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人士:通識科教材「消毒」是香港教育撥亂反正的重要一步

2020-08-28 新華社

新華社香港8月21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去年就高中通識教科書推出專業諮詢服務,近日多家出版社的修訂內容出爐。香港各界人士認為,一段時間以來香港通識教育科屢屢出現內容偏頗的教材,此次修正或刪減多處「有毒」內容,回應社會憂慮為學生提供優質教材,有利於讓通識教育科回歸教育專業,對培養青少年成為有見識、負責任的守法公民大有裨益。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盧文端表示,通識科教材是香港中學生常用讀物,一段時間以來其部分內容卻偏離教育宗旨,甚至淪為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煽動學生參與違法暴力活動的工具。他指出,教育局推出通識科教材自願送審服務,剔除「有毒」內容,修正偏頗觀點,有利於通識科教學回歸教育本位,幫助學生成為有見識、負責任的守法公民,對教育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也有重要意義。

對於有團體指責教育局就高中通識教科書提供專業諮詢服務屬「不專業」及「政治審查」,盧文端表示,教育部門對屬於普及教育的中小學課程教材負有把關責任,以確保相關教材符合教育本意及課程要求,這是國際慣例。他指出,一些無良業者和反中亂港教育團體長期假借通識教育之名,宣揚毒害青少年心智的激進政治思想,鼓動學生參與違法暴力活動,為一己政治私利,不惜毀掉青少年的前途,用心十分險惡。

長期關注通識教育的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表示,這次修訂反映出通識科課本存在多年的謬誤。她認為,這次修訂將清楚說明違法行為需承擔相應法律刑責,是正確提倡香港的法治精神。她呼籲各界未來仍要監察通識科教材,尤其是校本教材和考卷,以免學生遭偏頗教材「洗腦」。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過去部分教科書提及的一些反中亂港歪理,嚴重影響學生價值觀。從過去一年的社會事件可見,部分學生的法治意識薄弱,通識科教師必須清楚地向學生說明違法後果,令學生懂得守法。過去已有不少報導指出部分通識科教材有誤導性、內容偏頗,相關修訂可避免學生接收錯誤觀念。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方平表示,任何地方都有對中小學教材的把關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年輕人的正確觀念和思維需要從小加以培養。修訂通識科教材是推動通識教育「去毒」的重要舉措,有利於青少年正確、客觀地掌握分析社會時事的能力,建立正面價值觀。

港區全國青聯委員黃芷淵表示,為改善教科書品質、回應社會對部分通識教材內容的憂慮,教育局身為負責香港教育事務的部門,自然責無旁貸。教育局組織專業團隊,提供專業意見,再由出版社自行修訂內容,並不存在所謂「政治審查」。

香港教聯會副主席穆家駿認為,提升學生對時事的了解,本應是中性的,但如果課本內容會帶來誤解,甚至令個別師生走上非法道路,這絕對不是基礎教育應該做的事,他支持有關修訂。

香港資深通識科教師李偉雄表示,以往部分通識科書本內容受作者本身立場影響嚴重,甚至出現離題情況,教材送審有助避免內容錯誤,確保符合課程指引標準。目前有六家出版社參與自願送審,已包含中學通識科教材的大部分市場,學校將來選書時亦可以此作為考量標準。

李偉雄認為,這次教育局的教材諮詢服務屬自願形式,出版社現階段仍有自主權。未來仍要觀察一段時間,假如情況無改善甚至惡化,就應探討是否進一步強制送審。(完)

