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自然資源部提出逐步建立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工作要求以來,自治區確定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分別作為地(州、市)級和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之一,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地區全面展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在地區自然資源局和編制團隊的通力合作下已形成縣(市)級初步規劃方案及「雙評價」「雙評估」專題初步成果。
夯實「國土三調"基礎數據,保障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強調在三調成果基礎上,摸清底圖底數,總用地規模、可新增用地數量、永久基本農田調整等核心指標。三調以來,地區認真按照「毫不動搖、寸步不讓、虛報嚴懲、講清原因」的十六字要求,地區全程參與到自治區開展的三調集中攻堅會戰,首次採用優於1米遙感衛星影像判讀地類,運用『網際網路+』、無人機舉證、國土調查雲等新技術、新方法開展調查工作,提高內業數據判讀準確率及工作效率。實現「四同步」即:內業矢量化、外業調查舉證、質量監理、成果審核同步壓茬開展,保障調查成果真實、準確。目前,已形成三調初始成果和資料庫,提交至國務院三調辦,並將縣、市級「三調」不同時點的土地利用狀況統一更新至2019年12月31日調查標準時點。
以「優化產業布局」為特色,逐步繪製地區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阿勒泰積極落實國家和自治區發展戰略,立足地區自然資源本底,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旅遊業為主體,牽動一產、託舉二產」的發展思路,初步確定構建以旅遊發展為引擎,農業資源為基礎,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北通道的開方門戶,建立以國家生態轉型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總體目標的開發保護格局。
以「村莊規劃」實用性為標準,深化細化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作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鄉村地區的詳細規劃,是開展土空間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核發鄉村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的法定依據。在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地區自然資源局把準規劃方向,立足農牧民群眾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迫切需要,建立以地區局指導、縣(市)局主抓的規劃編制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定期督導、隨機抽查、及時調度,加快村莊規劃編制進度。通過對全地區509個行政村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和梳理工作,2019年,編制完成了85個示範村的村莊規劃;2020年,完成了146個村莊規劃修編招標工作,其中105個村已初步完成規劃成果,等待審查實施。規劃編制過程中,突出地域特色的空間環境,突出歷史文化和鄉村風貌特色,防止鄉村建設「千村一面」,確保了規劃的先進性和科學性。
以「多規合一」為基礎,優化審批服務改革。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以「多規合一」為基礎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一是規範審批事項,精簡審批環節。將新增建設用地報批材料有原先的17項核減至10項,用地預審與選址申請材料由原先的15項核減至9項;將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合併辦理;將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准書合併辦理,審批時限由原先的20個工作日壓縮至15個工作日。二是建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搭建阿勒泰地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監管系統和縣(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以推進審批管理信息與投資項目在線監管信息互聯互通,確保做到審批過程、審批結果實時傳送,實現統一受理、並聯審批、實時流轉、跟蹤督辦。三是實現「一窗受理」綜合服務。拓展政務大廳功能,整合地、縣(市)分散設立的服務窗口,設立了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實行「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的運作模式,形成一套項目審批配套制度,規範審批行為,確保了審批環節無縫銜接,審批流程高效有序運行。
【來源:新疆阿勒泰地區行政公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