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在今年國慶長假期間,重慶的洪崖洞、磁器口、長江索道成為成都遊客打卡熱門地;而成都的武侯祠、寬窄巷子和都江堰則受到重慶遊客的鐘愛。如果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一串璀璨的項鍊,那成都的三國文化則是璀璨項鍊上的耀目瑰寶。
11月18日,經過一系列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後,「成渝文旅新地標」五大榜單重磅發布,成都武侯祠錦裡和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分獲「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和「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兩項大獎。在頒獎典禮舉行前,謝輝館長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
「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獲獎者合影
「文旅十大文旅領軍人物」獲獎者合影
盛讚文旅地標評選,聯動川渝地區的集群效應
新出爐的「成渝文旅新地標」包括「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成渝潮流新地標」五大榜單。主榜單「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尋找推動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自然與人文相融共生、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的標誌性地標;「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則以創新、引領、驅動為前提,尋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推動文旅行業發展、具備社會責任感、乘風破浪的先鋒人物。
作為在業內頗具影響力的文博人,謝輝館長首先對此次評選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稱,成渝兩地既有著割捨不斷的深厚歷史淵源,也是當今西南地區的「雙子星」,在文旅產業逐漸成為國家支柱產業之一的今天,通過「成渝文旅新地標」評選活動,公眾可以看到成渝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具備打造現代文化產業、旅遊產業體系的良好基礎。
兩份沉甸甸的證書
謝輝館長說:「本次評選出的文旅新地標,是成渝地區具有發展較成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通過這一活動,能夠進一步激發這些新地標的引領帶動作用和輻射能力,各地加強交流協作,推動資源、技術、產業、人才互動共享,形成以成渝發展主軸為核心,聯動整個川渝地區的集群效應。」
在謝輝館長看來,「成渝文旅新地標」絕不僅是景點,而是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環境下,既具有厚重的文化內核和較成熟的業態,同時文化的發掘傳承和旅遊環境已經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把以文促旅和以旅彰文發揮到較高的水平,文化成為旅遊事業發展核心推動力,旅遊目的地成為文化傳播傳承的重要場所。」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此次勇奪兩獎名至實歸
成渝文旅交融,重慶市民有望家門口逛「成都大廟會」
不久前,重慶龍力巴國城文旅與成都錦裡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以後重慶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門口趕成都武侯祠大廟會,而成都市民也可以感受來自重慶正宗的民俗文化。謝輝館長介紹,雙方將在巴蜀文化融合研究、大型非遺民俗活動打造、協同營銷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武侯祠成都大廟會已經舉辦16屆,擁有較高的知名度,龍力巴國城方面有意引進大廟會的形式,並藉助武侯祠成都大廟會的優質資源,打造屬於巴國城的節慶品牌。
謝輝館長說:「巴國城是國內最大的巴文化仿古綜合體,具有文旅融合發展的良好基礎,雙方的合作是強強聯合,共建共享,於雙方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核心坐標均具有重要意義。雙方可以合作開發文創產品及系列品牌,共同策劃精品活動及高端論壇,實地聯動,網絡互通,相信會給成渝兩地觀眾帶來不一樣的精彩體驗。」
每年成都大廟會都是這座城市春節的「門面」
分享經驗,「解鎖」博物館文旅融合的四大秘訣
多年來,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和錦裡的文旅融合在業內受到極大讚譽和關注,謝輝館長也談到了這方面的寶貴經驗。他說:「錦裡是武侯祠博物館三大功能區之一,現每年接待觀眾超過千萬,是成都著名的文化旅遊名片。在錦裡的打造和發展過程中,我們認為一是重視文化內核,內容是以文促旅的核心。錦裡之名源於蜀漢錦官城的設立,其打造是立足於明清建築風貌、川西民風與傳說和三國文化元素的高度結合,遊錦裡,在形式和內容上均是一場文化之旅。」
此外,謝輝館長還談到了功能定位的重要性。比如錦裡的定位是民俗區,在武侯祠博物館,文物區作為三國文化遺產區,西區作為三國文化體驗區,三個區域功能上協調互補、相得益彰。
第三個「秘訣」則是建立完整豐富的產品體系。第四則是宣傳推廣的重要性,「圍繞觀眾及廣大三國文化愛好者關注熱點和興趣指向,緊密聯繫各級媒體,開拓網際網路信息發布渠道,在傳統節慶和重要活動期間實現電視媒體、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三方聚焦、持續跟進的宣傳效應。」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每年都要舉行數場極有影響力的展覽
填補空白,全國三國文化遺存調查有突破進展
2011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啟動了全國三國文化遺產現狀的調查,現在這個項目也取得了不少階段性成果。謝輝館長稱,「全國三國文化遺存調查」是武侯祠博物館近年來重大科研項目,作為國家文物局授牌的「全國三國文化研究中心」,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力求通過這一項目,摸清全國甚至東亞、東南亞三國文化影響區域三國文化遺存的基礎情況,形成最全面的原始資料,並開展深入學術研究。
據了解,目前這一項目已經完成四川、雲南、貴州、重慶、湖北、甘肅、陝西7省市超過600處三國文化遺存的調查工作,出版了《全國三國文化遺存調查報告(成都地區)》和《圖說諸葛南徵》兩部報告。
「明年我們還將出版《全國三國文化遺存調查報告(蜀漢卷)》,將我們已整理完成的蜀漢疆域內三國文化遺存現狀、歷史淵源、發展演變及文獻資料集中公布,為進一步深度研究和旅遊線路規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材料,填補了國內三國文化及三國文化遺存研究方面的多項空白。」謝輝館長說。
三國文化不僅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魂」,更是成都的「魂」
多管齊下,《鴻圖之下》助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最近,成都市與騰訊籤署協議,成都與騰訊「新文創和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正式開啟。與此同時,騰訊旗下首個三國題材沙盤戰略手遊《鴻圖之下》,也宣布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達成全面整體合作。
謝輝館長透露,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與騰訊的合作其實不僅在於《鴻圖之下》一款遊戲,更多的在於將三國文化元素以更新穎、更容易讓人們接受的方式展現出來並推廣出去,設計更加多元的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豐富的歷史故事,搭建沉浸式體驗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舉辦的「諸葛創意集市」
謝輝館長說:「這些都將在明年的武侯祠成都大廟會中有所體現。我們制定了國際化、智能化的提升規劃,明年將加強品牌建設,繼續舉辦『三國季』、諸葛創意集市和文創大賽,推動錦裡業態布局調整,打造喜神系列、智聖系列、非遺系列和大運會系列等特色文創,引進國際知名品牌和設計,舉辦高水平設計藝術和產品交流推介會。」謝輝館長認為,加速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是博物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