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水下設備有多好?救生圈、氧氣瓶俱全,奇人還能在瀑布中遊泳

2021-01-12 三橡信息

你一般在泳池有什麼樣的表現?是矯健的「運動員」,還是掛著遊泳圈在淺水區撲騰,又或是永遠只坐在岸邊聊天?

反正小編這隻旱鴨子是堅決不會下水的!雖然每次同伴都勸「來都來了」,但本「旱鴨子」照樣「旱」得理直氣壯,畢竟人類對於「水火」的恐懼感是種本能!

也因此對那些「浪裏白條」打心底裡佩服。

浪裏白條:在瀑布遊泳,於海底逃生

古時就有很多水性極佳之人。

戰國時期,有位能在瀑布裡遊泳的人,姓名不可考,只知人人都叫他「呂梁丈夫」。

《莊子·達生》中對他這樣描述:「孔子觀於呂梁,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裡,黿鼉魚鱉之所不能遊也。見一丈夫遊之,以為有苦耐欲死也,使弟子並流而拯之。數百步而出,披髮行歌而遊於塘下。」

孔子行到在呂梁看到一處瀑布,足足有三十仞高,連魚鱉蝦蟹都無力在那遊動。突然看見有一男子在瀑布中,還以為他要尋死,於是趕緊讓自己的弟子去救他,結果發現此人正在塘下開心地遊泳。

《因話錄》中也記載了這樣一位神奇之人:「黃州優胡曹贊者,……善為水嬉,百足檣上不解衣投身而下,正坐水面,若在茵席。又於水上靴品浮。或令人以囊盛之,系其囊口,浮於江上,自解其囊。」

唐朝時,黃州有一名叫曹贊的,他可以從百尺高的桅檣上跳入水中,然後穩穩地坐在水中。他還曾讓人把他用一個口袋裝起來,再把口袋的口繫上,然後丟進江中,結果他竟然能順利從江中脫逃,毫髮無損!

當「水軍」我們是專業的

古時沒有現在這麼完善的下水設備,所以這些善水性的能人異士可不能被浪費了!

首先,他們在戰爭中就大有用處!

根據《管子·輕重甲》記載,春秋時期,齊桓公擔心越國來犯,就向管仲請教如何是好。管仲給他出計:「能遊者賜千金。未能用千金,齊民之遊水,不避吳越。」就是說,越國只是因為他有強大的水師,我們可以重金培養會遊泳的人,只要我們也有那麼多會遊泳的人,哪裡用得著怕他越國。

此外,還可以從事一些水下的勞動。

現在的珍珠相對來說並不是那麼值錢了,但是在古代,由於物資比較匱乏,而且珍珠的獲取又比較困難,所以珍珠屬於珍貴物品之一,也算是身份和地位的一種象徵。

所以就有很多以採珍珠為生的「採珠人」。據史書記載,在廣西合浦有盛產珍珠的海域,不少擅長潛泳的「採珠人」可以潛入深海撈珍珠!

在沿海地區,還有很多人會趁著退潮在淺海撿拾海參、海貝,這種人被稱為「海碰子」。

「救生圈」「氧氣瓶」古而有之

俗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水性再好,也難免有意外。為了避免意外,古時有很多下水工具和防溺水措施。

比如民間玩水時,就會用葫蘆、動物的膀胱或者很輕的木材製成的「救生圈」。

像《天工開物》中就記述過採珠人在下水時會在腰部系一條長繩,如果遇到危險可以搖繩示意岸上的人拉他上岸。還要用一種錫做的環裝空管罩住口鼻,然後把罩子連通用熟皮做的包灌滿空氣掛在脖子上,非常類似如今潛水員背的氧氣瓶,這樣就可以在水下呼吸了。

