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博物館美育課走向

2020-08-27 美育青少年

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在中國,少兒美育近幾年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美育是欣賞美、感知美、創造美的過程,社會美育、學校美育、家庭美育是美育的三大組成部分,其中社會美育是讓美育面向大眾的時代需求。

博物館作為社會美育實施的重要場所,其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的特點,尤其適合少年兒童「浸潤式」的學習。博物館美育顛覆了我們過去「參觀-聆聽-接受」的教育模式,更強調體驗、感知、參與。

作為在北京英園所舉辦的中英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動中的一個小部分,此次展覽和相關論壇所展示的普通小朋友和特殊小朋友的作品均為藝術公益項目,所有作品都將展示美育對兒童們的思想培育和公眾審美方面的社會價值和重要意義。

2020年8月18日上午10:30-11:30在北京坊英園The British House一樓,《美育青少年》特別舉辦了一場《博物館美育公益論壇》,邀請了四位美育理論及實踐的專家共同探討博物館美育的現狀與困境,在論壇現場嘉賓還與參觀展覽的家長和小藝術家們進行了互動交流。

嘉賓介紹:

小米-愛因思心理創始人,WABC藝途學院藝術療愈培訓顧問

崔林娜-艾米孤獨症基金會發起人

朱夢恬-星心牧歌創始人

劉婧姝-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公共教育部專員

鄭芊芊-美育時代課程負責人、博物館美育資深專家

華林-英園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美育論壇發起人

謝慕-資深媒體人,《青少年美育》總編輯,全國多個少兒美術展覽評委,原雅昌藝術網總編,美育論壇發起人


指導單位: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少兒美育文化發展專項基金

特別鳴謝:北京市體育基金會、艾米孤獨症基金、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美育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英園The British House、《美育青少年》自媒體平臺、星心牧歌


論壇嘉賓們探討了三個主要的問題:

一、中國社會美育的現狀;

二、博物館公共教育對促進普通兒童及特殊兒童成長的現狀與困難;

三、藝術博物館的美育前景與發展空間。

小米 愛因思心理創始人 WABC藝途學院藝術療愈培訓顧問

一、藝術療愈和普通美術教育有本質區別


小米老師作為藝術療愈領域的探索者、踐行者,跟現場來賓較為深入的探討了視覺藝術療愈對服務特殊兒童群體及普通大眾的價值。藝術療愈通過非語言的藝術方式 ,通過視覺藝術的形式如繪畫、雕塑、手工等,讓藝術更貼近人的情感。

藝術療愈惠及大眾,但藝術療愈和普通美術教育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藝術療愈更多的是提供一種安全、接納的環境,它不關注藝術表現的技法,更注重個人的內心表達;它重過程,不評判作品的美與醜、對與錯,試圖通過作品來感受創作者的反思與思想的延伸。

小米老師在此次論壇中還與大家分享了很多自閉症兒童的藝術作品,我們看到了在藝術的陪伴下,通過藝術的療愈,這些兒童開始越來越勇敢的表達自己。

鄭芊芊 美育時代課程負責人 博物館美育資深專家

二、未來博物館美育課具有實驗性、當代性、開放性、教育性

美育時代課程負責人鄭芊芊老師從博物館美育課程的策劃、實踐以及對博物館美育對促進兒童成長價值的角度,與來賓進行分享。兒童在博物館的美育課中可以培養審美、增加藝術經驗、形成立體化的思維模式、建立規則意識。

在博物館美育課的實踐中,兒童對藝術的即刻反饋才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最後鄭芊芊老師還表達了關於對未來博物館美育課程定位的思考,即課程應具備的四種屬性:實驗性、當代性、開放性、教育性。

當代藝術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動手操作的美術課,也不是學習藝術理論、技法的造型課,而是以「人」作為主體,透過藝術行為與活動,範圍涵蓋生活全領域、刺激人與環境的溝通與對話,探索人與生存環境層層關係的思考過程。

劉婧姝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公共教育部負責人

三、美術館通過「在藝術現場」啟發孩子認識藝術的更多可能性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公教部劉婧姝老師跟來賓分享了基於美術館的展覽進行的兒童藝術課程的開發。

美術館強調通過「在藝術現場」的美育課啟發孩子認識藝術的更多可能性。同時,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還積極探索公教活動的更多維度,例如不以展覽為依託的傳統節日及中國非遺項目的公教課,使美術館的公共美育職能發揮到最大化。

美術館是一個更專業的、更能沉浸體驗藝術的場所。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希望能與更多特殊兒童教育機構展開長期的合作,以提升場館的社會美育價值。

在此次活動過程中,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少兒美育文化發展專項基金與MeWater萌之源礦泉水達成了關於捐助支持特殊兒童的美育事業的意向協議,雙方代表在現場籤署了相關的備忘錄。

論壇現場圖片

參與單位介紹:

