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認知規律的圖書封面設計!

2020-12-18 設計智造

文/孫瑞英 讀者的認知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讀者對圖書封面設計信息的識別和接受是在其認知過程的制約下進行的。圖書封面設計方式如果不能與讀者的認知過程相匹配,就會影響讀者對圖書封面信息的識別、理解和記憶,進而影響讀者對圖書的取捨。

圖書的封面設計不僅要融入美學的知識和理論,更需要認知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的指導,認真分析讀者的心理特點,通過圖書的封面設計促進編輯與讀者的心理溝通,引導讀者對圖書內涵的理解,刺激讀者的購買慾望。

注意是指讀者的意識在一定對象上的指向與集中,注意是讀者的心理活動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獨立的心理過程。因人腦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某一瞬間只能加工那些大腦選擇的信息,同時排除其他信息的幹擾作用,注意的選擇功能是人腦進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條件。

首先,讀者的注意是有一定廣度的。注意的廣度是指一個人在某一特定的時段內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量。例如:成年讀者注意的平均廣度,黑色圓點8-9個、外文字母4-6個、幾何圖形3-4個、漢字3~4個。讀者注意廣度的特性要求我們在設計圖書的封面時,要注意信息的數量不要超過讀者注意的平均廣度,並且多個信息點的排列要具有一定的規則,這樣更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

其次,讀者的注意是可以轉移的。注意轉移代表的是注意的調節功能,讀者大腦新接觸的注意對象越符合讀者的需要和興趣,注意的轉移就越容易完成。封面設計必須挖掘讀者的需要,把讀者的主、客觀需要作為我們圖書封面設計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充分考慮讀者的興趣特點。

感覺是讀者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在所有感覺中,視覺是讀者接受圖書封面設計信息的最重要感覺。視覺是讀者對光波刺激的覺察,是讀者對圖書封面設計構圖的明暗、顏色等特性進行辨別而得到的。圖書封面設計構圖中文字的排列方式、字體的大小、字體顏色強烈的對比等成為引起讀者感覺效果的關鍵。

①要想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封面設計構圖必須簡潔、明了,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視覺表現效果,使讀者產生流暢的感覺體驗。

②書名文字色彩的飽和度要高,背景不要大面積使用明度的色彩,這樣才會產生顯著奪目的視覺效果。

③封面設計猶如一幅畫,色彩的使用必須有冷暖對比,這樣才不會缺乏生氣避免讀者產生憋悶的感覺。紅色和黃、橙色是一類積極的顏色,會使讀者產生興奮、愉快、希望的感覺;藍、綠色使讀者產生安穩、平靜、欣慰等聯想,這兩種顏色系列的交叉使用能夠在視覺上提高視覺吸引力。

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讀者過去的知識和經驗會影響其對客觀事物的知覺反映。讀者在感知某一事物時總是依據既往經驗來加以認識、理解和解釋。

我們在設計圖書封面時要多考慮讀者過去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讀者已有知識經驗對其認識事物的迅速性、完整性和正確性的影響,在圖書封面設計時最好圖文並茂,調動讀者的切身體會與實踐經驗,使讀者迅速、深刻地感知我們所要表達的意圖、所提供信息的要義。

讀者記憶是保障讀者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機能。有人比較視、聽的記憶效果,發現看過的內容比聽過的內容能多記住1.66倍。在各種視覺信息傳入中,輸入方式不同讀者識記的效率也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圖書封面設計圖越逼近實物,讀者越容易識記;色彩越鮮明越容易識記;圖形要比文字更加方便讀者記憶。因此,為方便讀者記憶,在進行圖書封面設計時應該少用文字,多用圖、表;多用彩色繪圖,少用黑白繪圖;繪圖要儘量逼近實物,儘量不要採用抽象圖形。

思維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客觀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繫。讀者對圖書封面的思維過程是運用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知識、經驗,對大腦外輸入的圖書封面信息進行分析與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的過程。

圖書的封面設計要做到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這樣方便讀者進行思維的抽象概括。同時,圖書的封面設計構圖應該按知識的層次和思維的層次從單一到綜合、從局部到整體、從片面到全面逐步完善,引導讀者通過知識的抽象與概括作用,把所要接收的知識信息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相關知識信息進行連接,讓圖書的封面信息在讀者頭腦中融會貫通。

