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泛舟,人間清歡
這是書語人間為你解讀的第559本書
《在辦公室外思考》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在辦公室外思考》。
這本書的副標題叫做「活用另外8小時,做自由空間裡的高產者」,是一本專門幫助自由職業者和創業者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書。
你如果發現自己總是糾纏於種種瑣碎的事項中,忙忙碌碌了一整天,得到的只是微薄的薪水與對工作的厭倦、疲憊,
那麼,這本書便能夠幫助你重新建立起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平衡工作與生活中的產量、質量、效率與壓力,最終成為工作的掌控者~
現在,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01.
尋找你的理想工作節奏
你的輸出效果,既取決於你輸入量的多少,也取決於你輸出時間的多少。後者雖然是可以通過練習來提高的,但一旦投入時間過久便會很容易產生厭惡情緒。
比方說,你如果發現自己在工作的時候,經常性地感到厭煩,提不起興趣,想要好好地出去放鬆一陣子,那麼很大可能便是因為你陷入到了工作倦怠期。
這時,你除了要安排對著電腦奮筆疾書的時間,更要為自己安排休息的時間,為下一次全情投入做好準備。
那麼,具體來說,你都可以做些什麼呢?
首先,是尊重自己的極限。
事實上,制定每日目標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容易犯一個錯誤,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給自己設定過高的目標。然而,一旦任務過多,你便會很難以去集中注意力,缺乏動力,完成清單上的效率也會隨之下降。
因此,你除了要制定計劃,更要根據計劃的完成情況,去評估自己的實力,然後去做出選擇。這樣,你才有可能持之以恆地完成計劃,到達你為自己制定的最終目標。
其次,是勞逸結合。
不讓拖延發生的最好方法,便是不讓自己對接下來的任務產生不適的感覺。
一般來說,你若是總是催促著自己不斷向前,往往會更很容易因為「報復性放縱」讓自己的努力功虧一簣。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勞逸結合,即「主動安排,好好地享受你休息的時間」,無論是與家人在小區裡散步、與朋友聚餐,還是坐在床上翻看一本你喜歡的書,等等。
最後,是增強你的動力。
你的動力有90%都源自你對工作的熱情與是對實現目標的強烈欲望。一份你熱愛的工作是你最好的動力,因此,你應該做的是在反覆嘗試中找到一份你無法不去做的事情,即,你生命的使命感。
如果暫時做不到這一點,你不妨利用這3個改變環境的小竅門,來打造出最能夠激發你工作熱情的辦公環境:
另外,將目標寫在紙上,放在你一眼便能夠看到的地方,也能夠提高你的效率。
02.
學會偷懶
許多人都以為變成工作狂便能夠實現高效工作,但事實恰恰相反,真正的高效應該是把時間都花在刀刃上,拒絕浪費。
因此,無論是在公司裡,還是在家工作,你都需要選擇性地「偷懶」,節省出時間來做那些真正對你重要的事情。
具體來說,建議如下:
第一點,是利用任務分類法,分清主次。
現在,你需要把你手裡的任務分為三大類,分別是:
雖然,大多數人都會把精力和時間安排在第一類任務上,但是你真正應該在意的是第二類和第三類任務,尤其是第三類,因為你如果現在不儘快做完它們,那麼它們將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讓你覺得不舒服。
因此,那些太過遙遠的目標就先暫時放一下吧。
畢竟,你的未來是會發生變化的,沒有人會告訴你接下來1年、3年、5年乃至10年會發生什麼。這些計劃由於離你太過遙遠,往往很難喚起你的注意力,或是給你帶來繼續下去的成就感。
與其如此,你還不如先專注在那些你能做到事情上呢~
第二點,是忽略「孤兒」任務,集中精力在承上啟下的項目上。
所謂的「孤兒」任務便是那些與任何一個項目都沒有緊密聯繫的活動,比如,寫博客,每周採訪一個人(你若是正在構思一本訪談錄除外)。這些都是獨立的活動,做與不做都不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
因此,你應該避免來自它們的幹擾,多去做那些你在意的事情。
第三點,是明白人和人是不同的,別人在意的未必是你應該去在意的。
我舉個例子,你現在是大四的學生,還差一份畢業論文才能夠順利畢業。那麼,對你來說,最重要的肯定是完成這份畢業論文,然後拿到畢業證,給自己大學4年生活一個交代。
至於你朋友談到的合夥創業,或是去投資XX,很明顯就不是你現在的首要任務。你若是連完成論文都感到有些吃力,那便要拒絕對方的要求,先做好自己事情。
03.
增強你的創造力
成功源於天賦與有效的努力。對,是有效的努力,不僅僅是「努力」。
舉個例子,一天給自己布置1000字的寫作量,這固然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但若每天都要消耗你3小時以上的時間,或是讓你覺得很痛苦,那麼,大概率是你現在的能力根本不足以完成一天1000字的文章,這時你要做的,便不是逼著自己去寫,而是去積累素材,然後從50、100字開始,慢慢練起。
因此,接下來,你將看到其他有助於你提高你工作效率與創造力的方法,分別如下:
無論是完成一本小說,還是一篇方案,都可能會遇到創意障礙,你會發現自己的效率急劇下降,常常坐在電腦前好幾個小時,都寫不出一段讓你自己滿意的文字來。
這時,你要明白,創作包括了兩個部分,分別是創造的工作流與摧毀的工作流。
前者即產生新想法的過程,它需要你保持足夠的樂觀,願意去接納那些看上去還不夠完美的文字;後者則要求你戴著放大鏡去觀察你寫的內容,以批判的眼光去判斷哪句話,甚至哪個詞語可以被刪減掉,或是替換為別的詞彙。
因此,你在工作的時候,不妨把工作一分為二:
在創作的時候,鼓勵自己儘量地去寫,寫成什麼樣都OK,因為你的目的是把你大腦裡的思維轉換成文字;然後,在摧毀的時候,在對你的文章進行精雕細琢。
這樣,便能夠有效地改善寫作中的卡殼了。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便是前期積累對後期輸出的重要性。
因此,你假如需要做大量的輸出,平日裡便要進行廣泛的、跨學科閱讀,去接觸不同人的不同看法,然後觸類旁通,寫出你自己的東西。
此外,拓展信息來源同樣是一個增加你知識面的方法,你可以訂閱你感興趣的博客,或是結交與你成長、生活環境都不同的朋友們~
3. 循序漸進地訓練
以最小的數量開始,然後堅持下去,直到形成習慣。
04.
馴服網際網路
對於想要提高效率的人來說,網際網路可能是最大的障礙。
它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可思議的益處,但也讓我們很難保持專注,比如,在工作時因為同事、客戶頻繁發來的信息,反覆地被打亂,耽誤了許多時間。
那麼,你該如何建立起健康的網絡習慣,挽回75%的被虛度的時間呢?
第一點,是在固定時間查收微信與郵件。
這個時間以外,暫時不查閱信息,與這個世界暫行保持「失聯」狀態。
第二點,是限制上網時間。
比方說,一有時間便打開手機,到每天給自己1-2小時上網時間,規定外的時間,非緊急情況,不碰手機與網絡。
第三點,是在需要保持專注的時候,斷掉網絡,
如,把手機開到飛行模式、關掉電腦裡的wifi等等,來打造一個無網絡工作平臺。
以上,便是全書內容。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