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圖書封面的質量問題與解決之道

2021-02-19 編輯校對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利可共而不可獨」(曾國藩)。

知識共享,歡迎轉發。

[摘要]長期以來,圖書封面存在一些質量問題,有的是整體性的問題,更多的是內容、技術上的局部問題。文章分門別類作了例示、說明與分析,兼而論及封面部分要素配置或安排的統一性與靈活性,進而提出了圖書封面質量問題的解決之道。

  [關鍵詞]圖書封面 質量 解決之道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封面,是圖書的臉面,不容馬虎,不可有瑕疵。若有問題,輕則令人瞠目,重則有損出版社聲譽,還可能被迫撤回圖書,下廠調換封面,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編輯多重視封面的質量,注意文圖的正誤與設計效果的好壞,並與美術編輯(簡稱美編)一起,予以改善提高。有編輯在封面樣張上按詞用鉛筆劃線,審校漢字及拼音的正誤;有編輯審閱好封面,剛放下來,又覺不放心,再拿起來看,如此者三。這都是為了避免封面出現紕漏,使其順利面市。

  但封面質量問題還是在不斷產生,例如:20世紀,第一版《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問世,內文皆作「共產黨宣言」,無誤,但在封一上被錯印成了「共黨產宣言」。21世紀,中華書局出版的《說文解字》,封一上 「許慎撰」「徐鉉校定」等字的間距有點問題,「許」與「慎」之間的空距不應該比「慎」與「撰」大,「徐」與「鉉」之間的空距,也不應該比「鉉」 與「校定」大;安排這些文字,本不宜讓「許」與「慎」、「徐」與「鉉」空開。

  上述兩例只是圖書封面質量問題的「九牛一毛」。本文擬就圖書封面質量問題作一些具體的闡述、例示、分析與探究。

一、圖書封面的質量問題

  (一)圖書封面整體質量問題

  封面,好比音樂的序曲,應該充當嚮導,把讀者帶入佳境。它必須與正文正相關,其整體風格、色彩、文圖的設定與安排等都要與正文的內容和風格相對應。

  各類圖書封面的整體風格應有所不同。政治類圖書要莊重、嚴肅、大方;科普類圖書要新穎,有科技感和超前感;學術類圖書要蘊藉、和諧、深邃,應追求高雅氣質,體現文化氣息與博大精深的意蘊;金融、財經類圖書要厚重、堅實,充滿可信感;藝術類圖書要注重藝術感覺,講究整體色調和構圖關係,營造藝術感染力;綜合文化類圖書一般要色彩明快,具有視覺衝擊力,體現現代生活氣息。

  要做到這一切,做得很到位,其實不容易,總有些圖書封面的整體質量有問題。在此可以舉個典型的例子:《古文觀止》的版本不下千種,登錄圖書銷售網站(京東、噹噹等),可見其封面多種多樣,形態各異,蔚為大觀。其大部分的整體風格與正文內容相適應,但也有一些是不大合適的。比如有的飾以西洋圖案、邊框與花紋,洋味十足;有的上面繪有一男一女的冶遊之狀,恐怕只適合作為言情小說的封面。

  還有其他整體方面的問題,比如有一本書,封一有字體相同、字號大小相同的兩行字,上一行作「文化形態史觀」,下一行作「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令人乍看之下,頓生疑惑,吃不準是不是正書名與副書名。其實它們都是書名,這種用一本書的形式裝兩本書又在封一上絲毫不加說明的做法顯然不妥當。

