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王立彬)以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管護修復為目標,我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1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說,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法律制度加快完善,完成森林法、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等修訂;加快推進礦產、草原、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保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空間規劃及長江、黃河保護等修法立法;出臺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
-
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合一」上海探索城市空間高質量發展
新法堅持土地公有制不動搖,堅持農民利益不受損,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在充分總結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做出了多項重大突破,包括破除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法律障礙、改革土地徵收制度、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為「多規合一」改革預留法律空間、將基本農田提升為永久基本農田、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土地審批權限、土地督察制度正式入法等。
-
多規合一 我市確立「三級三類四體系」國土空間規劃總體框架
2019年5月9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的18號文件明確提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
阿勒泰地區全面推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逐步實現「多規合一」工作布局
自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自然資源部提出逐步建立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工作要求以來,自治區確定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分別作為地(州、市)級和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之一,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地區全面展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
自然資源部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
為切實履行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和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和確權登記制度,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自然資源部按照機構改革的新要求,在認真總結有關分類標準實施情況、充分汲取地方實踐經驗、廣泛徵求和聽取有關部委、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並於近日發布試行
-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按層級內容分為「五級三類」
宋新華 攝 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莊少勤、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張兵介紹《中共 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四梁八柱」具體是指的哪些內容?
-
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用途難點問題暨大數據技術在空間規劃中...
要求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標誌著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思路和開發模式的重大轉變,是國家區域調控理念和調控方式的重大創新,對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自然資源部「三定」方案的正式出臺,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成為自然資源部的21項職能之一。
-
全國統一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是如何建立的?自然資源部詳解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莊少勤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黨中央在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明確了自然資源部「兩統一」和「多規合一」等重要職責,即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具體職責有統一調查和確權登記,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推進「多規合一」,實現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有機融合。
-
城鄉規劃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增加國土空間規劃等內容!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多規合一」改革精神,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推進註冊城鄉規劃師職業資格考試與國土空間規劃實踐需求相適應,決定對註冊城鄉規劃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增補有關內容,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審定,現予公布,並於2020年啟用。
-
...資源部發布會解讀《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
為切實履行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和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和確權登記制度,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自然資源部按照機構改革的新要求,在認真總結有關分類標準實施情況、充分汲取地方實踐經驗、廣泛徵求和聽取有關部委、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
-
城規、土規與主體功能區——國家視角的國土空間規劃
由於該規劃凌駕於兩個規劃系統之上(「本規劃是國土空間開發的戰略性、基礎性和約束性規劃,在各類空間規劃中居總控性地位」),沒有考慮產權和附著其上的利益,特別是在地方政府層次沒有配套的行政許可,其在城規和土規兩大系統的衝突中,完全被邊緣化。隨後,很多地方開始嘗試「三規(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合一」。
-
我國加快實施「一張藍圖幹到底」國土空間管理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王立彬)按「多規合一」要求,我國加快實施陸海、城鄉、地上地下空間統籌,推進構建「一張藍圖幹到底」國土空間管理格局。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10日在此間解讀《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時說,按照統一標準明確國土空間用途分類,是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實現「一張藍圖幹到底」的前提和基礎。
-
趙毅: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思考與實踐 | 學術季
報告人 | 趙毅江蘇省城鎮與鄉村規劃設計院副院長,研究員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村莊規划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自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以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報告的主要內容為對於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的思考,結合近期的規劃實踐和村莊規劃指南的編制工作,從背景要求、理解認知和框架重點三個方面展開介紹。
-
《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解讀
為履行「兩統一」和「多規合一」職責打好基礎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說:「《分類指南》是實施國家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的一項重要基礎性標準,對自然資源部履行『兩統一』和『多規合一』職責具有長遠歷史意義,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的具體舉措
-
新鄉市政府出臺意見,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
《通知》指出,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有序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初步形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到2025年,健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規政策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全面實施國土空間監測預警和績效考核機制,形成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
-
自然資源部《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
自然資源部權威發文《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落實《自然資源部關於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規範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
-
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生態文明;高水平治理;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下文簡稱《若干意見》)正式公布,標誌著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頂層設計和「四梁八柱」基本形成(趙龍,2019)。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是一個新生事物,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逐漸成熟與進階。
-
自然資源部:我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重要成果
努力落實黨中央關於自然資源領域改革任務,推動國家層面出臺了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嚴格管控圍填海和天然林、溼地保護修復以及推行林長制等重要政策文件。二是生態空間管控更加嚴格。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頂層設計和總體框架基本形成,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和鄉村規劃正在抓緊編制。
-
「三線一單」如何參與空間規劃體系建設?
在「三線一單」從理念走向實踐並成為我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重要內容的同時,空間規劃體系和國土開發與保護制度也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列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空間規劃體系建設試點已經在多個行政層級展開。在此背景下,同樣具有空間管制功能的「三線一單」,如何參與正在推進的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如何與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形成合力?
-
加快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國土空間管理整合——我國統一用地用...
自然資源部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我國整合了原來各種分類標準,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標準。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對原來分散於各部門的用地用海標準進行了統一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