相關焦點

  • 改革通識科是香港教育正本清源重要一步
    新華社香港11月30日電 題:改革通識科是香港教育正本清源重要一步新華社記者改革通識教育,回歸育人本位,早已是香港社會的主流呼聲。改革通識科是香港教育進行系統性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一步,唯有通過刮骨療毒式的有力舉措,才能清除侵入香港教育肌體的各種病毒,避免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被人誘騙利用成為「政治炮灰」,才能逐步建立健全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培養出尊重國家、崇尚法治、懂得包容的現代社會負責任公民。
  • 日月談|教材「排毒」香港教育撥亂反正重要一步
    教材「排毒」,是香港教育走向正軌的重要一步,值得肯定。一直以來,香港通識教育教科書內容存在嚴重偏頗,成了香港教育的一大痼疾。去年「修例風波」發生後,香港社會要求檢視通識教育的呼聲不絕於耳。香港教育局和相關出版社接到大量投訴,反映教材充斥偏見,故意製造對立,傳播極端思想,甚至淪為反對派的「政治傳單」。翻開這些通識課教材不難發現,預設立場和煽動性內容充斥其中。
  • 豈容美化暴力言論再度荼毒香港學子
    僅以截至今年6月30日的數據看,香港涉「修例風波」被拘捕者已超過9000人,其中40.4%為學生。因此,廣大學生應吸取教訓、明辨是非,避免本該美好的前途毀於一旦。事實上,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的「家書」只是香港教育亂象的冰山一角。多年來,香港教育系統可謂百弊叢生。
  • 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必須根治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特區政府教育局隨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針對課程漏洞、教材混雜等飽受詬病的問題開出「藥方」,拉開了根治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的大幕。改革通識科,醫治教育頑疾,是香港教育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之舉。
  • 港臺腔:香港通識教育的「異化病」,得治!
    香港通識教材(圖源:網絡)近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特區政府教育局隨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針對課程漏洞、教材混雜等飽受詬病的問題開出「藥方」,拉開了根治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的大幕。改革通識科,醫治教育頑疾,是為香港教育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之舉。
  • 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必須根治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特區政府教育局隨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針對課程漏洞、教材混雜等飽受詬病的問題開出「藥方」,拉開了根治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的大幕。
  • 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必須根治(香江觀察)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特區政府教育局隨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針對課程漏洞、教材混雜等飽受詬病的問題開出「藥方」,拉開了根治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的大幕。
  • 用社交媒體湊教材,香港通識教育非改不可
    香港通識科教育一向備受詬病,近日「團結香港基金」發布研究報告,直陳教材欠監管、課程重論述輕內容等弊端。有識之士疾呼,這樣的「通識科」必須改變,呼籲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改革考評模式和高校招生辦法。這項由眾多專業人士參與的研究報告顯示,「通識科」的一大問題,就是教材中八成取材自偏頗煽情的媒體報導,更有四成來自真假難分的社交媒體信息,導致學生視野變得狹窄。社交媒體的可信度存疑,這是全世界範圍的共識,即使在成年人的世界,對這類信息也都要核實甄別。2019年英國路透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指出,一項對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顯示,只有23%的人信任社交媒體上的信息。
  • 用社交媒體湊教材,香港通識教育非改不可
    香港通識科教育一向備受詬病,近日「團結香港基金」發布研究報告,直陳教材欠監管、課程重論述輕內容等弊端。有識之士疾呼,這樣的「通識科」必須改變,呼籲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改革考評模式和高校招生辦法。這項由眾多專業人士參與的研究報告顯示,「通識科」的一大問題,就是教材中八成取材自偏頗煽情的媒體報導,更有四成來自真假難分的社交媒體信息,導致學生視野變得狹窄。
  • 香港通識教材作出修訂,刪除「煽暴」等表述
