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民》:生命變成食物的過程,你想了解嗎?

2020-12-19 奔二老青年1

「我們優雅的享用我們的正餐,血腥的屠宰場被精心的隱藏起來。」——愛默生。

《地球公民》Earthling,意指地球上一切居民。

這部影片是導演用了五年的時間搜集證據和拍攝錄像才製作出的一部紀錄片。於2005年在美國上映。並獲得2005年聖地牙哥電影節最佳紀錄片、2005年波士頓國際電影節獨立製片電影最佳內容獎、2005年藝術行動者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影片從人類將動物自私地作為所有物為主題,從大肆屠宰動物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到那動物來消遣娛樂,再到獲取動物皮毛或身上的某個部位來製作衣服,裝飾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之心……電影中充斥著血腥的畫面,所以在影片一開始就標註了未成年禁止觀看。

然而就是這麼一部直觀的電影,給了人們一些思考和問題:

人類在滿足私慾的同時給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造成了多大的痛苦和災難?人類是否有辦法去平衡人與萬物之間的聯繫?人們應該如何成為地球的合法公民?

電影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出發,去展示人類對待動物的現狀,並呼籲人類要審視自己的行為,認識到動物的生命權利。《地球公民》看起來像是一部呼喚生態良知的影片,其實縱觀整部電影,其生態思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生態整體思想和對人類欲望的批判。

矛盾:欲望

現如今雞鴨魚肉常年過節都會吃,如果說剝奪它們的生命會讓人有罪惡感,可能也是食慾上的吧。拋開一出生就被當成「肉」的生物,那些本該生活在自然的動物,被剝皮,被虐殺的動物,並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這些是人類為利用動物而制訂的工業化標準,動物被飼養起來供人類作為寵物,食物,衣物,娛樂和研究等……

也許會有人說「我不是素食主義者」,我不需要看這些有的沒的,但《地球公民》並不是要把人人都變成一位素食主義者,而是要給人類傳達一種立場,地球從來就並不單只是人類的地球。影片只是在鼓勵我們思考,讓我們選出對得起自己內心的行為方式、消費傾向,或者,僅僅作為一個趨利避害的生靈,選出最有利於我們健康,最有利於我們生存狀態改善的道路。

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還是那隻被扒了皮的狐狸,它還活著,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血淋淋的身體,它回頭不是想看看自己變成什麼鬼樣子了,而是想最後在望一望這個世界,它的眼神讓人心疼,萬物有靈,但人不該是那個去毀滅一起的工具,我們自己反對種族主義,反對性別歧視,那是因為我們明白,任何生命都會痛,都會恐懼,任何人都有基本的生存權利。

雖然每個人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也不是天生素食,但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大家都是「地球公民」,除了人類,其他動物之間也有無法讓人接受的殘暴和殘忍捕殺,只是人運氣比較好進化成了食物鏈上層,所以我們才要有——人性。

正如影片所說,如果讓吃肉的人都必須親自宰殺動物,大多數人都不會吃肉了。但是,我們迴避了,這就是人性吧。當你開始了解人性,你會開始改變,看到路邊的流浪動物會心疼,不穿皮草,不吃魚翅,看到蝙蝠或者壁虎也不會去打擾它們,不去抓蚱蜢,不要去看什麼動物表演……

起碼會每天抱一抱家裡的小寵物。

人與人之間交流很方便,但人與動物之間,除了愛護和包容就沒有其他的了,也許每個人的立場都不同,但也不要做殘忍麻木的大多數。

生態:生命

萬物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體與每一個個體都緊密相連,自然是一個整體。

《地球公民》在一開始用平和的語氣旁白:由於我們都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上,一切眾生都是地球的公民,作為地球公民,彼此之間沒有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和物種歧視。地球公民包括地球上的每一位生命……人類並不是這個星球上的惟一物種,成千上百萬的其他生物和人類一樣,共同演化、共同生活在這星球上。

之後話鋒一轉:然而,人類卻妄想獨佔地球。經常像對待東西一樣對待地球上其他種類居民的生命,這就是所謂的物種歧視。

"動物雖非我族類,但也不隸屬我們,它們屬於另外一個國度,只是與人類一同被困於生命與時間的網中,共同經歷著地球的輝煌和苦難。"

《地球公民》中,每一個鏡頭都展現了動物的痛苦,作為食物,他們被烙印、剁角、運輸、擠奶、射釘槍、電擊等,而這些過程它們既沒有被殺死,也沒有得到絲毫的憐憫,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人類會在殺死動物的時候,用最廉價的方式給它們帶來最大的痛苦。

這不僅僅局限在陸地,海洋也是如此。

如果有些人把對動物的濫捕濫殺都歸類為人類生存的必須環節,那麼拿著動物開心去了也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了?我相信有些寵物主人是真心愛護自己的寵物,但是有些在網絡上公開虐待動物,並出售相關錄像帶,還有人花錢去買來看的,那才是真·禽獸。

我們不是笨蛋,我們也不是對這些事情沒有一點一滴的感覺,但是我們選擇漠視。

每個有生命的動物都有感知痛苦的能力。我們有什麼權利剝奪其他生命的那微不足道快樂?孔子曾經說過:不知生,焉知死。但我認為,不懂得尊重死亡和痛苦,就永遠都不會去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結語

