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不搞科研,來搞顏色

2020-12-15 中科院物理所

可能不少朋友都遭受過這樣的靈魂拷問,Dior 999 和 M·A·C RUBY WOO 哪個顏色更像正紅色?本著一顆探索真理的初心,小編打開了某D官網對口紅色號進行調研。

看完這個色卡我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快不認識紅色了…在上面明擺著答案的情況下,現在我們來做個測試,請問下面哪個顏色是Dior 999 絲絨紅?

RUBY WOO

DIOR 999

ARMANI 400

YSL 21

你猜答對了嗎?作為一個屢敗屢戰的少年,十分不服氣地準備了幾個帶顏色的問題來考考大家,口紅色號我分不清,物理所所標藍還能不認識嗎?

Q1·

下面哪一個是中科院物理所所標藍

知乎藍

餓了麼藍

Word藍

中科院物理所藍

Q2·

下面哪一個是Excel綠

豆瓣綠

微信綠

iPhone電話綠

Excel綠

Q3·

下面哪一個是網易雲音樂紅

拼多多紅

有道

京東

網易雲音樂紅

Q4·

下面哪一個是淘寶橙

PPT橙

大眾點評橙

滴滴橙

淘寶橙

Q5·

下面哪一個是微博黃

美團黃

微博黃

閒魚黃

黃油相機黃

以上5個問題可能對於網上衝浪選手來說相對容易,而下面這個問題應該對於物理學家格外親切。

Q6·

下面哪一個是Science紅

Physical

Review B 紅

Nature

Materials 紅

物理所主頁紅

Science 紅

大家可能會發現,即使在已知顏色的情況下也很難在相近的顏色中精準找到相應的顏色,這是因為人眼辨別色彩人腦記憶色彩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這給我們分辨不出口紅色號提供了實驗依據

。大家可以做一個色彩辨識度測試(戳連結)看看自己的眼睛色差辨識度到底是什麼水平。在小編的多次努力下,終於獲得了:

人眼究竟是怎麼識別顏色的呢?其實這與人類眼球視網膜(Retina)上的視錐細胞(Photoreceptor cell)有關。視錐細胞是視細胞的一種,因樹突為錐形而得名(如下圖所示)。每隻眼球上大約有600-700萬個視錐細胞,它們主要負責顏色識別,並且在相對較亮的光照下更能發揮作用。

視錐細胞分布示意圖 | 來源:aao.org

人眼中通常有三種類型辨別顏色的視錐細胞,它們對於不同波長的光響應強度是不同的。下圖是三種視錐細胞對不同波長光的響應強度曲線,L型視錐細胞長波長的光響應最大,峰值波長約為 560 nm(對應黃綠色);M型視錐細胞中波長的光響應最大,在~530 nm(對應綠色)處達到峰值;S型視錐細胞短波長的光響應最大,在~420 nm(對應藍紫色)處達到峰值。

不同視錐細胞對不同波長光的響應強度 | 來源:wiki

不過人類視錐細胞的峰值響應因人而異,即使在具有正常彩色視覺的個體之間也是如此,範圍一般分別在 564–580 nm,534–545 nm和 420–440 nm附近,因此這三個波峰對應的光並不完全與特定的顏色對應,人體對顏色的感知是由大腦根據激活的視錐細胞的強度、數量以及比例計算出得到的,視覺信號複合後為人呈現了色彩繽紛的世界。簡單說來,顏色是大腦想讓你看到的,或者說是你腦補出來的,你看到的正紅色和我看到的正紅色也不一定是一樣的,這也不能怪我們識別不出口紅色號了。

基於三種視錐細胞對不同波長的光有著不同的響應強度,科學家們分別取S型視錐細胞的最大感光波長435.8 nm的光(B),M型視錐細胞的最大感光波長546.1 nm的光(G),和僅能激活L型視錐細胞的波長700 nm的光(R)作為色光三原色,儘管這三種視錐細胞的最大感光波長的顏色並不直接對應著紅色、綠色、藍色,但它們經常被簡單描述為紅色感受器、綠色感受器和藍色感受器。