總之,在古代雖然沒有現代這麼完備的水中設備,但絲毫不影響人們對於水下的探索。

相關焦點

  • 遊泳圈與救生圈本質不同 遊泳圈不能作為救生用具
    要是鄭某攜帶的是救生圈而不是遊泳圈,也許就不會溺亡江中。殊不知,遊泳圈和救生圈存在很大的區別,遊泳圈在發生意外的瞬間難擔當救生的大任。 連日來,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人誤以為遊泳圈等於救生圈,對與之相關的知識知之甚少,因此做出用遊泳圈替代救生圈的傻事, 令人堪憂。  在市區小商品市場,記者發現不少玩具批發攤位都有出售遊泳圈,色彩與款式五花八門。
  • 調查:山東青島浴場遊泳圈多為塑料制 非救生設備
    記者看到,這些遊泳圈上大多都印有安全標識,如「警告:此非救生用品,僅供兒童在成年人監護下的淺水中使用」等字樣,但是也有一些遊泳圈沒有任何標識。在一家攤位前,記者拿起一個兒童用的透明遊泳圈,問攤主說:「這太薄了,不太安全,塑料的吧?」攤主說小孩子的體重輕,使用沒問題,並且表示這遊泳圈「不是塑料的,是膠的」。
  • 遊泳圈≠救生圈 它只是水上玩具!
    前天,王女士帶著孩子和小鴨遊泳圈去遊泳,沒想到漂亮的新泳圈卻把她嚇出了一身冷汗。「剛套上遊泳圈沒幾秒,孩子就搖搖晃晃的,好像要翻倒了。我還以為是孩子剛下水不穩,沒想到真的翻了。如果家長沒有在旁邊扶著,後果不堪設想。」王女士提起這事心有餘悸。隨後,她發布了一條朋友圈,告訴大家選購遊泳圈時千萬別只看造型,還是應該挑選安全性有保障的產品。
  • 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質量欠佳救生大任恐難當
    第一海水浴場一家遊泳圈攤主說。記者注意到,海邊多數攤位售賣的遊泳圈均以塑料材質為主,部分泳圈上標註了「非救生用品/設備」、「兒童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僅限在淺水區使用」等安全提示,也有的泳圈沒有任何警示語和生產廠家等信息。在售價上,「三無」產品與正規遊泳圈相差15元左右。當記者問及質量和安全性是否有保證時,店主們都稱沒有問題,多數攤主表示,遊泳圈也不講什麼品牌,市場上的產品質量都差不多。
  • 孩子套充氣遊泳圈漂入海 多海濱浴場泳圈不救生
    可您千萬看清,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塑料充氣遊泳圈在關鍵時刻不一定能救命,甚至會帶來危險。  昨日,本報記者分多路探訪了大連、錦州、營口等地的海濱浴場,結果發現大多數遊客使用的遊泳圈均為塑料充氣製品,且多為「三無」產品,一旦遭遇危險,難起到救生作用。
  • 遊泳圈沒救生功能 調查:長沙市場上三無產品多
    記者在一家玩具店中看到,充氣式遊泳圈多半未標記廠名廠址,僅有中文或者英文的警示語,實心泡沫遊泳圈則印製了廠家的詳細信息。  隨後,記者走訪了母嬰用品店,發現三無遊泳圈同樣出現在這些專業的店中。  在長沙市嶽麓區汽車西站附近的湘浙小商品市場,幾家玩具店都把充氣遊泳圈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市民羅薇正帶著7歲的女兒購買泳裝和遊泳圈。
  • 兒童救生衣遊泳圈使用意外頻發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原標題:兒童救生衣遊泳圈使用意外頻發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三無」產品充斥遊泳設備市場。25日中午,記者到廣西文具城看到,多家文具店前均擺有遊泳圈、救生衣出售。遊泳圈上有卡通印花,樣式多為動物造型。細看,記者才注意到這些救生衣、救生圈上沒有生產廠家,沒有品牌,對浮力、材質等都沒有說明。  「救生衣沒有生產廠家很正常。」一家文具店的店員說,市民購買時只注重價格、顏色和款式。「關注廠家和品牌幹什麼?好賣就行!」該店員說,由於救生衣只針對部分人群,極少有顧客關注品牌和廠家。
  • 充氣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避免深水區使用出意外
    充氣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避免深水區使用出意外 2012年08月15日 14:36:18   新華網浙江頻道8月14日電(記者 嶽德亮)天氣炎熱,遊泳場所嬉水的市民很多,市面上的遊泳圈也熱銷起來。
  • 充氣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切勿當做「救命稻草」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遊泳圈和救生圈看上去差不多,但其實是有很大的區別。「救生圈圈體採用的是聚苯乙烯材料且製作工藝複雜。而遊泳圈的圈體是塑料或泡沫的。另外,救生圈抗壓能力非常強,是真正的救生器械。而遊泳圈抗壓能力非常弱。尤其是泡沫遊泳圈,人輕易就能將其折斷。」至於遊泳圈能否替代救生圈這個問題,工作人員直言,充氣遊泳圈就只是玩具,根本不能當做救生圈使用。
  • 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榕多店遊泳圈無廠家信息