    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香港國安法的生效,讓香港社會走上了撥亂反正的道路。當然,反對派肯定會撿起所謂「政治審查」、「政治凌駕專業」之類的陳詞濫調批判一番。有香港教育界人士就嘲諷稱,反對派衡量課本教材乃至課程「專業」與否的唯一標準,就是只看有沒有包含他們的政治關注點和各類政治文宣口號。有,就算「專業」;沒有或者不如其意,就說「不專業」。這與其說是專業判斷,不如說是政治判斷。
  • 香港通識教材作出修訂,刪除「煽暴」等表述
    其中「今日香港」單元的修訂最為明顯,包括刪除、修改「煽暴」表述、修訂多幅諷刺漫畫等,並指出違法行為須承擔法律刑責。  這次修改可讓煽動「港獨」、暴力的言論在校園絕跡,並增加學生對於國家的認同與歸屬感。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香港國安法的生效,讓香港社會走上了撥亂反正的道路。
  • 人民日報評論:用社交媒體湊教材,香港通識教育非改不可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香港通識科教育一向備受詬病,近日「團結香港基金」發布研究報告,直陳教材欠監管、課程重論述輕內容等弊端有識之士疾呼,這樣的「通識科」必須改變,呼籲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改革考評模式和高校招生辦法。
  • 用社交媒體湊教材,香港通識教育非改不可 | 人民銳見
    香港通識科教育一向備受詬病,近日「團結香港基金」發布研究報告,直陳教材欠監管、課程重論述輕內容等弊端。有識之士疾呼,這樣的「通識科」必須改變,呼籲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改革考評模式和高校招生辦法。這項由眾多專業人士參與的研究報告顯示,「通識科」的一大問題,就是教材中八成取材自偏頗煽情的媒體報導,更有四成來自真假難分的社交媒體信息,導致學生視野變得狹窄。
  • 人民銳評:用社交媒體湊教材,香港通識教育非改不可
    香港通識科教育一向備受詬病,近日「團結香港基金」發布研究報告,直陳教材欠監管、課程重論述輕內容等弊端有識之士疾呼,這樣的「通識科」必須改變,呼籲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改革考評模式和高校招生辦法。  這項由眾多專業人士參與的研究報告顯示,「通識科」的一大問題,就是教材中八成取材自偏頗煽情的媒體報導,更有四成來自真假難分的社交媒體信息,導致學生視野變得狹窄。  社交媒體的可信度存疑,這是全世界範圍的共識,即使在成年人的世界,對這類信息也都要核實甄別。
  • 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科教材,刪除錯誤內容,突出強調這一點
    有香港評論認為,此次通識科教科書的修訂雖仍有不完善之處,但畢竟是一種進步,也從側面反映出香港國安法的威力。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在談到「本地」與「本土」字眼的區別時稱,後者涉及與內地隔絕的政治含義,不過課本應該解釋兩者有何異同,「現在避而不談,他日主張港獨的人改稱『本地』,到時課本怎麼辦?」
  • 香港通識教育的「異化病」,得治!
    原標題:香港通識教育的「異化病」,得治!香港通識教材(圖源:網絡)近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
  • 教材「排毒」只是開始,香港「教協」抹黑也沒用
    近日,香港多個出版社公布新修訂的通識教育教科書,其中刪去或修正了數十處錯誤或具有政治煽動性的內容。一直以來,通識教育教科書因內容存在嚴重偏頗而飽受詬病,是香港教育的一大痼疾。去年「修例風波」暴發以來,對這類「毒」教材進行修正的呼聲愈加高漲,香港教育局推出專業諮詢服務,為出版商提供專業建議,推動提升教材質素,落實課程宗旨和目標。如今看來,相關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通識教育撥亂反正邁出第一步。
  • 熱評丨「救教育」就是「救香港」
    自去年「修例風波」以來,越來越多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意識到應全面檢視教育,尤其是飽受詬病、內容偏頗的「通識科」教材送審的必要性。香港教育局去年提出為「通識科」的教科書提供自願「專業諮詢服務」,經香港教育局閱覽內容後再作修訂。17日,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陸續上傳修訂後的勘誤表,修訂後的教材大多將「公民抗命」、「違法達義」這類過於政治化的內容刪減,並加入參與違法活動的後果。
  • 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科教材 刪錯誤信息、強調遵紀守法
    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科教材,刪除錯誤信息、突出強調遵紀守法【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高中核心科目之一的通識科教科書,以往經常被批評內容偏頗。17日,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陸續上傳修訂後的勘誤表,被發現刪除了很多錯誤以及有爭議的內容。
  • 香港通識科檢討報告仍堅持「必修必考」,被批:換湯不換藥,沒涉及...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的通識科教育爭議自「修例風波」爆發以來持續發酵,前特首董建華形容通識科失敗,建制派要求評分改為及格和不及格。專責小組完成歷時近3年的檢討,22日提交長達46頁的報告,在香港社會引發巨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