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設計師批評中國圖書:不要再用照片當封面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外國設計師批評中國圖書:不要再用照片當封面

  中國出版展團浩浩蕩蕩地進駐倫敦書展,令世界出版業界矚目。龐大的展位面積,精美的中國裝飾吸引著很多西方出版人前來參觀。到底什麼樣的中國圖書才是勾起西方讀者閱讀欲呢?這道眾說紛紜的難題,在西方職業出版人面前,記者聽到了一些坦率的回答和建議。

  設計要用心思包裝

  在中國館的中英互譯成果展的長桌前,參觀完書法和雕版等「櫥窗門面」後,不少外國人開始翻閱英文版本的中國圖書,中國出版界精選出500多種圖書供人翻閱,記者在這條長桌前採訪了若干位翻書的西方讀者。

  「拜託啊,請不要再用照片當封面了!」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Taylor & Francis Group)的兩位圖書裝幀設計師莎拉·威爾遜和伊娃·霍朗斯基的感覺非常一致,她們對中國有些出版物的裝幀設計不約而同地提出批評。威爾遜小姐把「拜託啊」的尾音(please)拖得老長,她舉起一本有關中國城市旅遊的書籍向記者解釋:「把照片直接印上封面是很不妥當的,我覺得西方讀者還是更喜歡漂亮的、設計感很強的圖畫,設計師要用心思來包裝這本圖書。」從設計美感角度,伊娃稱讚主賓國舞臺的天頂很奇特,那是由漢字組成的雲朵。

  在莎拉看來,中國小說的英文版算得上比較合格的設計,而記者發現,這些小說都是由西方出版公司出版的,封面也是出自西方設計師之手。

  文學《路燈》生逢其時

  2011年,《人民文學》雜誌社推出了名為Pathlight(路燈)的英文純文學期刊,在本屆倫敦書展上,主編李敬澤帶著試刊號和今年第一期來向海外讀者展示中國作家的作品。在講會上,西方出版人把伯爵宮的皮卡地利廳坐滿,「讓外國人讀中國作家作品」不再是一個幻想。

  這本雜誌重點選擇外國讀者還不熟悉的中國作家,而他們有實力,也有在國外推廣的價值。

  英國出版人很關心這本純文學的英文刊物的發行情況,關心漢學家們的稿費,哪裡能買到。李敬澤透露,這本期刊給了譯者可觀的稿費並隆重推薦這批稀缺人才,就是為了讓他們在翻譯中國文學這條路上走得更好,還會考慮為它製作電子版本。學生翻譯康菲利告訴記者,他建議這本英文純文學期刊上,至少詩歌能做到中英對照,因為越來越多的西方人能看懂中文了。

  尊重西方讀者口味

  語言障礙、觀念差異也阻礙著中外出版人深入交流,外國出版人通常走進來,看一看點點頭,然後走出去,定心坐下看新書談版權的不多。

  記者在書展現場發現,主賓國中國更多的還是在展示中國文化和中國出版物,在布局和設計上,展示的空間多於交流和談判的空間——這也是外國出版人的共同反饋之一。

  在中國接力社的展位前,英國歐若拉出版公司編輯肯·戴維斯來為公司選取適合引入英國的圖書。他用中文說,寫書法、送雕印的辦法不錯,吸引了很多西方讀者來到了中國展位。但真正要吸引西方出版人的,還是圖書的內容。「中國出版社可能以為,中國書法能吸引西方讀者,動物小說能激起共通的感情。那麼我告訴你,西方讀者根本不明白深奧的中國書法到底在寫什麼,而動物小說我們見得太多了。」他這樣舉例,目的還是為了說明,辛辛苦苦烹製的中國文化大餐,要尊重西方讀者的口味。