活了二十多年了,觀察和感受這個世界也這麼久了,從開始睜眼看見光,就覺得那是希望,但這麼多年通過眼睛又看到了太多陰暗和黑暗,不再無知,不再漠視,懂的懺悔和感恩是長大後學會的,自然賦予每一種生命一個長處,就像是出於對某種平衡的需要,也許我們是唯一除了生存底線還有更為豐富精彩追求的生物,那我們就要成為這星球上懂的正確使用自我能力的生物,「良知」和「同情」是最起碼的。

《地球公民》讓人失眠、讓人倒胃口,也很感謝影片讓人意識到人類與其他物種的不同,我們都有一個自豪的弱點,那就是「同情心」。雖然不可能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但會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而那些素食者們,真的很佩服你們的勇氣,望一切安好。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地球公民》:經典電影賞析
    紀錄片地球公民到底講的是什麼呢?正如第一段中所提到的,地球公民,是指包括人類在內的千萬種生物。每一個物種之間都是平等的。或許一些人類會認為自己是高於其他物種的吧!因為我們有思想,可以思考。這些可以說是人類所特有的,然而這樣就可以高於其他物種一等了嗎?這樣就可以因為物種不同而主宰它們的生命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是即使我們心中也是如此認為,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充斥了這樣的行徑。
  • ...尚恩·莫森|鳳凰叔|萬物一體|導演|奧斯卡|地球公民|shaun|崔...
    今年的奧斯卡影帝鳳凰叔曾為《地球公民》配音《地球公民》最初的版本只是一個宣傳寵物絕育的公益短片,但在拍攝過程中,尚恩本人親眼目睹了美國動物管制中心對收容的流浪貓狗進行安樂死處置,並參觀了用來存放流浪貓狗屍體的冷凍室,聯想到超市冷櫃中存放的肉品也是以這樣的方式被帶到我們眼前,尚恩從此成為純素主義者,並且萌生拍攝一部涵括更多相關內容的電影的想法,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公民
  • 如果只能看一部電影,請看《地球公民》
    他們(動物)像我們一樣,也是地球的公民。像我們一樣,他們為生存而奮鬥。跟我們一樣,他們也能在困境中尋求自我安慰。像我們一樣,他們表達不同的情感。簡而言之,他們像我們一樣,是活生生的生命。如果你研究一下動物對於人類的生存有多重要的話,你會發現,我們完全依賴於他們:同伴、食物、服飾、體育和娛樂、以及醫學和科學研究,與之相反的是,我們所見到只是人類對這些非人類貢獻者的完全蔑視。毫無疑問,這就是所謂的「恩將仇報」。
  • 專家:未來機器人將會獲得地球公民身份 網友:科幻電影變成現實
    世界上已經有兩百多萬的機器人為我們工作「也許我們可以把第一位機器人獲得地球公民的第一天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教授如是說,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機器人已經有了意識,並為地球做出了貢獻,人類才會給它這樣的權限。它擁有我們人類所擁有的所有權限,生命、自由、尊嚴等的合法存在,說通俗點,它雖然是機器人,但你沒有資格摧毀它、破壞它,辱罵他、甚至是歧視它。
  • 烏克蘭綁匪要求總統向全世界安利,豆瓣評分9.3的《地球公民》
    現在已經被捕「觀看《地球上的生靈》是我所獲得的最佳禮物,我無法相信自己過去竟是如此無知。」——布萊絲《地球公民》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如果沒有看這部片子,我永遠不會想到,自己光鮮的生活享受竟然建立在對待動物的無限血腥和殘酷之上。
  • 綠會良食基金邀您與《地球公民》導演連線共話#世界地球日#
    在地球日的當天,一起探討在2020年代,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地球公民。中國綠髮會一直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全國性社會組織,是地球「萬物生靈」的守護者、踐行者。良食基金致力於促進食物體系向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同一世界,同一健康,推動良食改善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星球健康。
  • 豆瓣9.2,烏克蘭總統傾情推薦,闡述真實的電影《地球公民》
    之後犯人被捕,總統先生刪除了這段視頻,不過全世界的吃瓜網友都記住了這部影片的名字,那是2005年肖恩·蒙森拍攝的一部紀錄片——《Earthlings》(譯名《地球公民》、《地球上的生靈》等)。導演肖恩·蒙森一生只拍過兩部紀錄片,他是一位充滿著人文主義關懷,對生命有著深入思考的導演。他用紀錄片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思考,讓人類正視和地球上其他生靈間的關係。
  • 太陽有壽命嗎?地球上的生命還能維持多久?
    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地球、太陽、太陽系、宇宙全部都是有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分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缺一不可。當太陽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地球就面臨著毀滅的命運。距離這一天的到來還有多久呢?太陽的生命終結了,地球的命運將會是如何呢?
  • 中國綠髮會良食基金邀您與《地球公民》導演連線共話 世界地球日
