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厝人的古早味!陳埭坊腳村的百年餅店,一塊綠豆餅,傳承六代人

2020-12-20 泉州舌尖美食

蘇老先生,是這家餅鋪的第六代傳人。

他把大半生都獻給了這裡,在這個幾十平米大小的祖鋪,執著地堅守著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

百年老鋪,隨處可見老的回憶

時間似乎對每個人都很公平,記憶裡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是滿頭白髮。

門前上了年紀的老樹、地板上斑駁的紅磚,以及署有年份的老門匾,仿佛都在訴說著古老的回憶。

約兩百年前,蘇氏先祖迫於生計,漂洋過海來到臺灣謀生,在那裡習得一身做綠豆餅的功夫。

雖身在遠方,但仍心寄故鄉,後來有了些積蓄後便返鄉,在坊腳村開設了這家餅鋪。

「我們是晉江最早做綠豆餅的一批,後來慢慢就多了,但要說味道正宗的還是我們家」

由於口味獨特、制餅技藝精湛,再加上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與傳承,「蘇記正泉成」這個名號便鑲嵌在很多人的記憶之中。

甜而不膩的綠豆餅,咱厝人的古早味

純手工製作,不懂宣傳,也沒有多餘人力和精力,綠豆餅還是以零售為主,所以買餅得親自到鋪子裡頭來。

正泉成·伴手禮

餅鋪位於小巷的石頭房中,平日裡只有蘇老先生、妻子女兒,以及僱來的工人在店內忙活。

時不時有人進門買餅,很多人一買就買上好幾盒,還有一些人前來訂購上百盒用於婚嫁、喬遷等喜事。

蘇記的餅皮薄如蟬翼,足足有十多層,口感微酥,入口綿軟,蘇老先生介紹說,餅皮的製作非常講究。

必須要擀兩種麵團,一種是水油皮、一種名為酥心,需按照特定的比例將兩者糅合在一起。

這樣烤出來的餅皮就會有很多層,用嘴巴輕輕一咬,餅皮就會散落。

綠豆餅的內陷主要由綠豆製作而成,飽滿厚實,味道甜而不膩,入口有冰涼的質感,十分獨特。

素餅的內陷用的則是白雲豆,餅皮製作與綠豆餅如出一轍,口感香酥清甜,素有「冰餅」之稱。

與綠豆餅和素餅相比,肉餅的內陷種類多,含有豬肉、冬瓜、花生、黑芝麻等,吃起來唇齒留香,口感豐富,回味無窮。

一百多年的時間,萬物都呈現出嶄新的面貌,這座城市也在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飛快發展著,但蘇記綠豆餅仍然堅持手工製作。

傳統手藝的存在,讓這份古早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延續下去。

因為錯過,人生軌跡發生轉變

年過八旬的蘇老先生,待人親切,笑眼如初,與他交談宛如跟自家爺爺聊天,自在輕鬆。

「不用管拍照,你們先吃啊,水在旁邊自己拿起來喝。」

「女孩子不用減肥,你們快多吃點。」

蘇老先生仿佛又換了一個角色,像極了永遠覺得你瘦、永遠覺得你吃不飽的媽媽形象,讓人感受到一股暖意。

他的大半輩子都在和做餅打交道,晚年時光亦是如此。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年輕時候的錯過,他的人生恐怕就是另一番景象。