相關焦點

  • 談圖書封面的校對
    圖書封面校對是圖書校對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本書的封面如同人的臉面,如果出現任何差錯,就會像人臉上的汙跡未洗淨,將帶給讀者什麼樣的第一印象可想而知。封面校對不是簡單地一閱而過,而應作為校對的重點工作來對待,否則很容易出現各種差錯,影響讀者對圖書內容質量的第一觀感。
  • 試談圖書封面的質量問題與解決之道
    [關鍵詞]圖書封面 質量 解決之道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封面,是圖書的臉面,不容馬虎,不可有瑕疵。若有問題,輕則令人瞠目,重則有損出版社聲譽,還可能被迫撤回圖書,下廠調換封面,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編輯多重視封面的質量,注意文圖的正誤與設計效果的好壞,並與美術編輯(簡稱美編)一起,予以改善提高。
  • 人類認知對設計規律有這些影響
    理解人類的認知並將簡單的設計規律應用於設計過程中,會對用戶體驗產生重大而積極的改變。我該怎麼做?我應該做些什麼?我應該用這個嗎?快完成了,等一等。如果我這樣做怎麼辦?如果此操作導致用戶流失怎麼辦?這一層次的認知加工只能通過記憶實現,而不是通過直接的互動或感知來實現。用戶在理解和感知信息方面有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良好的互動設計始終尊重人的身心的局限性。有時設計變得太複雜以至於無法理解。
  • 書籍封面設計思路!不能盲目
    文/喬俊 書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是人們傳播知識的載體,書籍裝幀藝術則是這個載體的結構和形態的設計,即通過由外到內的整體設計,將科學、藝術有機地融合,既要達到傳播圖書性質、內容、文化屬性、特點,又要展示設計師創意和藝術修養。
  • 讓書變得「好看」,就是設計一個好看的封面?圖書設計,是時候改變...
    近日,上海理工大學版藝學院與草鷺文化合作成立「滬江草鷺裝幀設計研究中心」,邀請中外專家開設工作坊,傳授裝幀手藝。第一位授課專家是在倫敦開設「5工作室」的英國藝術工作者協會院士馬克·科克雷蒙(Mark Cockram)。8天時間裡,他為學生們帶來包括布面、皮面、皮紙裝幀在內的書籍裝幀、書籍封面裝飾和函套收藏盒製作等多種課程。
  • 誰是圖書版式設計的著作權人?
    所謂版式設計,在我國現行的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中並沒有明確定義,但在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在具體審理涉及圖書或期刊的版式設計時,基本將其定義為體現為對印刷品的版面格式的設計和布局,包括對版心、排式、用字、行距、標點等版面布局因素的設計和安排。目前,現行法律對圖書版式設計的法律主體確定與司法實踐中圖書版式設計的主體認定並不完全一致。在本文中,筆者嘗試對司法實踐中圖書版式設計的法律主體進行辨析。
  • 編輯如何做圖書設計的「品酒師」
    對於圖書裝幀而言,身為非設計專業的編輯要當好「品酒師」,可以把這3個維度的交相呼應、相互匹配作為衡量設計質量的著眼點。  思想的匹配  思想是出版物的靈魂,是連接作者與讀者的橋梁,而裝幀設計正是引導讀者踏上這座橋梁的領路人。  首先,在設計的構思立意階段,編輯需要提前介入。範用先生說:「不看書稿,是設計不好封面的。」
  • 基於認知負荷理論設計慕課
    在建設慕課時,大多數開發者只在最低程度上,考慮人類認知架構及相關的教學設計原則。本文認為,認知負荷理論源於人類認知架構和進化教育心理學,可以為任何計算機輔助學習形式(包括慕課)提供理想的教學設計原則。本文首先概述這一理論,之後提出一些教學設計原則。在計算機輔助學習環境下,人可以據此設計在線學習, 並找到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 從印前設計談降低圖書成本
    每做一本圖書,都需要由設計工作者進行總體設計。設計者須根據內容、性質、圖文總量、讀者對象進行設計。圖書成本的高低,是圖書市場競爭中的重要因素。現就印前設計的角度談談如何降低圖書成本的問題。圖書雜誌的封面、插頁和襯頁:封面200頁以內一般用100——150g紙,200頁以上用120——180g紙;插頁用80——150g紙;襯頁根據書的厚薄一般在80——150g之間選用。同一品種的紙,克數越重,價格越高,正文紙的克重增加,書脊厚度也隨之加厚,有時還須調整封面紙的克重與開數,從而會產生一連串的連帶關係,往往增加了紙張成本。
  • 書籍封面設計背後的故事
    這句話大概代表了很多因好看的封面設計而「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之人的心情。根據 goodreads.com 於 2008 年做的一次調查「書籍封面多大程度影響了你的購買決定?」,近 60% 的人說購買圖書有一半原因是因為封面設計。在知乎,「你買過哪些因裝幀而買的書?」這個問題有 2447 人關注、109 個回答,足見大家對於封面設計的重視和熱情。