  (二)圖書封面局部質量問題

  1. 內容上的問題

  (1)語言文字問題

  語言文字的書寫、邏輯、語法、修辭、規範、翻譯、照應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能在封面上發生。如張居正講評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尚書》《詩經》、編撰的《帝鑑圖說》共6種皇家讀本,因責任編輯(簡稱責編)工作調動,2007年到2010年間由兩家出版社接力出版,封四皆有「張居正榮耀至致」這句話,顯然有誤,應作「張居正榮耀之至」。《大學·中庸》的間隔號用在書名與書名之間很不合適,《標點符號用法》規定間隔號的作用之一是標示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的分界,這一規定符合使用慣例與邏輯層次,不可違反。再如一本書的正書名為「覺悟人生」,其副書名是「中西文化比較視野中的國學智慧」,這個副書名是按《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與《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分詞注音的,但其中的「視野」的拼音卻與「中」的拼音連寫在一起。又如某出版社於2005年1月出版的《莎士比亞經典故事集》,封一所配英語譯文為Tales From Shakespear,有錯誤,且在封面上出現了三次。其中的Shakespear應改為Shakespeare。另外,「經典」一詞沒有翻譯出來,對應程度有點低。 

  如果語言文字的問題發生在書名上,問題就更加嚴重。這種問題很少出現,但也並非沒有。例如某套編輯出版教材,其中有一本名為《校對業務教程》,2000年出版,2005年修訂再版,「修訂本」三字括在扉頁書名之後,卻未出現在封一。又如《九型人格:教育專家因材施教的智慧》一書書名更令人大跌眼鏡,因為此書版權頁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中的書名並沒有「的」字,出版說明中提及的書名又成了《九型人格——根據孩子人格類型因材施教諮詢實錄》,目錄頁與正文的天頭還出現了「九型人格」(上一行)、「家庭教育專家因材施教實錄」(下一行,兩行文字用直線隔開)字樣,讀者第一反應仍會認為是書名。本應該以版權頁為準,卻出現了這麼多變式,令人匪夷所思。

  (2)知識性問題

  原來封面上的文字不多,但隨著宣傳、介紹文字的增加,知識性問題也出現了。《苦難輝煌》一書封一書名左側有一段文字,其中有句話是:蔣介石辦雜誌,毛澤東辦報紙,皆由筆桿到槍桿。其實毛澤東主編過《政治周報》和《湘江評論》周刊(雜誌),蔣介石創辦過《軍聲》雜誌。單說「蔣介石辦雜誌,毛澤東辦報紙」可能會誤導讀者。還有本翻譯過來的書,叫《現在,請談一談你最愛的那個人》,封一上有「踏遍全美51個州」等話語。其實美國是由本土48個州、哥倫比亞特區和阿拉斯加、夏威夷兩個海外州組成的,不能說它有51個州。

  (3)可讀性問題

  個別圖書書名表達不清,存在可讀性問題。有本書叫《我以我血》,截取了「我以我血薦軒轅」詩句中的四個字,但本身不能表達完整的意思,在表達上站不住,而且並不是所有讀者都能想到這句詩歌或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在「可讀性」上還是有欠缺的。還有本書書名為《頭顱中國》,就更加令人莫名其妙了。

  (4)配圖問題

  上文提到過《古文觀止》封面的配圖問題,並非絕無僅有。有的翻譯小說封面的配圖也未與正文內容呼應好,比如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出版的《羊脂球》、三秦出版社出版的《紅與黑》、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推出的《大衛·科波菲爾》的封面,配的都是同一幅繪畫作品——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師雅克·路易·大衛所繪的「安東尼-洛朗·拉瓦西埃夫婦像」,而此畫與三部小說內容實在是有很大差異的。

  (5)譁眾取寵的問題

  隨著圖書營銷的盛行,特別是文史類圖書腰封及宣傳話語的增加,封面上言不符實、譁眾取寵的問題也逐漸增多。有的發生在封一,比如有一書的書名為《中國文化知識精華一本全》,明明分成上下兩本,而且都不厚,怎能囊括中國文化知識精華?另一書的書名為《中國文化全知道》,售價僅19.8元,可知其篇幅並不大,如何能囊括中國文化?還有一本書叫《中華復興憑什麼?》,豎寫的書名右側有一句話:「×××教授六十四字完全解密」。真有這樣不為人知的「錦囊妙計」,需要有人解密?這位教授有這樣的能力?顯然都言過其實,誇張過度。