年輕時的蘇先生,是一名中專畢業的高材生,在那個年代,畢業後就能得到工作分配。在家等待工作分配的日子裡,他便跟著父親學起了做餅手藝。

因為當時經濟並不富裕,家中還有七個弟弟妹妹,村裡文書看他能幹,便攔下了村裡的工作分配通知書看,等到發現時,早已錯過。

說起往事,蘇老先生還是一副雲淡風輕、波瀾不驚的模樣,後來我們才知道,他確實放下了,真正愛上了這份手藝。

如今,蘇老先生已經上了年紀,三個兒子事業有成,自己也做起了太爺爺,膝下兒孫滿堂。

家裡的兒輩也一直不願讓他這麼操勞,但他還是放不下,就是想維持這家祖鋪。

清晨四五點,太陽還在揉著惺忪的睡眼時,蘇老先生已經邁著矯健地步伐在村中晨練,晨練後著手做餅的準備工序,然後開啟一天的辛勤工作。

■ ■■■■

六十多年的制餅生涯,生出了無法割捨的羈絆,也繁衍出無窮無盡的熱愛。

一百多年的時光,「蘇記正泉成」餅鋪,在這裡沉澱出了獨屬於自己的味道。

泉州舌尖美食老字號 | 第91家

蘇記正泉成綠豆餅

【蘇記正泉成綠豆餅】

時間:8:00-22:00

地址:晉江陳埭坊腳村濱坊路6號

相關焦點

  •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承載幾代閩南人記憶的中華老字號
    轉眼一看,就是飲譽海內外的「林記正泉茂綠豆餅」鋪。歷經百年風雨洗禮的中華老字號「林記正泉茂」,曾是泉州綠豆餅的代名詞,其獨特口感融進幾代閩南人的記憶。如今,經營「林記正泉茂餅」鋪的是第五代傳人林新章。  記者走進綠豆餅鋪,只見作業臺上,林新章80多歲的老母親、50多歲的太太以及林新章的弟弟、弟媳婦正在忙著製作綠豆餅。
  • 安溪傳承百年制綠豆餅 皮薄如紙帛餡料甜而不膩
    說起綠豆餅,幾乎無人不知。在安溪縣長坑鄉,有一家喻戶曉的百年傳世餅家,其製作的綠豆餅,餅皮薄如紙帛、餡料甜而不膩,聞起來香味撲鼻、吃起來松酥清甜,讓人回味無窮。皮酥軟脆冰甜適口  在長坑鄉長霞路一間不起眼的店鋪前,記者找到了這家百年傳世餅店。
  • 福建莆田「百年復茂」糕餅店的前世與今生
    當年這這家餅店生意紅紅火火,糕餅飄香的歲月已經深深地印在了老一代莆田人的記憶裡,攜刻在遠走他鄉海外遊子濃濃的鄉愁裡。  復茂百年經典大禮餅、綠豆餅、家鄉粽、興化麻薯、平安餅發展至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百年經典大禮餅是莆田傳統的肉餅,在興化地方習俗中,具有象徵吉祥、團圓、喜慶的含義。復茂大禮餅經歷四代人傳承,在莆田糕餅製作史上有較高地位。
  • 【咱厝文化】安海古地名,全部知道的 我叫你伯公
    :(有關通信地址)大街以西:1.柯厝坊(新拱北境宮口通靖西境一段)2.楊厝坊(上帝宮南端與鎮西境交界處)大街以東3.賢佐坊(關帝宮通七房埕十字路頭土地宮)4.圓通坊(金厝祠堂邊義源大門口,屬朝天宮)5.晝錦坊(海墘邊,泉安車站後面)三、九圍:
  • 阿爸手工餅 滿滿的臺灣古早味
    摘要:綠皮信箱、仿真電話亭、懷舊老臺灣海報、復古電動車、高高的電線桿、老式舊自行車……走進這家店,目光馬上會被這些琳琅滿目的瓦楞紙軟裝所吸引,仿佛坐上時光機,穿梭回了兒時。
  • 這款古早味令很多閩南人念念不忘
    榮譽的背後,這項傳統古早味製作技藝到今天是如何薪火相傳,變化出新花樣的呢?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走進位於龍湖鎮陳店村的一戶肉粕世家。 相信第一次來到龍湖鎮陳店村的人都會被村道旁這棟頗具懷舊風格的建築所吸引。這裡是美瓊肉粕早期生產的舊作坊,外牆上的油畫呈現了傳統肉粕製作工藝的流程。
  • 三代人堅持70年 大馬古早味華人小店咖啡飄香
    三代人堅持70年 大馬古早味華人小店咖啡飄香
  • 【舌尖上的金井】傳承三代甜潤餅卷-下丙街橋頭
    莊金獅的兒子莊志湖是這家潤餅鋪的第三代傳人,「我爺爺莊德位是家裡第一個做甜潤餅卷的人,他做很多小吃,甜潤餅卷是其中一種。」莊志湖回憶,隨著時代變遷,甜潤餅卷從爺爺那個年代的五分錢到後來的三角錢再到一元錢,然後到了現在的兩元,「雖然價格有變化,可是品質沒變過。」  「甜油是潤餅卷所有配料中最麻煩的,和了糯米粉後,還要使勁揉,這樣炸了之後才Q。
  • 蘇順成綠豆餅十多年來始終表裡如一
    2006年初春「蘇順成純綠豆餅」來到石家莊,從最初的翟營大街 ,經歷石家莊的城市三年大變樣的拆遷先後搬到中華南大街、裕華西路、再到2008年10月在中山東路至今。伴隨蘇順成綠豆餅石家莊第一家店的開業,門店數量已增至中山東路店、民族路店、中山西路店、紅旗大街店、中華南大街店、中華北大街店、天山大街店、青園街店,建設北大街,翟營南大街10家店橫跨城市南北、縱貫國際莊東西,每一縷清香飄散在空氣裡,美味也到了千家萬戶的餐盤上。
  • 永春:留住「古早味」煥發新活力