藍色、綠色和紅色光的強度、數量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呈現各種光色,這便是混色原理。混色原理不是出於物理原因,而是由於生理原因造成的。視錐細胞被混合波長的光刺激時,視錐細胞的響應強度可以通過對單個波長的在視錐細胞上的刺激強度疊加得到。混色原理是利用大腦強制視覺生理模糊化(失焦),將紅綠藍三原色子像素合成為一色彩像素,產生感知色彩,但其實這個顏色並非加色法所產生的合成色彩,因為三原色光從來沒有重疊在一起,只是人類為了「想」看到色彩,大腦強制眼睛失焦而形成。簡而言之,是你的大腦根據紅綠藍三個色光不同比例混合後腦補了五顏六色。

加法混色原理 | 來源:wiki

由於人眼對於顏色的響應機制,才使得這三種顏色脫穎而出,稱為原色。通過調節三原色的比例,基本能擬合出與各種頻率的可見光等效的色覺,因此彩色顯示屏可以應用加法混色原理,以RGB 三原色作為子像素,每三個顏色一組構成一個像素,由多個像素構成整個彩色畫面,這大大減少了其所需的LED燈種類。

一般常用的LED燈發射的波長為:紅光 615~620 nm綠光 530~540 nm藍光 460~470 nm。現在有些新的顯示器模式,加入了黃光LED,約為 580 nm,使得暖色區的顏色區分更加明顯,看起來更加鮮豔。這種RGB設置雖然會一定程度上導致視錐細胞串色,但是卻能更大程度上地激活視錐細胞,從而降低顯示器所需的光強度,因此RGB色彩模型僅僅是用以表達顏色的一個方便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基於人眼中的視錐細胞類型。

顯微鏡下的手機屏 | 來源:zhihu

顯示器大都是採用了RGB顏色標準,在RGB色彩模式中,紅、綠、藍三個顏色通道每種色各分為256級亮度,在0時「燈」最弱,電源是關掉的;而在255時「燈」最亮。當三色灰度數值相同時,產生不同灰度值的灰色調,三色灰度都為0時,是最暗的黑色調;三色灰度都為255時,是最亮的白色調。按照計算,256級的RGB色彩總共能組合出256×256×256=16777216種色彩。有人可能想通過這種方式簡單計算出口紅到底有多少種顏色,小編私底下認為還是太天真了…

下次再遇到口紅什麼色號好看這種人生難題,你只需要知道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她說得都對

參考資料:

[1] 視錐細胞 | 維基百科

[2] 手機屏幕放在顯微鏡下會看到什麼?| 知乎

[3] 紅綠藍三原色在光譜中是特殊值嗎?| 知乎

[4] 三原色光模式 | 維基百科

[5] 以上色塊顏色均取色於其官網或logo

[6] 絕對色感の挑戰 2.0:來 搞 顏 色

編輯:小林綠子

相關焦點

  • 原來搞科研的都是段子手,哈哈哈哈哈哈哈…
    來源:綜合自網絡,轉自募格學術編輯:學妹科研人:拿什麼來拯救我苦累,枯燥的科研生活?答案當然是段子啦。我們的科研汪「 苦中作樂 」發段子自娛的精神也是一枝獨秀呢!到了實驗室,我跟老闆說:「我今天來得早,沒有遲到,應該表揚我吧?」老闆冷笑道:「表揚你?那你告訴我周一周二你去哪兒了?」一個姑娘問我,搞學術的為什麼都睡得那麼晚,難道只有到晚上才有靈感?不是,姑娘,搞學術不靠靈感,靠的是碌碌無為的白天引發的愧疚心。
  • 現身說法:為什麼日本學者要來中國搞科研
    「破格提拔,高薪待遇,日本科研人員『投奔』中國的動向引人注目。」前不久,有日本媒體報導稱,中國正在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日本的科研人員因在本國難以就職流向海外,而在華開展研究的日本人持續增加。《環球時報》記者最近聯繫數位在中國高校做研究的日本學者,聽他們講述來中國搞科研的故事。
  • 搞科研的「辛酸」之路
    搞科研的我們,每天泡在實驗室,日常做實驗、看文獻、寫論文
  • 牛頓家境貧窮,卻不選擇去賺錢,而是跑去搞科研!
    我們印象中的牛頓可是英國的大貴族與大科學家,總之數學與物理上很多令人「咬牙切齒」的定理,都是他發現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牛頓小時候家境非常貧窮!按很多人現在的想法來說,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會去搞科學,窮人家的孩子應該去賺錢,牛頓家境貧窮,卻不選擇去賺錢,而是跑去搞科研,這又是為何呢?
  • M-55偵察機,「轉行」搞科研?
    M-55偵察機,「轉行」搞科研?從偵察機到科研飛機,M-55如何轉變身份,又搞了哪些科研呢?《航空知識》1908期P80頁為您解析。全新上市航空知識2019-08期內容搶先放送人類歷史上,「阿波羅」登月作為科技重大進步,所受質疑恐怕最多。至今「登月騙局」論還在引發重重猜測。不過也恰好印證了「阿波羅」工程本身的先進性。
  • 大學教師教學質量差,卻熱衷搞科研,搞學術,是什麼原因?
    眾所周知,大學的教師的水平都是非常高的,在各自領域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那麼為什麼在教育學生方面會如此「不耐心」呢?有一點了解的都人會知道,大學教師們一般都比較「忙」,除了正常的教學任務之外,大學教師們一般都會在校外參加幾個科研項目,或者忙於搞學術,發表著作,論文等。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學教師如此熱衷與搞科研和搞學術呢,而忽視對於學生的教育呢?
  • 「在山一大搞科研,與在國外沒兩樣!」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深入推進科教融合改革,科研環境引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點讚——「在山一大搞科研,與在國外沒兩樣!」招人忙是個幸福的煩惱。雖然辛苦,但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規劃和節奏搞科研,新引進高層次人才、院長於長斌對新學院充滿信心:「在山一大搞科研,與在國外沒兩樣!」好水養大魚,科研環境對於科研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誕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內外頂尖高校幾乎都在優化科研環境、創新體制機制上狠下功夫。
  • 強國年代文:科技強國,我為祖國搞科研,強推《我在八零搞科研》
    大家好,我是無題好文推薦,每天推薦好文,今天分享幾本文筆不錯的強國年代文,希望大家喜歡。1:《五零重生日常》作者:海棠無眠(連載中)簡介:農業大佬重生到1950年,回到自己的十八歲,面對暴風驟雨,姚軟枝坦然無懼。
  • 社科院有沒有研究去美國搞顏色革命,參照美國在中國搞的方法?_澎湃...
    X 社科院有沒有研究去美國搞顏色革命,參照美國在中國搞的方法?假如今天領導發個話,明天好多專家就會拿出好多辦法的。
  • 觀點||教授搞科研,青年教師排課多,科研和教學誰重要?
    但是,面對科研工作產生的巨大效應,很少有人能夠抗拒,特別是對一些來說,科研甚至意味著生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有豐富科研經驗且沒有職稱壓力的教授、副教授們是最應該去做教學的人。而年輕人,應該更多地做科研,待科研有所成之後再來從事教學。只可惜,現在國內大多數大學的情況是相反的。也許,我們要討論的,不是教學科研誰輕誰重的問題,而是如何平衡兩者的關係。
  • 這梗指把cp當成科研來搞的精神
