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訊)
香港學校閱讀材料又現美化學生暴力內容。
據香港《大公報》19日報導,近日網絡上流傳一篇名為「從平日學生到周末『勇士』」的初中三年級英文報紙閱讀材料,內容充斥著美化學生暴力行動、歪曲警察合理執法的字眼,引來網友不滿。《大公報》消息稱,有網友懷疑該則材料來自於香港慈雲山某中學。
在這篇閱讀材料中,破壞港鐵、馬路縱火、肆意襲警的學生被美化為「抗催淚彈戰士」,而警察依法執勤、維護治安竟被歪曲成「濫捕示威者」。
材料中將襲警學生美化為「抗催淚彈戰士」 圖自《大公報》
《大公報》記者17日向該中學詢問是否確實有此事,但校方至18日仍未回復。
香港特區教育局18日晚回應《大公報》查詢稱,已向學校了解有關情況。學校已就事件即時作出跟進,並停用有關教材。
教育局稱會與學校保持緊密聯繫,嚴肅跟進,還表示教師在選取學習材料時,必須秉持專業精神,不應以內容偏頗的教材誤導學生。教師如果被證實違反專業操守,教育局會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認為,近期發生的社會事件對學生造成不少傷害,老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更應特別留意選材,確保理性中立,不能將煽動及抹黑材料運用到日常教學當中,令學生價值觀受到影響。
黃錦良說,如有老師真的選用相關教材,學校必須嚴肅跟進,不容別有用心的人在教材和考評上滲入具政治目的及不實內容,不但對學習沒有幫助,更會危害學生心智。
實際上,這並非香港首次出現仇視警察,美化暴力的教材。
本月13日,《大公報》曝出,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的一本閱讀材料中,張愛玲的散文《打人》標題被改為了《警察打人》。此事引起網友憤怒,有人質疑這是煽暴教師企圖通過教材向學生灌輸「仇警」思想。
根據黃錦良12月13日公布的數據,「修例風波」出現以來,香港警方共拘捕逾6000人,其中四成是學生,約70人為教師或教學助理。
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曾在11月30日承諾,香港教育局將採取切實行動,增加資源培養香港學生的價值觀,例如增加教學和教育資源,對香港教師進行專業培訓等,希望能以此幫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同時也希望學校能認真反思、思考應如何培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