  2. 技術上的問題

  (1) 設計與印刷的銜接問題

  有部陳光磊等編寫的《中國古代名句辭典》,1986年出版後銷路頗佳,其封面白底綠線黑字,清新、俊朗、開闊,富有雅致的詩意與文化氣息。2002年修訂再版,換了封面。這個新封面,在設計思路上有點問題,它仍採用山水畫作背景,但疏朗效果遠不如前者,顯得俗氣;它雖大致沿用周谷城的題籤,但改橫寫為豎寫,又隔斷了原本有開闊視覺感的山水畫背景;更為不妥的是背景畫的顏色呈棕色,顏色偏深,美編沒有處理好設計稿與印成品之間的差異關係,印出來之後顏色太深,背景圖一片模糊,各線條不分明,混在了一起。這種在設計上對印刷技術把握能力的欠缺所導致的問題,理應得到糾正。2003年,此書第二次印刷前,美編將封面背景圖的底色調淺了,結果大大改善了封面的整體效果。

  (2) 設計與裝訂的銜接問題

  封面設計最後定稿,一般要在文字校樣確定頁數之後。這是為了避免設計與裝訂的銜接出問題。但稍有不慎,還是會出問題。《忻州方言俗語大詞典》就因為書脊的厚度超出了美編的預算,結果封一上的文圖都往左偏,未能居於正中。

  (3) 具體用材的問題

  封面用材也值得考量,用材不當也可能影響一本書的銷路。比如2005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辨析字典》(音序版),第一次印刷時採用軟精裝,封面用的是美國進口的卡紙。結果讀者多翻幾次封面,力度大一點,就可能留下摺痕,所以美編只好改正創新的失誤,在同年第二次印刷時將此書的裝幀樣式改為硬面精裝。有的書採用紙面塗塑精裝的形式,但若印刷廠塗塑工藝不夠好或操作不慎,就可能造成圖書封麵塑料薄層起殼、破損的情況,這種圖書封面質量問題想必不少讀者都碰到過。

  其他因設計、印刷、裝訂不當所導致的問題也都會顯現在封面上,就不一一贅述了。

二、 圖書封面部分要素配置或安排的統一性與靈活性

  (一) 適合統一配置或安排的要素

  對有些封面要素,各書並不統一配置,國家也未制定相應的規範條例予以約束。比如封一、書脊上是否都要出現出版社名稱呢?事實情況是,有少數圖書只在書脊上出現出版社名稱,比如《現在,請談一談你最愛的那個人》就是如此,這不禁令人想到非法出版物的封面,有點不妥。又比如有的書只有作者名,未具編著方式,比如《可愛的中國》一書,書名下署名為「張××」,不知其為編者還是著者。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個別圖書封一書名用的是名人或擅長書法者的題籤,作者或編輯為了表達對題籤者的尊重,將題籤與左下的題籤者姓名一併放在封一上,如《尺牘寫作指要》就是如此,令人乍看之下,以為這個姓名是標示作者的,這種安排顯然也不大合適。所以上述三種情況都應加以避免,作統一處理:封一、書脊皆列出版社名,作者後標明著作方式,豎寫題籤左下或橫寫右下不出題籤者姓名。

  (二) 可以商討的封面要素配置或安排的問題

  對於封面要素配置或安排,在現行規定下應該有一定的靈活性。筆者認為,此類問題主要集中在注音上,可以細分成四個問題來討論。

  第一個問題:封面上的書名要不要統一注音?《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3259-92)規定國內出版的中文書刊的封面,或扉頁,或封底,或版權頁上加注漢語拼音書名、刊名,而事實上不加注漢語拼音的圖書也很多,比如《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編輯實用語文》等。特別是古籍書的封面,加注拼音的很少,因為加上去似乎並不十分適宜,有時顯得有點不倫不類,比如諸多《古代漢語》教材是不加拼音的,比如上千種《古文觀止》圖書加注拼音是個別的情況。這個規定對於古籍圖書而言,恐怕並不合適,最好能作例外說明;再說書名用字往往通俗易懂,加拼音的裝飾作用遠大於注音,說成「加注」多少是有點過頭的,所以這項規定本身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第二個問題:書名可否加標英文?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編輯出版史》等書,封一的書名右側統一加標了「現代出版學叢書」的英語譯文;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出版業狀況及預測》,其書名左側也加標了「中國出版藍皮書」的英語譯文;華語教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簡化字源》等眾多書籍的封面上則直接標有書名的英語譯文。這些都似乎違背了《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但完全遵照此規範標準並不合理。對內的圖書自然可以不標英文,以免違反此標準,但像華語教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本就明顯有對外的性質,怎能說加標英文不合適?所以第一種情況中所述的那項規定就更需加以推敲了。

