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雲裳138cm×70cm2014年
秦天柱 鷹 2014年
12月16日下午2點半,「益州畫社啟動展」在成都武侯祠美術館開幕。展覽匯集了彭先誠、劉樸、吳緒經、秦天柱、葉瑞琨、魏學峰、蔡寅坤七位當代書畫名家的代表作品45幅。據悉,本次展覽將從2017年12月17日持續至2018年1月6日,每日10:00——17:00,免費向公眾開放。
蜀中藝林七君 結緣益州畫社
七位當代書畫名家彭先誠、劉樸、吳緒經、秦天柱、葉瑞琨、魏學峰、蔡寅坤,生於成都,長於成都,均以各自鮮明的藝術創作風格獨樹一幟。七君雅集於成都武侯祠,慕建安七子、竹林七賢,講求藝道,商略繪事,遂有益州畫社之構想。七位大家為本次展覽提供的作品,題材涵蓋山水、花鳥、人物,風格多樣,以構思巧妙的筆墨藝術語言展現出中國傳統繪畫的魅力。
落戶三國聖地 助力文化傳承
作為首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蜚聲海內外,富具影響力的「三國聖地」。一直以來,成都武侯祠立足於挖掘三國歷史文化資源,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成都武侯祠力邀七位藝術家組建益州畫社落戶祠堂,文期筆會、揚風頌雅。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將大力支持畫社成員的藝術創作,同時,畫社成員將汲取成都武侯祠三國文化的藝術靈感,助力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對三國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廣,弘揚天府文化,傳承、精研中國傳統文化。
以畫傳觀歷史 啟動繪像項目
據悉,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擬將與益州畫社共同發起蜀漢功臣繪像項目。畫社成員將以白描、水墨、設色重彩等中國畫形式繪製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蜀漢功臣及赤壁之戰、桃園結義、火燒新野等經典三國故事場景,以繪畫形式再現三國蜀漢歷史,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華西都市報記者 楊帆
益州畫社賦
·魏學峰·
歲在丁酉仲秋,蜀中藝林彭君先誠、劉君樸、吳君緒經、秦君天柱、葉君瑞琨、魏君學峰、蔡君寅坤雅集於錦官城外,結緣益州畫社,耕煙種硯,依仁遊藝、篤守虛靜,澡雪精神。蜀地古稱益州,殷商有三星、金沙巨跡;漢存畫像磚石,文翁化蜀,人文蔚起;南朝佛像林立;唐寺壁畫廣布;五代黃家富貴;宋東坡、文同主盟藝壇,更拓新境;明清繼有升庵、呂潛、傳山、香宋諸家,承往哲而任斯道,挽頹靡而風世人;抗戰事興,南北名家匯於蜀中,承古今之變,通中西之郵。益州畫社七君,不意巧合七子之數,若昔賢之遊處唱酬。慕建安七子、竹林七賢、文期酒會、揚風扢雅。七君結社,旨在講求藝道,商略繪事。將續西園之雅集,會玉山之群英,相與陶寫益州之詩夢,繪彩天府之畫圖,待自在於水流花開,證文心於清風明月,是為記。
後記
我們岀生在一個文化巨變的冬天,迷霧籠罩著過去和未來,可是我們是如此的幸運, 生長在成都,這個蘊含著深厚力量的城市,它在暗中保護著我們艱難地尋找著藝術的光明。在時間的洪流中,繪畫成了護衛大家的符咒,成就了我們的生活和幾十年的友誼。
漸漸地天空開始明亮和溫暖起來,我們的心境也越發平靜和堅信,堅信藝術能創造出純淨的情感,於是大家湊到一起,商量著怎樣分享我們的體驗。於是就誕生了益州畫社, 一個我們自己的秘密花園,可以存留各種我們各自拾來的快樂。或許還能邀請相識的、不相識的朋友來一同分享這些歡欣。
希望畫社能夠在文化的廣袤森林中,存留著 一些有益的果實,說不準,還能出些參天的樹來。如果說生命能將繪畫與生活融為一體, 無需為各式的困惑所擾動,為一個單純的目標努力求索,這真是個幸福的人生,也是益州畫社為毎個繪畫者許下的祝願。
當我們圍坐在自己的花園中,夜空裡的星星照亮著身邊的綠,城市的祖先們是天空的星,為我們指引光明的未來, 而畫社是留給今天和明日的種子,我們有責任看護著它成長岀旺盛的生機,把美好的花兒獻給深愛的家鄉。
益州畫社
二零 一七年十二月
【彭先誠】
1941年生於成都。四川省詩書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第二屆全國體育美展一等獎」「中國畫大展銀獎」「第二屆全國畫展銅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深圳美術館、寧波美術館、浙江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四川博物院以及英國、美國等個人和藝術機構收藏。
曾先後在成都、北京、香港、臺灣舉辦個展,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四川八人國畫展」「北京國際水墨畫展」「百年中國畫大展」「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及首屆、第二屆「國際水墨畫展」「20世紀中國繪畫傳統與創新大型巡迴展」「現代中國十傑精品展」「國際中國畫大展」「首屆畫院雙年展」「成都雙年展」;北京畫院美術館曾舉辦「誠者靈彭先誠畫展」「墨骨靈韻彭先誠畫展臺北」「兩代水墨緣——彭先誠與彭薇香港蘇富比」等大型畫展;曾於1994年應邀到美國進行文化交流和藝術考察活動。