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少兒美育文化發展專項基金

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於1988年,是由文化部主管、民政部註冊的全國公蔡型非營利組織。中國民基會成立20年來,在國家有關領導和各級政府的關懷下,在海內外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為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復興、為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努力。

北京市體育基金會

北京市體育基金會成立於1984年,屬於公募基金會,體育慈善組織。2017年開始設立艾米孤獨症基金,以著力打造『讓體育打開孤獨的世界』為特色,通過組織各類相適宜的體育運動項目,幫助孤獨症兒童改善體能調整身體的協調性,從而促進主動融入社會的能力。並積極探索多元的方式、方法為孤獨症人群搭建通往社會的橋。

英園The British House

英園是在中國首個集成英國最佳傳承和創新品牌的英式生活體驗O2O平臺,集近百種英國傳承與新銳品牌、文化項目交流、英式餐飲美食和教育培訓顧問等各方服務。英園位於北京天安門南側約1000平米的旗艦店是一個充滿英國情調的社交空間,目的地式消費概念,選購英國皇家御準品牌,享用正宗英國下午茶,通過多樣的活動,如時裝秀、研討會和文化藝術展覽,全面享受有文化特質的休閒生活,零售新浪潮,線上線下結合情景化銷售,多數品牌為首次進入中國的優秀英國品牌,從食品到晚禮服,旗艦店二層為中國首家哈羅德下午茶室,提供原汁原味的下午茶和家庭式的美味西餐。

愛因思心理

愛因思心理成立於2015年,擁有專業的心理健康、藝術療愈師資團隊,旨在為家庭、學校、社區、企業、醫院等不同領域的成員提供專業的心理健康和成長賦能的定製化服務。讓更多的人經由自我覺察、有效溝通、思考學習而實現更為豐盈愉悅的成長。


星心牧歌

星心牧歌是一個針對全年齡層心智障礙人群的機構。機構結合農場的天然優勢及農療的相關知識,以農場療愈為基本產品形態,推出覆蓋特殊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農場體驗課程,親子營地,讓該類人群享受大自然的積極療愈;獲得農業相關技能的培訓,提供庇護性就業,減少特殊人群在主流環境中所遭受的歧視;為家長們提供喘息服務,減輕特殊人群家庭的經濟及精神壓力。通過系列活動,星心牧歌建立了一個集專業性、影響力和落地性的農場療愈服務生態體系,在這個安全並且可預測的生態體系中,特殊人群獲得了來自自然的積極療愈,學會了農業技能,家長們得到了喘息,大眾更加了解和接納這類人群;這裡沒有「特殊」,沒有「標準」,只有獨一無二閃閃發光的個體,在大自然中,獲得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

論壇回放:

https://www.yizhibo.com/l/6Xb6fbt1zosfdDME.html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青少年美育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工作人員

