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將在某一細分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年銷售額不超過50億美元、生存時間在30年以上且隱身於大眾視野之外的中小企業,定義為隱形冠軍。
但相較於西方國家,中國市場有極為差異化的特性,過去幾十年的飛速發展也讓大部分西方學者瞠目結舌,因此,獨特的市場特性也讓我們難以用西方的一切理論來解釋中國問題。
正基於此,財經作家沈帥波提出了「新隱形冠軍」的定義,即「它們並非一定是西蒙所說的 To B企業,也不依託於一線廣告或媒體曝光,不在精英認知中,但它們是深耕市場的品類領跑者。」
悸動燒仙草正是這樣一家企業,截至目前,悸動在全球的門店數已超2000家,在茶飲重度消費市場的華東區域已深度布局1500+門店,佔據行業高地。其燒仙草產品年銷量高達2億杯。悸動不僅是新式茶飲燒仙草品類的開創者,也是當之無愧的仙草品類全產業鏈創新的領軍者。
定位燒仙草,品牌即品類
燒仙草是福建閩南地區的傳統特色飲品。仙草經晾曬成幹,再熬製成汁,半凝固半液態趁熱喝,被稱為燒仙草。仙草汁冷卻成仙草凍作為消暑甜品吃,則被稱為仙草冰(或仙草蜜)。仙草凍通常配以芋圓、紅豆、花生、葡萄乾、牛奶…等食材,給人繽紛多料感覺。如今,無論冷熱,大家都習慣稱其為「燒仙草」。
2007年,在廈門大學讀書的吳斌發現一家金門夫婦開的燒仙草小店,於是買下了全套傳統技術,之後他據此,在上海開創了悸動燒仙草品牌。當時的燒仙草仍是一個小眾品類,悸動則承擔起了品類教育的工作,不斷在仙草新式茶飲化、甜品杯裝化、產品創新、標準打造和源頭生態基地建設上持續精耕,一步步將這條小眾賽道擴展至今。
悸動燒仙草創始人 吳斌
美團點評的數據顯示,如今燒仙草飲品已成為平臺的爆款,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品類仍有不小的挖掘空間。
悸動副總裁孟繁偉認為:「任何行業進入成熟期的標誌一定是細分化,一旦行業規模足夠大,那麼消費者就會產生認知障礙,他們希望能夠在某一類產品中找到符合他需求的細分品類。」
如今,茶飲的紅利期逐漸消逝,各大品牌都紛紛發力細分內容,喜茶、奈雪、古茗等選擇的是茶,而悸動選擇的則是燒仙草。雖然茶這條賽道更寬,但競爭也更為激烈,難以獨佔,相較而言,雖然燒仙草是中品類,但卻更容易獨佔賽道,產生品牌即品類的效果。
燒仙草頭部品牌雙雄對峙,各據一方,引爆細分品類市場。燒仙草從地方小吃變成了風靡全國的主流健康茶飲,影響力逐漸延伸至國內外茶飲市場。燒仙草品類的崛起,離不開像悸動這樣的燒仙草頭部品牌,品牌間的良性競爭,完成了對全國消費者的認知教育,促使品類在行業中快速成長,這既培養了燒仙草市場,又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悸動夯實仙草高端化,帶動仙草全產業鏈標準提升
不是所有仙草都能稱為燒仙草,目前燒仙草市場良莠不齊,從原材料、加工工藝、到產品,均缺乏規範和標準。仙草粉勾兌、工廠工業化製作成凍(非當天現熬鮮制的仙草凍),這樣的低端仙草在市場上仍然存在。
對於新式茶飲,工廠化低溫萃取仙草汁、門店當天新鮮熬製冷凝成凍,符合消費者新鮮口感、營養最大化保留需求,是燒仙草必然趨勢,需要悸動燒仙草這樣品牌建立食材、加工、食品標準化流程,帶動仙草品類長期增長。
為此,悸動也在產品層面做了更為嚴苛的要求,不久前,悸動燒仙草在福建武平布局仙草生態種植基地就是證明。
福建武平的平均海拔274米,森林覆蓋率79.39%,年產量1萬8千噸,全國市場佔有率高達90%,有「中國仙草之鄉」美譽。其產出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武平仙草」,無汙染、草味清香、膠質含量高,是製作燒仙草的優質原料。
吳斌介紹道:「過去沒有人給燒仙草做專門的種植,都是拿王老吉等涼茶品牌使用的仙草作為原料,但做飲品的仙草裡面不需要很多的膠質,比如膠質的含量有20%左右就可以了,但燒仙草的話,原料膠質越多,口感、營養才會越好,膠質含量可能要到35%甚至更高。」
悸動燒仙草福建武平生態仙草基地
仙草生態種植基地扮演的正是優化原料供應的作用,其一,悸動會跟仙草種植的上遊人員合作開發品種,即從品種開始進行選育;其二,種植基地會做種植方法的示範性種植,比如拿黑膜進行覆蓋,農家肥生態種植,茶葉化採摘、製備、發酵、儲存等;其三,針對達到指標的高品質仙草,高價託底收購,保障優質原料持續穩定種植。
供應鏈是茶飲的破局關鍵
在某種程度上,新茶飲的競爭其實就是供應鏈的競爭,當單款產品的生命周期明顯縮短,那在新舊產品線交替的間隙,就是茶飲品牌超車的機會,因此保持供應鏈的穩定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悸動在供應鏈的布局也遠不止仙草生產基地。
在採購端,悸動會派人員去源頭監測所用水果食材的農殘、個頭大小、甜度、酸度等等指標是否符合要求,以此作為供給的判斷。
以葡萄為例,不同於喜茶選用的巨峰葡萄,悸動選用的品種是夏黑,夏黑葡萄含糖量最高可達24度,被稱為「超甜葡萄」。同時在這種季節,悸動大部分的葡萄都採購自新疆,雖然運費成本更高,但這個時間段新疆的葡萄是最好的,這樣才能維持產品的穩定性。
