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的時代,與最好的思想同行
聽周國平、酈波、馬勇、何帆、吳曉波等現場授課
6月25日,思想食堂首次在成都開課,邀請姜鵬老師發表了《一個家族如何傳承五百年》的演講。
姜鵬
思想食堂講師
歷史學博士、百家講壇主講人
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以下內容根據姜鵬老師現場演講整理,有刪節)
演講者 姜鵬 | 整理 思想食堂
今天的話題叫「一個家族如何傳承五百年」。大家不要有一種奢望,聽一下午的講座,回去以後你的家族就能夠綿延五百年了,這不是仙丹妙藥。思想食堂特別喜歡請我們這些搞歷史的給你們講課,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歷史學家一開口就是500年、1000年,講錯了你們也不知道。一個家族如何傳承五百年,聽完回去你這個家族能不能傳承五百年,誰也不知道。
對於傳統文化和國學,我們現在存在一種誤區,把它們當成了中小學生閱讀參考書,或者是習題的答案冊,碰到問題和困難了,就去翻一下答案在哪裡。而實際上我們的文化和經典,並不是這個樣子。
古今中外,沒有一部經典能把我們人生當中有可能會碰到的種種難題的解決方法,一字一句寫在上面,等你碰到了困難再去翻書找答案。
那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經典、學習傳統文化呢?道理很簡單,你在閱讀經典和學習的過程中成長,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增強,思考的維度在加深。這就是學習經典和傳統文化的意義所在。
中國古人十分重視的家訓和家規。從廣義角度講,父母長輩的一言一行都可以稱為家訓。《論語》提到「鯉趨而過庭」,所以有庭訓這一說。
我們一直以來把父母對孩子的教導稱為庭訓或者家訓。家訓這樣的文本產生其實很早,諸葛亮的《誡子書》大家都很熟悉,這就是一封家訓,但這個家訓不成體系,只是一封書信。
真正讓家訓形成體系,成為一部著作,從方方面面告訴自己的子孫應該重視什麼,最基本的是什麼,應該從南北朝時期,顏之推寫的《顏氏家訓》開始。所以很多宋代學者把這本書稱為「家訓之祖」。家訓很多,我今天拿出來跟大家分享的話題,當中就有《顏氏家訓》核心的一個篇章《勉學篇》。
首先要做「破」的工作,破除一些觀念。有一些東西看上去很重要,但是事實上在傳承過程中並不是本質。財富也好,權利也好,想靠這些東西延續傳承,恐怕很難。
接下來要做「立」的工作。到底什麼是本質呢?就從《顏氏家訓·勉學篇》作為切入點來解釋這個問題,共同思考什麼是真正本質的東西。
《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生活在中國古代的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有兩大特點:一是政權更替很頻繁;二是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最典型的貴族政治時代。所謂的貴族政治時代,用今天的網絡語言講,一個年輕人的前途主要靠什麼?拼爹。
當時的宰相姓王,就是王羲之的祖上王氏家族。還有一個大家族姓謝,是淝水之戰領袖謝安的家族。王謝兩家都是南北朝的大家族。
顏之推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他也出身在一個貴族家庭,顏氏家族祖上顏莟是晉元帝過江八大功臣之一。當然跟王謝兩家不能比,他們只能是二三流貴族,但是也是貴族。從他的經歷當中可以看到這個時代的亂象。
顏之推早年生活的梁武帝時代是整個南北朝最好的時期。但是梁武帝晚年犯了錯誤,引起了一場巨大的軍事和政治變動,我們稱之為「侯景之亂」。顏之推遭逢「侯景之亂」以後到了江陵,很快成了北周軍隊的俘虜。因為他是士大夫,過慣了文化氣氛非常濃鬱的生活,所以到了北周之後他覺得非常不適應,於是他就往東逃。
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跑到山東(太行山以東),他覺得總算好了,卻沒有料到,過了幾年北周的軍隊又來了,把北齊也給滅了,自己再次被俘。北周滅了北齊以後,很快又被隋文帝所取代。