出版有《彭先誠思古幽情》《彭先誠水墨人物畫集》《中國逸品十家》《當代中國實力派畫家彭先誠古詩畫意集》《中國水墨仕女畫技法》《彭先誠沒骨人物畫藝術》《彭先誠速寫集》《誠者靈·彭先誠人物山水花鳥大型畫集第一卷、第二卷》等專著。
【劉樸】
劉樸 大龍潭周年祭 179x97cm
本名劉國輝,1945年生於四川成都。少年師承著名書畫家伍瘦梅先生,20世紀70年代初拜當代著名書畫家馮建吳先生為師。現為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中國畫學會會長、四川蜀山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河山畫會會員、中國李可染畫院院士、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四川省詩書畫院藝委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1982年起,先後在中國成都、南京、北京、香港、臺灣;新加坡、西德、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和聯展,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和國外重大畫展並獲獎。
曾主編《董其昌、八大山人畫風》《石濤、徐渭山水畫風》等。作品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當代美術》《百年中國畫集》《20世紀中國畫家作品集》《世界藝術家名人錄》《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數十種重要典籍。
代表作《梨鄉》《寧河老渡口》《早市》《金風過處》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奮搏圖》等四件江蘇省美術館收藏,《雙棲圖》日本中川美術館收藏,《樂山大佛》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吳緒經】
吳緒經 同舟共濟 190x160cm 2014年
1945年8月出生於成都。1965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1979年考取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班,1990年進入日本著名畫家加山又造教授研究班深造。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第四屆副主席;第五屆省美協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工筆畫學會會長;四川省詩書畫院藝委會委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四川省教育學院教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津貼;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中國畫學會理事。
1986年《中國古典十大悲劇——漢宮秋》問世,獲中國「第四屆連環畫」評獎——二等獎、首屆「中國優秀圖書評獎」——銀質獎。
1990年國畫作品《競技圖》獲得第二屆中國體育美展、第十一屆亞運會美展——特等獎,作品永久陳列於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博物館。
1992年國畫《虎門銷煙》獲「第二屆中國工筆畫大展」——銅獎。
199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美術師」、「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獲「政府津貼」。
1993年《虎門銷煙圖》獲「首屆中國畫大展」——銅獎。
1994年中國畫《青年時代1919.5》獲 「第八屆全國美展」——銀質獎。
1997年國畫《競技圖》、《虎門銷煙》入編由中宣部、國家出版總署組織出版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100卷》。
1999年《青年時代1919.5》入編由「中央美術學院研究院」編輯的文獻大型畫冊——《中國當代美術1979—1999》。
1999年國畫《國魂》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
2000年12月由「中國文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授予「中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2001年國畫作品《虎門銷煙》入選由文化部主持編選的「中國百年畫展」,併入編《中國百年畫集》
2002年12月出席全國第七次文代會,作品《虎門銷煙》在大會上獲得表彰。
2006年大型國畫《讀畫圖》入選「第二屆北京國際雙年展」。
2009年大型國畫創作《豐碑》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2010年中央電視臺拍攝播出大型美術文獻紀錄片「《經典與不朽》——吳緒經專題」。
2013年受邀為國家博物館創作「中華文明五千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作品《科舉考試》。
