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律師,寫這篇文章我用了很多勇氣

2020-10-18 王振濤律師

我是律師,寫這篇文章我用了很多勇氣


我想下面寫的,或許會冒犯一些人,會說出某些人的潛規則,但是,為了大家,還是說出來:

1.請資深大律師是否值得。有的當事人以請資深律師為榮,豈不知,一味貪圖名聲不是最佳選擇。需要考慮的因素有:你的案件有多重要。如果是普通案件,只涉及常規法律問題,一般律師都可以勝任。請資深律師,他的要價會貴,性價比值得斟酌。小案件,大律師,他未必會親自全心投入,他可能會派助理參與。

2.律師費的水有多深。律師收費現在基本市場化了。市場化,就是價格差別非常大的存在。比如你買奢侈品和普通商品,同類的,價格會差別懸殊,其內在質量,未必差別太大。這裡面存在奢侈品的品牌溢價問題。同樣一個案件,普通律師收費2萬,名律師可能收費20萬,乃至200萬。

當然,重大案件,有足夠能力付費的,還是要請資深律師。就像吃飯,常人吃一碗麵就可以,10來塊錢管飽,有人吃鮑魚海參,幾百元幾千元一份。

還有,有的律師談判能力很強大。同樣專業水準的兩位律師,有的案件收費5萬,有的律師,通過話術和談判,會讓當事人付費50萬。這就是法律服務市場。

3.認識區分律師很重要。有的律師很忙,無暇顧及你的諮詢,有的律師,諮詢不收費,就當是義務普法。有的律師,諮詢收費,還要努力轉化為案件委託。律師是不同的。不要一葉障目。

4.不要認為談成低價律師費是成功。律師是高智力密切資本投入的行業,學法律,參加司法考試,持續的學習培訓,一個案件,正常應該付5萬,你千方百計軟磨硬泡談成3萬,在律師成本線上下,指望最優秀的服務,恐怕要難。

請律師,是小概率事件,絕大多數不懂這個行業。就像多數人第一次買房、裝修,都得學著了解。請律師前,有個懂行的人,幫你參考指點,了解這個行業的基本知識,才能破解請律師的信息的不對稱,取得雙贏。