  第三個問題:封面上的書名拼音要不要按詞分寫?《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並補充說「每個詞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因設計需要,也可以全部大寫」。這就意味著,即使在每個字母都大寫的情形下,書名的拼音也都要按詞分寫。但事實上有很多圖書在這方面又有變通,比如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常見錯讀錯寫錯用字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漢語大詞典》封一為書名所加的漢語拼音,每個字母不但都大寫,而且全部連寫。

  第四個問題:圖書的漢語拼音名稱是否要橫著寫橫著排?《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規定:「中文書刊的漢語拼音名稱一律橫寫。」對怎樣排未做明確規定。業界操作比較靈活,比如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的《編輯作者實用手冊》封一中的漢語拼音名稱是橫寫後豎起來排列的;而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出版新形態研究》封一中的漢語拼音名稱是圍繞著書名(書名以兩字一行排列為主)排列的。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出版社沒有嚴格遵照《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操作起來有不少變通?筆者認為關鍵原因仍在於對大部分圖書而言,加拼音的裝飾作用遠大於注音,拼音並不是非加不可的,即使加,也確實應多從讀者對象與美術角度考慮。少兒圖書的書名應加注拼音,其他圖書則可從寬,甚至可加注外文。所有字母全部大寫時連寫成條狀好一些,這樣看上去整齊、莊重、美觀,可避免分詞連寫產生的散塊形狀出現……

  完全按照現有的《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配置、安排拼音,會影響整個封面的效果,所以建議給予一定的靈活性。靈活性與統一性雖有矛盾,但可以進一步商討問題的解決之道,使兩者關係保持平衡。

三、 圖書封面質量問題的解決之道

  (一)三審人員提高工作責任心

  在審閱外部裝幀設計稿、列印樣時,一般責任編輯花的心思最多,後兩道把關者往往重效果,而對其中由美編安排、添加的文圖不夠重視。鑑於封面各種問題的多發,責任編輯、編輯室正副主任、正副總編(或正副社長)應進一步重點關注書名、作者署名、文字規範、漢語拼音拼寫、外語翻譯等方面有無差錯,並視需要進行適當的加工整理。快樣書的審查,是成書的最後一道關口,各方應全部積極介入,共同把關。有的出版社執行此工序,未讓校對人員介入,是有欠缺的,應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版權頁署出版人姓名(即社長姓名)是個好辦法,社長對封面重視程度增加,可以有效增強各環節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意識。

  (二)責任編輯加強與美術編輯協作

  封面設計是一門藝術。除具有實用性外,還應有整體性、藝術性。它應反映書稿的內容、氣質和風格,體現出版社的風貌和特色。責編應加強與美編協作,就這些方面向美編提出設計建議與要求,並提供電子文稿或校樣,方便美編作通盤的考慮與安排。責編還可以在開本,結構,書名、出版社名、宣傳介紹文字的字體設計,裝訂方法、樣式、材料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表明自己的看法,供美編參考,促成美編的設計或促使美編修改設計、完善設計。 

  封面設計是一種審美創造活動,在設計過程中,眾多美的規律起著制約和支配作用。比如整一律、統一律、對稱律。責編應有能力從這些方面對設計結果進行品鑑評點,並應爭取在素材、創意等方面進一步向美編提出建議,促進美編的設計工作。