  特派記者 樂夢融

相關焦點

  • 那些晃瞎雙眼的圖書封面
    英文中有一句諺語叫做「Do 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字面意思是「不要根據封面去評價一本書內容」,中文通常翻譯成「不要以貌取人」。不過在「毒雞湯有益健康」,理論當道的今天,人們儼然已經接受了一個道理——讓對方在第一眼見到你後想要繼續探究你,你和你的想法才有機會真正被了解。
  • 大冰又用小朋友做封面,什麼樣的封面設計才是好的?
    比如出民國時期的作家作品時會偏好於用一張人物的黑白照片製造復古儒雅的感覺,而讀者們在盤點時發現,以下幾本書名為徐志摩著的《人間四月天》、《志摩的詩》,名為朱光潛著的《文藝青年的自我修養》用的作者照片全是胡適。此外,梁啓超的照片也曾被冒用在署名康有為著的書上。
  • 圖書設計師逛書展|接觸感帶來的收藏衝動才是紙書的吸引力
    美編逛書展,很挑剔,「名牌店」和「老字號」是首選(港臺圖書展櫃、三聯、廣西師大)。還有展館設計氛圍獨特、樣書展示的方式新穎、購書環境舒適,也是美編止步、駐足參觀的影響取向。不斷完善場館指示,地面地表標識,同樣也會令參展變得更科學省時,也更有序有趣。每年「中國最美的書」展示區,是美編必去的地方。
  • ...中國,內文,紙張,書口,書脊,書籍,設計師,出版社,-上海頻道-東方網
    十多年來,先後有15批321種來自中國的「最美的書」亮相德國萊比錫,有19種榮獲「世界最美的書」的獎項,其中2項獲金獎。  「最美的書」已經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樣本,成為中國優秀圖書設計和優秀設計師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主辦方表示,「最美的書」的評審標準既要與「世界最美的書」的評選要求相接軌,又應反映出中華文化的特質和精髓。
  • 談圖書封面的校對
    圖書封面校對是圖書校對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本書的封面如同人的臉面,如果出現任何差錯,就會像人臉上的汙跡未洗淨,將帶給讀者什麼樣的第一印象可想而知。封面校對不是簡單地一閱而過,而應作為校對的重點工作來對待,否則很容易出現各種差錯,影響讀者對圖書內容質量的第一觀感。
  • 唯美不易 回首再展望:陝西人民出版社圖書設計
    由於當時圖書封面絕大部分都是鉛印,三套顏色在印廠就要做三套版;書籍封面上書名需要美編用鴨嘴筆寫出和印刷效果完全一樣的模式。經過編輯部領導審核同意後,美編還需要畫出黑稿,印廠製版需要的黑稿則是使用黑色分別畫出封面上三個彩色的圖形,制三塊版。為豐富色彩還可以利用透疊表現出另一種疊色,使其達到四種色的效果,有時為色彩的變化美,常常需要親自到印廠車間反覆調試。
  • 圖書裝幀設計家張守義去世 書衣清雅是「酒仙」
    為《巴爾扎克全集》設計的封面   著名圖書裝幀設計家、插圖畫家張守義昨天凌晨1點半因多臟器衰竭,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去世,享年早報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了解到,自1956年以來,張守義一直供職於該社,「張守義先生的逝世是中國出版界、裝幀設計界的重大損失。」人民文學出版社方面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張守義追悼會也將於10月18日在八寶山舉行。  張守義1930年出生於河北平泉縣,195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在一次採訪中,張守義曾透露,他是因為愛書才開始做起圖書裝幀,沒想到一幹就是半個多世紀。
  • 基於認知規律的圖書封面設計!
    文/孫瑞英 讀者的認知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讀者對圖書封面設計信息的識別和接受是在其認知過程的制約下進行的。圖書封面設計方式如果不能與讀者的認知過程相匹配,就會影響讀者對圖書封面信息的識別、理解和記憶,進而影響讀者對圖書的取捨。
  • 圖書設計師逛書展|關於裝幀、空間與細節的反思
    世紀文景的人文圖書封面。(本文圖均為 作者 圖)這類書青睞矢量圖原因可能有幾種:1.許多設計認為自行繪製才是原創的作品,簡單說相當於「這孩子我就是要親自生下來,絕不代孕」。2.更能在設計上契合內容。大眾經管這類題材一致以中英文文字編排為主,輔以幾何、圖庫元素與照片搭配。實際上這類題材對設計師而言並不是容易操作的封面。大部分設計師對文藝路線的封面比較敏感,對商業則不然。要一位在路上見貓就擼、看完《小偷家族》拖著纖細敏感的心哀傷地回家繼續吸貓的文藝青年去設計非常商業化的東西,是有些矛盾的。
  • 竇唯《山河水》的黑膠封面又怎麼了?我們和原版封面設計師聊了聊
    此時,他已然跳脫形式束縛,用MIDI設備鋪陳出來極致的的平靜舒緩。有人說這是中國氛圍電子樂的開端。前不久,滾石唱片宣布將首次發行《山河水》的黑膠版本。這並不稀罕,自從滾石開展黑膠心勢力計劃以來,已發布數十張經典華語專輯的黑膠唱片。但唯獨這次的《山河水》卻引起軒然大波。事情的起因倒不同於半年前《唐朝》的錯版,而是源於唱片封面。
  • 化學家拉瓦錫夫婦肖像登上多部外國小說封面(圖)