  • 找不到書名"美書"給誰讀 圖書設計首先應方便閱讀
    《一個一個人》是一本故意做舊的新書,在一堆候選圖書中,引起了評委們很大的好感,書頁裡夾雜了糧票、煙標、入場券、模糊的圖書館印章以及黑魆魆的劃痕和油漬,所有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設計,都是設計師精心的「陰謀」。朱贏椿告訴記者,《一個一個人》設計耗時一年,為了設計《蝸牛慢吞吞》,他飼養了蝸牛慢慢觀察。豆瓣網友AT在評價獲獎圖書《一個一個人》時寫道:「無論是文字還是設計,都讓你不忍一目十行,甚至是肅然起敬。
  • 能工擅藝——談現代圖書裝幀設計的工藝技巧
    子木/文能工擅藝是圖書裝幀設計的基本功,一是要具備工藝技術的應用能力;二是要擅於藝術創意的功底。工藝是圖書裝幀設計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好的創意設計是圖書的靈魂,而巧妙的工藝設計,則是圖書的體魄,有了靈魂與體魄的融合就是一本好的圖書設計。
  • 企鵝圖書2018學生設計大獎獲獎封面作品創作解析
    從2010年開始,英國企鵝出版集團開始面向英國全國的大學生舉辦學生設計大賽。要求是根據大賽組委會指定的書籍內容來設計封面。比賽一共分為3個類別,分別是成人虛構類文學封面、成人非虛構類文學封面、兒童文學封面。
  • 範用的封面藝術:設計的封面可以下酒
    那是他為三聯設計的七十餘種圖書封面的「自選集」,有巴金的《隨想錄》、夏衍的《懶尋舊夢錄》、楊絳的《幹校六記》、鄭振鐸的《西諦書話》、葉靈鳳的《香港風物誌》和俄國綏青的《為書籍的一生》等。三聯近二十年來人文社科類的精品多囊其中。該書彩印,對入選的每本書的內容和相關設計背景做了簡單介紹。讀這本書,真是一種享受,也是對三聯老版本的一次有趣的巡禮和把玩。書名叫「葉雨書衣」。葉雨,業餘的諧音。
  • 那些晃瞎雙眼的圖書封面
    其實書籍也是一樣,我們不應該因為封面去斷然評論一本書的好壞,但是現實是,對於多數購書者而言,圖書封面的吸引力,是他們決定是否購買並一探究竟的決定性因素。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現象的吸引力也顯得尤為重要。或者是另外一種——用粗大的毛筆字瀟灑的把書名寫滿封面,再配上城牆磚瓦的花紋色調,最後在邊角加上「卷N」。筆者個人覺得,這類作品封面設計有自己的獨特氣質和套路,而且和內容層次還能保持基本的水準。將其納入本文,只為總結歸納,但也仍有提升餘地。
  • 大冰又用小朋友做封面,什麼樣的封面設計才是好的?
    照片裡的都是胡適比如妖魔鬼怪、亂象叢生的經管類和成功學的書籍,如一篇文章中所寫的:經管類熱門圖書的封面設計都五花八門,畫面效果極為鮮明,頗具廣告性,顯得「搶眼」「熱鬧」「火爆」,展現出「沸騰的經濟生活」的社會局面。
  • 封面設計呼喚文編與美編的精誠合作
    這裡一個誘因是我參加山東省「全民閱讀主題活動徵文」並榮獲理論類一等獎,而我在當年的獲獎文章中就提出了加強圖書宣傳必須重視封面設計的觀點。當今社會大約半數購書人比較關心圖書的設計和製作工藝,許多經典作品往往因為設計藝術不夠精緻黯然失色。因此封面設計的效用也不可小視。為了確保自己出版的圖書能夠在書海中脫穎而出,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封面設計做到最精。
  • 書籍封面設計原則!
    文/薛虹 封面是書的外貌,它既體現書的內容性質,同時又給讀者以美的享受,並且還起到了保護書籍的作用。 封面設計需要遵循平衡、韻律與調和的造型規律,突出主題、大膽設想,運用構圖、色彩、圖形等元素,設計出比較完美而富有情感的封面。①書法體。
  • 終極盤點:2020年度PUP獲獎書目封面設計大賞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封面和裝幀往往能夠比內容更快地將圖書呈現給讀者。除了呈現標題、作者這些最基本的內容,成功的圖書設計通常要做到更多——它能吸引我們將書在手中捧上一會兒,細細翻看,再對其設計加以欣賞玩味。我們始於書的封面設計,陷於精良的排版和紙張,忠於出版社對深邃思想的高質量呈現。在短短的時間裡,我們「以貌取書」,像欣賞藝術品一般對圖書設計加以珍視和品鑑。
  • 外國設計師批評中國圖書:不要再用照片當封面
    到底什麼樣的中國圖書才是勾起西方讀者閱讀欲呢?這道眾說紛紜的難題,在西方職業出版人面前,記者聽到了一些坦率的回答和建議。  設計要用心思包裝  在中國館的中英互譯成果展的長桌前,參觀完書法和雕版等「櫥窗門面」後,不少外國人開始翻閱英文版本的中國圖書,中國出版界精選出500多種圖書供人翻閱,記者在這條長桌前採訪了若干位翻書的西方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