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點多,天還沒亮,63歲的張桂梅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夜色中傳來她的「魔音」:起床嘍,姑娘們,快點兒,還有兩分鐘就上課了。
喊學生起床
張桂梅對《面對面》節目主持人董倩說:「她們喊我『魔鬼』,有人喊我是『周扒皮』,半夜雞叫。」
她不是校工,她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招收的是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後,無法繼續求學的山區女生。張桂梅稱呼這些貧困山區的女生為「大山裡的女孩」。
2008年建校至今,共有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兒,從華坪女高走進大學,綜合上線率100%。2019年有了更大飛躍,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
對於這樣的傲人成績,主持人董倩問:「您滿意嗎?這樣的一個成績。」
張桂梅的回答卻是:「不滿意」。她雙眼閃著憧憬的光,說:「我想讓孩子們全部上一本,或者是雙一流,我還想讓她們上最高目標,上清華北大,我想要山裡的孩子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
張桂梅與學生們
成名思是今年畢業班的學生,她的同齡人已經結婚嫁人,甚至生小孩了,讀書改變了她的命運,更準確的說,是張桂梅改變了她的人生。
張桂梅的人生軌跡原本與這些女孩毫無關聯,一場關乎於生命的變故改變了這一切。
張桂梅祖籍遼寧,17歲到雲南支邊,然後跟著丈夫在大理喜洲鎮第一中學任教。本以為自己將在丈夫的老家喜洲鎮度過餘生,萬萬沒想到,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她離開了這個傷心地,去了麗江市華坪縣的民族中學任教。
張桂梅與丈夫
厄運一個接一個,張桂梅在華坪還沒待滿一年,就查出子宮裡有個5斤重的肌瘤。由於之前給丈夫治病花了不少錢,她已經沒多少積蓄了。
張桂梅覺得自己活不長了,從醫院到學校短短的路,她走了很久很久,「生與死的這種抉擇,很糾結,很糾結,很難過,很難過。」
張桂梅的病驚動了學校老師,甚至縣長,他說:「張老師,你不需要怕,我們再窮,也會救活你。」縣裡開婦代會的時候,為張桂梅發起捐款。山裡一位婦女身上只有5塊錢,本來是留著做路費的,結果她把錢都捐了。
從死亡線上重回人間的張桂梅,心懷感恩,全情投入教育工作,但她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女孩子讀著讀著就不來了。她去大山裡家訪,這才知道十幾歲的女孩竟然被嫁出去了。
資助孩子們讀書
張桂梅找了村幹部,去跟家長溝通,要把孩子領走,她承諾由自己出錢供孩子讀書和生活。
就這樣,張桂梅節衣縮食,保住了自己班的50多名學生,他們沒有一個因貧困交不起學費而輟學。
2001年,張桂梅成為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院長兼教師。這些孩子都叫張桂梅「媽媽」,她們中有一部分是被遺棄在福利院的健康女嬰。
有著多年的從教經歷的張桂梅,看著這些健康卻被遺棄的女孩,萌生出辦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
她的初衷是打破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女兒的惡性循環,因為只要接受教育,有了文化,就不會丟掉自己的女兒。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
張桂梅自豪地告訴主持人董倩:福利院裡有一個被遺棄的女孩,現在已經從浙大畢業了,生了個女兒,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教育得也好。
知識可以改變三代人
這是後話,當時她這個全免費女高的想法,被大家認為太瘋狂。2002年,張桂梅為這個瘋狂的想法,開始採取行動。
既然華坪教育經費緊張,那就自己去募集唄!她對記者說:「當時我很傻的,我想這個事情是個好事兒吧,只要我提出來,你肯定會支持,我跟你要,你肯定會給一點唄。」
張桂梅把身份證、優秀教師證,對她的報導,以及所有證件,都帶在身上,滿大城市去要,就跟乞丐一樣。
她對別人說:我想辦一所學校,你能不能支持個5塊、10塊,就算2塊都行。
別人的回應是:騙子,好手好腳的你不幹活,普通話還會說,戴個眼鏡出來騙錢花。
從2002年到2007年,張桂梅利用寒暑假,堅持每年到外地籌款,但是總共只要到1萬元。就在她打算放棄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張桂梅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十七大代表,去北京開會。巧了,她穿著一條破了洞的褲子參會時,被新華日報每日電訊的記者逮著了。
其實,縣裡給了她7000元買衣服,結果她拿這個錢買了電腦。而褲子上的洞,是因為去山裡家訪,給磨破了。
沒想到,張桂梅大打折扣的形象,卻變成了好事。第2天,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文章見報了,她辦校的想法獲得了全國的支持。
《我有一個夢想》的報導
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建校,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
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張麗梅擔任校長,16名教職員工主動加入。
華坪女高建成
華坪女高首屆招收了100名女生,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看著這些女孩子們坐在課堂裡,張桂梅高興啊,讓她始料未及的是,由於沒有設置入學門檻,學生們的成績很糟糕,有的學生竟然得從小學、初中開始補起。
其實對於孩子和家長們來說,不出錢就有書讀,能拿個高中畢業證書,已經很開心了,如果能考個職大就更好了。所以,對張桂梅來說,華坪女高沒有升學率的壓力。可如果僅僅是為了讓女孩有書讀,有必要花那麼大力氣,辦這個高中嗎?