相關焦點

  • 這篇文章是為我的另一半寫的
    這是我的百家號的第一篇文章,以前都是寫文章留在本子上自己看,現在把它拿出來,分享給大家,這也許是我的人生的另一個起點。今天是2018年11月8日,一個以後值得紀念的日子。今天的這篇文章是為我的另一半寫的,是為了紀念我們一起經歷了兩年的青春。2016年12月21日是我們正式在一起的日子,其實應該不是這一天吧,記得當初我只是為了好記才選的這一天,女孩子的任性你看不順眼也是沒辦法的。
  • 寫這篇文章 我的腿還在發抖
    世界第一天空懸廊,它的名字足夠震懾到我。雖然全國各地奪人眼球的玻璃橋層出不窮,但在重慶萬盛的奧陶紀,讓我不僅是大開眼界,更是兩腿發軟。漫步在懸廊上,腳底下是萬丈深淵,眼前是雲霧繚繞,就好像自己是走在仙境一般。因為風景實在太好,引人入勝,膽兒小的我也糾結的走到懸廊上......頭暈眼花,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這玻璃就突然碎了,我掉落了懸崖。
  • 寫這篇文章寫哭了,「我等你到三十五歲」
    緣分真的是件很奇妙的事情,你永遠不知道,在下個路口,你會耗盡畢生的運氣,與誰相逢,也不知道,要用上多大的勇氣,去選擇頭也不回的離開。你不知道,那個在你耳邊溫言軟語,耳鬢廝磨,海誓山盟的人,什麼時候會離開你的生命,除了留下徹骨的孤獨,就像從沒出現過。她喜歡上了一個人,一個註定與他沒有未來的人。年輕無畏,也沒有考慮太多。
  • 中文分析比特幣最早的文章之一是我寫的,七年後的今天我寫了第二篇
    寫過上一篇暗網的文章之後,按照大家的預期,我順理成章應該寫到區塊鏈了。實際上也是如此,在去年這一年裡面,我幾次寫到了相關話題,比如網際網路中心化偏離了最早的預期,比如分布式系統上建立的暗網代表了一種自由,但是一直沒有專門寫一篇關於區塊鏈的文章。區塊鏈的話題很有意思,值得多寫幾篇,就把本文算作第一篇吧。去年年底開始,區塊鏈熱潮席捲世界,幾乎每個人都在談論它。
  • 中文分析比特幣最早的文章之一是我寫的,七年後的今天我寫了第二篇...
    但很少有人真正說清楚它,我看很多人寫的文章用各種奇怪的東西來描述它,用一些更複雜、人們更不熟悉的概念來描述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那當然越說越糊塗。區塊鏈是非常有意義的發明,但是它的本質是簡單的。除了少數關於數學證明和純技術的話題有一定複雜性,要理解它是什麼,進而理解它如何影響社會,沒有那麼困難。
  • 作為小白,說說我寫了幾篇文章後的感受
    最近看了很多高人關於寫作技巧的文章,確實幹貨滿滿,但自己依然迷茫,作為小白,沒有太多經驗,只能從基礎做起。為什麼自己知道的寫作技法寫時總用不上我教學時常跟學生講,寫作文就是想好寫什麼和怎麼寫,是主題立意,是構思技法,就是根據習作要求明確先從前到後的思路,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 從一個月只能擠出2篇文章,到輕鬆日更,我用了這3個小方法
    通過回顧之前的寫作軌跡,我發現很多問題都是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比如:總是希望找到捷徑,賺得稿費,一直在改變寫作計劃。看見別人上稿,就想投稿,看見別人今日頭條獲獎,就想發展今日頭條。什麼都想寫,又什麼都堅持不下來;沒有思路,寫不出來,不會針對性的找素材。
  • 我寫一個怎樣的標題才能吸引你看這篇「如何起標題」的文章
    作為一個專業的業餘百家號小編,經歷過雖然不多但也幾十萬的推薦的喜悅,也經歷費心思寫篇文章卻只有零星閱讀量的失落,身處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就像身處在一個環境嘈雜,人流密集,每個人都可以發聲,處處都是信息的大集市,
  • 「媽媽,這篇讀後感我寫了很多感受,為什麼得分不高?」
    有同學說,打包盒也不能浪費,能少用一個打包盒就少用一個打包盒。來,先把紅燒肉放進去,哎,還有半盒空著呢,我們再把豆豉蒸魚放進去……哇,你真要這麼做,你媽很可能找你拼命。這麼一霍霍,紅燒肉完蛋了,蒸魚也完蛋了。可能你還會嘴硬,說哎呀這不挺好嘛,紅燒肉裡有蒸魚的味道,蒸魚裡有紅燒肉的味道,這是融合菜啊!天啊,這還能融合啊。這兩道菜肯定都毀了。
  • 為了完善法律認知——如何寫法律文章
