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網上近日流傳一篇印有「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陳震夏中學」校名的閱讀材料,內容為已故作家張愛玲的散文《打人》,但標題卻被改為《警察打人》。香港《文匯報》等港媒14日報導稱,煽暴教師企圖通過教材向學生洗腦、灌輸仇警思想,有網友也狠批這種行為「可恥至極」。對此,校方承認政治敏感度不足,深感歉意。此外,《大公報》還注意到,該校早前曾有兩名學生因參與暴亂被捕。
據《文匯報》《大公報》等港媒12月14日報導,該閱讀材料為張愛玲散文《打人》,但該文的標題被刻意改為《警察打人》,被質疑是滲透式仇警「文宣」向學生「洗腦」。
對此,陳震夏中學表示,相關教材是該校委託星凱出版社有限公司所製作的校本閱讀練習,由2016年沿用至今,其中的篇章,包括標題的修改,均為上述出版社所建議,主要供學生作自學之用。
報導稱,對於為何出現仇警標題,校方辯稱是在製作有關教材時政治敏感度不足,並對此致歉,又表示將密切跟進。《大公報》在報導中還提到,該校兩名低年級學生於11月下旬涉參與香港馬鞍山廣場一宗相關的刑事毀壞案被捕。
對於校園再度出現仇警教材,香港教育局表示,已初步向學校了解情況。教育局又稱,會與學校保持緊密聯繫,並因應情況嚴肅跟進,包括停用有關教材。教育局稱,教師在選取學習材料時,必須秉持專業精神,不應受個人政治立場影響,如有關教師被證實有專業失德,教育局可根據《教育條例》採取行動,嚴重者可被取消其教師註冊。
報導稱,有香港網民在網上留言,稱教育局應該嚴格審批教材。也有人說:「看到題目及上文已經憤怒火起」。不少網民狠批有「黃師」企圖將教育政治化,並表明會向學校及教育局投訴。網友「Wendy Hon」認為,這反映了「香港教育出問題是事實」。「Vian Cheung」則狠批涉事教師「自己有病,還要傳染他人,行為可恥至極」。「Vincent Wong」形容:「不少老師已失智,有些已變態,學生一定更多出問題。」
此前,香港還一度傳出「毒教材」的消息。《大公報》10月24日報導,一份來自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中國歷史科九年級閱讀材料《為什麼中英爆發鴉片戰爭?》在網上流傳,其內容聲稱鴉片戰爭源於中國和英國出現政治、貿易體制及司法制度衝突,但隻字不提英國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白銀外流、鴉片毒禍令中國人沉淪,反批中國「傲慢」,疑將戰爭合理化,令人憤怒。
當時有不少市民感到震驚,有人在社交媒體留言怒問,「鴉片戰爭裡的鴉片呢?」香港教評會主席何漢權曾表示,「無徵不信,孤證不立」,教材中不提19世紀大英帝國的霸道、東印度公司的橫行、重商主義的貪婪、殖民主義的跋扈,而試圖得到「中國被打是理所當然」的結論。他認為,歷史科在整理文件、文獻上有嚴格的要求,不是提供如此單薄的材料,將一些講述「中國如何黑暗」的個人看法放進教材內,這樣實在有欠專業。
香港警方曾在12月9日公布,6月至今已有6000多人被捕,而被捕者中學生人數為2393人,約佔四成,其中有946人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被捕學生所涉及的罪行包括暴動、非法集結、傷人、縱火、刑事毀壞、藏有攻擊性武器、襲警及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等。
《文匯報》14日發表文章認為,煽暴派推別人子女上街「送死」,卻從不會讓自己的後代參與任何違法活動。他們顛倒是非、混淆視聽,根本害人子弟、戕害孩子,不顧學生前程和生命安危,犧牲年輕人充當他們的「政治棋子」。市民大眾必須看清,誰是令青少年誤入歧途的幕後黑手,不要再讓年輕人上當受騙,自毀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