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的要求是沒有違和感。
並不是聽慣了日文,覺得中文不習慣。
配音並不是只是語言,語氣和情感是人類共通的。你聽不懂外語,但聲音中喜怒哀樂的感情還是會傳達到的。配音的語氣和情感不到位,當然會違和。
雛蜂的中配,男主被綁匪綁架的時候,心理活動的配音,像個感情充沛的學生被老師要求在課堂上聲情並茂的朗誦課文似的。此時配音最起碼要做到傳達出慌張害怕的狀態,一個人像學大人說話的小孩子一樣四聲明顯的人,你會覺得他驚慌失措?更大的問題是臺詞。那些像學生作文似的臺詞,形容詞副詞塞滿詞句裡。
舉個例子:在灌籃高手那個氛圍下面,「安西教練,我想打籃球。」和「安西教練,我十分渴望打我用生命熱愛著的籃球。」哪個合理?
就好比一個在沙漠裡快渴死的人,說:「我如此渴望水。」
我想一個快渴死的人,甚至不會說「我要水」,而是不停的重複一個字:水。
就配音而言,個人覺得國語版《迪迦》、《光能勇士》、《四驅兄弟》的OP和ED比日文的好聽,還有很久以前的《神龍鬥士》的CV配音都很不錯。
大家會覺得日配比中配好,依我之見可能就三個原因。
第一:日配聲優技巧更優異。這個配音還是個技術活,有高低之分是很正常的,不過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
第二:日語聽不懂,中文能聽懂。這個嘛,讓我想起來很久以前有人問周杰倫關於他唱歌含糊不清是何用意,他說他把人的聲音也當做一種樂器來使用,聽不懂的唱詞反而讓人把注意力集中到音樂上。可能配音也是吧,因為一開始大家就習慣聽不懂的日語,一換成聽得懂的中文就會感到違和。這個其實比較好處理,多聽聽中配就好了,一部12集的動畫看過一半,後半程就能習慣中配了。
第三:這個原因比較奇葩,也很荒唐。不過也有存在的可能。那就是有人認為日語比漢語聽起來就優美。有人說都是人說話,語言怎麼會有高低貴賤之分呢?其實,可以這麼想,在一部分人看來,日語就像百靈鳥的啼鳴,悅耳動聽,而漢語就有點豬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