    有網友發現,這對學者夫婦的畫像不光出現在化學課本裡,還頻頻出現在了諸多外國經典文學書的封面上。  《法制晚報》記者找到了這幾本被網友吐槽的外國經典文學書,其中出版用這幅肖像畫當做封面的《紅與黑》的三秦出版社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本書的封面圖片是經過授權的,在授權期間是可以使用的,與小說內容無關也可以。
  • 試談圖書封面的質量問題與解決之道
    有編輯在封面樣張上按詞用鉛筆劃線,審校漢字及拼音的正誤;有編輯審閱好封面,剛放下來,又覺不放心,再拿起來看,如此者三。這都是為了避免封面出現紕漏,使其順利面市。  但封面質量問題還是在不斷產生,例如:20世紀,第一版《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問世,內文皆作「共產黨宣言」,無誤,但在封一上被錯印成了「共黨產宣言」。
  • 封面裝幀,買紙質書的理由
    除了單本的圖書封面,許多傳統出版社下的出版品牌、小而精的出版工作室近些年投入很多在品牌的設計,並以該系列叢書中的每一個個體強化、回應品牌風格;而隨著出版文創時代的到來,圖書的封面作為由書中的文字提煉出的視覺信息和代言符號,常從書籍這個載體溢出,成為做文創設計時主要的參考元素,甚至被直接平移挪用,這就需要在設計圖書封面時用更多的心思來為之後的營銷和文創打基礎。
  • 25種圖書獲年度「最美的書」,裡面有關於鳥糞鼻屎的腦洞書
    十多年來,「最美的書」評委會受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主辦機構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的委託,邀請海內外頂尖的書籍設計師擔任評委,評選和推薦當年度來自中國的「最美的書」並送往德國萊比錫參加次年度「世界最美的書」的評選。十多年來,先後有15批321種來自中國的「最美的書」亮相德國萊比錫,有19種榮獲「世界最美的書」的獎項,其中2項獲金獎。
  • 我國劇院大部分出自外國設計師之手
    她似乎「承包」了中國最重要的那些劇院設計,代表作還有上海大劇院和國家大劇院。  中國是世界上正興建劇院最多的國家,每座歌劇院幾乎都是所在城市的門臉建築,它們中的絕大部分有一個共同點:出自外國設計師之手。  不只有張如凌一個人在戰鬥,也不是只有歌劇院迷信外腦,凡是地標性建築,只要是出得起錢的城市,都希望用外國設計師。這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誰在設計中國城市?
  • 25種圖書獲年度"最美的書"稱號 哪一本是你的最愛
    十多年來,「最美的書」評委會受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主辦機構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的委託,邀請海內外頂尖的書籍設計師擔任評委,評選和推薦當年度來自中國的「最美的書」並送往德國萊比錫參加次年度「世界最美的書」的評選。十多年來,先後有15批321種來自中國的「最美的書」亮相德國萊比錫,有19種榮獲「世界最美的書」的獎項,其中2項獲金獎。
  • 企鵝出版 75年20個最美圖書封面
    企鵝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眾圖書出版商之一,企鵝的商標形象被評為出版界最受喜愛的商標之一。在過去的75年裡,企鵝設計了一系列精美的書本封面。在這裡,我們挑選了其中20幀經典封面設計。
  • 2019年度「最美的書」揭曉,25種圖書獲獎
    2019年度「最美的書」(原「中國最美的書」)評選結果於今日在上海揭曉。經過海內外頂尖書籍設計師評委的多輪專業評選,最終25種圖書在來自全國各地106家出版社的342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年度「最美的書」稱號,並將代表中國參加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2020年度「世界最美的書」評選,這將是「最美的書」連續第17次在世界舞臺上與世界各國同行的作品同場竟豔。
  • 訪談|圖書編輯談腰封:它是廣告,但可能決定你買不買這本書
    劉宇婷:現在圖書太多,消費者往往只給一本書幾十秒甚至幾秒鐘的時間,前後一看,就決定要不要買,所以圖書封面的信息傳達就很重要。一般的圖書都會做後期的宣傳,比如書訊、書評、採訪等,對圖書做深度剖析,但這些都要讀者通過某個特定途徑才能了解。反而是每本書自身的封面,包括腰封的宣傳語,是每一個拿起書的讀者都能看到的。
  • 薦書|朱贏椿:中國也有世界第一流的圖書設計師
    他是著名的書籍裝幀設計師,他設計的書籍作品,多次獲得「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獎,並在德國、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巡迴展覽,不僅使國際同行認可了中國的圖書設計作品,也使國際社會開始關注中國的圖書裝幀設計。《蟲子旁》是朱贏椿首部圖文作品,講述被我們忽略的蟲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