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上一杯濃濃咖啡,加上塗上加椰和牛油麵包,再來兩個半生熟雞蛋,是小鎮上居民的共同記憶。(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10月1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古早味的傳統咖啡店是馬來西亞許多小鄉鎮獨有的一道風景,更是承載著幾代人集體的回憶。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一代外流,傳統咖啡店陷入夕陽行業危機,然而仍有一些還在堅持著傳承數代人的傳統,致力保留大家記憶中的咖啡香。
擁有逾70年歷史的麻坡班卒瓊芳園茶室,香濃的咖啡源自三代人的堅持。
瓊芳園茶室是第二代掌廚人蒙光鏡(71歲)的父親已故蒙朝蔭的心血。蒙光鏡曾經在馬來西亞一家著名電器商任職經理,於50多歲接近退休年齡之際,年邁父親卻因病過世,他為了不讓父親心血付之東流,毅然選擇放棄高薪職業,與妻子回到班卒老家,留守父親留下的這家老店。
蒙光鏡與妻子王惠風(68歲)共育有4名兒子,隨著夫婦年紀漸大,已經慢慢放手給老三蒙上傑(41歲)打理,雖然該傳統咖啡店經歷祖孫三代經營逾70年,唯一不變的是濃濃的鄉情,即使在外地打拼的年輕人,每逢佳節或周末回到班卒,都不忘帶上一家大小,來到咖啡店品嘗咖啡配麵包的古早味。
蒙光鏡接受訪問時指出,父親白手起家創辦了這家咖啡店,班卒早期聚集許多華裔勞工,麻河早期是主要運輸方式,貨運商通過小船運載貨物到麻河上流,當時班卒碼頭蓬勃發展,也聚集許多華裔勞工,剛從海南島南下的父親眼光獨到,選擇在碼頭開設這家咖啡店,成為勞工休息及敘舊的地方。
他說,在這數十年來,腦海裡不曾划過結束營業的念頭。班卒新村曾經歷了5次水災,2006年及2011年南馬百年大水災仍歷歷在目,水深6尺高,他還是堅守自己崗位,並沒有因為遭遇挫折選擇放棄祖業。
他也說,班卒年輕人外流非常嚴重,之前也有人向他建議,把傳統咖啡店轉型為現代化的咖啡廳,才能吸引外地年輕人前來品嘗,可是想到傳統咖啡店是富有地道的香濃咖啡味的,咖啡配上麵包及半生熟雞蛋,老顧客可以習慣性地在咖啡店內高談闊論,不像咖啡廳只能小聲談天,深怕打擾到其他人。
瓊芳園茶室在班卒是老字號咖啡店,70多年來已和當地居民建立深厚情誼。(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在談及接班人的問題時,蒙光鏡指出,只有三兒子蒙上傑(41歲)對繼承父親遺留下來的傳統祖業有興趣,其他3個兒子都向外其他領域發展。
他說,如果沒有孩子願意傳承這項行業,再加上本身年齡漸長,最後唯有結束父親一手打下的江山。
自認對讀書不感興趣的蒙上傑,自初中三評估考試過後就輟學,之後在外打工兩年多時間,因不習慣外地生活,從18歲開始回到咖啡店,成為父親最得力助手。
蒙上傑從小都有在咖啡店幫忙,已經傳承到父親那套泡咖啡的手藝,希望讓這些老顧客仍能品嘗到古早味的濃鬱的咖啡香味。
他指出,由於弟弟是經營麵包廠,所以店內兩個月前也引進烏達比薩,這對傳統咖啡店而言算是一項小小的改變,對於是否會轉型為咖啡廳,自己會再觀察,一切順其自然。
他說,畢竟這是祖父及父親打下的江山,可以說超過90%都是地方上的老顧客,自己有意願改變,也要胥視顧客是否有相同意願。(陳浩瑞)
【責任編輯:李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