    永春縣在傳統村落保護過程中,不斷挖掘文化內涵,讓老傳統、老工藝、老行當煥發新彩,成為開啟當地群眾走向富路的「金鑰匙」—留住「古早味」 煥發新活力劈竹、剖篾、編制、上漆……6月2日,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古大厝漆籃製作中心,幾位村民正按照各自分工有條不紊地進行漆籃製作
  • 綠豆別再熬粥了,換個新吃法,教你古早味綠豆餅,好吃到停不下
    這個問題暫且不談,先來談談「古早味」。說起「古早味」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因為「南洋大師傅」的古早蛋糕紅遍整個網絡,讓普通的雞蛋與麵粉實現了最大的價值。所謂的「古早味」其實就是閩南人形容古舊味道的一個詞語,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說到這個詞,有很多人會不禁地想起很多兒時的味道。
  • 古早味·歷久彌香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走進他們的故事,你會發現,延續著這歷經幾十年、甚至百年的驕傲,他們被賦予更多的使命,他們追求更為極致的品質,讓古城的古早味「溢出」文化自信。 □本報記者 賴小玲 通訊員 尤婷婷 文/圖 傳統美食:這裡藏著「家的味道」 「老闆,給我來一碗麵線糊。」清晨,鯉城水門巷,「水門國仔面線糊」店裡人頭攢動,點餐聲此起彼伏,品類繁多的配料誘惑著食客們的胃。
  • 這些古早味伴手禮,都是廈門人的心頭愛~
    阿吉仔:三代傳承的餅鋪起源於1930年廈門同安的「阿吉仔」餡餅(原名金飴益),歷經2002年廈門大元路37號的門店開啟,2015年阿吉仔創辦廈門首家「老百貨」——吉治百貨,「阿吉仔」餡餅每天都排著長長隊伍,等候一枚餡餅的出爐……店面的櫥窗上掛著餡餅的木牌菜單,一目了然。馬蹄酥是店裡的招牌,如果你想品嘗,最好趁早,去晚了就沒了。
  • 歷經百年風雨 馬來西亞一餅乾店傳承經典古早味
    有百年歷史的「廣生和」木質招牌,即便已經模糊不清,仍懸掛在大門上。(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1月15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對於許多大馬人來說,都很熟悉這樣的場景:打開餅罐,拿出幾片蘇打餅或瑪麗餅,蘸在杯裡的咖啡或美祿,度過一個下午,或開始一個早晨。而每逢新春佳節來臨,家中客廳更會擺放許多大罐小罐的餅乾零嘴,琳琅滿目,為佳節增添氣氛。
  • 閩臺咱厝人 共同起大厝
    原標題:閩臺咱厝人,共同起大厝 閩南生態文化長廊上的槁林驛站,其原型是角美鼎爐厝。範冰冰楊冪唐嫣高圓圓李湘看了這些想打人想不到曾經的女神在早年的廣告中都有「驚鴻一瞥」啊,大概是時代不一樣了,審美不一樣了,估計每個人都非常不願意看到那個時候的自己吧...【詳細】
  • 在廈門排了6年的隊,終於把這塊古早味蛋糕買到手了!
    尋問古早味,不是為了回到過去,把一份味道分享給那不得不來的將來。——丹香烘焙坊每個城市似乎總有一家臺灣味道,讓人趨之若鶩心生歡喜,恨不得向全世界分享自己的美味記憶。位於思北香港廣場的丹香烘焙坊,正是這樣的美味存在。
  • 臺南:尋找小時候舌尖的「古早味」這些味道依舊存在!
    這裡是一個讓人倍感親切的城市,這裡的食物 房屋建築每一處地區都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在這裡更是充滿了無處不在的」古早味「讓人感覺勝似在家的溫暖和舒適。在這裡的老城區裡遍布大街小巷的"古早味」的食肆,傳承著十幾年如一日的「古早味」。飲食從古至今都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而生活在臺南的居民將飲食變成了一種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他們用飲食教育著他們的後代。
  • 惠安社仔埕五代傳承純正綠豆餅
    金光閃閃的綠豆餅出爐□早報記者 郭曉冰 莊麗祥 文/圖如果一個家族,五代人堅持代代做餅,且原料講究、手法嫻熟,那就更不簡單了。一家小店,一個玻璃櫃檯,一張大方桌,這是惠安社仔埕純正綠豆餅家給人的第一印象。但深入了解小店的故事後,卻被深深震撼。五代人代代做餅,原料講究、手法嫻熟。取名「社仔埕」是為了紀念老一輩,因為那是祖先開始做餅的地方。
  • 咱厝人蒲庭龍臺灣發專輯 創作富有閩南特色歌曲
    咱厝人蒲庭龍臺灣發專輯 創作富有閩南特色歌曲 qz.fjsen.com 2013-02-08 11:00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本報訊 (記者 吳聰偉 曾廣太)咱厝人蒲庭龍日前籤約臺灣的唱片公司,成為閩南語歌星阿吉仔、辦桌二人組、楊宗憲、劉依純、蘇路等藝人的師弟,其閩南語歌曲專輯《追》也在臺灣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