    中國綠髮會一直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全國性社會組織,是地球「萬物生靈」的守護者、踐行者。良食基金致力於促進食物體系向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同一世界,同一健康,推動良食改善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星球健康。地球是人類以及萬物生靈的共同家園,實現人與自和諧相處至關重要。讓我們一起迎接「世界地球日」的到來吧。
  • 《地球公民》到底說個什麼事?
    《地球公民》是一部2005年的美國紀錄片,探討人類如何將其他動物當成寵物和食物﹑用於製作服裝、進行娛樂和科學研究實驗。 大多數人大概都是帶著獵奇、戲謔的心態去找《地球公民》資源的。 但事實上,這是一部關於動物保護的,極其嚴肅且震撼的紀錄片,且從一開始就聲明了「少兒不宜」。 《地球公民》一開始就列舉了部分人類對待同類的暴行,包括3K黨屠殺、希特勒集中營等等。
  • 9.2分《地球公民》:揭開了人類與動物之間,互利共生的假象
    然後筆者去搜了一下這部電影《地球公民》,因為翻譯理解差異的緣故,中文別名挺多,如《地球上的生靈》《聚居地球者》等。如果上映日期是在2005年,評分在9分以上,那就是它,沒錯了。《地球公民》曾經在當年一舉拿下三個獎項,包括2005年藝術行動者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2005年波士頓國際電影節獨立製片電影最佳內容獎,以及聖地牙哥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的榮譽。影片上映至今為止15個年頭,僅僅只有一萬人次參與評分,四星及以上的評分,佔據了92%及以上。
  • 經典紀錄片《地球公民》簡析
    面對《地球公民》影片中揭露的現象,我真的很想發出一聲質疑:這究竟是人類的進步還是人類的倒退? 正如影片中所說,地球是一個大家庭,是許許多多物種賴以生存和繁衍的樂園,每個物種都是公平的,沒有什麼高低貴賤,更不存在應不應該,每個人都是地球的公民,沒有貴族,沒有公爵,每一個物種都是地球的一部分罷了。
  • 地球公民何漢威 走在環保最前線
    環保問題事關所有地球公民,的確需要所有人都從身邊點滴做起,並且真正做到長期堅持不懈,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美麗地球。  何漢威以民間人士的身份身體力行去推行環保工作,外界稱他為「環保先鋒」,這一美譽他受之無愧  記者採訪中,何漢威仍不失「怪人本色」,他對「環保先鋒」的封號有不同看法,他說「環保先鋒」只是一個標籤而已,「我標籤你做『環保烏龜』,你會高興嗎?我做這麼多,只是履行『地球公民』應有的責任,希望以不同的行動,喚醒大眾一同關注環保。」
  • 探秘生命——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光音天 —— 傳喜法師
    佛教講的表面上是空,實際上是教我們如何突破自我的感官,如何突破我們的主觀意識,如何突破我們狹隘的人生觀、世界觀。上次來的一位弟子,她跟我說她很喜歡思考問題,在讀書上課時,老師說人是猴子變來的,結果她舉手問老師,以前人是𤠣子變的,那現在猴子怎麼不變成人了呢?老師聽了很生氣。幾十年的人生過去了,她才想明白,原來老師也不知道。
  • 行動吧,地球公民們
    行動吧,地球公民們 2020-04-24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地球公民》導演尚恩:自我覺醒之後,我們才能真正建立連結
    良食基金主辦#良食對話#第一期:地球日,《地球公民》導演尚恩(Shaun Monson)來啦~ Q在之前的採訪中,你談到在製作《地球公民》時,你會覺得有人需要製作這樣一部影片來建立連結,而這個人就是你。我也有種類似的靈感或啟示,覺得我有使命和責任,應該為我看到的處境做些什麼。在影片《萬物一體》中,你告訴我們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來自宇宙,我們都是平等的,與其他生命是一個整體。
  • 如果地球表面71%的面積變成了陸地,人類還能夠生存下去嗎?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站在太空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它跟其它的行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將八大行星放到一塊比較,你就會發現地球就像一個寶石,散發著藍色的光輝,而其它行星則顯得非常暗淡,沒有什麼光彩,這或許就是生命星球的特色。地球能夠成為生命星球,必須是具備生命孕育誕生的各種條件。
  • 地球公民怎麼玩 教你如何度過新手期
    地球公民 戰鬥界面(打敗第一個boss)   這款遊戲中共有40個選民可以招募到你的隊伍中,每一個角色都有獨特的行事風格、作戰能力。
  • 你真的了解地球嗎?地球上90%以上的深海還沒有完全了解
    你知道嗎?地球上的海洋佔總面積的3/4,而在海洋中大概有90%以上的區域還未被探索過。為什麼在沒有陽光的深海依舊有著生命,深海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迄今為止,地球上的大部分海洋人類從未探索過。
  • 《地球公民》:向經典致敬
    人類的殘忍愈演愈烈,在經濟洗清每個人大腦中的最後一根本能的神經之後,人類,真的還是地球的居民之一麼?施韋澤在《敬畏生命》中說過,自然是最殘忍的,它以最有意義的方式創造生命,又以最無意義的方式消亡生命。那麼人類,是不是在自以為上帝的洋洋得意中走向滅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