    劉小姐說,這個遊泳圈沒買多久,當時她檢查了一下遊泳圈,發現遊泳圈的充氣口附近有裂縫。見狀,她想找廠家問個明白,可翻遍了遊泳圈,除了一些圖案和看不懂的字母外,任何有關生產廠家的信息都找不到,這讓劉小姐很鬱悶,她感覺自己投訴無門。
  • 男孩戴遊泳圈落入海中 遊泳圈救生圈別分不清
    原來,事發時海面上風浪比較大,加上附近有大船駛過,一陣浪打來,孩子的遊泳圈立馬就翻掉,人也掉入水裡。據了解,因為充氣遊泳圈造成的危險連續發生,白城救生站的救生員們頂著高溫加大了巡邏力度,甚至採取駐點巡邏的方式,避免意外的發生。記者採訪中發現,不少市民和遊客分不清楚遊泳圈和救生圈的區別,以為只要戴上遊泳圈就沒有問題了。
  • 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海邊戲水時要注意
    戴著充氣泳圈去海邊戲水、遊泳,泳圈被礁石劃破漏氣造成溺水;戴著遊泳圈被海浪卷離海岸……近日,記者從安捷海上救援隊了解到,8月至今,永寧鎮紅塔灣海域,已經發生4起因為遊泳圈而引發的危險事故。專業救援人士表示,這種泳圈特別輕,在海中並不安全,只能算是娛樂裝備,市民在選購時還需謹慎。
  • [臨沂]不是所有的遊泳圈都叫救生圈 別把玩具當救生用品
    入伏以來,遊泳成了很多市民避暑的好選擇,臨沂市場上的遊泳圈也隨之熱銷起來。近日,河東區趙女士帶女兒遊泳,發現遊泳時遊泳圈漏氣,讓她嚇了一身冷汗。27日-29日,記者走訪多家水上用品店發現,多數遊泳圈為「三無」產品,很多市民混淆遊泳圈和救生圈的概念,認為遊泳圈就是救生圈,將兩者混為一談。
  • 充氣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炎炎夏日家長需當心
    昨日上午,記者在八七路多家銷售充氣遊泳圈玩具的攤位上,發現各式各樣的充氣遊泳圈應有盡有,但這些遊泳圈大多只掛著商標,生產廠家的廠名與廠址都沒有標識;有些還只印著幾行英文或日文,幾乎沒有按規定標註警示語言。   在與來購買充氣遊泳圈的市民聊天過程中,記者發現,很多家長錯誤地將遊泳圈與救生圈等同起來,認為遊泳時給孩子配備一個遊泳圈,就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
  • 遊泳圈突然爆炸 女子不幸溺亡
    7月27日下午,洪湖峰口鎮一女子遊泳時,因遊泳圈爆炸不幸溺亡。天氣炎熱,遊泳的市民越來越多,選擇一個安全可靠的遊泳圈很有必要。沙市寶塔灣冬泳隊隊員介紹,相比充氣式遊泳圈,實心泡沫遊泳圈質量更有保證。據目擊者稱,當天下午,該女子和丈夫、女兒抱著遊泳圈在離岸不遠的地方遊泳,遊泳圈突然爆開,丈夫忙把女兒救上岸,再返回時,妻子已不見蹤影。經兩天打撈,其遺體才被找到。記者昨走訪市場發現,遊泳圈有充氣式,也有實心泡沫的,價格從15元至40元不等。多數都標註有廠家信息和產品規格、安全使用年限等信息,以及「非救生設備,請家長監護使用」的警示語,少數僅標有提示語。
  • 遊泳圈≠救生圈
    □記者 劉江浩 通訊員 趙正銀    本報訊 炎熱夏日,遊泳圈的需求量持續升溫。然而,市場上遊泳圈的質量卻良莠不齊,甚至有不少是「三無」產品,存在破裂和漏氣等安全隱患。  鄭州市民王女士給孩子買了一個遊泳圈,回家充滿氣後,不到一個小時就漏完了。
  • 充氣遊泳圈其實是玩具 購買者多沒有關注安全性
    專業救生圈  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遊泳圈是不能替代救生圈用的,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生產工序複雜,圈體芯材採用聚苯乙烯材料,外面用玻璃纖維布包裹,還要塗上三層酚醛樹脂,最後還要包帆布並塗刷數層油漆,工藝很複雜,並且圈身必須具備螢光條,以方便救生行動。
  • 問題遊泳圈可能變「奪命圈」
    近日,同安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銷售泳具,特別是遊泳圈的商家進行了專項檢查。 據了解,此次檢查重點針對商場、超市、文化用品店等泳具銷售環節;以及水上樂園、遊泳館、泳池等泳具使用環節,就遊泳圈、泳衣泳鏡、塑料漂浮板等產品開展監督檢查。行動中,執法人員重點查看了各類泳具的產品標識、警示標誌、產品合格證和質檢報告等認證資質。
  • 正告偷走愛心救生圈的小偷!
    然而,同一天,水岸尚街附近的一整套救生設施被盜。昨天記者現場走訪發現,有多套救生設施有被搬弄的跡象,有十多個浮環被取走。     一邊是愛心人士踴躍捐贈救生圈守護瀏陽河的水上安全,另一邊是人為的惡意損壞、偷盜愛心救生圈——這種強烈的反差,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 遊泳圈可能變「奪命圈」廈門查獲一批問題泳圈
    在一家超市,一些充氣遊泳圈未按照安全技術要求標註「非救生圈設備,僅供在成年人監護下淺水中使用」字樣。「2017年5月,山東煙臺一家兒童遊泳館內,一個女童套著遊泳圈在泳池裡溺水1分多鐘,直到奄奄一息才被救起。現場監控視頻顯示,溺水的原因是遊泳圈發生後翻,孩子頭朝下、腿朝上,因為遊泳圈的浮力而無法翻轉過來。廈門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溺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