顏之推出身在梁武帝時代,去世在隋文帝時代,一生經歷了四個王朝,七年內看到三個王朝的覆滅。還好他及時死了,再多活十幾二十年的話,他還能看到隋朝的滅亡。這些經歷讓他能夠看到表面的繁華背後本質是什麼,積累很多人生智慧,寫下《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勉學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篇章,開篇就講梁武帝全盛時代貴族子弟的生活。他們一天到晚什麼都不用幹,「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或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謂為足,安能自苦。」家庭背景和出身這麼好,幹嘛還要好好努力?所以這是南方貴族子弟生活的常態。
歷史學家最大的特點,總是事後諸葛亮。於是顏之推說「及離亂之後」,當時這些人都不會想到有「侯景之亂」。「離亂之後,朝市遷革。」王朝滅亡了,皇帝換了。「銓衡選舉非復曩者之親。」換成我們今天的話講,組織部部長不再是你爸了,怎麼辦呢?「當路秉權不見昔時之黨。」公安局局長也不是你叔叔了,這下你怎麼辦?前後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些東西都是外在的。一旦形勢變化以後,只要是外在的東西,隨時可能離你而去。只有一個東西是永遠不會離開你的,就是你自己。所以人生當中什麼東西最重要,你自己最重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內在的充實,是最重要的。無論外部情況發生怎樣的變化,這個東西在你身體裡面,它永遠不會離開你。
孟子講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如果世道好就發揮自己的能力,世道不好就守住自身的價值。但無論如何,這個價值永遠在我身上。
《顏氏家訓·勉學篇》後面有一個非常好的總結,「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翻譯成今天的話講,愛子女莫過於父母,但是父母有時候也會無能為力,也會離我們而去,也有他照料不到的地方。一個家族甚至國家,一夜之間也會完全破滅,誰都想像不到。
《顏氏家訓》裡面還講過另外一個故事,讓人印象深刻。顏之推到北齊之後,當地的士大夫來請教他該如何教育子女。
那個人跟他說,我的孩子非常聰明,大概是7-8歲的年齡。我想從現在開始讓他學習鮮卑語,以後就能夠和達官貴人交往。交際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統治階層都是講鮮卑語,如果懂得鮮卑語,以後飛黃騰達就有非常好的橋梁和渠道。我還想讓他學彈琵琶,現在皇帝貴族都喜歡彈琵琶。顏之推當時不置可否。
但是回去以後他把這個故事寫到《顏氏家訓》裡面,告誡自己的子孫,哪怕這是一條康莊大道,的確能讓你飛黃騰達,我也不希望你這麼做。你通過學習這些東西討好別人,自己的人格就降低一等。更關鍵是下面這一句話,「何況未必能讓你飛黃騰達」。這句話很有遠見,因為很少有人像顏之推這樣一生經歷這麼多的王朝。
你所有的價值應該依託於你自己。用我們非常熟悉的語言講,可以概括為自立、自強。
顏之推這樣的傳家理念是否獲得成功了?他的家族是不是比別的家族傳承的久一點。如果說答案是否定的,並沒有讓顏氏家族傳承更遠,那他這套東西就沒有說服力。
整個中國有文字以來的歷史大概是三千多年。在這三千多年的歷史當中,能夠找到一個家族是依靠財富和權力傳承的嗎?答案肯定是沒有的。但是這三千年左右的時間裡,一直到今天還在傳承的家族有沒有?只有一家,就是孔子的家族。
《資治通鑑》裡面沒有一個王朝超過500年,東漢西漢加起來算一個王朝也只有400年。但是傳承超過500年的家族有沒有?顏氏家族就是一個,而且是為數不多的家族之一。
大家都知道劉禹錫曾經寫過一首非常有名的詩,題目叫《烏衣巷》。為什麼叫《烏衣巷》?因為在南朝的時候,王謝兩家就是住在烏衣巷。烏衣巷就是南朝時期地位、權利、財富的象徵。劉禹錫重遊烏衣巷時已經物是人非了,所以他會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謝兩家在周唐歷史舞臺上已經杳無音訊。但是顏氏家族在中唐時代不僅還在傳承,而且還為中國文化貢獻過重師巨匠級的人物,輸入了新鮮的血液。顏之推的五世孫顏真卿,被我們稱之為中國書法史上第二座裡程碑。
今天我們知道顏真卿,因為他是書法家。但是如果你去看顏真卿傳,所謂顏真卿擅長書法兩三個字就帶過了。如果你讀《資治通鑑》,你看不到裡面有任何一個字是在介紹他的書法成就,這就很奇怪了。顏真卿為什麼在歷史上有這麼高的地位,宋朝人為什麼這麼崇拜他?