    這梗指把cp當成科研來搞的精神時間:2020-09-01 16:59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嗑研精神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指把cp當成科研來搞的精神 嗑研精神: 把cp當成科研來搞的精神,認真專注,不屈不撓,如果把這種精神用來做正事,那根本不敢想像世界會進步成什麼樣。
  • 誰說搞科研難發財:山東理工大學一項科研成果賣出5.2億元!
    誰說搞科研難發財:山東理工大學一項科研成果轉讓費達5.2億元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山東理工大學畢玉遂教授團隊研發的「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20年的獨佔許可使用權賣出5.2億元「天價」,刷新國內科技成果轉化新紀錄。
  • 「博士不搞科研去街道搞垃圾分類?」很多人不理解,為啥這個90後...
    很多人都不知道呂相漳的全名,都喊「呂博士」。90後、浙江大學農學博士,杭州下城區石橋街道一名「垃圾倌」,這是呂相漳過去一年多來的標籤。博士不搞科研去街道搞垃圾分類?這個問題他被問了很多遍博士不搞科研,怎麼在街道裡做起了垃圾分類?這個問題,呂相漳被問過無數回。他自己的理解:既然讀到博士,就是為了給自己多種選擇。
  • 搞科研這麼久,你還不知道怎麼閱讀文獻?
    今天小櫻桃想給大家聊聊我們應該如何讓看文獻,只要搞學術,閱讀文獻是必須的,而且需要大量閱讀經典和最新的文獻。牛頓說過: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大的意義上來說,做科研工作需要知道最前沿的知識,當下研究領域在使用的思想和方法,這樣我們才能知道目前的差距和挑戰在哪裡,才能不斷創新,做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工作。而且只有通過閱讀文獻,我們才能找到我們的工作在當下科研界中所處的位置,這樣我們才能明白我們的工作的意義在哪。
  • 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勢,是這樣的丨知乎高贊
    在長期的學生涯中,他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科研方面的經驗。不僅是博士,這篇文章裡面涉及到的學習能力,同樣適合有志於科研、或是想要提升自我的同學。作為過來人,這些答主的觀點,也許能給大家的求學路帶來一些參考。搞科研,需要什麼能力?
  • 港臺腔:在香港搞「顏色革命」?休想!
    其中,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關於「顏色革命」的判斷尤為引人關注。「顏色革命」是一個分量極重的定性。2019年年初,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要求始終堅持把防範政治風險置於首位,而防範抵禦「顏色革命」就是重點。過去這些年來發生在東歐和中東多國的一系列「顏色革命」,事實上都是謀取世界霸權的工具,絕非什麼帶去「民主」和「自由」的「革命」。
  • 視點|自立自強不是關起門來搞科研
    把堅持創新、科技自立自強 ,作為重點,予以著力強調,進行專章的部署,這是我們黨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的歷史上第一次。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戰略布局。堅持創新與自立自強,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 大三備戰保研:本科階段怎麼搞科研?
    作為保研過程裡(除成績外),最看重也最耗費時間的要素——科研經歷,我們應該怎麼去搞定呢?本科階段怎麼搞科研?有哪些能力需要加強?   不過這一類有個比較明顯的缺點:不容易申請到高級別項目或者做出成果,而且國家級項目也比較難申請。   不管是國家級和校級項目,如果能做隊長最好,不能也要儘量參與到項目各個環節多做實事。
  • 錢學森: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要知道科學一般都是科學家研究發現的,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而且搞科研也是需要海量經費的,經費的提供方也是有國界的,搞科研的人和經費都是有國界的,那它的科研成果也就是科學,又怎麼可能是沒有國界的呢
  • 「搞科研我不要工資」——富二代讀博的打開方式
    他們往往只要不作死,就能過上別人努力一輩子都不一定能過得上的優越生活。當富二代和博士相融合,無需折騰的人設,遇上必須折騰的角色,又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天和小曼一起走進富二代弗雷德裡克·桑格的傳奇科研人,感受一下什麼叫"搞科研我不要工資"的科研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