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傳承百年制綠豆餅 皮薄如紙帛餡料甜而不膩

2020-12-20 閩南網

  說起綠豆餅,幾乎無人不知。在安溪縣長坑鄉,有一家喻戶曉的百年傳世餅家,其製作的綠豆餅,餅皮薄如紙帛、餡料甜而不膩,聞起來香味撲鼻、吃起來松酥清甜,讓人回味無窮。

皮酥軟脆冰甜適口

  在長坑鄉長霞路一間不起眼的店鋪前,記者找到了這家百年傳世餅店。店主王建設夫婦正忙著和面,烤制綠豆餅,濃鬱的綠豆清香與麵粉烤熟的餅香味瀰漫開來。

  做了40多年的綠豆餅,王建設仍舊保持著對綠豆餅的傳統要求——用純天然東北綠豆和精麵粉做原料,經過做餡心、調酥、和面、包酥、擀壓、包餡及燒烤等道道工序,精心製作。

  王師傅說,每次製作綠豆餅前,要先將綠豆洗淨,浸泡3至4小時,去其青味、澀水;再搓去豆殼清洗後,蒸煮2個多鐘頭。接著把蒸熟的綠豆攪碎成末,放入糖水中煮,待綠豆與糖水融合成形後,放涼,即成餡心。在這個過程中,豆沙要百分之百去殼、搗細,與糖要攪拌均勻,吃起來才會細膩。

  「正宗綠豆餅的皮有20多層,酥皮入口即融,訣竅全在麵團裡。」王師傅指著面前顏色略有差異的麵團說,酥皮由「水油皮」和「酥心」製作而成。把醒好的麵團分別切成小塊,取一個小的水油皮麵團摁扁後,包入酥心一份,擀成長橢圓形。捲成3層,再擀平。重複幾次,再次擀開麵團,包入綠豆沙心,揉圓,用手輕壓成扁圓形生坯,就可入爐燒烤。

  「以前用生炭烤制,現在有電烤爐,能根據需要設定溫度,方便多了。」王師傅說,過十分鐘左右,將綠豆餅逐個翻身,再入爐,稍微烤至底部上色即可揭爐。此時綠豆餅的口感也是最好的,皮酥軟脆、入口即溶,餡心綠豆香濃、清甜滋潤,令人回味無窮。

傳統手藝傳承百年

  相傳,綠豆餅最早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由施琅將軍手下的一名伙頭軍研製出來的。在此後的數百年間,其製作技藝不斷改進,並融入地方特色,加入個人經驗,形成不同規格、口味的綠豆餅,深受人們的喜愛。

  王建設獨特的綠豆餅製作技藝是祖上傳下來的。他的祖父王尚詩,因家境困難,到南洋餅店做小工謀生,由於手腳勤快,為人忠厚,深得師傅喜愛。王尚詩一心想拜師學藝,怎奈師傅並不收徒弟。做了一年的學徒後,王尚詩回鄉開起餅店,可就是無法達到師傅的水準。第二年,師傅到長坑看他做餅。不料,由於水土不服,師傅生了一場大病。王尚詩請郎中為他看病,忙裡忙外,待如親父,天天用紅菇燉雞為師傅補身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師傅看在眼裡,大病痊癒後,便把做綠豆餅的配方和技藝傾囊相授。

  「做餅技藝有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傳統。」王建設介紹,現在長坑只有自己與堂弟王由庚兩人懂得這一手獨門技藝。除手工製作綠豆餅外,他們還兼做肉餅、口香酥等。「一塊綠豆餅能傳承上百年,靠的是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健康原料以及純手工工藝。」

  據王氏兄弟介紹,雖然傳統紙質包裝的綠豆餅無法與其他包裝精美的美食相媲美,但它獨特的韻味,是很多「會吃、能吃」的人難以割捨的味道。各地的茶商到長坑後總會找他們買些與家人朋友分享,而在外經商、求學的人出門時也不忘帶上這傳統「家鄉味」。正因為如此,他們的綠豆餅生意一直都不錯。(記者 羅劍生)