    我這兩天看了看我的博客,上面發的文章大概有600多篇了。最早發的文章可以追溯到學生時代,十幾年前就開始寫了。這一路走來,我感覺寫文章對我的幫助很大。在寫法律文章過程當中,我還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一、法律工作者,為什麼要寫法律文章呢?第一,寫法律文章可以完善自己的法律認知。我們對法律的認識往往是有偏差的,往往是不全面的。
  • 我寫技術文章的一點心得
    A站比較有特色的是文章裡提到的A站自研的聲明式 UI Ysera 框架,這個是別人沒有的,並且由於 Ysera 框架帶來了和 SwiftUI 類似的優雅簡潔,提升了整體開發的效率和體驗。而實際上是那件熱愛的事情是你願意花很久甚至很多年需要克服痛苦,還能夠繼續忍耐,能忍他人所不能忍,贏過他人不是靠的熱愛和能力,而是在萬般艱難,別人都放棄而你堅持下來才贏的。巴菲特21年資產5000億美元,其中4997億美元是50歲之後賺到的,如果49歲那年他就不繼續做了,那麼他就不會有今年這樣巨大的財富,就不會顯示巨大的複利效應。
  • 推薦一個我自己寫的英文文章
    要學術,去dyfluid.com/cfd-china.com寫這個文章的時候當時我還在德國做博士後。當時一直做液液/氣液聚並破碎。用矩方法用了很多年了。並且是深入一線去編程驗證過這些算法。方程都是推出來的,代碼寫出來的
  • 難道寫文章是為了讓別人聽我的?
    一個人,把自己的想法、行為和夢,付諸於文字而表達出來,就有了文章。可如果這篇文章不能產生價值,是不是我就不要寫了呢?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開宗明義:你的文章提供了什麼有用的價值?縱觀整篇文章,作者都表達了一個觀點,能賺錢的文字才是好文字。
  • 我是怎樣編制美篇文章的
    一,對美篇的認識。我認為美篇確實是一個以文會友,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好平臺。自從去年8月加入美篇以來,我已結識了許多友友,也學習編寫了140多篇文章和130多篇話題,投稿美篇和一些圈子後,有些文章己被推薦加精,有兩篇話題還上了首頁。
  • 從我的第一篇SCI論文發表經歷看如何寫好SCI學術文章
    倆月後,文章悲劇,除了說創新性不太夠,主要問題是語言不地道,語法太差。自我感覺英語良好,說我英語不地道真的不能接受,去問老闆,老闆說文章寫得確實不行。本來期待老闆給改改,那段時間老闆在忙一個大本子,還經常出國,很沒時間,讓我自己找個語言潤色機構,他給出錢。
  • 真實寫作過程:這三篇文章是怎麼寫出來的?
    2/5 科舉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講科舉的這篇《底層向上逆襲,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很多人應該都看過(沒看過的建議先看一遍),有人留言,這篇文章讓自己真正認識了科舉。
  • 我寫文章都難產,你這文章跟拉肚子一樣,譁譁譁的,讓人嫉妒啊
    在晚上的時候,我們之間有了安安靜靜的聊天,我很喜歡她聊天時的文字,經過她的允許,在此把一些不涉及隱私的聊天內容記錄下來。M:看過幾篇你寫的文章,說不出來的感覺,喜歡,舒服。你是有專門研究過瑪雅13月亮歷嗎?你現在的經歷、感受、開悟,是否也與此有關啊?
  • 想寫拆書稿,先看完這篇文章
    拆書稿又叫共讀稿,還有人叫拆解稿、拆讀稿,就是把一本書精讀了以後,拆解成5篇、7篇、或10篇文章,目前來說,平臺上都是100元一篇,拆解成7篇大概是700元這樣的收入。所以上面視頻中的那位朋友所說的一篇500元,到底是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除了拆書稿,還有其它的幾種讀書產品,比如說聽書稿、書評、讀後感、書單,都算是讀書產品。
  • 寫這篇文章,我並沒有別的意思,儘管我的感悟被別人輕易否定
    我獨自一人穿過了人流擁擠的市場,好不容易走出來,卻在市場口看到更多的人擠成一堆,我以為是出車禍了,忙向周圍的人一打聽,才知道是一些下崗工人在搶購一種5元錢的皮鞋。我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地走開。我一直向前走著,有一個老人背著麻布袋在垃圾堆裡麻利地翻著。
  •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這故事感動了我,我相信也感動了所有人 : 「我的媽媽生病了,必須住院。我的鄰床是一個肥胖的男人,那一邊是一個瘦弱的女人,在幾天的了解中,我了解到他們家的家境貧寒。