張桂梅說:「我去家訪,人家祖祖輩輩第一個高中生在我們這兒,我們這不收費,人家來讀了。她的爺爺奶奶說,我姑娘讀高中了,我們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這個知識在山裡人心裡是什麼份量?」
家訪
回校後,張桂梅把老師們集中起來,給他們定指標:最少二本,不幹就辭職走人。這個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不少老師打了退堂鼓。半年時間裡,17名教師有9名提出辭職。
但讓張桂梅更挫敗的是,有6名學生當了逃兵。她去找孩子們回來,卻被家長罵。
家長說:我們家沒錢,借不到錢。
張桂梅說:別管怎麼著,你沒錢,你得跟我走,拿個高中畢業證也是好的嘛。
學生說:老師講課,我聽不懂。
張桂梅說:不怕的,咱慢慢學,一個字一個字,一道題一道題學起。
就這樣磨了半天,才撈回來2個。張桂梅堅定地說:這剩下的96個,怎麼我都不讓她們走。
可是,老師只剩下8個了,教學工作近乎癱瘓,縣裡決定把學生分流到其他高中,依舊全免費。眼看所有的付出和努力,即將付之東流,張桂梅心灰意冷,但是再不舍,又能如何呢?
張桂梅整理資料,準備交接,忽然,她眼前一亮,原來這8名教師中,竟有6名黨員。她把這6名黨員召集在一起,說:「如果在抗日戰爭年代,這個陣地上只要還剩1個黨員,這個陣地都不會丟。我們是6個黨員,能把這塊扶貧的陣地給黨丟掉?你們說怎麼辦吧?」
張桂梅畫了一面黨旗,把誓詞寫在上面,大家一起重溫入黨誓詞,還沒宣誓完,大家全都哭了。
接下來,老師們豁出命了。張桂梅說:「我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男老師結婚,儀式辦完,馬上回來上課。一個女老師做腫瘤手術,說:『只要醫生說,你能穿衣服,我就回來,我不請假』。」
張桂梅對學生們在時間分配上,更是嚴苛。5點多起床,夜裡12點後睡覺,3分鐘內從教室趕到食堂,吃飯不超過10分鐘。
與時間賽跑
同時,孩子們開始拼命刷題,沒辦法,雖然看得老師們也心裡難過,但拼了。不這樣,學生們怎麼考上浙大、川大、武大?只有拼了,才有可能!
2011年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參加高考,這群小學、初中基礎的孩子們,綜合上線率達100%,本科上線69人。這份華麗的成績單,讓所有人驚嘆不已。
奇蹟不止於此,此後,華坪女高連續九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一本上線率從首屆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全市第一。建校12年來,共有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兒,從華坪女高走進大學。
在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垮了。她患上了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1種疾病。
張桂梅的身體垮了
6年前,她因為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從一線教師,轉為後勤。
張桂梅校長,每天的工作是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吃飯、做操,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還要趕走路上的蛇。
這就是張桂梅的全部生活。
她沒有家,12年來,蝸居在學校三樓的學生宿舍裡。這並不是單間,只是其中一個床位,還是靠著門的床位。因為一旦有什麼事兒,她可以第一個跑出去,為孩子們擋點兒什麼。
張桂梅的床位
每年寒暑假,張桂梅都堅持進山家訪,她希望能招收更多山裡的女孩,用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
12年來,張桂梅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等40多項榮譽稱號。她把全部獎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資累計100萬元,全部捐給山區的孩子們和教育事業。
張桂梅說:
我覺得我再難,我辦這個女高都是對的,我就把命搭上都是應該的。
不管怎麼著,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還是少,畢竟她們後邊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
用命辦校
張桂梅奉獻的是全部金錢、全部時間、全部精力,更是全部生命。
張桂梅靠一人之力,一次次逆風而行,力挽狂瀾,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63歲的張桂梅,看上去皮膚暗淡而憔悴,但她眼中的光華,卻光芒四射。她燃燒了自己,高擎著生命火把,死命把1645名即將為人婦、為人母的女孩,拽到了光明燦爛、美好幸福的人生路上。她拯救的不僅僅是1645名女孩,而是1645個家庭的三代人。
人,該活成什麼樣?不管怎樣,活出自己生命的價值,才不負此生!
—— END ——
我是@閱深情感塢,教師/企業高管/講師/籤約作者。歡迎關注我,我們可以聊聊情感的困惑,談談生活的苦悶,事業的艱難。我會給你解惑、鼓勵和支持,這裡是汲取能量、溫暖人心的情感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