若與傳統的珍珠奶茶對比,我們能更清晰地看出茶飲供應鏈的變化,珍珠奶茶基本可以視作標準化產品,其原材料的保存期都很長。如今鮮果類產品越來越多,對供應鏈的需求也趨於個性化,那通過研發端將需求落地,並保證產品的標準化就變得更加重要。
在配送端,悸動目前布局了三個大倉和大量前置倉,已經能保證對於絕大多數門店的快速送達。
「其實今年我們在供應鏈投了很多錢,但我們知道未來供應鏈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倉配部分,所以我們敢去投這個東西」,吳斌說道,「茶飲行業肯定是短期拼產品和點位布局,中期拼供應鏈和品牌,長期拼人才的。」
避開茶飲加盟的那些「坑」
如果說產品和供應鏈都是悸動內功修煉的話,那麼賦能加盟商則是對悸動前期準備的測試了。若把當前視為交卷節點,那悸動的答卷顯然也是令人滿意的。
悸動燒仙草的2000餘家門店絕大多數都是加盟店,日均銷售額為3500-5000元,在上海、江蘇等優勢地區還會更高一些。值得一提的是,悸動已經出現了一批萬元店,比如悸動在恆越榮欣廣場的加盟店,月營業額接近50萬。
悸動燒仙草總部公司有個名為「悸動大學」的部門,其主要負責的就是對加盟商的培訓,從最基礎的選址開始,到該開哪種類型的門店,再到門店的QSCV章程培訓(即Quality,Service,Cleanness&Value),甚至到店員的薪資與晉升設計。
餐飲業的人員流失率是很高的,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連鎖程度不高致使晉升天花板很低。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自述,早期海底撈不斷開店的原因就是想讓員工能當上店長,這樣員工就能得到更高的收入,悸動同樣有類似的動作。
「悸動會給加盟商員工設計晉升體系,一方面是可以讓其到公司來做督導或者其他角色,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員工去當分店店長或者給他一些股份」,吳斌說道,「一旦員工能留下來,那服務就穩定了,這樣產品也穩定了,同時門店食安衛生也能做的好,那門店的業績就穩定了。」
當然,悸動對加盟商的扶持也不止於此,仍以倉配體系的構建為例,市場上有很多像蜀海、美菜這樣的第三方倉配服務商。
當問及悸動為什麼沒有選擇它們的服務時,吳斌表示:「大部分三方倉配服務公司都只能覆蓋一二線城市,它們在三四線城市不一定能服務得好,而悸動的加盟商遍布一二三四線城市,我們需要保證加盟商能得到優質的服務,所以我們決定自己來建倉配中心。」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悸動加盟商的留存率很高,12年前悸動的第一個加盟商,現在仍然在運營悸動燒仙草品牌。
品牌升級的邏輯
為了更好地賦能加盟商,悸動燒仙草今年也做了一次全面的品牌升級,從品牌內涵、VI、包裝到IP、空間,打造更受年輕人喜愛的新國風茶飲引領品牌。
悸動燒仙草新國風形象門店
新國風的表徵則是在傳統文化的內涵下,以現代美學表達作詮釋。比如選擇中國神話與古典文學中的仙女元素,打造悸動仙女IP,並據此升級新國風系列包材,將國風與時尚相結合,不僅迎合了千禧一代的消費喜好,還強調深化年輕一代的民族自信。
而在產品層面,悸動會更深入的挖掘仙草的附加屬性。有句民諺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是有清火、低脂、低卡、草本健康這些屬性存在的,通過採用類似王老吉將仙草的清火屬性提取出來的方式,同樣也可以將仙草發展成健康飲品品類。
除此之外,仙草凍的體積也很大,單位體積下成本又很低,又有健康的概念,同時,加上「燒」字,這就代表它並不是單一的仙草的產品,它可以與任意產品進行組合,所以我們會發現現在的仙草產品已經開始加酸奶、水果等搭配了。
但這一品類的底層邏輯仍然沒有發生變化,還是仙草的健康草本,再加高勢能的的食材,它就可以引發一系列系列想像。
悸動燒仙草-仙草系列產品
燒仙草品類還有一個潛在的品類邏輯,即甜品杯裝化,與茶飲最多1/3的固化物對比,一杯燒仙草起碼會有一半的固化物,這就會給消費者傳遞出高性價比的認知,通過料多、品種多、量多吸引這部分消費區,而這也正是金字塔中底部的消費群體。悸動2020年推出了「一杯6種料」的品牌主張,迅速引發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的認同,也引發了眾多品牌跟風模仿宣傳語,成為業界趣聞。
過去13年,悸動從燒仙草品類切入,通過在產品、供應鏈、品牌等層面的打磨,長到了如今的高度。當前,悸動也正希望通過此次品牌升級逐鹿更大的市場。
吳斌也提出,歡迎市場上更多品牌共同推廣仙草,同時倡議拒絕劣質化仙草、拒絕低端價格戰,促進仙草全產業鏈健康發展,推動仙草成為有中國特色的茶飲食材,讓世界愛上中國仙草。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這樣的企業過去藏於水面之下,但如今已具備了與巨頭「掰手腕」的能力與條件,它們逐鹿中原的歷程,可能是未來幾年中國商業競爭中的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