顏真卿不是因為字寫得好,才這麼有名望。恰恰相反,宋朝人崇拜他,把他作為一種宣傳、模仿和學習的對象。他被很多人推崇,他的書法才會在今天有這麼高的地位。
因為研究歷史,所以我對於顏真卿了解越多,就對他越崇拜。他的人格魅力感召很多宋朝士大夫,認為這就是士大夫的理想人格,所以反過來解釋他的字,每個字都是中正平和的廟堂之像,所以他才會作為一個書法家被今天的人所接受。但是真的進入那段歷史你就會知道,顏真卿的成就遠遠不止於此。
據史書記載,開元二十二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後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後,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
史臣評論說,顏真卿一輩子毅然之氣,折而不沮。好幾次碰到艱難困苦的狀態,但是無論受多大的挫折也不回頭。反諸己,得其正,而後謙於中而行之也。
他為什麼敢得罪楊國忠、李輔國、魚朝恩、元載、楊炎、盧杞?這些人裡面除了楊國忠這種典型的反面人物,如果不是我今天講顏真卿提到這些人,在座各位你們會知道這些人嗎?這些人裡面名揚千古的只有顏真卿,為什麼?因為顏真卿一輩子在做他自己。
我之所以是我,因為我有這些價值觀和原則。一旦突破這些底線,做出妥協,我就不是我了,我就跟其他人沒有區別了。所有人都覺得他很傻,為什麼?因為當時的人眼光就在這麼幾十年。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去讀歷史,歷史能告訴我們自己用生命長度無法丈量到的板塊。
顏真卿不是天下掉下來的,他有一個伯父叫顏元孫,也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大學者。他還有一個曾伯祖叫顏師古。顏家每一代都有自己的立身之基,立身之基是什麼?是學問。但是真正的用世之本是什麼?是品德,是自己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整個顏氏家族傳承五百年沒有出過一個宰相。很多家族都出過宰相,而且不止一個,十幾個。但是出過十幾個宰相的家族卻沒有一個傳承比顏氏久遠。為什麼?因為顏氏家族牢牢抓住這一點:家族傳承本質是人的傳承。人的本質是什麼?是做自己,所以要自立,自勉,自強。
為什麼教育重要?教育立人。為什麼品格重要?品格是能夠確保你立的這個人走的方向是正確的。很多人現在買了房子,來問姜老師,家裡掛什麼字好。我還沒說話,他就說千萬不要掛什麼財源滾滾,太俗了,寧靜致遠淡泊明志掛的人也太多了。
我跟他們說有幾個選擇,其中有一副對聯就是很好的選擇。你把這副對聯寫上,最好用顏真卿的顏楷大字寫上,掛在自己家裡。對聯的內容是:「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思想食堂最近一個月的課程安排
▼
點擊下方按鍵
即可成為思想食堂年卡會員
▽
西南地區首場課程,場地由中國鐵建地產西南區域公司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