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座城,從看博物館開始。每座博物館,都有屬於自己的神秘故事。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成都各大博物館免費參觀,並且活動很多,你去了哪些博物館,看了哪些展覽?紅星新聞了解到,成都幾大熱門博物館今天早已是人山人海。
武侯祠博物館現場
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人氣到底有多高?
5月18日,作為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在今年博物館日的「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主題下,搭建眾多與公眾溝通、交流、互動平臺,並推出一系列知識性、惠民性的文化活動,讓博物館真正成為了群眾生活的一部分。
今早10時許,紅星新聞記者在武侯祠入口看到這裡已經排起長隊。
【文化傳承】
武侯祠「雙語小小講解員」首次亮相
「孩子們正在講三國典故,我們趕緊聽一會兒。」今日,武侯祠的「小小講解員」和「文化志願者」們齊上陣,用各自獨特的講解方式,為廣大觀眾提供公益講解服務,他們博古通今,引經據典,把三國歷史人物描述得活靈活現,將中國傳統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成都,博物館教育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以其特殊的教育形式發揮著特殊作用,而「小小講解員」培訓和實踐則是目前成都博物館界最為流行的一項教育活動。
武侯祠博物館現場
據統計,近年來,武侯祠「小小講解員」開展志願講解3812批次,服務觀眾1.5萬餘人,服務人群涵蓋各省區市和我國港澳臺地區,以及美國、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僅2019年上半年,「小小講解員」就為3000餘名觀眾提供義務講解684次,服務時間逾1000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武侯祠首批「雙語小小講解員」也在博物館日精彩亮相,他們化身博物館文化小使者,為來自海外的觀眾講述三國故事,歷史風雲。他們年紀不大,英文發音卻十分標準流暢,面對外國觀眾也毫不怯場,從三國歷史到書法碑刻,再到中國傳統建築,他們侃侃而談,神採飛揚,展示了中國小小少年睿智、博學、自信的風採。
【掃碼看展】
帶你一起探尋諸葛亮文化遺存風採
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高質量的傳統文化供給成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在博物館日的最大亮點。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原創的展覽《名垂宇宙——諸葛亮遺存精選系列展》之「臥龍運神機」在博物館日正式揭幕,在「518」這個特殊日子裡增進了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武侯祠博物館現場
據介紹,《名垂宇宙——諸葛亮遺存精選系列展》立足於成都武侯祠的重點科研課題,以諸葛亮生平大事和行蹤路線為線索,精選出現存諸葛亮相關文化遺存,通過展覽全方位再現蜀漢丞相諸葛亮波瀾壯闊的一生。首展「臥龍運神機」,集中展示了從諸葛亮出生地——陽都故裡到先帝託孤處——白帝城的遺存十餘處,探秘諸葛亮智慧人生的開啟和形成之地,再現諸葛亮與先主劉備從初遇、創業到永別之地的文化遺存現狀。
武侯祠博物館現場
與此同時,《咫尺之境——成都武侯祠館藏扇面精品展》、《晚清風尚——東莞可園館藏銅版畫展》等主題展覽也於博物館日對公眾免費開放,觀眾除了現場觀展,還能掃描二維碼凝聽展覽免費語音講解,欣賞展覽精美圖片,深入了解展覽背後的精彩故事。
【文化堅守】
「孔明送東風」志願服務小分隊在行動
一直以來,成都的文博資源配置十分注重均衡化。今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基於文化志願者團隊成立了「孔明送東風」志願服務小分隊,致力於開展文化傳承進校園、文化扶貧進山村、文化宣講進社區等志願主題活動。
博物館日這天,「孔明送東風」文化志願服務小分隊走進涼水井社區,為社區居民宣講三國文化,普及博物館知識,並開展一系列文化互動活動,受到社區居民的熱烈追捧。
「沒想到三國還有那麼多有趣的知識,既好玩又漲了見識。」社區居民們踴躍參與,盡數將小獎品收歸囊中,並紛紛表示:「今後能有更多機會走進博物館,真正深入了解博物館的文化意義,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另一邊,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社教老師們則帶著「樂智三國」系列課程走進了成都師範學院附屬小學。據悉,該課程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與專業教育遊戲公司合作開發,分為《三國十題斬》《三國大事薄》《大畫三國》《名發有主》《三國對決》《來者何人》等六款益智桌遊,讓孩子們能夠在遊戲中走進武侯祠,在娛樂中了解三國文化。
此外,為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投身文博事業,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還在進行2019成都武侯祠「文化志願者」現場招募工作,吸引了眾多熱愛文博和歷史文化的觀眾參與其中。
武侯祠博物館現場
「『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就是為傳統賦予新的內涵,建立一個與公眾同創共享的溝通平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表示,新時代的博物館,要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文化傳承中的「中樞」作用。未來,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將繼續推動優秀歷史文化「活」起來,切實用文化大餐增強大家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攝影報導
編輯 汪垠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