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回應說,已向學校了解有關情況,會與學校保持緊密聯繫,嚴肅跟進。
據香港《大公報》19日報導,香港一所學校教材又現美化學生暴力內容。近日網上流傳一篇中三的英文報紙閱讀材料,內容充斥著美化學生暴力行動、歪曲警察合理執法的字眼,引起網友不滿。香港教育局表示已向學校了解有關情況,學校已就事件即時作出跟進,並停用有關教材。《大公報》直指,「教育病了!」
(《大公報》報導截圖)
據報導,在這篇標題為《From weekday pupils to weekend warriors》的閱讀材料中,破壞港鐵、馬路縱火、肆意襲警的學生被美化為「抗催淚彈戰士」,而警察的依法執勤、維護治安竟被歪曲成「濫捕示威者」。有網友懷疑該材料是從慈雲山德×中學流出。報導稱,一位名為Yinwah Wu的網友表示,「沒得救啦!」網友Laikwan Lau也怒稱:「為什麼教育局還縱容這些惡行,家長會真是要自救!」
報導稱,香港教育局18日晚表示,已向學校了解有關情況。學校已就事件即時作出跟進,並停用有關教材。教育局稱,會與學校保持緊密聯繫,嚴肅跟進。香港教育局重申,教師在選取學習材料時,必須秉持專業精神,不應以內容偏頗的教材誤導學生。教師如被證實違反專業操守,教育局會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該報記者也曾發電子郵件向該中學詢問是否確有此事,但校方至18日仍未回復。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認為,近期發生的社會事件對學生造成不少傷害,老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更應特別留意選材,確保理性中立,不能將煽動及抹黑材料運用到日常教學當中,令學生價值觀受到影響。黃錦良說,如有老師真的選用相關教材,學校必須嚴肅跟進,不容別有用心的人在教材和考評上滲入具政治目的及不實內容,不但對學習沒有幫助,更會危害學生心智。
(香港一所中學美化暴力的閱讀材料的照片在網上流傳,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
香港校園內已不止一次出現仇警、美化暴力教材。前不久,網上也曾流傳一篇印有「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陳震夏中學」校名的閱讀材料,內容為已故作家張愛玲的散文《打人》,但標題卻被改為《警察打人》。港媒稱,煽暴教師企圖通過教材向學生洗腦、灌輸仇警思想,有網友也狠批這種行為「可恥至極」。
自「修例風波」以來已有6000多人被捕,而被捕者中學生約佔四成,更有近千人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被捕學生所涉及的罪行包括暴動、非法集結、傷人、縱火、刑事毀壞、藏有攻擊性武器、襲警及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等。
《文匯報》14日曾發表文章認為,煽暴派推別人子女上街「送死」,卻從不會讓自己的後代參與任何違法活動。他們顛倒是非、混淆視聽,根本害人子弟、戕害孩子,不顧學生前程和生命安危,犧牲年輕人充當他們的「政治棋子」。市民大眾必須看清,誰是令青少年誤入歧途的幕後黑手,不要再讓年輕人上當受騙,自毀前途。
此前報導:為了洗腦,都敢改名作了
來源:環球網/小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