而在這其中,竟然有一直被後人譏笑扶不起的阿鬥劉禪。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又是哪位呢?我們今天一起來探究一下。
  • 10年把《資治通鑑》改成大白話,柏楊老師給孩子的歷史大課!
    你可能對他砸缸的故事記憶猶新,可你是否記得,他還留給我們一件足以彪炳千秋的寶藏,就是史書《資治通鑑》。在《資治通鑑》裡,司馬光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給孩子的《資治通鑑》歷史大課著名思想家柏楊老師10年編譯兒童語言教育專家郭嘉慶演繹
  • 資治通鑑導讀答案題庫
    A、通觀下文,《資治通鑑》採取了倒敘法B、這句話缺少主語C、這句話抄自《左傳》D、這句話暗含批判意義3【單選題】《資治通鑑》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介紹三家滅智伯?2.31【單選題】《資治通鑑》為什麼用倒敘法補充三家滅智伯的故事?
  • 中國歷史上共有422位皇帝,只有這幾位稱得上千古一帝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稱始皇帝以後,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這漫長的2132時光裡,中國共出現了422位皇帝。這些皇帝有的雄才偉略、氣吞山河『有的中興之治、開疆拓土,當然更多的是守成之君,碌碌無為。那麼在這422位皇帝中,哪些能被稱為千古一帝呢?
  • 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命」的三位皇帝,最後一個僅在位29天
    眾所周知,明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最擅長出「奇葩皇帝」且「人均壽命最短」的王朝,從建國到覆滅一共傳位16帝,歷經276年,平均算下來大約每17年就得更換一位新皇帝。據說,造成明朝皇帝壽命都不長的原因是朱元璋家族患有遺傳病,但據最新的資料解密說是因為宮牆上有大量的硃砂,而硃砂中含有一種重金屬,那就是汞,人只要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汞嚴重超標的屋子內就很容易造成汞中毒,所以現在很多專家學者都普遍認為,汞中毒是造成明朝皇帝壽命短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除了壽命短,明朝很多皇帝的在位時間也可以用「短命」來形容,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明朝歷史上三位最「短命」的皇帝。
  • 為什麼家族企業的在位者對繼承的子女們「忽冷忽熱」?
    其中,與親子衝突有關的最令人困惑的現象之一,就是父母在位者對其子女繼承者的矛盾行為:父母在位者經常鼓勵其指定的子女繼承者擔當重任,可與此同時,他們也保持著對子女們的高度控制。父母在位者的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往往會使子女繼承者感到困惑,並引發親子衝突。
  • 中國歷史上共經歷過多少個朝代,有多少皇帝?這10 位最著名
    如果從千古第一帝秦始皇算起,到末代皇帝溥儀為止,中國共有495位皇帝,除了其中死後追封的73人,真正在位的皇帝,共有422人。 這400多個皇帝,雖然一言九鼎,地位顯赫,但賢明的少,昏庸的多,真正能夠讓老百姓追憶、懷念、崇敬的皇帝,那真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不過,雖說少,也有那麼幾位。
  • 我們該如何閱讀《資治通鑑》
    為什麼說《資治通鑑》具有不可替代性?我認為,這部書的不可替代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資治通鑑》的體例具有特殊性。中國的古書,正史當中有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紀傳體史書,記皇帝的叫本紀,記大臣的叫列傳,它是以人為中心的。而《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的史書,它完全是按照年月日記載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發生了什麼事情。
  • 明朝王爺當皇帝的4位仁兄,第一個最霸氣,第二個好皇帝卻最悲催
    明朝有這麼四位仁兄,是以王爺身份當上皇帝,然而由於他們性格不同、處境不同,也有很大差異,今天我們按照歷史的先後順序說一說這4位走王爺路線的皇帝。 第一位最霸氣,這位仁兄知名度很高,即便是我不說是誰,大家也能猜到,那就是明成祖朱棣。為何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能夠稱"明成祖"?
  • 姜鵬:這個家族傳承過500年,靠的居然是這樣一句話 | 思想食堂
    >演講者 姜鵬 | 整理 思想食堂 今天的話題叫「一個家族如何傳承五百年」。大家不要有一種奢望,聽一下午的講座,回去以後你的家族就能夠綿延五百年了,這不是仙丹妙藥。思想食堂特別喜歡請我們這些搞歷史的給你們講課,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歷史學家一開口就是500年、1000年,講錯了你們也不知道。一個家族如何傳承五百年,聽完回去你這個家族能不能傳承五百年,誰也不知道。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10位名人的臨終遺言,別有意味,值得收藏細品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10位名人的臨終遺言,別有意味,值得收藏細品文/詩綠鳳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歷史上這10位名人在他們行將仙逝前,給我們留下了意味深長,暗含很多人生哲學況味的臨終遺言。細細品來,這十位名人在生命的盡頭給我們留下的這些臨終之言,實屬寶貴的珠璣之言,給我們帶來很多對人生的啟迪與思索,值得收藏細品。1、維也納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我將在天堂聽到一切。2、法國著名戲劇家拉伯雷:拉下帷幕吧,喜劇已經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