相關焦點

  • 從繪本走向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兒童歷史百科繪本》系列圖書 為了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帶領孩子走進博物館,希望孩子能在博物館裡學習歷史知識
  • 現代化視野下中國博物館的未來發展
    在中央戰略安排中,「中國夢」「現代化」「領先的」等關鍵詞,清晰勾勒出中國博物館未來30年的發展走向。中國博物館在「現代化」牽引下,未來發展將呈現出以下結構性特徵。發展方向凸顯中國化。博物館發源於西方,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中國博物館在發展中烙有西方的印跡。進入新時代,影響中國博物館發展的外部和內部環境發生變化。
  • 美術寶這14節免費公益美育課,讓孩子足不出戶了解疫情
    其中少兒美術教育的"美術寶1對1"也為3~8歲的孩子推出了免費的美育課,美術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孩子開設了14節免費公益美育課,通過畫畫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疫情,學習防控疫情的知識。這不僅能夠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還能夠增長孩子的知識,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 【探索未來博物館】卡爾丹頓2021春夏新品來襲,三大系列釋放未來能量
    本季從「FUTURIUM」這一再生詞獲得靈感,以「探索未來博物館」為主題,創意探索品牌全新的形象和產品。「FUTURIUM」為「Future」+「Museum」的英文縮寫,賦予經典與未來兩種時態:館中現有的人文藝術曾經也是過去的未來,而未來在今後也終將過時。唯有我們一直保持永不停止的時尚暢想和無限探索方能走向未來。
  • 探索未來博物館的教育方法論
    探索未來博物館的教育方法論作者 | 姚暢摘要:博物館教育在履行保護和傳承人類社會的多元文化及多彩環境這一共同使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今時代的新形勢給博物館帶來了成績和進步,也帶來了挑戰。博物館在未來的社會分工中,必將在大眾化教育中承擔更重要的任務,教育價值被期待更充分地開發利用,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行「鄉村,未來」展覽
    2月19日,在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人們觀看「鄉村,未來」媒體預展。 「鄉村,未來」展覽將於2月20日至8月14日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正式展出,展覽通過展板、實物、視頻等多種方式,關注世界上城市以外地區發生的深刻變化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
  • 中國政治未來走向
    中國政治未來走向——兼論全面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作者:秦宣  摘要: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關鍵詞:中國; 政治發展; 改革; 走向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中,對如何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做了十分詳盡的規劃,從而引起人們對中國未來政治走向的關注。
  • 中國航海博物館黨委書記張東蘇一行調研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7月8日下午,中國航海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兼海專委主任委員張東蘇,海專委秘書長、學術研究部(藏品保管部)主任武世剛,辦公室副主任曾凌頌等一行4人來到位於徐匯校區的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調研,檔案館館長、黨史校史研究室主任張凱,檔案館副館長丁東鋒,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劉岸冰參與座談接待。
  • 2020 培生-走向未來校長年會精彩回顧
    ★ 走向未來向校長們展現了教學自動化3.0-5.0的全新面貌,闡述課程的發展與迭代。★ 走向未來全系列課程的數位化升級、以及新課程的推出,獲得了校長一致認可和關注未來課程差異主要在於數位化,校長們分別體驗了教學自動化3.0-5.0。
  • 國際博物館日|上海每16萬人將有一博物館,未來如何看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結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未來博物館會發生一些什麼變化?「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從上海市文廣局獲悉,上海正在努力打造「每16萬人一座博物館」的目標;博物館連接的社會價值正在被人們重新認識;隨著高科技在博物館中的廣泛應用,未來館內重要藏品都可以通過掃碼閱讀。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已備案博物館125座,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 甘肅省推行館校聯合資源共享教育方式 吸引校園「流量」走向博物館
    原標題:我省推行館校聯合資源共享教育方式  吸引校園「流量」走向博物館  課堂無處不在,除了在校園內,還可能在博物館。
  • 吸引校園「流量」走向博物館 甘肅省推行館校聯合資源共享教育方式
    吸引校園「流量」走向博物館  我省推行館校聯合資源共享教育方式  中國甘肅網12月9日訊
  • 北京文博 | 「博物館,有範逛」,帶你逛兒童節裡的博物館
    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
  • 打開圍牆的高校+博物館,未來可期
    圖為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啟動向國內外公開徵集歷史、文化、藝術與科技等方面的文物之外,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還與上海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陝西省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籤訂了戰略協議,將引入各大博物館的展覽。
  • 要蓋親子體驗博物館 蘇貞昌發表未來構想
    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分享他參考日本大阪及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經驗,並宣布未來想要在新北市,打造一座親子體驗博物館,滿足家長與孩子的需求。自稱博物館達人的蘇貞昌,在政策記者會上,發表他對未來的親子政見,借鏡日本大阪以及波士頓的兒童博物館,蘇貞昌宣布要打造島內第一座親子體驗博物館。
  • 國際博物館日 快來武侯祠邂逅「傳統」與「未來」
    讀懂一座城,從看博物館開始。每座博物館,都有屬於自己的神秘故事。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成都各大博物館免費參觀,並且活動很多,你去了哪些博物館,看了哪些展覽?紅星新聞了解到,成都幾大熱門博物館今天早已是人山人海。 武侯祠博物館現場 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人氣到底有多高?
  • 張志勇:未來社會已至,走向未來學校將迎來十大變革
    在人工智慧革命下,未來社會已經來到我們身邊,未來學校已經破殼而出。未來學校不是對今天學校的推倒重來,而是從今天的學校出發、通過逐步變革實現的。從今天的學校出發,走向未來學校的變革路徑是什麼?第四,從教育資源的供給看,未來學校正呈現出開放化、共享化的特徵。課程的供給不再是傳統的學校教育的特權。3定製化,課程供給:從統一批發走向個人定製傳統學校發端於西方工業革命,其目的是適應機器大生產的需要,培養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能的熟練工人。
  • 大同市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最終核定公布了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其中大同市博物館由國家二級博物館晉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大同市雕塑博物館在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的800家參評博物館中,最終共有520家博物館符合定級評估的得分要求,總體通過率為65%。其中山西省共有3家評為一級博物館,5家評為二級博物館,7家評為三級博物館。
  • 陌陌直播間雲遊博物館
    近日,陌陌 「帶鄉村孩子打卡絲綢之路」 直播公益課將博物館「搬」進直播間,邀請歷史學博士、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陳寧通過有趣的文物和歷史故事,為孩子們帶來一場有趣的「文化之旅」,進一步了解「草原絲綢之路」。
  • 帶孩子讀懂世界10大博物館!最好的美育課都在這裡啦(內附免費資源)
    而博物館和文物正是這樣一個海納百川、涵蓋多個學科的知識寶庫,它裡面有大量包含價值和美學典範的實物。在這裡,孩子可以看到歷史、文化、乃至科技進步的歷程,了解過去,知道歷史的發展脈絡。與此同時,也能讓孩子從這些展品上面感受藝術之美。陳丹青說:我上過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就是博物館。然而,我們的孩子經常逛博物館嗎?了解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