相關焦點

  • 陳埭坊腳村的百年餅店,一塊綠豆餅,傳承六代人
    約兩百年前,蘇氏先祖迫於生計,漂洋過海來到臺灣謀生,在那裡習得一身做綠豆餅的功夫。雖身在遠方,但仍心寄故鄉,後來有了些積蓄後便返鄉,在坊腳村開設了這家餅鋪。「我們是晉江最早做綠豆餅的一批,後來慢慢就多了,但要說味道正宗的還是我們家」由於口味獨特、制餅技藝精湛,再加上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與傳承,「蘇記正泉成」這個名號便鑲嵌在很多人的記憶之中。
  • 近十種餡料的潮汕腐乳餅,比綠豆餅鬆軟雞仔餅酥香,與功夫茶很搭
    也許你不知道腐乳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那讓小編為你娓娓道來!在潮汕地區,在潮州,在這裡,走過每一條大街小巷,每一間餅食店,隨處可見的身影便是這塊口味奇特的腐乳餅。可別小瞧這塊餅哦!裡面可含有近十種餡料:花生,芝麻,白肉丁,蒜頭茸,南乳,大米酒,糖粉等,這些餡料如何成就這一道美食的呢?看著這誘人的餡料讓人口水直流!
  • 蘇順成綠豆餅十多年來始終表裡如一
    (2013年的中華北大街店)蘇順成綠豆餅以「傳承傳統,以還原食物的真與美」為使命,長期堅持不懈,做好每一塊餅」為經營理念,堅持五透明的經營方針:>透明的材質—-天然內蒙綠豆+白砂糖+精面+食用油+水,不加食品添加劑;透明的工藝——源於民間傳統全手工製作,煮開、蒸透、烤熟一氣呵成,手工揉和的外皮和手工包製工藝,烘烤後的餅香脆清甜;透明的新鮮——包製好的綠豆餅生坯,立刻進入烤爐,拒絕營養流失,原材料到成品再到顧客手中三小時之內完成,不賣過夜產品;
  • 滿滿的餡料,薄薄的餅皮,這款潮汕特產是真的好吃
    綠豆餅是一款很多地方都有的餅食點心。每個地方的做法各有千秋,但最讓小編難忘的還是潮汕的綠豆餅。綠豆餅是潮汕傳統的地方名點之一,從康熙年間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在潮汕綠豆餅還有著屬於它的寓意,在以前各式各樣的月餅還沒有流入潮汕的時候,中秋拜月娘的祭拜桌上必備的餅食就是兩筒用紅紙包裝的綠豆餅,它代表著團圓,人月兩團圓。潮汕綠豆餅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它的餅皮是多重薄薄的餅皮重疊成的,顏色呈淺金黃色,很酥很香。
  • 天冷了,就愛吃這餅,不用油炸,餡料甜而不膩,外層軟糯又香脆
    天冷了,就愛吃這餅,不用油炸,餡料甜而不膩,外層軟糯又香脆。如今,自己當家過日子了,天天也想著做哪些好吃的給孩子嘗嘗,少量多做,滿足胃口,做著也不累,這道小餅簡單,不用油炸,煎一煎,餡料甜而不膩,外層軟糯又夾帶著少許的香脆,剛出鍋的糯米餅,熱乎乎的,軟軟糯糯,香甜可口,可飽腹也可補充能量。
  • 萬能的芋泥餡料別買了,在家做的才叫好吃,甜而不膩,入口即化!
    今天我們要來做一款特別美味的餡料,不但可以直接塗抹在麵包或糕點上,而且作為夾心餡料,進行二次加工也是很棒的。它是我們常說的芋泥餡料,主要的食材也很簡單,主要是芋頭和紫薯加以調配就可以。出來的成品顏色更加誘人,吃起來特別香軟可口,比外面賣的芋泥餡料要好吃太多。這款家庭版的芋泥餡料做法很簡單,而且非常易於儲存,密封袋密封之後放冰箱冷凍保存,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就可以了。萬能的芋泥餡料別買了,在家做的才叫好吃,甜而不膩,入口即化!有時候甚至感覺甚至比多特色醬料還要好吃呢!
  •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承載幾代閩南人記憶的中華老字號
    轉眼一看,就是飲譽海內外的「林記正泉茂綠豆餅」鋪。歷經百年風雨洗禮的中華老字號「林記正泉茂」,曾是泉州綠豆餅的代名詞,其獨特口感融進幾代閩南人的記憶。如今,經營「林記正泉茂餅」鋪的是第五代傳人林新章。  記者走進綠豆餅鋪,只見作業臺上,林新章80多歲的老母親、50多歲的太太以及林新章的弟弟、弟媳婦正在忙著製作綠豆餅。
  • 百年梅記茶行,創始人曾為安溪首富,譜寫了一段茶葉外銷史的輝煌
    1875年,來自安溪茶葉原鄉的王三言來到廈門港,始創梅記茶行。跨越百年時光,梅記六代人一脈相承『謙卑自牧,誠信守質』的經商之道。時至今日,梅記仍然堅守原鄉本質,遵循『傳統制茶』的理念,分享這一杯正宗原產的鐵觀音,期望成為現代人感知傳統人文的媒介橋梁。向愛茶者「傳遞每一杯有溫度的茶」,更以茶為媒,為現代人接引傳統文化的思想與精神。
  • 惠安社仔埕五代傳承純正綠豆餅