  (三) 更多發揮作者的作用

  作者在封面質量上的把關作用不容忽視。出版社都會將正文校樣交給作者,讓其通讀,但有的責編卻未能養成這樣的工作習慣:將封面設計列印樣發送給作者,讓其審閱。這是很不應該的。與正文比起來,封面的質量更重要,更不能有錯,錯了危害較大,作者對出版社也必然會很失望。所以責編必須注意更多地發揮作者在這方面的作用,進一步保證封面的質量。

  (四) 激發讀者的監督作用

  激發讀者的監督作用,對凡發現本社封面有問題的讀者,都給予酬謝,這需要出版社領導有胸襟、有氣度、有自信,敢於作這樣的承諾。真的這樣做了,對提升各相關工作人員設計、審閱封面時的細緻程度應該有一種倒逼作用。

  (五) 國家層面制定專門的工作規程

  封面上有文有圖,一般的國家規範標準都適用,但封面因其自有的特殊性、重要性以及如今的質量滑坡現狀,應該接受更嚴格的審閱。為了保障這一點,建議有關方面為封面審校制定專門的工作規程:比如可就上述適合統一處理的問題制定規範標準,可就上述可商討的問題,制定明確的例外條例。可規定增加封面審校的校次,可規定工作人員除了責編、美編署名之外,出版人、校對員也必須署名,可規定責編必須請作者參與審閱封面列印樣,甚至可規定編輯室內編輯必須傳閱封面列印樣與快樣書,共同把關。

四、 結語

  封面的所有「零件」都可能會出問題,編輯審閱所需花的加工整理時間雖然較少,但一定要加倍小心,反覆推敲,仔細應對。有的圖書質量問題發生與否,似乎在本身的正誤評價中微不足道,但在某個關鍵位置比如封面上,卻可能起著決定圖書命運的作用。

  封面質量問題由來已久,於今為烈。文史類通俗讀物出得多,出得快;參與出版的公司多,魚龍混雜;腰封多,宣傳話語多,都會導致封面中的錯誤或不妥之處增多。對此類圖書,編校工作人員尤其要加大審改的力度。

  世上的事,怕就怕「認真」二字。希望各方相關人員都能更加重視圖書封面質量,使圖書封面的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本文系上海師範大學編輯出版實踐教學創新團隊教學成果之一]

  (作者:周偉良 梁健民 作者單位: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上海書店出版社)

  來源:《中國編輯》2016年9月第5期

編輯校對

          中文編輯校對(QQ群) :302032982

  868篇編校及文字類經典文章,新聞出版專業書籍、國標、辭書等共115個共享文件(免費下載)。分欄目查詢地址:http://qgc.qq.com/181617928 (群英薈萃,除編輯校對還有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社科院語言文字所研究員等等)。附:職業資格考試真題。

  專業知識、國家標準、業內資訊。內容權威,來源可靠。歡迎關注「編輯校對微信公眾號:editor-CN,可搜索帳號關注,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後可以點擊「查看歷史消息」讀以前的文章。


(手指按住二維碼,可自動識別,然後關注)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和QQ空間)

分別複製以下英文(或拼音)字母到微信「公眾號」欄搜索,關注:

步驟:微信——右上角「+」號——添加朋友——公眾號——複製其中一個公眾號的全部字母填入——搜索——關注)

短文學:wenxueCN,寫作教程:writer-CN

編輯校對:editor-CN(關注人數超10000人,歡迎合作。)

天府文學:author-CN(歡迎加「天府文學」QQ群:483828024)