2014年《李時珍行醫圖》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2015年獲「四川省美術特殊貢獻獎」(四川省文聯、四川省美協頒發)。
【秦天柱】
1952年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學會理事、四川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四川省詩書畫院藝委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擅長寫意花鳥畫,在中國當代花鳥畫領域獨樹一幟。主張借物傳情、有感而發,通過平實的物象宣洩情感。作品重意境、講構成,奔放而不粗狂、精細而不拘謹。畫面清新淡雅、疏朗空靈,在傳統的基礎上凝練新意,有詩一般的意蘊。
1983年在成都·南京舉辦畫展,作品先後參加1985年「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1987年「全國新人新作展」,1994年「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2001年「百年中國畫展」「首屆全國畫院雙年展」,2005年「中國畫研究院年度提名展」「神舟六號搭載作品《神舟頌》中國畫長卷」,2006年「全國著名中國畫家學術邀請展」,2007年「同一個世界·彩繪聯合國巡展」,2008年「奧林匹克美術大會作品展」,2009年「第十一屆中國美術作品展」,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國家畫院「新中國美術作品展」,全國政協「四川優秀國畫作品展」。
先後出版《秦天柱畫集》《秦天柱花鳥畫集》《中國美術家檔案·秦天柱卷》《秦天柱花鳥畫新作選》《美術之友·秦天柱專輯》《西蜀尋道·秦天柱卷》《雲淡風輕·秦天柱花鳥畫鑑賞》等。作品《細雨》等分別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深圳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日本中川美術館、泰國國王行宮(淡浮院)等機構和個人收藏。
【魏學峰】
魏學峰 題漢·子曰磚32.9cmx66.56cm
美術史及美術考古學家。1985—1995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編輯、副編審;1995—2015四川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
2015至今,四川博物院首席專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二級研究員、四川大學文物與藝術史兼任教授、德國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同時兼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四川省委副主委、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漢畫學會副會長、國家藝術檔案編委、四川省美學學會副會長、四川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成都畫院顧問。著有《藝術與文化》、《三星堆:長江上遊文明中心探索》、《四川漢代畫像磚研究》、《考古學概論》等。主編大型文物圖典和論文集30餘種,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並多次獲獎。曾榮獲中國書法理論書譜獎、巴蜀文藝基金獎、四川圖書出版特等獎等。
【蔡寅坤】
蔡寅坤,字深地,號墨出,回族,1963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家,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專委會副會長,成都畫院專職畫家。
蔡寅坤先生在創作時以現代土壤為本源,以民族文化的傳承為靈魂,重視畫面全局的結構氣勢和筆、墨、色的運用,重視對物象特徵的強化,重視對物象真情的感受。他苦心營造畫面重組結構、造型、表現、野逸、抽象等形式,從不放棄感受而遷就表象。他把自己特有的個性、氣質、生活經歷融合在繪畫當中,形成了「重、拙、大、豪」之美的獨特畫風,在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壇獨樹一幟。
作品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全集》、《中國首屆花鳥畫作品集》、《中國當代著名花鳥作品集》、《中國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花鳥作品集》等大型辭書和專題畫集,並榮獲「中國花鳥畫成就獎」和「當代中國畫傑出人才獎」。曾為創作巨幅大畫《鶴》、《池塘昨夜驚風雨》、《爭渡》等,被有關單位收藏。 作品曾赴德國、日本、美國、西班牙、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瑞士等國和臺灣、香港等地展出並被相關機構收藏。
葉瑞琨 80x50cm 從雲陽到高陽途中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