    金光閃閃的綠豆餅出爐□早報記者 郭曉冰 莊麗祥 文/圖如果一個家族,五代人堅持代代做餅,且原料講究、手法嫻熟,那就更不簡單了。一家小店,一個玻璃櫃檯,一張大方桌,這是惠安社仔埕純正綠豆餅家給人的第一印象。但深入了解小店的故事後,卻被深深震撼。五代人代代做餅,原料講究、手法嫻熟。取名「社仔埕」是為了紀念老一輩,因為那是祖先開始做餅的地方。
  • 做成綠豆餅,清甜開胃,個個酥掉渣
    做成綠豆餅,清甜開胃,個個酥掉渣炎炎盛夏,綠豆湯大概是所有人家最常喝的解暑湯吧,雖然綠豆湯解暑又好喝,但是別以為綠豆只能做綠豆湯。每次我們逛街的時候,總能看到糕點鋪賣綠豆餅,很多人對綠豆餅鍾愛有加,綿密的口感,清甜的味道,尤其是小孩子最喜歡這種香甜但卻不膩口的食物了,好的綠豆餅外酥裡嫩,但是自己做的時候,卻總是做不出糕點鋪的味道,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綠豆餅的做法,更健康。
  • 滇派糕點:雲腿鮮花,盡在其中,就來品味甜而不膩的雲南鮮花點心
    不同於其它派別以玫瑰點綴調香的做法,雲南人直接以花為餡,打造出沁人心脾、甜而不膩的美味。像「火腿包子四兩坨」,更是讓滇式糕點飄香百年,名揚四海的名品。雲腿月餅,有「美食傳奇」之稱,當宣威火腿撞上蜜制醃法,甜中帶鹹,油而不膩,餅殼褐黃略硬,食用時酥而不散,又名"硬殼火腿餅"。
  • 綠豆別再熬粥了,換個新吃法,教你古早味綠豆餅,好吃到停不下
    那來分享這款古早味綠豆餅的做法,用料簡單,製作簡單,味道卻不簡單。2、接下來開始熬製綠豆餡,當然如果沒有時間做餡的話,可以購買現成的餡料,但是相對於自己製作的綠豆餡來說,購買的含糖量和含油量會高很多,自己製作糖量可以控制,減少糖分和油脂的攝入。
  • 大叔家的甜點系列:鳳梨酥,外皮酥脆,甜而不膩,家人愛吃!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文|愛下廚的大叔大叔家的甜點系列:鳳梨酥,外皮酥脆,甜而不膩,家人愛吃!用新鮮鳳梨純手工炒制的餡料,不粘牙,不澀口,不離皮,咬下去滿滿的鳳梨纖維,絲絲繞在齒尖,酸甜可口。無論口感還是味道,絕對不是市售餡料可以比擬的!真鳳梨手工做成的真心,鳳梨酥只為滿足你挑剔的味蕾,喝杯咖啡吃個鳳梨酥,真好~外皮不幹不溼剛剛好,一口咬下去,酥皮立刻化成又香又酥的小顆粒,和有一點韌度的鳳梨餡兒融為一體,吃起來一點都不膩。
  • 家庭版的綠豆餅教程來啦!濃濃的綠豆味 咬一口直掉渣,酥!
    家庭版的綠豆餅教程來啦!濃濃的綠豆味 咬一口直掉渣,酥!時間:2020-07-31 17: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家庭版的綠豆餅教程來啦!濃濃的綠豆味 咬一口直掉渣,酥! 本人比較愛綠豆,所以這次綠豆餡我用得比較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適當減量。
  • 要想餡餅皮薄如紙,這1步很重要,做法簡單香酥可口,比買的好吃
    要想餡餅皮薄如紙,這1步很重要,做法簡單香酥可口,比買的好吃。2.放入所有食材拌均勻3.下劑擀皮4.放餡包成包子形狀5.按扁6.鍋中放油烙制7.三翻4烙8.起鼓即熟>9.薄皮大餡真好吃烹飪小貼士:1、餡餅,也稱盒子(臺灣和大陸譯作派,只有香港譯作批,兩者皆源自英語pie)是一種烤焗食品,由餅皮包著餡料。
  • 自製鳳梨酥,超詳細配方,餡料甜而不膩,外皮酥而不散,太好吃了
    據說正宗鳳梨酥的製作有一個準則:鳳梨果肉至少要佔五分之一,酥皮重量是餡料的1.5倍,按照這種黃金比例做出來的鳳梨酥,基本能實現餡料甜而不膩,外皮酥而不散, 喜歡酸甜口感的選純鳳梨餡,喜歡甜的選冬瓜餡。不過,我是絕對不會加冬瓜的,我用純菠蘿做餡,雖然大家都說菠蘿和鳳梨不是同一種水果,但終歸一家人,鳳梨我們這裡並不多見,3月大街小巷都是菠蘿,必須好好利用起來,比起那個冬瓜,不知道好吃了多少倍,再也不是齁甜,吃過之後,改變了我對鳳梨酥的偏見,連著做了好幾回,配方分享給大家,希望也是你喜歡的那個味道。
  • 「天下美酒,紅酒稱珍」 走訪安溪祥華美西村製酒曲第一人
    安溪祥華美西村,雖沒有招展的酒旗,卻有聞名三鄉五裡的傳統紅酒麴釀造工藝。近百年來,這裡的村民堅持在土窯洞內對酒麴進行走菌、發酵,製成的酒麴因品質好廣受歡迎。老人堅守土窖幾十年,堅持用最原生態的方法製作酒麴上好的紅酒麴成品  製酒曲師傅詹民族的爺爺詹乞教是美西村製作酒麴的第一人。  在泉州,婦女「坐月子」多用自釀的紅酒補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