廣告合作或投稿請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發信息給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談圖書封面的校對
    圖書封面校對是圖書校對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本書的封面如同人的臉面,如果出現任何差錯,就會像人臉上的汙跡未洗淨,將帶給讀者什麼樣的第一印象可想而知。封面校對不是簡單地一閱而過,而應作為校對的重點工作來對待,否則很容易出現各種差錯,影響讀者對圖書內容質量的第一觀感。
  • 圖書質量管理規定(2004)
    圖書編校質量差錯率的計算按照本規定附件《圖書編校質量差銘率計算方法》執行。  第六條 圖書的整體設計和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護封、封套、書脊)、扉頁、插圖等設計均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定的,其設計質量屬合格。
  • 基於認知規律的圖書封面設計!
    文/孫瑞英 讀者的認知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讀者對圖書封面設計信息的識別和接受是在其認知過程的制約下進行的。圖書封面設計方式如果不能與讀者的認知過程相匹配,就會影響讀者對圖書封面信息的識別、理解和記憶,進而影響讀者對圖書的取捨。
  • 以教育部名義推薦圖書為虛假信息。逛圖書市場要擦亮雙眼
    有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圖書,封面使用「教育部新課標推薦書目」「教育部新課標指定書目」「中小學生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系」「新課標課外指定閱讀叢書」「教育部重點推薦」「教育部推薦」或「新課標重點推薦」「新課標推薦」等名稱,傳遞有關圖書是教育部推薦的虛假信息,嚴重誤導學生和家長。
  • 外國設計師批評中國圖書:不要再用照片當封面
    外國設計師批評中國圖書:不要再用照片當封面 到底什麼樣的中國圖書才是勾起西方讀者閱讀欲呢?這道眾說紛紜的難題,在西方職業出版人面前,記者聽到了一些坦率的回答和建議。  設計要用心思包裝  在中國館的中英互譯成果展的長桌前,參觀完書法和雕版等「櫥窗門面」後,不少外國人開始翻閱英文版本的中國圖書,中國出版界精選出500多種圖書供人翻閱,記者在這條長桌前採訪了若干位翻書的西方讀者。
  • 門窗裝修常見問題,解決之道來了
    門窗的安裝在家居裝修中看似一份簡單的,但是如果施工不當也會產生很多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門窗裝修常見問題,隨便小編也將解決之道一起告訴大家。門窗裝修常見問題二:窗洞口側面不垂直主要原因是沒有墊木片找直,應返工墊平,用長尺測量無誤後再裝墊層板。門窗裝修常見問題三:五金件安裝質量差原因是平開門的合頁沒上正?導致門窗扇與框套不平整。
  • 買到印裝有問題的書,怎麼辦?——「3·15」關注圖書質量系列之一
    在近年來的「3·15」質檢活動中,圖書印裝質量等相關問題被曝光,質量問題圖書傷害的是讀者權益,業界對問題圖書怎麼看?本報今日起推出記者採寫的「3·15」關注圖書質量系列報導。   「本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出版社負責調換,請聯繫……」在圖書版權頁下方,往往會有這樣的印裝質量聲明。
  • 那些晃瞎雙眼的圖書封面
    其實書籍也是一樣,我們不應該因為封面去斷然評論一本書的好壞,但是現實是,對於多數購書者而言,圖書封面的吸引力,是他們決定是否購買並一探究竟的決定性因素。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現象的吸引力也顯得尤為重要。科幻文學與打怪升級的燈燭輝煌出色的國產科幻文學並不多,目前國內流行的科幻類圖書大多是漢化的中文譯本。
  • 3D列印圖書封面亮相 你會感興趣?
    書的封面通常也是印在紙上,只不過有些書的封面會很獨特,看起來像是咖啡桌菜單。而我們要討論的是一本更加奇特的書,那就是裝有3D列印封面的Chang Rae Lee’s novel。這款書封面的設計者是Helen Yentus,他是一名書籍出版藝術總監。這種封面最初需要30個小時才能列印出來,流線化生產後還需要15個小時的列印時間。
  • 逛圖書市場也要擦亮雙眼
    教育部教材局2020年7月28日通過閱讀這項通知,家長,老師,學生在選購圖書時,要注意圖書封面標註的以教育部名義發售的各類推薦信息為虛假信息。現在,也有一些好心人士參加各種各類的公益捐書活動。把家裡看過保存尚好的圖書捐給貧困邊遠山區的孩子。讓圖書照亮大山裡孩子的人生。這個通知也給我們的公益人士提了個醒,做公益之前要對圖書進行把關,使送到孩子們手裡的圖書是真正意義上的好書,質量上乘的圖書。我們做慈善活動,和無良出版商不一樣,應該以社會責任感為第一擔當。藉助「教育部」的名義推銷圖書,以實現銷量和利潤的提升。
  • 質量管理工具之問題解決八步法-8D
    8D(8 Disciplines)即問題解決8步法,最早是福特公司使用的經典質量問題分析手法,對於解決工廠中存在的問題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尤其在面對重大不良時,它能建立一個體系,讓整個團隊共享信息,並引導團隊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 圖書翻譯要設質量關卡
    「出版物的翻譯質量差錯太普遍、太嚴重,到了觸目驚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翻譯質量的低下已經嚴重影響了發行,敗壞了讀者的胃口,助長了粗製濫造之風」!9月18日,在北京展覽館如火如荼舉行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迎來了其人數最多的一次研討會——新時期圖書翻譯質量研討會。面對出版物翻譯質量低劣的現狀,不少出版界的專家慷慨陳詞,呼籲要提高出版翻譯圖書的質量。
  • 如何降低圖書的印製成本
    過去少數民族文字排版比漢文排版工價要高上20%——30%,由於民族文字的圖書針對性很強,市場需求範圍小,因此形成印數少的特點,造成了高成本。現在由於先進技術的引進,計算機系統的廣泛應用,民族文字排版軟體的開發,為我們提供了多種選擇,降低印製成本成為了可能。降低圖書的印製成本一方面要從自我做起,要從點滴抓起,挖掘內部潛力。
  • 2018年國考地市級申論範文:試談「有」與「無」
    海峰老師首發2018年國考地市級申論範文:試談「有」與「無」2018年國考地市級(五)給定資料6中提到了老子關於「有」和「無」的觀點。請你圍繞給定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聯繫實際,以「試談『有』與『無』」 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字左右。
  • 那些誕生於「黃金時代」的書籍封面設計
    原創 小畫君 中國畫報出版社封面之於文本,猶如衣服之於身體。——理察·霍利斯今人認為,書籍封面能夠引起讀者興趣,能夠傳遞書中內容的情感或主旨,這其實是在20世紀才形成的概念。
  • 營銷中,「無解問題」的解決之道
    任何問題都不可能沒有辦法解決,所謂的沒有辦法,只不過是態度的問題,而態度來源於認識。你認識到問題之際,就是問題解決的開始之時。我最擔心的是你的解決方案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難道這類問題真的沒有辦法解決嗎?當然不是。任何問題都不可能沒有辦法解決,所謂的沒有辦法,只不過是態度的問題,而態度來源於認識。你認識到問題之際,就是問題解決的開始之時。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兩個方面,以前我們叫陰陽,現在稱之為矛盾。陰陽交替,矛盾互化,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 企鵝出版 75年20個最美圖書封面
    企鵝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眾圖書出版商之一,企鵝的商標形象被評為出版界最受喜愛的商標之一。在過去的75年裡,企鵝設計了一系列精美的書本封面。在這裡,我們挑選了其中20幀經典封面設計。
  • 圖書出版|關於圖書
    隨感沒有了解出版之前,看書主要是看內容,了解了之後,看封面都會想這個圖書的出版信息。一、圖書種類1. 按學科劃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圖書。2. 按文種劃分中文圖書和外文圖書。3. 按用途劃分普通圖書和工具書。4.
  • 圖書封面上的「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別信!都是假的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教育部新課標推薦書目」「教育部新課標指定書目」……你是否買過這樣的教輔圖書?當心,這些推薦信息是假的!7月28日,教育部發布嚴正聲明:從未以「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等名義出版、推銷有關圖書。
  • 從印前設計談降低圖書成本
    如何降低圖書成本是我們每個出版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作為一個印刷工作人員應熟練掌握製版、印刷工藝,書刊印刷工價標準,了解紙張規格性能及各有關印刷廠的生產能力。在印製工作中應根據印刷廠的生產能力,合理地安排製版印刷工藝和選用紙張材料,以降低圖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